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人居住户外交往空间景观设计.doc
13页老年人居住户外交往空间景观设计研究摘要:通过对我国现有老年人居住户外交往空间设计状况的调查研究,以行为心理为出发点提出了针对老年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时的一系列建议和设想,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归纳了老人居住户外交往空间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希望以此引起人们对现存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关注关键词:老年人;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景观设计引言我国目前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2%以上,是世界上老年人数最多且增长最快的国家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65岁以上老人从1990年的6299万增至2000年的8811万截至到2006年6月,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已达到14657万人据2010年最新的一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与2000年比较,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增长近30%,中国老年人口增长提速预计到204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将占人口总数的比例将超过20%与此同时,人口高龄化趋势显著80岁及其以上的老年人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预计将增至7400万人。
如图1.、图2所示图1.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 图2老年人口发展趋势老年人居住环境是基于老年人为主体所展开的各种生活序列的整合是老年人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社会角色的转变以及生活结构的转变无形中给老年人带来了诸多的心理与生理的变化这势必在客观上对于老年人的居住空间设计要考虑到不同于其他年龄群体的特殊要求调查得知,我国多数养老院或老年公寓普遍活动空间人性化设计不够,活动场地小,环境质量差,功能设施不健全,没有创造出适合老年人的交往空间这些都是因为没有认真考虑研究老年人的行为心理所导致的作者在调查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在针对老年人的户外交往空间设计时的一系列建议和设想,并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归纳了设计原则和方法,旨在希望通过研究引起人们对老年人现存的居住环境的关注一、我国老年人户外交往空间分析(一)、现状评价根据我们对于杭州现存的老年公寓或是养老院的调查研究中得出老年人对于自己所居住的社区户外交往空间的满意度并不是很高非常满意”、“较为满意”、“一般”、“较不满意”、“非常不满”的老年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4.5%、14.6%、48.7%、25.3%、7%这说明即使是在生活水平相对较高,居住环境相对较好的杭州,老年人对于自己所处的户外交往空间的满意度也并不高。
并且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新社区还是老社区的老人在对于户外交往空间的满意度的差值并没有预想得那么大可见老年人对于所希望的理想户外交往空间不单只是停留在户外景观的美感上,更多的是实际所需的心理感受与生理需要经过进一步深入调查,虽然老年人由于其个人能力以及偏好上有很大的不同,所喜欢的户外交往方式也五花八门,如戏曲弹唱、遛鸟、门球、游泳、品茗酌酒、园艺种植、棋牌、舞剑、书法绘画等等,但对于大部分老年人来说,对于自己最希望参与的交往活动类型主要是聊天、棋牌、散步、器材锻炼以及休憩,这些活动类型各自所占比重都达到了近百分之三十并且调查表明,最受老年人欢迎的场所主要集中在进入建筑区域、公园绿地、社区中心和娱乐会所,这些地方都是老年人集会和从事其它活动的重要场所相对而言,各单元阳台和庭院之间以及街区活动附近的区域则是老年人进行短暂交往的地方如表3,表1所示表1老年人户外主要交往活动内容调查表(二)老年人户外交往环境存在的问题调查表明,我国大多数老年公寓或者敬老院户外交往环境存在问题有以下以下特点:1、大多数老年人居住区除建筑物外,大部分是草坪以及园路,只有少量比较开阔的硬直铺装地面,缺乏适合进行集体活动的相对较大的集散广场。
