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doc
5页《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永生的眼睛》是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这篇课文语言美,情感美,人物形象鲜明,作者刻画了两个让人终身难忘的形象:善良,乐于助人的父亲和可爱、才华横溢的女儿他们热爱生活、关爱别人的心,让人尊敬,让人怀念结合本单元主题“情暖人间”,使学生理解:“爱的奉献”引申 本篇课文中的“眼睛”如果能给失明者带来光明,那将是多么美好的事情,这个眼睛将得到永生本文涉及到角膜捐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所以在课前让学生做初步的调查,了解周围人对待角膜捐献的看法在理解课文内容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触动心灵,升华感情,熟悉文章内容 【设计思路】 根据新课程的精神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四次让学生质疑问难,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内容这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可使学生感到层次清晰,以解决文章内容离生活实际较远的问题重点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使学生逐渐理解内容,使学生对器官捐献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体会到器官捐献的意义,达到感情的升华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教学流程】 一、活动体验,交流资料 1、请学生都蒙上眼睛,把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进书包边做边想:假如你的眼睛失去了光明,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学生体验,纷纷说 2、结合“初显身手”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3、师补充资料: 资料1、长期以来,许多中国人具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传统观念因此对于死后捐献器官,大多数人不能接受一方面需要移植角膜的患者多,而另一方面损献出来的角膜少,因此患者重见光明的可能性小 资料2、张英瑜幼小的生命来到世界仅仅116天,而她的角膜却给三位受捐者带去长久的光明 资料3、捐肾救母,孝道感天下的孝子田世国,在2004年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 资料4、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能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4、交流了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5、揭示课题。
从题目中,你能提出一些什么问题?(什么是永生?为什么要说“永生”?谁的眼睛是永生的?) (板书:谁?怎样?为什么?)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现在我们就围绕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导入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第一次质疑问难,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及时归纳学生的问题理出学习的思路 二、探究学习,释疑解惑 1、小声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谁捐献了角膜?在他们捐献时,“我”的态度如何? (板书角膜捐献:母亲父亲女儿 “我”的态度:不情愿遵从遗愿主动捐献) 2、你从哭喊中体会到什么? 3、父亲是怎样教育引导使我从不情愿到遵从遗愿? 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投影出示:“你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礼物就是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那么我们的死也是有意义的 (1)这里有几句话?谁先来读读第二句话?你怎么样理解这句话 身体比任何金钱、地位等都更重要,因为一旦给予了他人,自己将不再有了;对人来说死亡就是走向终结,然而生命却能够在别人身上得到延续,使他们能够重获新生,更多地为社会作出贡献) (2)对于一个盲人,一个尿毒症患者,一个白血病人,他们最想得到的礼物是什么?什么样的礼物最珍贵?(对于因角膜病致盲的人,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可使其复明。
通过肾脏移植(换肾)可治愈尿毒症在配型成功的前提下,移植骨髓可以治愈白血病所以对上述三种病人来说,“最珍贵的礼物”是角膜、肾、骨髓 (3)怎样帮助别人恢复健康?(这有很多种办法凡力所能及的帮助都是好的 (4)父亲是怎样一个人?(关爱他人无私奉献) 【重点部分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理解,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指导朗读:把你的理解通过读表达出来多么无私的奉献精神) 4、请同学们再读5-8自然段,看一看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温迪又怎样使“我”的态度发生由遵从遗愿到主动捐献的改变呢? 6、请同学们潜心默读9-13自然段,画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做批注,想想令你感动的原因 7、学生画句子做批注后,小组交流并全班交流 温迪离我而去了,她去世后的三周,我收到了一封角膜银行的信 出示配乐幻灯片:“亲爱的里弗斯先生和太太: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的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令爱――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终生分享她的美丽 此时此刻,你对“永生”的含义有何进一步的理解? (人虽死,但精神永存) 共同解答在学课文前提出的问题,答后擦去板书:谁?怎样?为什么? [理解文章的主旨。
解决学生的疑问] 三、交流体会,课外延伸 电脑课件出示:当人体的某一器官出现病变导致功能衰竭,威胁到人的生命时,植入健康的器官代替原有的器官成为现代医学延长生命的重要手段器官移植被列入20世纪人类医学三大进步之一每年数以万计的病人在器官移植后得以生存,肾移植的10年生存率已经超过60%,心、肝、肺移植的5年生存率也已经达到50%以上,前景非常可观,然而器移植供体短缺的矛盾也日趋严重,目前大约有五分之四需器官移植的病人在等待供体的过程中死亡,因此急需解决器官移植供体的来源问题 引导学生谈一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器官捐献 鼓励学生课后通过办板报、广播、写倡议书等方式向家长及社会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充分借助课件创设情境加深理解课文教师结合实际,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器官捐献联系课内外知识,体现大语文观 四、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角膜捐献 “我”的态度 母亲 不情愿 父亲 遵从遗愿 女儿 主动捐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