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动物标本实验报告(共19页).docx

19页
  • 卖家[上传人]:文库****9
  • 文档编号:192833381
  • 上传时间:2021-08-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7.12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动物标本实验报告  篇一:动物剥制标本的制作  动物剥制标本的制作  一、 实验目的  动物剥制标本是一种利用动物皮张制成的标本,适用于大部分脊椎动物,尤其是鸟类和哺乳类,在动物学教学和科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剥制标本分为真剥制和假剥制两类真剥制就是将动物皮张还原为生活姿态加以展示所谓假剥制就是不再将皮张还原为原来动物的姿态,而是简单的展示皮张上体现的特征本实验为动物剥制实验中的真剥制  二、 实验用品  1. 工具:解剖刀,镊子,棉花,铁丝,剪刀,针线,解剖盘等  2. 材料:家兔  3. 药品:樟脑粉  三、 实验方法  1. 杀死家兔:利用折颈法  2. 清洁标本:如有血污沾染,用棉花醮少许冷水,细心将血污擦拭干净  3. 剥皮:将家兔头朝左侧腹面向上放在实验台上,自胸部中线处将毛分开,向后到肛门处纵向切开皮肤,切时不能过深, 以见到肌肉为止,不要割开肌肉或腹腔, 以防内脏和血污染毛皮再继续将腹部两侧,背部及后腿部的肌肉与皮肤分离,并从股骨近端处剪断,再将生殖器、直肠与皮肤连接处剪断,清除尾基部的结缔组织,用手轻轻捻搓尾部,使皮与肌肉松动,然后一手握住尾根,另一手用拇指和食指卡住尾根,然后用力拉出尾椎骨。

      剥头部时,需特别注意,将毛皮继续上剥,用解剖刀边划割边上拉毛皮眼耳处要翻剥,千万不能割破皮肤,耳朵的软骨小心剪断,否则兔子的耳朵竖不起来沿着眼睑边缘细心地剖割,切勿割破眼睑和眼球眼球剥离后,继续剥到上下嘴唇的前端为止,保留少许上、下唇皮跟头骨相连随后用骨剪截断颈椎,使躯干和头骨分离前后肢要小心翻剥,后肢翻剥到脚踝处,留腓骨,剥净趾骨基部的肌肉(留下趾骨,便于生态整形),将皮上附着的脂肪和肌肉除净头骨放入水中煮熟,仔细的将脑髓,肉等都清理干净剥皮要特别小心,总体上是先剥身体再剥四肢,头部要特别小心  4. 涂防腐剂:涂时要均匀,特别是颅腔内要多涂些,涂时要注意尽量勿碰脏毛皮,要都涂遍不能有漏除的地方  5. 做支架:取三根合适长度的铁丝,头部脊柱、四肢共用三根铁丝(左前肢与右前肢,左  后肢与右后肢,头部脊柱连通尾各一根),要设计好各部分的长短比例, 三者拧在一起  6. 填充:用棉花将铁丝缠绕,将头骨的颅腔塞满棉花,眼眶中填入适当的棉花,放好玻璃  球当眼睛,先装头部头部装好后把铁丝支架由腹中线剖口处塞入家兔体中,一端插入尾端,另一端经脑颅腔插入头骨中穿出,四肢同样穿出,使之固定然后将蓬松的棉花捏成前细后粗的形状,用大镀子夹紧棉花的前端,从开口处紧插至头部,再在四肢和躯干部不饱满处适当填上蓬松的棉花。

      过肥过瘦都不好看  7. 缝合:缝切口时,要将标本摆正,针从里向外交叉缝合轻拉线,以防皮肤拉破  8. 整形与固定:标本制做的好坏与整形关系很大整形时,需将标本横放在桌面上,头部  向前,掌面向下,毛要理齐,两耳要竖立,臀部要拱起把标本整理成生活时的某种姿态,力求逼真  四、 实验的注意事项  1. 当切开家兔皮肤时,不能过深, 以见到肌肉为止,不要割开肌肉或腹腔, 以防内脏和  血污染毛皮  2. 在剥头部时要特别小心,眼耳处要翻剥,千万不能割破皮肤,不能将眼眶剪大,耳朵的  软骨组织要留在皮肤上,否则做好的标本兔子的耳朵是竖不起来的  3. 总体上剥制的顺序是先剥身体再剥头部要将留有骨头上的肌肉以及皮肤上的脂肪和肌  肉去除干净,以免标本容易腐烂  4.剥制过程中,耍防止血液和污物沾污毛皮  5.填充时,要经常观察各部位的形态,务必均匀、饱满缝合时小心拉线,以防止弄坏皮毛  6.防腐粉毒性很大,使用时要注意安全用作制标本的动物,要求毛皮完整,没有脱毛现象  五、实验心得  动物剥制标本的制作是指脊椎动物而言,也就是说脊椎动物的大部分种类都可以制成剥制标本,但在实际应用中,主要适用于哺乳类和鸟类,以及一些不宜采用浸制方法的其它各纲的大型种类。