2、在现存的铺装路面中存在着不少安全隐患,地面状况并不理想调查表明:由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行为活动较为迟缓,容易跌倒摔伤,因此安全问题是他们进行室外活动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在现有的多数老年公寓或养老院中,场地上缺少软质地面甚至有些地方在进行硬直铺装时,使用凹凸不平的草皮砖,虽然有利于生态却对老年人在从事室外活动是带来了或多或少的隐患3、辅助使用设施贫乏很多居住区只是提供基本设施如座椅,但却在座椅的位置设计上彼此距离拉远,这样并不利于老年人之间的交流活动又或者再简陋的甚至缺乏健身设施,这些问题都会对于引导老年人进行健康的户外交往活动产生负面作用,甚至有可能会恶性循环,使得本想给老年人提供休憩的场所成为荒芜之地4、缺乏所需的私密空间行为心理学认为,人的活动具有领域性对于老年人来说,安全和令人感到安全的户外空间的使用率较高而现有的大多数老年公寓和或是养老院缺乏由建筑或者是景观植物围合起来的私密性或是半私密性小空间,使得老年人想在室外与好友进行私密性谈话变得困难,因此也减少了户外空间的利用率5、过分强调形式而忽略实际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老年公寓或是敬老院也试着在努力对户外环境美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借此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但是由于过分强调形式上的美感,如有些老年公寓外的户外空间座椅全布置在绿化周围,围合的绿化,而里面所布置的怡人景观却只能眼观却不能进入三)老年人户外交往空间需求类型社会心理学表明,交往的需要是一种较高层次需要,一种精神需要一个人一旦脱离他人、群体和社会,无论其心理方式还是行为方式均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甚至无法生存[6] 老年人退休后生活角色的转变,子女不在身边陪伴所形成的孤独感使他们渴望与周围人形成良好的交流与互动根据老年人的户外活动类型及其心理需求大致可以分成三种空间类型:1、开敞交往活动空间由于跳舞、舞剑、打拳等都是老年人非常热衷的大型户外交往活动项目,因此对于场地的选择,也有独特的要求这些活动类型要求活动场地应该是开放的,供多人驻足停留的,视野开阔的,生动的地方它可以是独立的区域,也可以设置在公共设施以及小区的中心绿地附近并且应该是便于通达的也应该远离车流保障老年人安全老年人在此区域参加类似的集体活动可以重新获得集体感,弥补社会角色转会带来的失落感也能强身健体,锻炼身体机能如图4,图5所示图4 开敞交往活动空间调研一图5 开敞交往活动空间调研二2、半私密性交往活动空间调查表明,老年人与人交往频率最高的方式是几个人之间的非正式交流。
老年人喜欢与自己有着相同兴趣类型的人保持亲近感这就需要相比开敞空间来说尺度相对较小的适合小群体活动的半私密空间老年人可以在此区域和与自己有共同兴趣爱好的老友一起下棋、唱戏、聊天等如图6所示图6半私密性交往活动空间调研3、私密性交往活动空间安全和令人感到安全的户外空间的使用率较高对于老年人来说,小规模的空间类型具有良好的可控性此外,私密性空间可以增强老年人独立自主和“有用意识”,促进心理健康,避免产生时时处处手监视的感觉,消除老而“无用”的消极心理[6]此类空间要注意以避免车流和人流的干扰,设置在相对宁静的地方,并且最好可以看到宜人环境为佳如图7所示图7 私密性交往活动空间调研二、老年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原则根据的实地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得出,在针对老年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原则一)安全原则老年人的户外交往空间因从老年人行道不便出发,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最好采用人车分流的步行系统来减少机动车带来的安全隐患和干扰并且空间要安排适当的隔断以及植物围合,形成半私密、私密空间,来增强由场所带来的安全感以及领域感各种建设器材以及辅助设施在满足老年人的锻炼运动需求外要做到坚实耐用如北京太阳城国际老年公寓在道路设计上采取人车分流的交通模式,保障了老年人的安全。
