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化学试卷(附答案详解).pdf
17页2021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化学试卷一、单 选 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0分)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 B.灯泡发光 C.蜡烛燃烧 D.酒精挥发2.2021年3月20日,在成都举行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上通报,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出土了青铜面具、青铜神树、瓷器等重要文物,其中青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铜、锡合金下列有关这些文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青铜耐腐蚀 B.青铜属于纯净物C.青铜属于金属材料 D.瓷器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3.在化学世界里没有生命的阿拉伯数字也变得鲜活起来,它们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着不同的含义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A.中 的“2”:表示一个氧气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B.MgR中 的“一 2”:表示氧化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C.Fe2+中 的“2+”:表示一个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D.2 c o中 的“2”: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为保证实验的安全、顺利完成,要特别注意一些操作事项下列是初中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操作事项,其中描述不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B.粗盐提纯中蒸发结晶,要边用酒精灯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到将水蒸干为止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将点燃的过量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或广口瓶)中,并塞紧橡皮塞D.用高锈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待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才能把导管伸入集气瓶中收集气体5.“微观-宏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
如图是液化石油气成分之一燃烧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 乙点燃O氢原子O氧原子碳原子A.生成丙与丁物质的质量比为3 3:1 8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C.参加反应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D.甲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86 .“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归纳推理结果正确的是()A.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碱溶液能使酚醐溶液变红,那么能使酚儆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C.复分解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所以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D.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7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氧气质量A.有催化剂无催化剂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0 时间pH7OB向H C 1和M g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 a O H溶液N a O H溶港质量/g氧气质量M gZn分别向相同质量的镁粉和锌粉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盐酸质里溶质质量D.,向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少量C a O0时间第 2 页,共 17页8.下列除去物质中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杂方法AF e(C u)向物质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烘干BK C l(M n O2)将物质加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CC O2(C O)将该混合气体在氧气中点燃DN a C l(C a C l2)将物质溶于水,然后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结晶A.A B.B C.C D.D二、填 空 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 7.0分)9.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它在保护身体健康、能源、环境和材料等方面,为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精神需求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生活中常用“加碘食盐”、“高钙牛奶”来补充人体所需的“碘”和“钙”,这 里 的“碘”和“钙”应理解为(填字母)A.元素B原子C.单质(2)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该气体进入人体后会与最基本的糖类物质葡萄糖发生反应,为人体活动提供能量3)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胃舒平主要成分【A 1(OH)3)】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写出用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症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o(4)长征五号火箭目前是中国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起飞推力超过1 0 0 0吨,运载能力接近25吨它使用由零下1 83久的液氧和零下25 3式的液氢为芯一级和芯二级发动机的推进剂,所以该火箭也被称为“冰箭”将氧气和氢气转化为液氧和液氢的变化属于 变化,芯一级和芯二级发动机工作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使用氢气作为燃料的突出优点是5)20 21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词碳中和必须做好“加减法”,一手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一手发展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等,实现排放量和吸收量的平衡碳捕捉技术常用N a OH溶液来捕捉二氧化碳,工艺流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捕捉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转化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是Ca(0H)210.火的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如图是某同学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请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处白磷燃烧处红磷不燃烧,原因是白磷哼烧红磷不燃烧铜蠹上 星 一 白 磷不燃烧(2)根据处白磷不燃烧的原理,写出一个灭火的实例:11.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知在tz g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go(2)在tJC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用“、=”或“”连接)3)现有tzT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其均降温到t J C,对所得溶液下列描述正确的是(填序号)A.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B.溶液质量:丙乙甲C.溶剂质量:无法确定12.A-K&X、丫均为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未标出)其中A、C 在常温下均为液态且组成元素相同,X、E 均为黑色固体且为氧化物,I 为石灰石的主要成分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第 4 页,共 17页(1)写出E的化学式 ,物质D的一种用途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与X作用生成B和C:;G和H作用生成蓝色沉淀和J:。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 0.0分)1 3 .如图所示是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B C DgnlTla司BIE(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2)若使用高镭酸钾制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如用E装置来测定制得氧气的体积,植物油上方的空气对实验结果(填“有影响”或“无影响”)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某同学为了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选择C装置来制二氧化碳小组同学讨论后发现此装置有一处错误需改正后才能进行实验,该错误是改正后制得的二氧化碳如用D装置收集,应从(填a或b)端通入1 4 .乙醇俗称酒精,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因而被用作酒精灯、火锅和内燃机等的燃料,工业上常用高粱、玉米等淀粉含量较高的物质发酵生产,属于可再生资源,为解决能源危机开辟了新的道路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对乙醇燃烧的产物产生兴趣,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乙醇燃烧生成哪些物质?【猜想与假设】猜想一:c o、H2O;猜想二:;猜想三:C02,C O、H20O【设计与实验】小组同学充分讨论后,决定选用如图药品和装置来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
1)先将乙醇放入盛有一定量氧气的容器中燃烧,然后将燃烧产物通入上述装置,通入装置的顺序是 (装置可以重复选用,也可以不选)其中选用E装置的目的是2)待燃烧产物将装置内空气排尽后,再点燃C装置中的酒精灯对固体进行加热现象与结论】实验中所选第一个装置观察到现象是 ,C中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D中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由此推断猜想三成立其中C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思与交流】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实验结论进行了反思:甲同学发现含碳的化合物燃烧时,氧气充足才能避免有毒物质一氧化碳产生;乙同学发现该实验的设计中有一个明显缺陷,该缺陷是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1 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社会实践中,对废品回收站中废弃电器零部件黄铜(铜、锌合金)中铜的含量产生了兴趣,为了测定该黄铜中铜的含量,小组同学将黄铜带入化学实验室,称取该黄铜样品50克放入指定容器中,然后分四次加入稀硫酸,实验数据记录如表:加入次数第 1次 第 2 次 第 3 次 第 4 次加入稀硫酸质量(g)100100100100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g)43.53735n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实验数据分析,n 的数值应该为 ;(2)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3)所用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第 6 页,共 17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解:A、海水晒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灯泡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o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海水晒盐、灯泡发光、酒精挥发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答案】B【解析】解:A、青铜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青铜耐腐蚀,故选项说法正确B、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青铜是铜的合金,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C、青铜是铜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说法正确D、瓷器是用瓷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oA、根据合金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B、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C、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瓷器是用瓷土烧制而成的,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材料的范畴、无机非金属材料、合金的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答案】C【解析】解:A、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2中 的“2”:表示一个氧气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2”:表示氧化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Fe2+中 的“2+”:表示一个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错误,Fe2+不是铁离子,是亚铁离子,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D、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2 c o 中 的“2”: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Co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本考点考查了化学符号中的数字表示的意义,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表示的意义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
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4.【答案】B【解析】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粗盐提纯中蒸发结晶,要边用酒精灯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即可停止加热,不能将水蒸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红磷燃烧只能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且生成物是固体,所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将点燃的过量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或广口瓶)中,并塞紧橡皮塞,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用高铳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导管口刚开始排出的是装置内的空气,应待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才能把导管伸入集气瓶中收集气体,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BoA.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来分析;B.根据蒸发结晶的操作来分析;C.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