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放——追逐课堂生成的有效策略.doc
7页开放——追求课堂生成的有效策略盐城小学张晓霞摘要:新课程实施到现在,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乃至“优效”已成为广大一 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深层思考的问题怎样促使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牛成以达到课堂教学 的“有效”、“优效”呢?以开放的心态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以“块状”的教学预案为操作手段,以开放的教学资源为依托,是达成这个口标的有效策略关键词:开放生成策略最近,拜读了郑毓信先生在江苏省首届数学特级教师论坛上所作的专题报告《交流 与期望——寄语江苏小数界的朋友》,先生在报告中启发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对开放的课 堂教学与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的关系进行思考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 我的理解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标志不仅在于课堂预设的最大程度的实现,还在于课堂 上所农现岀来的高质量的生成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亮点,它体现岀了课堂教学 的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激发了师生的创造性和智慧潜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了生 命活力,从而使教学“成为了一门艺术”,但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有高质量的生成同吋也 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难点,怎样突破呢?笔者以为,师生共同以开放的心态,利用开放 的手段,整合开放的课程资源将是解决这个难点的金钥匙。
一、以开放的精神为有效的课堂生成营造心理空间苏霍姆林斯基说:“耍进入童年这个神秘之宫的门,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一个 孩子,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才不会把您当成一个偶然闯入他们那个童话世界大门的 人,当成一个守卫这个世界里面发生的一切都无动于衷的看守人……”这段话启示我们: 教师必须以开放的心态,真正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平等、欣赏的态度接纳儿 童文化,并为学生主动、生动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物理和心理空间,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 呢?江苏省南通市一位教师的做法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那天是“圆的认识”第一课时,我正忙于做课前准备不经意一抬头,教室里满是 旋转的书本,眼看就要上课了,可孩子们似乎还没有收敛的意思我正要发作,人群里 跳出了一块旋转的红手帕手帕在主人的手里还真听话,转上很久也不掉,逐渐转开的 手帕像打开的小“红伞”,“红伞”上还点缀着一圈一圈的亮片,旋转时闪闪发光,,俨 然成了飞舞的红精灵,引得大家侧目围观,我也被深深地吸引了叮铃铃……”上课 了,可是大家兴奋的情绪一下子难以平静下来,有的还意犹未尽地交流经验看来要禁 是禁不住了不过数学直觉使我感到这段“不和谐”的音符与我将要教学的“圆”似乎 有些关系,是不是能变“废”为宝,加以利用,让孩子们从中得到一些启发,从而激发 他们自主探索圆的知识呢? 一念之间,我将教学预案迅速调整、略加处理,非预设性的 教学“新鲜出炉”。
我大声问:“大家对这次活动这么感兴趣,那谁玩得好,给大家表演 一下?”大伙儿立刻推出了 一个转书高手S同学他有些犹豫,磨磨叽叽地走了上来, 看样子心里正纳闷:老师今天怎么了?他在我的再三催促下表演了起来只见他拿起一 本练习本,往空中轻轻一抛,用食指指尖接住,利用腕力作360度旋转,越转越快,本 子却像钉子牢牢地插在手指上一般,自由飞快地跳起舞来教室里传出赞叹的唏嘘声, 我在佩服之余也暗地思量怎样将这个插曲链接到我的教学中去啪!”本子还是掉了下 来我和学生展开了如下的对话我看你们平时很多东西都能拿在手上旋转,那么你 们觉得什么形状的东西最好转?” “正方形的本子红手帕的主人X同学发话了 :“我 的手帕是八条边(八边形),不过也很好转说罢她又拿出另一块绿色的手帕,这是一 块圆形的手帕喏,这块还是圆的呢 “正方形也好,八边形也好,它们越来越接近 什么形状? ” “圆形 “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当越转越快,它们在空中留下的轨迹是什 么形状? ”学生异口同声:“圆形!”“为什么越接近圆形越容易转?是不是圆形本身有 什么特别的地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随即板书课题“圆的认识……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老师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更看到了教师以平等的 态度,民主的精神,宽容的态度。
