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及其应对策略研究-以XX幼儿园为例.docx
7页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及其应对策略研究——以XX幼儿园为例 摘要:幼儿长期处于焦虑、恐慌的状态下,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有不良的情绪反应出现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生活的现象,甚至对幼儿以后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如何让幼儿克服分离焦虑成为现阶段幼儿入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本次研究中,以济南市某幼儿园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调查,采用文献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分析研究了小班幼儿入园时出现分离焦虑的原因及提出对应策略关键词:小班幼儿 分离焦虑 表现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进入了一个陌生的环境,认识陌生的人和事物,没有了家人的陪伴,他们往往会出现紧张、焦虑、害怕、烦躁等负面情绪,我们通常称这些现象为分离焦虑幼儿阶段是人的一生中发展身体、心理,形成安全感,生成积极态度关键的时期若幼儿长时间的处于分离焦虑中,也就意味着他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这不仅会影响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影响幼儿的社会适应性,严重者也极有可能对其今后的生活产生影响所以很多学者都积极投入到解决分离焦虑的研究当中笔者基于这种情况,希望能够真正的帮助幼儿减轻分离焦虑的情况,对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展开分析,找到相对应的缓解策略。
一、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原因1.生活作息发生变化幼儿在入园前因为家庭的影响,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了,而且在家庭中幼儿的活动时间是比较随意的,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但是幼儿园为了让幼儿良好的成长,一日生活的时间安排和活动安排都是科学且固定的,不会为了某一个幼儿去改变,那么不能适应幼儿园作息的幼儿就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强迫,导致幼儿入园时很难适应幼儿园生活并产生消极的情绪从而产生分离焦虑的情况2.生活环境发生变化幼儿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的情绪主要受外界事物和主观意识支配幼儿所处环境突然由家庭转变为幼儿园时幼儿会觉得陌生,会产生不安,害怕的情绪3.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差(1)缺乏自主进餐的能力 小班幼儿进餐能力较弱,使用餐具的技能不够熟练,大部分幼儿在入园前家长没有提前培养进餐的能力缺乏独自进餐的能力主要是家长没往往因为幼儿自己吃饭慢,弄脏衣服、桌面等原因去主动喂饭,使得幼儿没有练习进餐的机会,没有获得进餐能力的机会在幼儿园进餐时,这类幼儿只有等老师来喂饭,但老师喂饭可能会使孩子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影响了孩子进餐情绪2)缺乏自主如厕的能力 小班幼儿普遍大小便后擦拭屁股的能力相对较弱,还没有自主如厕的能力,他们通常需要老师帮助。
因为小班的幼儿手指发育不完全,不足够灵活的干净如厕,个别幼儿就会选择不去上厕所所以在一日生活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教师在幼儿出现失禁的情况时不要去呵斥幼儿,要主动去帮助幼儿擦拭干净,进一步减少幼儿分离焦虑的情况3)缺乏自主午睡的能力是否拥有独立午睡的能力也是幼儿在幼儿园产生分离焦虑的重要影响因素一般来说,幼儿每天需要午睡达到2小时以上根据对几名教师的谈话我们可以发现,她们普遍认为幼儿缺乏自主午睡的能力会使他们午睡困难间接加重幼儿分离焦虑的情况,使幼儿会对教师乃至对幼儿园产生恐惧、焦躁、不安的情绪,助长幼儿的分离焦虑的情况4. 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存在问题笔者在初入园时,针对于教师态度的问题与家长进行了关于教师的态度与分离焦虑的情况关系的访谈根据家长的回答得出:大部分家长都认为教师的态度不好会加重幼儿分离焦虑的情况,若教师态度恶劣,那么幼儿会对教师乃至对幼儿园产生恐惧、焦躁、不安的情绪,助长幼儿的分离焦虑4. 教师沟通能力不足在幼儿园观察期间,笔者发现教师武断判断幼儿意愿的情况十分明显,很多幼儿教师都觉得小孩子懂得什么,他们不主动和幼儿沟通,在并不了解幼儿的情况下就直接武断的去判断幼儿的想法和意愿。
