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长江水资源保护宏观思路和主要对策(学位论文-工学).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785499
  • 上传时间:2017-08-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8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水利学会 2002 学术年会特邀报告专辑108长江水资源保护宏观思路和主要对策袁 宏 任 翁 立 达 吴 国 平 雷 少 平摘要:根据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状况,以水环境承载力为理论基础,明确长江水资源保护的指导思想,提出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主要对策和近期实施的主要措施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水资源量占全国的 35%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随着西部大开发与三峡工程的兴建,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保护好长江水资源和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不仅对于长江流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也将对华北、京津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长江天然水质良好,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的良好水源,也是水生生物生长繁殖的理想生境但随着流域内工农业迅速发展,人口增加,流域内水污染日益严重,并严重影响到人民生活、生产用水当前,长江流域面临着西部开发、三峡工程开始蓄水、南水北调工程即将实施的形势,是长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长江水资源保护给予了高度重视,将长江水资源保护工作列入了“十·五”期的重点为顺利实施国家第十个五年计划,保障流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应全面考虑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出发,拓宽思路,从立法、体制、机制、投入上进行思考,分清重点和轻重缓急,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保护好长江水资源,保障流域人民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安全,保证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效益的发挥,促进流域乃至全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状况1.1.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长江流域雨量丰沛,水资源较丰富每平方公里水资源量约 54 万 m3,为全国平均值的 1.9 倍长江年均径流量约 9600 亿 m3,水资源量约占全国水资源总中国水利学会 2002 学术年会特邀报告专辑109量的 35%长江流域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流域面积只占全国的 18.9%,而人口占 34.5%,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约 2400m3,与全国平均值相当;耕地亩均占有水量约 2800m3,为全国平均值的 1.4 倍2000 年,长江流域总用水量(河道外用水)1727.8 亿 m3,其中农业用水1021.5 亿 m3,占 59.1%;工业用水 507.3 亿 m3,占 29.4%;生活用水 198.9 亿m3,占 11.5%从地区分布而言,总体上看,水资源利用量和利用率大致由西向东呈增高趋势,东部地区水资源利用量大,利用率高;西部地区水资源利用量较小,利用率较低,与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地区分布正好相反从水资源用途而言,农业用水量最大,工业用水量次之,生活用水量最小目前长江流域河道外用水量约占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的 18%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在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缺水问题,其中有些属于资源性缺水,有些属于水质性缺水,少数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已出现漏斗。

      2000 年,长江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 234 亿 t(不包括火电厂贯流式冷却水和矿坑排水),其中工业废水 158 亿 t,占 67%;生活污水 76 亿 t,占 33%废污水排放量主要集中于湖北、湖南、江苏、上海、江西等中下游省市,四川、重庆的排污量也较大1.2. 流域水功能区划及其分析水功能区是指根据一定地域内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水资源利用状况及水资源条件,确定了水资源在开发利用中的主要功能的水域合理划分水功能区能有效协调水资源的保护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使水资源保护管理更有针对性水功能区划是水资源保护的基础工作之一长江流域水功能区划采用两级区划体系,一级区划主要协调眼前与长远以及行政区间的用水需要,二级区划主要协调不同用途之间的用水需要一级功能区分保护区、缓冲区、开发利用区和保留区 4 种二级区划在一级区划中的开发利用区进行,二级功能区包括饮用水源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过渡区和排污控制区等 7 种区根据长江流域各水系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状况,长江流域共划分一级功能区648 个,其中,保护区 116 个,缓冲区 49 个,开发利用区 190 个,保留区 293 个;共划分二级功能区 593 个,其中,饮用水源区 179 个,农业用水区 27 个,工业中国水利学会 2002 学术年会特邀报告专辑110用水区 173 个,渔业用水区 13 个,景观娱乐用水区 49 个,过渡区 91 个,排污控制区 61 个(二级功能区均以第一主导功能统计)。

      1999 年对长江流域已开展监测的总评价河长达 31106 公里的河流进行评价,其中Ⅰ类水河长 1571 公里,占 6.6%;Ⅱ类水河长 12134 公里,占 39.5%;Ⅲ类水河长 10738 公里,占 33.1%;Ⅳ类水河长 2889 公里,占 9.0%;Ⅴ类水河长1588 公里,占 5.1%;劣于Ⅴ类水河长 2186 公里,占 6.7%劣于Ⅲ类水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 20.8%2000 年超Ⅲ类水河长则增加到了 26%,比上年度增加了约5%湖泊水质没有明显好转,1999 年评价的 10 个重点湖泊中,其中达Ⅲ类或优于Ⅲ类水的湖泊仅 4 个,其它 6 个湖泊水质都劣于Ⅳ类九·五”期间重点治理的“三湖”中滇池、巢湖水质好转不明显,其中滇池为超Ⅴ类,巢湖为Ⅴ类2000 年评价结果未出现大的变化对应功能区进行分析,目前,长江流域绝大部分保护区和保留区水质较好,一般可达到Ⅱ~Ⅲ类,超Ⅲ类水质主要出现在一些开发利用区中,部分二级功能区水质不能满足功能要求,主要集中在干流城市江段、流经城市的中小支流以及城市内湖长江干流城市岸边污染带近 600 公里,沱江、嘉陵江、湘江、汉江、黄浦江等支流污染较严重。

