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届福建省厦门市四校联考中考猜题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doc
11页2023学年中考化学模似测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生成O2的质量C.固体中MnO2的质量 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 B.品红扩散 C.酚酞变红 D.干冰升华3.在物质X的溶液中,分别加入另外三种物质,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则物质X可能是( )加入物质石蕊溶液铁锈氯化钡物质X溶液变为红色溶液变为黄色白色沉淀A.硫酸钠B.氯化钠C.稀硫酸D.稀盐酸4.下列除杂质(括号中为杂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A.CO2(O2)——通过灼热的Cu网B.C(Fe)——加足量稀盐酸溶解,过滤C.CO2(CO)——点燃D.FeSO4溶液(CuSO4)——加入过量铁粉,过滤5.维生素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缺乏维生素A1(C20H30O),会引起夜盲症下列关于维生素A1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维生素A1属于无机化合物B.维生素A1中O元素的质量分数最低C.维生素A1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3D.维生素A1由20个碳原子、30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6.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塑料、橡胶、棉花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B.青少年大量补充钙,促进骨骼生长C.NH4CI和草木灰(含K2CO3)一起施用,增加氮肥钾肥D.面粉厂严禁烟火,防止爆炸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给固体粉末药品加热:粉末状药品应堆放试管底部,试管口略向下倾斜B.加装固体药品: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固体放到管口,再把试管慢慢坚立C.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把试管夹从试管的底部套上、取下,手握在试管夹的短柄上D.加快烧杯中固体溶解速率,将烧杯放在有石棉网的铁架台上加热或或直接振荡8.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CuSO4溶液显蓝色不是由SO42-造成的,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意义的是A.观察Na2SO4溶液,溶液没有颜色B.向CuSO4溶液中滴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颜色未消失C.对比不同浓度的CuSO4溶液的颜色差异,浓度小的溶液颜色较浅D.向CuSO4溶液中滴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颜色消失9.某种金属混合物样品由镁、铁、锌三种金属中的两种金属组成,取5.6 g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得到0.28 g氢气。
则此样品的组成是A.镁和铁B.镁和锌C.铁和锌D.无法确定10.“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思,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的到国外.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稻草造纸 B.使用火药 C.蚕丝织布 D.冶炼金属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1)为扑灭四川凉山森林大火,消防队员砍伐树木形成防火隔离带,请简述该过程的灭火原理_____2)甲醇(CH3OH )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反应原理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为测定某纯碱样品(含少量硫酸钠杂质)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以下实验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置于烧杯中,向烧杯中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实验测得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求:(1)所取样品的质量是_____g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工业上可用二氧化硫生产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O2+2H2O=2H2SO1.欲将16吨二氧化硫气体完全转化为硫酸,则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是多少?14.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扑灭森林大火时可以设置隔离带,其原理是_____2)铝的抗腐蚀性能好,因为_____3)可以用_____判断当地的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4)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_____有关5)青蒿素(C15H22O5)是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该物质中H、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探究纯碱的性质”实验探究一: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并将A、B、C、D四支试管中的废液全部倒入一个干净的大烧杯中考试结束后,某兴趣小组发现大烧杯底部有沉淀,上层溶液呈红色为了探究上层溶液的成分,进行了以下实验大烧杯中的上层溶液中除了含有水和酚酞外,还含有哪些离子?(假设难溶物质、水和酚酞均不会解离出离子)小明认为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Na+、CO32-、H+、C1-、Ba2+、Ca2+、OH-七种离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小明的猜想存在异议,并进行了下列探究(1)小红认为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H+,因为上层溶液呈红色请你分析上层溶液中不含有H+的另外一个理由______小李取一定量的上层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发现无气泡产生,认为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CO32-,小红认为他的结论不正确,原因______;为进一步确定上层溶液中是否含有CO32-,请你和小红一起参与下列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大烧杯中上层溶液少许于一支试管中,滴加______,静置①有白色沉淀生成②试管中的上层溶液仍是红色①大烧杯中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②同时还能得出大烧杯中的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离子是______(填离子符号)(实验结论)大烧杯中的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填离子符号)探究二:样品与稀硫酸反应,测定Na2CO3的质量分数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铁架台略去)和试剂,通过测定样品和稀硫酸反应产生的CO2气体的质量,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装置气密性良好且每步反应或作用都是完全的)。
打开止水夹K,先对装置A和B(已连接)通入已除去CO2的空气一会儿,再接上装置C和D关闭止水夹K,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待装置A中的反应结束后,再一次打开止水夹K,继续往装置通入已除去CO2的空气一段时间的目的是______根据质量守恒定,装置______(填标号)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就是产生CO2的质量,由此计算出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若没有装置D,将会使测定结果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1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时,对铝和铝的化合物的性质进行了探究铝是一种活泼金属,在空气中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是由于铝与氧气作用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覆盖在铝的表面1)金属的活动性甲同学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放入氯化镁溶液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排在镁的_________金属与酸的反应①铝片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单质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图中从a点到c点曲线上升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②将铝片与pH相同的足量稀硫酸、稀盐酸反应,结果是生成氢气的速度前者比后者慢很多。
甲同学认为,可能是两片铝片的大小、质地等不一致的原因,于是将某铝片从中间切成两等份,再分别放入pH相同的稀硫酸和稀盐酸中,观察反应现象,结果仍是生成氢气的速度前者比后者慢得多此实验方法是____乙同学提出,可能是与稀硫酸反应的铝片表面有氧化膜的原因,大家一致表示反对,因为__________丙同学对比盐酸和硫酸的化学式之后,认为可能是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产生促进作用,你认为还存在另一种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验证是“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产生促进作用”的猜想,大家一起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如果该实验能证明猜想,则加入的两种溶液的溶质化学式分别为A_______,B_________2023学年模拟测试卷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A【答案解析】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A. 固体中部分氧元素以氧气的形式逸出,所以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减少;由于反应后有含氧元素的二氧化锰,所以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减少到一定程度不再改变最终氧元素的的质量为二氧化锰中氧元素的质量; B. 氧气是该反应的生成物,质量由零开始增加,氯酸钾完全分解后,氧气的质量达到最大值不再改变; C. 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D.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氯酸钾和氯化钾固体中钾元素相等,但氯酸钾的质量大于氯化钾的质量,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大,完全反应后不再变选A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2、C【答案解析】A、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品红扩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酚酞变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干冰升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答案点睛】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3、C【答案解析】在物质X的溶液中,加入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呈酸性,不可能是硫酸钠、氯化钠加入铁锈后,溶液变为黄色,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酸反应生成含有铁离子的盐溶液而呈黄色,证明X溶液为酸;加入氯化钡后生成白色沉淀,说明为硫酸,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而盐酸和氯化钡不反应4、C【答案解析】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二氧化碳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B、铁能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水,碳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符合题意;D、过量铁粉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故选C答案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5、B【答案解析】A、根据维生素A1(C20H30O)化学式可知,维生素A1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错误;B、维生素A1中C、H、O的质量比=(12×20):(1×30):(16×1)=240:30:16,可见维生素A1中O元素的质量分数最低,正确;C、 维生素A1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1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