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矛盾对立中苟活-浅谈《日出》中顾八奶奶的形象塑造.docx
7页在矛盾对立中苟活浅谈《日出》中顾八奶奶的形象塑造 王映之(南京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摘 要:“《日出》表现的是30年代中国北方某大都会的社会画卷,展现了一个表面上纸醉金迷实际上人吃人的黑暗社会 本文将从三组对立面简要阐述话剧中顾八奶奶的人物形象Keys:日出;顾八奶奶;黑暗社会;矛盾;人物形象J821.2 :A :1007-0125(2014)08-0007-02曹禺经典话剧《日出》中的顾八奶奶是剧中最重要的女配角之一,从这个角色身上,可以读出身处那个时代人们的盲目和浅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角色是始终处于矛盾纠葛中的一个典型主要表现在“本我”和“他我”、 “主观”和“客观”、 “表面”和“实际”三个方面的对立一、“本我”和“他我”的对立顾八奶奶的第一次出场很聒噪,从打麻将的房间里吵闹着走出来话剧台本中将她的形态表现得活灵活现:顾八奶奶推开左面门,麻雀牌和吵闹的声音更响她仿佛由里面逃出来,步伐极力地故做轻盈,笑着喘着 这段描写亮点闪烁,一个“仿佛”,一个“极力地故作”,将顾八奶奶的做作丑态展现的淋漓尽致前文中作者用将近六百字的人物外貌描写向观众展示了一个为自己的门面做足了功夫的寡妇,从她对于自己外表的在意和言谈举止的粉饰程度中我们不难看出:她很有钱,这是她成为那个时代“上流社会”的人的标准;她很愚笨,不合时宜的不分美丑,让自以为是少女般的行为作风成为他人的笑柄。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存在于顾八奶奶身上的一对矛盾,即“本我”与“他我”的矛盾所谓“本我”即顾八奶奶本身对于自己的形象塑造,在她的眼里,她自己就是一个与“面首”胡四陷入热恋的美丽妇人,在自己的举手投足间下足了功夫,期待得到自己供养的“面首”真挚的喜爱,希望自己可以像年轻的陈白露那样可爱动人,她喜欢作“无病之呻吟”,期望得到周围的人更多的关怀和在意她在摸索,她在模仿,但一切都如同东施效颦她会去刻意地说出一些新的词汇,希望旁人听上去觉得她是多么的新潮,多么的博学多识所谓“他我”即外人眼中真正的顾八奶奶,她那被旗袍紧紧包裹的身材如同一只健硕的小牛,又像一只小鲸鱼,“天真”的笑容有时令人不得不厌恶地掉转头去她时不时闹腾起来的心病让人心生厌烦刻意蹦出的新词汇却被她写在脸上的洋洋得意盖住了风头她喜欢笑,觉得笑容可以显得自己愈发年轻,但未曾想过竟会适得其反,“那耀眼的金牙只有在笑的当儿才完全地显露出来于是嘴,眼睛,鼻子挤在一起,笑,笑,以致于笑得令人想哭,想呕吐,想去自杀然而到了第四幕顾八奶奶虽然下场时还是大声嬉笑着与胡四离去,发出的却是面临崩溃还不知死活的傻笑!”由此可见,别人不戳破她的失败还出自于对她的怜悯,正是这样的同情萦绕在顾八奶奶的每一次出场中,我们才会更为她感到悲哀。
顾八奶奶计划中期待产生的效果全军覆没,这不仅是她与除她外所有人之间的分歧,更是因为“本我”对“他我”的陌生,因为没有认清最真实的状况导致笑话百出,自己却仍旧乐在其中朱旭曾在《形象矛盾和演员的创造》提到:“深化形象的矛盾,会使形象更鲜明 为了使得人物在剧作中的形象更加丰满,“本我”与“他我”的迥然不同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的矛盾是必不可少的二、“主观”和“客观”的对立顾八奶奶是无辜的,她不知道她做过或正在做什么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但是别人为什么不告诉她?归根到底还是怕得罪了她这个有钱人在那个被金钱和物质熏染内心的时代,谁会去得罪一个与自己有经济利益的人?潘月亭是大丰银行的行长,顾八奶奶则是大丰银行的老客户,为了银行的利益,潘月亭只好由着她的性子替她看看“心病”;胡四是顾八奶奶的新欢,自己的日常开销都依仗着她,自然在需要钱的时候变得乖觉顺从;王福升是旅馆的茶房,怎会因为心中喜恶去得罪一个“钱祖宗”?顾八奶奶正是用钱堵住了众人的嘴,更是用钱遮蔽了自己看清现实的双眼每个人均有自己的主观视角和客观视角,客观视角下人们懂得如何顾全大局,明白什么样的为人处世是最合适的;主观视角下人们会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态度,对于美丑有最正确的评判标准。
人在社会中求生,自然不能将自己的主观态度表现的过于直接,从而让客观视角下的为人处世占据上风但是在话剧的舞台上,我们作为旁观者仍旧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话剧中每个人物客观视角下隐藏的主观态度《日出》对于生活的关注、观照点由传奇转向平凡,由变态转向常态,由少数英雄转向大多数普通人相比于《雷雨》集中于一个小范围家庭的空间,《日出》将一种常态化表现出来,使人物性格塑造更加符合生活的发展逻辑 而正是由于这样的常态化导致每个人物虽然各不相同,却仍有共通之处大家对于顾八奶奶的态度就是典型,每个人表面上的阿谀奉承和背地里的唾弃讥讽遥相辉映,让夹杂在众多主客观视角中的顾八奶奶无法认清自己,逐渐在自己铸造的幻想城堡中迷失自我也正是因为她的迷惘,她才会看不清身边的人对她的真实想法,她才会答应和一直觊觎她财产的胡四结婚,她才会一心为胡四能够成为明星无休止地奔波然而她所付出的一切最终只换回她最喜欢的人 “用一副不动情感的嘴脸”评价为“老妖精”面对爱情,顾八奶奶是热切的,但是她热切得昏了头,最后用一片真心换来了虚情假意说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日出》中的每一个人都存在主观视角和客观视角,当我们投入身心只关注顾八奶奶的时候会察觉她只能看到别人的客观视角下的自己,却从未感受到那些主观视角下自己有多么不堪。