这类教师普遍是武断的、严厉的教师没有用良好的沟通能力去引导幼儿,这样只会让幼儿产生消极情绪,让幼儿抵触上幼儿园,更容易产生分离焦虑的情况二、缓解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对策1.提前安排幼儿适应幼儿园作息教师在小班幼儿入园之前与家长联系,以便进行良好的家园合作教师提前了解不同幼儿在家庭中的作息活动时间,作息习惯等,再对幼儿园中的作息时间在幼儿初入园时进行一定的调整;家长可以在家中模拟幼儿园作息时间,让还没有入园的小班幼儿提前适应,让幼儿在幼儿园期间减少饥饿、憋尿等情况2.提前带领幼儿熟悉幼儿园环境(1)设立预入园制度 预入园制度是指幼儿在入园前的约1个月时,家长尽可能的经常带孩子到幼儿园附近玩耍以便熟悉幼儿园的周围环境,减轻幼儿对新环境的陌生感让幼儿在家长的陪同之下参观班级环境,与所在班级的幼儿教师多进行沟通,让幼儿与教师相互熟悉,减轻小班幼儿焦虑程度2)注重环境创设 家是孩子最熟悉的地方,将幼儿园布置成家庭的模样是让幼儿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好方法条件允许的话教师还可以邀请孩子使用他熟悉的玩具、日用品来布置、装饰教室,熟悉的物品能够拉近幼儿园与幼儿的距离教师还可以利用职业技能做一些幼儿感兴趣的环创,例如粘贴在幼儿中流行的卡通人物、摆放孩子喜欢的动物等。
3.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1)培养幼儿自主进餐能力教师要积极使用各种手段尽可能的激发幼儿进餐的欲望,更重要的是帮助小班幼儿熟练掌握使用餐具的能力,鼓励幼儿自主进餐此外,对于有些使用餐具还不太熟练的幼儿,教师要耐心地进行单独指导与训练,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2)帮助幼儿掌握如厕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专门的课程帮助幼儿理解并熟悉如厕的方法和顺序,教师要用小班幼儿能够理解的语言对每个如厕步骤进行细致的总结与分解教师还可以用问答游戏帮助幼儿记住如厕的方法,设计一些简单的儿歌,让幼儿掌握如厕的方法和顺序3)鼓励幼儿自主午睡 教师在幼儿园时要教会小班幼儿穿脱、整理衣服的方法,让幼儿养成把脱下的衣服叠好后放在固定的位置,把脱下的鞋子摆放整齐的好习惯同时让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鼓励幼儿在睡前和起床时互相帮助4.教师改善对幼儿的态度幼儿教师良好的态度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幼儿分离焦虑的情况首先幼儿教师要爱幼儿,这是幼儿教师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品德其次幼儿教师要包容幼儿,拥有一颗包容心能让教师耐心地给幼儿改正错误的机会最后幼儿教师要对幼儿负责任,作为幼儿教师,他们要担负着照顾培养每一个儿童的责任这样的教师才会有教育智慧,才会让幼儿亲近和喜爱。
5.教师提高沟通能力幼儿教师应培养自己良好的语言能力,使自己的口语清晰、易懂、生动、富有情感、还要有丰富的身体语言由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儿童的思维主要处于具体的形象思维阶段,模糊、抽象、难懂、单调乏味的语言不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孩子们可以在课堂上有一个愉快、热情的气氛,有兴奋、激动的情绪参考文献:[1]沙晶莹,王元,房卫鑫.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研究述评[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06):955-956.[2]杨楠.新入园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观察研究[D].2016.[3]邹静.创设缓解小班新生分离焦虑的支持性环境[J].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2014(8):238.指导老师:王悦 山东协和学院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