课程资源的开发课件.ppt
37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1课程资源的开发2012级课程与教学论 一 课程资源的概念二 课程资源的分类三 课程资源的特点四 课程资源的开发 1.意义 2.维度 3.原则 4.途径五 课程资源开发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内容提要引例“苹果”教学事件 美术课程的一个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实践中,教师常常让学生通过画一些实物(如水果)来达成目标 美国的教师教画苹果时,提上一袋苹果,一人分一个,让学生看、摸、闻甚至咬上几口,然后开始画苹果结果,大多数学生第一次画出来的象西瓜,第二次象梨子,第三四次画出来才有点象苹果而中国的教师苦于学校没有经济条件,只带一只粉笔,严格按照教材安排,先对全班学生讲画苹果的注意事项,然后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示范,学生照着老师的样板画结果,所有的学生第一次画出来的就象苹果教师一定要按照教材上的安排,用画苹果来进行教学吗?教师一定要按照教材上的安排,用画苹果来进行教学吗?一 课程资源的概念l课程资源的英文是“curriculum resource”resourse”是“提供满足需要的东西或者储藏以备需要时提取”之物l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纲要中指出:“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l我国从2001年正式开始进行有关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的研究,这几年随着人们对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的认识逐渐加强,对课程资源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在教育理论界,许多的学者和专家都从各自认同的角度出发对课程资源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有以下几种认识:l“课程资源通常指为保证教育正常进行而使用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总和,教育的历史经验或有关教育的信息资料顾明远,1991)l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它既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徐继存等,2002(2)就其实质而言l“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吴刚平,2001(8)l“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和 范蔚,2002(3)l“课程资源是指能为课程与教学活动所用并满足其需要的一切素材和条件范兆雄,2002)l“凡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所能开发和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都是课程资源。
如图书资料、音像资料、风俗习惯、文史掌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与众不同的人和事(如独特的个性、卓越的创新、超常的表现)等等 (肖川,2004)l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对课程资源的概念主要分为三类:1.以课程活动作为界定课程资源的出发点,将课程资源定义为保障课程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能够顺利进行的各种资源的总和2.以教学作为界定课程资源的出发点,认为课程资源就是一切有利于教学的条件3.以学生的发展作为界定课程资源的出发点,认为凡是能够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活动所能开发与利用的所有因素都是课程资源 新课程中提出的课程资源的概念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l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l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钟启泉,崔允漷 2003) 课程资源概念,即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资源与相关概念 图:课程资源与相关概念间的关系宋振韶,2004(12)“泛指所有能够促使教育活动得以顺利实施的人、财、物的条件,以及无形的教育历史经验、教育信息资料等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是从学习者角度出发,指能够使学习活动的主体实现目标的所有人力和非人力资源的总和能够实现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学活动实施的各种资源的总和二 课程资源的分类l课程资源十分庞杂,在使用课程资源时,如果能有意识地从不同类型的课程资源中获取所需要的资源,那么能更有效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l因此,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课程资源进行划分每类课程资源,都有自身的价值l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我们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以下几类:空间分布 校内课程资源(各种场所设施、教育教学活动等) 校外课程资源(社会可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设施条件以及自然资源)性质 自然课程资源(动植物、地貌、气候、自然景观等) 社会课程资源(公共设施、人类交往活动、风俗习惯 等)存在方式 显显性课程资源(实在的物质,如教材) 隐隐形课程资源(师生关系、校风等)功能特点 素材性课程资源(知识、技能、情感态度) 条件性课程资源(人力、物力、才力,时间、地点等)l校内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l校外课程资源可以弥补校内课程资源的不足,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外课程资源能够为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方式,适用新课程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证l隐形课程资源具有间接性与隐蔽性,不能构成教育教学的直接内容,但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l素材性课程资源其特点是作用于课程,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而条件性课程资源却不是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 当然,两者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线,现实中许多课程资源例如图书馆、博物馆等,往往包含着课程的素材,也包含着课程的条件。
多质性具体性价值潜在性间接性客观性广泛多样性课程资源特点四 课程资源开发l1.与课程的关系l2.与教师的关系l3.对学生的影响l4.对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的意义l5.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M 刘旭东 张宁娟等 中国认识出版社(理论、实践以及人文价值)(一)意义1.课程资源与课程的关系l两者关系密切,没有课程资源就没有课程而言,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转化为实际的教育成果相反,有课程就一定有课程资源作为前提l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更取决于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也就是课程资源的适切程度吴刚平,2001(8)2.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师关系l第一,教师本身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l第二,教师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力军;l第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教师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3.课程资源的开发对学生的影响l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传统教科书相比,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的,它以其具体、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l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这是传统教科书多无法替代的。
