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第后赋菊(古诗赏析).ppt
6页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九月八:古代九 月日为重阳节, 有登高赏菊的风 俗说“九月八” 是为了押韵杀:凋谢香阵:阵阵香气 黄金甲:金黄色 的铠甲,此指菊 花的颜色不第后赋菊黄巢直等到秋高气爽,人们迎来了重 阳佳节,菊花啊,要盛开怒放, 看百花凋谢,消散了芬芳菊的 香气向云天直冲,弥漫在整个长 安城中秋菊在这里栽遍;遍地 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黄巢(?—884),曹州冤句(今山东 省菏泽市牡丹区西南)人,出生于盐商 家庭,富有财产,本人也从事贩卖私盐 的活动黄巢除了精通武艺外,也爱读 书,能诗能文他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 举考试,但没有考中不过,科场的失 利却使他有了另外的收获:那就是看到 了考场的黑暗和吏制的腐败,使他对李 唐王朝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考试 不第后,却豪情倍增,借咏菊花来抒写 自己的怀抱待到秋来九月八”,点明菊花开放的季节是在秋季尤其是农历九 月九日,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重阳佳节,这一天亲友聚会、登高饮 酒、欣赏菊花,正是菊花大展风姿、引人赞赏的日子这种风俗在 唐代特别盛行黄巢在这里特别强调了“九月八”这一天用了“待到” 二字,表示了坚定的信心:九月八日这一天一定会到来的。
人们对 重阳节也是盼望的,“待到”二字也起到了促使人们迎接这个佳节到 来的作用,向人们展示了美好的前景诗的第二句写菊花的威力:“我花开后百花杀”百花的凋零与菊花 的开放本没有必然的联系,在诗里却写成菊花一开百花就枯萎了, 变成了因果关系,这正是强调了菊花的威力唐代是崇尚牡丹的, 把牡丹视为国花黄巢一反传统的观念,对菊花大加赞扬, “我花 开”与“百花杀”恰成为鲜明的对照,更显出菊花精神抖擞、威力极 大第三句写味,天,在封建社会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它是至高无上 的权威,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就连作为人间最高统治者的封建帝王 ,也只能称为“天子”他父天母地,是奉上天之命来管理万民的 但菊花的香气却可以“冲天”;不仅“冲天”,还能充塞京城长安一 个“冲”、一个“透”,表现了菊花、从而也体现了诗人那种藐视天地 的雄伟气魄第四句写色如果第三句是传菊花的“神”,那么,第四句则是写菊 花的“形”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 都;“尽带”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无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黄金甲 这里所歌咏、所塑造的,不是单独某一株菊花,而是菊花的“英 雄群像”这首诗是以菊喻志,借物抒怀,通过刻划菊花的形 象、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 天换地的英雄气魄。
当农民起义的“重阳佳节”到来 之日,那些封建统治阶级威风扫地,不是如同那些 “百花”一样凋零了吗?当浩浩荡荡的义军开进长安 之后,那身着戎装的义军战士,不是象这满城菊花 一样,金烂烂辉光耀目、威凛凛豪气冲天吗?这首 菊花诗是封建社会农民起义英雄的颂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