每天接触最多的是自己,如今却无法正确的认识自己,这对矛盾竟然让顾八奶奶变得那么难堪三、“表面”和“实际”的对立说到这里不由得让我想看看话剧的标题日出”,象征着那个“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天之道”但是“在曹禺的潜意识中,‘日出’除了象征着新社会的光明,还另外一层含义,即一种美满的爱情,一种理想的家的企求在我看来,顾八奶奶对于这样的“日出”也是充满期待的,但她“并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既追求那种海市蜃楼般的爱情,又不懂的爱情的真谛胡四的一颦一笑牢牢地抓住了她的心,她会如同“崇拜英雄一般头歪歪地望着他”;胡四好几天不跟她联系,她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寻找;胡四的求婚明显反常,却如同少女般害羞她在追求一种浪漫,一种来自于幻想的爱情气息然而她不知道在胡四的心里她只是一个钱包,甜言蜜语背后其实毫无存在感她不知道如何收敛自己的优越感,黑暗封建的社会中越是粗神经越是单纯就越会为人不齿不论是精神层面还是物质层面,从表面上看顾八奶奶似乎都是充实的:“她是个顶有钱的女人”,在银行有存款,不愁吃穿;她有自己的爱人,自己即将与他组建家庭;周围的人对她十分尊重,都会顺着她的意思夸奖她但实际上是这样么?于丹曾说:“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同样,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也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而实际上,但凡顾八奶奶对自己的外表是自信的,她就不会把自己装扮的花枝招展,正因为她清楚自己年老发福,走路时才会故作轻盈每一次和胡四站在一起总会紧紧抓住她的胳膊,因为胡四根本无法给她她想要的安全感,她必须要真实地感受到他的确在自己身边她在人前总是装病,希望因为自己的柔弱能让别人更加在意她,感受到她的存在她的女儿原本是她最大的炫耀资本,她却除非别人提起自己从来不说,因为她觉得她的“女儿好咬文嚼字,信那稣,好办个慈善事业,有点假门假事的这些与她周围的朋友是那么格格不入精神上真正充实富足的人会是这样的么?正是因为内心的空虚和自卑她才会做出那么些引人发笑的荒唐事话剧中最后一幕她准备替胡四从银行取支票还清赊账,此时只有观众、陈白露和潘月亭知[来自wwW.lw5u.cOm]道,由于银行破产,顾八奶奶将从此一贫如洗她向往着属于她的日出,她努力的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但现实带给她的只是一个如同花瓶般富丽堂皇的空壳,用钱夯实的基础如今土崩瓦解,一切都会离她而去顾八奶奶向往的未来看似胜利在握,实际上正在背道而驰,表面和实际的尖锐矛盾加深了人物的戏剧性形象的东西总是具体的丰满的,因而它常从四面八方透发其思想意义。
顾八奶奶虽然其本身在话剧中出场较迟(话剧共四幕,顾八奶奶在第二幕出场),但在整部作品中的位置依旧牢不可摧,顾八奶奶身上的不同角度有着不同的矛盾关系,矛盾的对立面因为冲突擦出火花,由此才会让形象愈发立体,令人印象深刻我们说“剧本主要人物是典型人物,次要人物则可以类型化顾八奶奶作为次要人物与众多配角一起构成了陈白露独有的灯红酒绿的人际圈,让黑暗和愚昧成为普遍现象,但同时自成一枝,用自己的故事构建在矛盾中苟活的人用来埋葬灵魂的悲惨世界Reference:[1]曹禺.雷雨·日出[M].人民文学出版社[来自www.lw5u.CoM],2010.[2]刘章春.<日出>的舞台艺术[M].中国戏剧出版社,2011.[3]陆葆泰.曹禺剧作魅力探缘[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卢敏.20世纪中国话剧精品赏析[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5]钱理群.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6]谭霈生,路海波.话剧艺术概论[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6.[7]田本相.曹禺剧作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于丹.于丹<论语>感悟[M].北京中华书局,2008.[9]张仁里.论话剧导表演艺术·第二辑[M].1985.[10]邹红.曹禺剧作散论[M].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作者简介: 王映之(1994-),女,汉族,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在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