让他们自曲观察新世界探索新领域,研究新文物, 让他们手脑并用,勇于实践想一些他们乐于想的问题,干一点他们圧于干的事情在 老师创造的这种宽松的环境里,学生能自出想像而不扒心其怪诞离奇,能人胆的思考而 不考虑其正误是非,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全面展示自己的个性,唯其如此才能使学 生主动建构,主动生成变成一种可能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做到具备这种“开放的精神”呢?我以为广大教师不妨从以下 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和创造权,二是教师要转变角色和教学行为,三是建立开放 的课堂评价机制,这里的“开放”首先包括主体的开放,其次包括评价内容的开放,不仅以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科性知识,还以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在情感、态度、价 值观等方面进行中肯的评价关于这三个方面,相信我的同行们在新课程走到今天,一 定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实践,这里,我还想说的是,尊重学生的学习、创造权利,转变自 己的角色和教学行为,并不仅仅表现为对广大教师观念转变的要求,它更是一个实实在 在的能力要求,提高教师对课堂状况的决策行为能力是使这两个“观念”落在实处的有 效途径二、以开放的教学流程为课堂生成拓展思维空间高质量的课堂生成需要课堂预设的思维管道不能“窄”,但也不能A宽,不着边际, 太窄,学生就被牵着鼻子走,思维就被“卡死”,何谈生成?太宽,学生的思考就没有 明确的目的,就是冇“生成”,质量不高,也不利于在课堂短短四十分钟里使“生”的 东西得到有效的解决,从而降低课堂教学的冇效度,那么,如何才算是恰到好处的“开 放”呢?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十二册(六年级)百分数的应用一一利率时作了一些有益的 尝试。
我把这一教学内容分为4个基本步骤1、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调查“储蓄”的资料,首先在调查进行之前, 让学生讨论需要了解的信息是什么,主要途径可以是上网调查,也可以到家附近的银行 直接查询2、 学生交流,互相启发补充,扩展他们取得的信息,重点确定以下信息:储蓄的 好处、储蓄的类型、银行现行各种存款利率、如何储蓄、如何计算利息等3、 请学生提出拟解决的问题,根据问题在教师带领下寻找适用的数学工具来解决 问题1) 若定期储蓄两年,本金10000元,到期时可取得税前利息多少元?(2) 若活期储蓄,本金10000元,利息税5%,到期可取得税后利息多少元?(3) 若定期储蓄三年,到期时获得税后利息35元,他存入的本金是多少?(4) 小王有20000元想以定期方式存入银行,他有两种存款方式:一、存两年定 期;二、先存定期一年,到期时连本带息取出,再存入银行你建议小王选择哪一种方 式?(5 )学生自己设计的其他计算题4、 学生交流计算结果及他们发现和提岀新问题从我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流程的初衷來看,我认为,数学本身就是开放的,它的开放 性、多样性不仅是生活需要的反映,也是人的认知结构、认知能力的反映,不仅生活需 要开放的数学教育,学生认知潜力的发展也需要开放的数学教育。
因此,我鼓励学生大 胆的走出去,在走出去时,他们对于储蓄的有关知识是一片空口,走冋來时,不仅智慧 的行囊充实了很多,而且在与社会毫无距离的融合中学会了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生活的 能力得到了提高有效的数学课堂预案必定为学生留下知识生成的空间,因此,成“块状”的预案设 计就成为首选,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板块,每个板块指明了学习的大概任务,至于怎么 完成学习任务,在完成既定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又冇了哪些新的发现与思考,以及在知识 目标达成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的程度,是否有满足、 