并且利用近末端停车以及外围停车的当时也给老年人带来理想的交往活动的安全并且减少了噪音和汽车尾气排放带来的污染在小区内部的步行道路系统也多有柔和的曲线形式构成,分成三级步行交通系统满足老年人不同生活需要如图8所示图8北京太阳城国际老年公寓总平图(二)可识别性原则老年人随着视力与记忆能力的下降,对于方向感和识别能力逐渐降低因此在进行户外交往空间设计时,空间的可识别性非常重要要注重空间设计的延续性与整体性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根据环境主题不同创造不同类型的空间场所,可以适当采用特殊的设计符号,如夸张尺度或独特材质等可以给老年人留下深刻印象三)可达性原则空间是否具有可达性影响这户外交往空间是否能被很好的利用除了线路内的道路需要平坦和直接明了外,还要考虑道路的宽度和上下坡道的度数来满足轮椅的顺路通行再者为使交往空间被很好得利用,应该避免将其设置在不常被注意的边角地带四)多样化原则美国作者克莱尔·库伯·马库斯以及卡罗琳·弗朗西斯所编著的《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一书中成提出适当增设一些儿童娱乐设施,可以通过儿童玩耍嬉戏来诱发老年人彼此交流因此在户外空间设计上,因注重多样化原则,所设计空间应具有包容性。
如杭州金色年华养老院注重室外环境设计的灵活性、多样性和安全性五)交往原则为主要满足老年人的交往需求,在户外交往空间设计上在安排如座椅的位置、大小、木质材质,摆放方式;或是植物配置、亭子设计上要考虑老年人交往需求,满足老年人私人谈话或是集体交流的不同需要如杭州金色年华老年公寓,在景观设计中,特别注重了老年人对居住环境的特殊心理需求,如:社会和邻里交往需求、安定感的需求、安全感的需求,同时,对老年人特殊的生理需求做了周密细致的设计如老人对沟坎、台阶、楼梯、过于低矮或无扶手坐凳会感到不便;在光滑的地面上行走、处于陌生的环境感到紧张慌乱;强烈的灯光和嘈杂的声音也会对老人造成刺激在环境设计中,尽量采用可以通过轮椅的坡道来连接各个区域,对座椅采用木材制作,增加扶手和靠背,地面采用粗涩的石材或地砖铺设,并且设置了连廊来联系各个公寓和活动中心、度假宾馆、护理中心,及在门球场四周结合连廊设置遮阳的休息区域三、老年人户外交往空间营造(一)空间的合理划分1开敞交往空间老年人的休闲活动大多数时候是聊天、晒太阳、观赏、健身等鉴于老年人爱热闹且宽敞的场所进行交流的特点,可以结合居住区出入口,公共绿地等人流相对集中处设置活动区域。
在设置健身活动场地时,除了考虑运动器材的安全性外,还应该使活动项目具有一定娱乐激励效果如开辟门球场地或老年人练习舞剑、太极的晨练场地如杭州金色年华老年公寓,在它的中心功能区设置了门球场地如图 所示这些不但适应老年人的身体条件,也满足老年人的爱好,促进了老年人相互间的交流并且也可以设置一些儿童活动区域,通过儿童的天真稚气来来感染和诱发老年人与之交谈此外场所在设置上应分为动态和静态两个活动区域动态区应提供开阔的视野,防滑的地面,老年人可以再次跳舞健身,并且应当提供老年人适当休息的座椅在静态区则利用廊道、大的树荫等给老年人提供聊天、观望等两者区域应保持适当距离,避免相互干扰2半私密性交往空间属于半私密性交往空间类型很多,如专门场地园艺空间园艺空间是提供一些热爱花木的老人一定空间的园艺种植区域,不仅可以满足老年人对于园艺种植的热爱,还提供了爱好者之间相互交流的场所园艺种植空间的设置应该设置在阳光和通风充足之处并且靠近老年人的居住地以便于日常照料与管理除此之外,一些其它的半私密性交往活动如棋牌,聊天,唱戏等这类活动区域应该地势平坦,避免通风口和阴冷处有适当座椅和树荫,尺度控制在100平方米左右因为尺度过大不利于空间上的可控性。
3私密空间在设计户外交往空间时,应相应的满足老年人对于空间私密性的要求并且此类空间可以增强老年人独立自主性和“有用”意识,私密性空间便于老年人对于所处空间的把握与自主掌控因此设计一定的私密空间,更可以让老年人适于倾谈,保持好友之间的亲密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