(李建平,2001)4.对转变课程功能与学习方式的意义l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 “活” 起来;l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建者;l与此同时,还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育观念朱慕菊,2002)5.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l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设置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而且强调学校和教师创造性地实施课程l特别是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虽是国家规定课程名称和相关刚要,但具体实施的内容和形式则完全由学校决定,是在实施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这就需要对课程资源有充分的认识和便捷的获取途径朱慕菊,2002)(二)维度(1)教师首要的课程资源 1.教师是实施课程实施的主体因素 参与、决策、研究、促进(自主与自流) 2.教师是素材性资源的携带者 3.教师是情景性资源的创生者 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生活展现 4.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课程资源 (包括人际交往行为特别是细节、指导行为、 教学管理行为) 5.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无形的课程资源 6.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能形成新的课程资源教育的55个细节(美)罗恩.克拉克 细节2:用眼睛和他人沟通。
有人对你说话时,眼睛要注视着他;有人发表意见时,你的身体和脸要正对着他2)学生重要的课程资源1.学生的生活是资源;2.学生的经验是课程资源(参观过公园、得过什么疾病) ;3.学生的情感体验、问题也是课程资源;4.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宝贵的课程资源 (课业负担过重会戕害学生资源作用的发挥 (3)文本资源 1.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评价) 2.基于教科书再生课程资源 3.正确处理教辅书 4.合理利用电子文本资源 中国基教网: 5.珍视文本的教育性资源作用 (4)教学过程最宝贵的课程资源 有过程才有思考、才有创生 例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最欣赏谁? (5)环境、情景资源教学之花的空气与土壤 (校园文化、社区教育资源、区域自然资源)优先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开放性原则经济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原则(四)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1.挖掘教师智力资源2.利用学生经验资源3.发挥教育内容资源人才引进培养提高教师组织建设学校文化建设热爱和尊重学生了解和研究学生解放和激发学生选择重组知识资源认识利用自然资源熟悉开发社会资源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所以教学活动的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是是更为细节的部分微观层次的课程资源,与一般课程资源的开发相比,它更强调特定群体和情境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吴刚平,(吴刚平,20012001(8 8) 1. 1.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活动方式和手段;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活动方式和手段; 2. 2.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 3. 3.为学生提供反馈资料;为学生提供反馈资料; 4. 4.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 5. 5.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 6. 6.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五 课程资源开发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一)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识培养l 教师的理念(消极接受并忠实执行专家学者开发的课程;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l课程资源观(发展学生的价值;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本身的很多因素也影响学生学习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条件不是唯一:条件性课程资源与素材性课程资源二)课程资源开发的规划与设计 1.拓展课程内容时要整合学生多方面能力发展的可能性,提升思考水平,特别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 案例:l“爱护植被、绿化祖国”l教材:“我国植被的主要类型、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绿化祖国” 开发:“绿色植被在生物圈中的巨大作用;绿色植被破坏后的悲剧;人类对环境破坏后的反思;2.制定课程开发计划要生动、要有深度、有思考案例:l“细胞是遗传的信息库”l羊、动物、技术、我国的水平、如何看待克隆人等。
3.让学生成为资源开发的帮手案例: “植物的呼吸作用” 让家长做水果生意的同学讲解水果保鲜的意义及办法(水果因为呼吸作用要消耗有机物,有机物耗掉,水果营养减少就不好吃了)(三)课程资源信息的收集与处理 信息直接关涉课程资源开发的广度、深度与时效性 关键点:价值 措施: 1.变革观念:教材观、学生观、教学观 2.增加个人课程资源信息存储 3.保持对课程资源信息的敏感(时事) (四)课程资源的甄别与筛选 三个筛子:要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理想和办学的宗旨,反映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进步方向;要与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一致,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与教师教学修养的现实水平相适应教育哲学学习理论 教学理论思考:1.如何理解教科书作为课程资源的地位与作用?2.你是怎么理解“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参考文献l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2006l钟启泉,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2003l刘旭东 张宁娟等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2002l宋乃庆,靳玉乐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2002l吴刚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全球教育展望,2001(8)l徐继存,段兆兵,陈琼.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科教育,2002,(2)l范蔚.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 教育科学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