成功和喜悦等积极的心理体验,是否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信心等等,就是我所期待的有效 的生成了,当然,这种“有效”有些是“立竿见影”的,而有些则是“F1久弥坚”的 可以说,因为学习活动呈板块式,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完全为学生开放学生的生成状态 得到了全面的暴霜和提炼,这种“暴露”是自然的,因而也是自由的、绿色的,而这种 “提炼”是加工的、引导的,因而是充满智慧的那么,进行这种“板块”结构设计时, 有以下几点值得广大教师在实践中注意1、 设计的教学目标要是多元的:每个学生都能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认知目标明 确、具体、有层次可操作,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在达成认知目标中达成。
2、 组织的教学过程是生成的:①教师努力创设以问题为核心的学习坏境,组织学 生在此情境中运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冇效的学习活动②教师引导学生 对学习材料进行不断的精加工、深加工,并借此改善学生的学习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 水平③过程充分体现为师、生、文本的对话过程,教学目标在对话中生成,师生在对 话中共同发展④课堂教学结构成“块”状3、 教学内容开放性,注意开发和利用课堂资源,处理好文本和课外材料的关系, 做到“依靠文本又不依赖文本,超越文本又不能离文本”第三,以开放的教学资源为课堂生成提供操作平台还是从一个教学案例说起:我在教完《按比例分配》一课后,安排了一节练习课 一开始,我按部就班的复习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然后出示了一道题:把900张画片按人 数分给六(1)和六(2)两个班同学,已知六(1)班冇40人,六(2)班有50人,两个班各分得多少张画片?让学生尝试练习,反馈后做书上的同步练习结果一堂课下來 发现学生做题的正确率虽然比较高,熟练度也比过去好,但学生的兴致不浓,课堂上失 去了过去的欢声笑语,没冇出现我所期槊的思想交锋,学生的思维水平只是原冇水平上 的熟练,而不是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当然也没有得到培养,反思自C的教学,我对材料 进行了重组:第一步:简单说清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
第二步:在黑板上出示两个条件:900颗幸运星,六(1)班40人,六(2 )班50 人,让学生编题第三步:给一根60分米长的绳子,自由选择一个比来编生活实践题没想到,一个小小的调整使全班同学跃跃欲试,仅编题,班级同学就纷纷发挥自己 的聪明才智:生a:有900颗幸运星,按人数分给六(1 )班和六(2 )班,六(1 )班有40人, 六(2 )班有50人,两个班各分到多少颗?生b:有一批幸运星打算按人数分给六(1 )班和六(2 )班同学,六(1 )班有40 人,分到了 900颗,六(2)班有50人,应分到多少颗?生c:有一批幸运星打算按人数分给六(1 )班和六(2 )班,六(1 )班40人,六 (2)班50人,六(1)班比六(2)班少分到900颗,两个班各分到多少颗?小小的三道题,既有我希望给予学生的典型题,更冇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变式题,这 时的精彩,真的不是我“教”出來的,如果说教师有成功之处,那么我想就是给了学生 一个开放的学习材料吧,这样一份开放着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打开了思维的翅膀,创新 的火花在迸发!学生的成功之处还不仅在于此,他们在这三道题的解法上也体现出了极 大的智慧,有的用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思路,有的转化成了分数应用题的思路,更有甚 者,冇的同学想到了列表解题的策略,多种智慧共生共融,生成,在开放中得到了不受 束缚的自曲勃发!冇了前面的尝试,面对第三份学习材料,学生们就更表现出了一种“任 我遨游”的自信了:生a:用一根60分米长的绳来围一个长、宽比为3: 2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 和宽是多少?(中规中矩)生b:用一根60分米长的绳一边靠墙围一个长宽比为3: 2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可能各是多少?(大胆变形)生c:用一根60分米长的绳一边靠墙围一个长方形,仔细探求,怎样围时长方形的 面积最大?(勇于探索)在这里,学生既有了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更冇了一种“茅塞顿开”“悠然心会”“浮 想联翩” “百感交流” “妙不可言”的心理体验,心灵的共鸣、思维的共振,开放的最终 目标——生成,达成了!以开放的姿态,给学生思考、创造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