      动物的种类繁多,外部形态、躯体大小,皮肤情况等等都很不一样,在制作过程中就必须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制作动物剥制标本按其性质和作用可分为真  剥制和假剥制标本两种类型掌握动物标本剥制应具备扎实的动物解剖知识、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及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当掌握了动物解剖知识后,即可用专业技术手段准确地复制出逼真的、具有科学价值的动物剥制标本艺术修养在动物剥制标本中的体现,需要制作者在制作每一件标本的过程中注入制作者本身对自然环境、对野生动物的美好情感以及这种情感带给对现实生活的联想或想象,并把这种情感和联想以制作者所掌握的动物解剖知识用专业技术等手段在作品中充分表现出来并且,制成的作品能唤起观者的共鸣  在本次实验中深深体会到了动物剥制标本所需要的耐心,技术和细心如果不小心就会弄坏动物的皮毛或者弄脏,使完成的标本外形不美观而且操作人员需要很好的实验技术,技术娴熟的实验员剥制的速度快且完整,技术不娴熟的则要格外的小心在实验中要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则,涂防腐剂时要全面,防止标本腐烂  动物剥制标本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教学、科普宣传及博物馆收藏随着人类的生产、生活的不断发展带来的环境恶化、土地减少导致野生动物数量急剧减少;随着人类文化、审美意识逐步趋向自然;随着科技的蓬勃发展,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出现,动物剥制标本、动物标本剥制术在定义上、内容上也在不断更新。

        篇二:实验三、土壤动物的研究  实验二、土壤动物的研究  【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了解土壤动物的多样性、重要性  2. 学会土壤动物学研究的课题设计  3. 掌握各类土壤动物标本收集技术  4. 掌握土壤动物生态学基本分析方法  【实验原理】:  土壤是自然界一个特殊的生物环境,是生物、气候与地质相互作用的产物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载体,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壤中生活着许多生物,它们对土壤的形成、发育、物理结构、化学性质、有机质分解及其保温、持水等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土壤动物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动物是指其生活史中的某一发育阶段在土壤中渡过,对土壤的形成、发育、肥力有一定影响的动物研究土壤动物的目的在于了解土壤动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了解土壤动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了解土壤动物在环境污染检测中的指示作用  土壤动物园涉及的门类非常广泛,常可包括七八个动物门、数十个纲由于各类动物体形大小相关悬殊,活动方式也各有差异,因而采集调查方法也有所不同为了研究工作方便起见,可将土壤动物按体形和习性分为以下4类:微小土壤动物,小型湿生土壤动物,中、小型节肢动物,大型土壤动物。

        微小土壤动物 如原生动物、轮虫、熊虫等到体长一般在0.2mm以下,须借助显微镜观察  小型湿生土壤动物 如线虫、线蚓、涡虫、桡虫等此类动物生活在湿润环境中肉眼采集比较困难,用Baermann湿漏斗收集  中、小型节肢动物 如小型昆虫、蛛形类、多足类此类动物生活在土壤的隙缝中,体形较小,其中螨和跳虫的数量极多,可占本类型动物总数的80%以上,肉眼采集比较困难,用Tullgren干漏斗法收集  大型土壤动物 如蚯蚓、蜈蚣、马陆、甲虫、等足类等此类动物大多生活在浅层土壤或地表,野外采集时使用筛网和手拣的方法收集标本  【实验器材】:  1、 野外采集工具:土壤环刀(100ml、25ml),大型土壤动物采样框、地温计、土壤采样铝盒、小铲子、卷尺、大小布袋、尼龙扫网、塑料布、白瓷盘、大小镊子、吸虫管、标本收集瓶、笔、记录本、标签纸、背包等  2、动物标本分离装置:干漏斗法烘虫箱  干漏斗法是根据土壤动物避光避热的特点而设计烘虫装置可有不同的外  形,但其核心部分都是由3部分组成:上部是热源,可用40W灯泡,灯泡的上方要加一罩;中部是金属网筛,供装料(土壤或枯枝落叶),网眼大小视要求而定;下部是收集漏斗,将通过网筛的动物收集到一个盛有75%乙醇溶液的器皿内。