      对流域内已开展监测的 35 个省界断面(主要在缓冲区内)2000 年与 1999 年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2000 年超过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的断面百分率为35%~51%,1999 年为 31%~46%(4 个季度值),呈上升势态其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非离子氨和高锰酸盐指数1.3. 流域水污染特点1.3.1. 整体水质尚好,局部污染严重流域水质总体特征为干流及较大支流总体水质尚好,支流劣于干流,岸边劣于中泓,城市江段劣于非城市江段,干流近岸水域存在明显岸边污染带;流域内湖泊富营养化趋势明显,有些已非常严重1.3.2. 水污染严重区常又是用水集中区,水污染已严重影响到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安全水污染程度与开发利用程度基本一致,因而水污染严重区常又是用水集中区,如长江干流城市江段取水、排污都主要集中在岸边,水污染已对饮用水源水质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一些沿江城市已难以找到符合饮用水源卫生标准的水源地,呈中国水利学会 2002 学术年会特邀报告专辑111现质量性缺水危机,不少城市被迫采用江心取水办法以改善饮用水质量据初步统计,目前长江干流沿岸数百个取水口,都已不同程度地受到岸边污染带的影响1.3.3. 河流局部污染与点源排放关系较大,湖泊污染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干流城市岸边水域、受污染支流主要是由工业排污、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造成的。

      而湖泊除点源外,农业排水、水土流失则占了较大的比重,剧统计分析,巢湖氮磷 70%以上来源于面源,太湖、巢湖、滇池等“三湖”中,其长期积累的底泥成为了不容忽视的内污染源,对湖体水质的影响非常显著1.3.4. 流域治理开发对水质的要求日益增高三峡工程的兴建、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西部大开发等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三峡水质保护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央对丹江口水库水质保护的要求是“保持一库清水”同时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 长江水资源保护宏观思路每一个水体的不同区域因水流、河床、上游污染物质来量等条件不同,有着不同的水环境承载能力,同一个水体在不同的水文情势下其水环境承载能力也不一样根据水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区域产业结构、加强排污控制是水资源保护的根本指导方针水功能区划从水的资源属性出发,根据流域或区域的资源条件、环境状况等自然属性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等社会属性按流域实行两级区划体系,不仅协调行政区间的用水,同时还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用水;其不仅考虑当前用水需要,而且还考虑未来的用水需要水功能区划将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目标分解到功能区单元,根据每个功能区的纳污能力和污染排放现状,结合考虑工农业发展、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需要,既照顾社会经济产业布局的现状,更要指导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发展的布局,据此确定的不同功能区的水环境承载能力,体现了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需要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统一,水功能区划是有效、合理利用水环境承载能力的科学区划体系。

      对应水功能区进行水环境承载能力分析,是确定长江水资源保护宏观思路的依据根据长江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的特点,长江近期水资源保护应贯彻“预防为中国水利学会 2002 学术年会特邀报告专辑112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对水环境承载能力尚宽余的区域应合理安排产业结构布局、限制污染物排放,避免造成新的污染;对水环境承载能力不足的区域,如长江干流城市江段,应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使水体水质满足水功能区要求;对污染物排放量已超过了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区域,如滇池流域等,应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削减现有污染物排放量,遏制水污染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研究采取内源治理和水体交换等各种综合措施,治理水体中积存的污染物,以改善水环境3. 长江近期水资源保护对策3.1.保护目标针对当前长江水资源保护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近期目标是:2010 年前,80%以上水域满足水功能区的水质要求,其中在 2005 年以前,城市的饮用水源区水质应全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干流主要城市江段污染带不再发展,保障城市用水安全;主要支流水质有所改善,减少入江污染负荷;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湖”入湖污染物逐步减少,富营养化趋势得到控制,湖泊功能有所恢复;长江干流上游沿岸城镇和船舶垃圾得到治理,“白色污染”明显减少;三峡水库保持良好水质;丹江口水库保持一库清水;长江口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3.2. 主要对策3.2.1. 尽快组织制定长江水资源保护总体规划以往,有关部门和地区已编制了一些有关三峡库区或长江水资源保护方面的规划,但这些规划之间缺乏衔接,难以满足当前水资源保护形势要求,需要尽快制定长江水资源保护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应从实现资源、人口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高度,对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以及水生态保护进行总体安排水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涉及多部门,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各部门应结合自己的职责,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开展工作,确保工程措施顺利落实3.2.2. 完善流域水资源保护体制按流域实行统一管理已被实践证明是水资源保护的成功体制长江流域面临三峡水库蓄水和南水北调工程即将实施的新形势,应强化水利部和国家环保总局对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的双重领导,通过法律授权加强流域管理的权威性,并加强中央和地方水资源保护机构的建设,建立流域统一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协调机制中国水利学会 2002 学术年会特邀报告专辑1133.2.3. 完善流域政策法规体系为保证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有序进行,应根据需要制定流域层次的法规国家应尽快组织制定适合长江流域特点,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的《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条例》,尽快制定有关的经济政策;水利部尽快制定《水功能区管理办法》、《入河排污口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和有关的技术标准。

      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机构应根据法律法规和水利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授权,制定取水许可水质管理、排污口管理等规范性文件各级应根据本行政区域内面临的突出问题,制定地方法规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和完善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法规体系,通过法制保障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3.2.4. 强化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应与流域内地方水利、环境等行政主管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