        【实验步骤】  一、实验设计  在实验设计之前,必须明确研究的目的,掌握问题的性质和有关理论的基本知识,提出初步假说  实验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有:  对照原则 理想的实验是能控制与实验有关的全部变量,而只改变其中一种变量,并使其他所有变量在实验过程中发生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这种办法就是设置对照对照在生物学实验中十分必要对照本身地一种标准,没有对照就会失去标准当然这并不是就有了对照之后,就能保证结果的正确,还应选择正确的对照  重复原则 在实验中,同一处理设置的试验单位数称为重复重复的主要作用是估计和降低试验误差试验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通过同一处理内不同试验单位之间的差异来估计,若不设置重复,即只有一个观察值,则不能求得差异,也就无法估计误差试验误差的大小与重复次数的平方根成反比,故重复多,误差就小一般就说来,观察值大小均匀时,重复数可少些,否则应多些  随机原则 随机是指一个重复中的某一处理被安排在哪里一个试验单位,或在样本的收集过程中,不要有主观成见,即试验中的每一处理都有同等到的机会设置在任何一个试验单位上,或采集样地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相同的被捕机会只有坚持随机的原则,才能满足这个要求。

      随机化与重复相结合,试验就能提供无偏的试验误差估计值  因此,进行土壤动物学研究,采集土壤动物标本时,要注意遵循心上原则根据采集地区地形、植被等条件,设置不同的采样点以作对照在每一个采样,按实验要求,随机采取多个样本  二、土壤动物标本收集  1.大型土壤动物收集——手捡法  手捡法主要是采集蚯蚓、蜈蚣、马陆、鼠妇、蜘蛛及某些昆虫采集方法如下  (1) 在取样区内随机选取一地点  (2) 利用大型土壤动物采集框收集土壤动物,挖出框内5深的土壤,拣出  其中的土壤动物  (3) 拣出的土壤动物装入玻璃瓶内,放入标签,除蚯蚓外,其他动物用75%  乙醇溶液保存  (4) 带回实验室分类鉴定并计数  2、中小型土壤动物收集——Tullgren干漏斗法  干漏斗法主要采集螨类、跳虫、原尾虫、双尾虫、蚂蚁、昆虫幼虫、小型蜘蛛、小型多足类、小型等足类等采集方法如下  (1) 在取样区内随机选取采样点  (2) 捡去采样点上面的枯叶,并收集部分落叶和土壤装入布袋,样品用于  定性调查  (3) 挖土壤垂直剖面  (4) 在垂直剖面上打入容量为100cm3的圆形土壤取样器  (5) 从最下层开始,逐个挖出取样器,将每个取样器内的土壤分别装入采  集袋内,带回实验室,用于定量调查。

        (6) 将采回的样品置于Tullgren漏斗,下接装有乙醇溶液的玻璃瓶,进  行土壤动物分离  (7) 在盛有土壤动物标本的玻璃瓶中加入乙醇溶液使乙醇溶液浓度达到  70%,以备进行土壤动物的分拣、计数和鉴定若有土壤动物标本漂  浮在液面上,则可先进行水浴,漂浮的标本下沉后,再加入酒精  三、土壤动物分类  土壤动物的分类研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但由于涉及的动物门类繁多至今没有  完整的研究成果应用漏斗法采集到的土壤动物,首先要参照图3-3和图3-4,进行粗略的分拣,然后分送各门类的专家作进一步的分类鉴定在欧洲、日本等地,由于土壤动物分类学的基础雄厚,有不少的土壤动物分类学工具书已出版,除某些门类(如土壤线虫等)之外,工作中所遇到分类上的困难容易解决中国土壤动物分类学的研究除个别门类外,仍处于落后状态,专门的土壤动物分类学工具书不多,较高阶元的分类可参照《中国土壤动物检索图鉴》(尹文英,1998) 由于土壤动物数量巨大,种类众多,我们不能将每一个动物标本都定名到种  仅能根据动物体的形态特征分类到纲、目或科及属若能分类到科或属,就能够满足土壤动物生态学分析的需要  另:《中国土壤动物检索图鉴》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