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适宜性行为研究》有感.docx
3页偏差:一、观念1 教师不相信幼儿可以通过自己探索却学习2 重知识传授,总将知识传授当做学习的重点3 怀疑幼儿能力,没有真正的尊重信任幼儿4 把幼儿个性培养,行为习惯放在第二位5 容易占用游戏时间,实践中忽视游戏时间二、各环节(一) 晨间接待:1 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2 看到家长依然忙自己的事,不笑,只是简单打招呼:“ 来啦”3 对哭闹儿童的态度冷淡,很少与幼儿肢体接触4 只让幼儿做收放省事的活动,或者不让幼儿玩,5 不主动向家长询问幼儿情况或者与家长沟通时言语简单;向家长告状;不认真听,东张西望;(二) 教学环节:1 创设环境教师说了算,一手包办2 日常教学材料简单,说教多3 提问设计没有创造性思考余地,启发型提问少 ,4 问题不明确,幼儿不知怎么回答5 对待插嘴,抢话,接下茬的幼儿只关注课堂秩序:“谁还在插嘴?” ,批评指责:“你插嘴,就不叫你”6 对回答错误或者回答不出的幼儿,马上纠正并告诉他正确答案7 限制幼儿讨论,幼儿紧张、被动,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8 不重视幼儿操作活动,怕麻烦,常被教师的示范所替代9 对于操作中遇到问题的幼儿,急于纠正,告诉幼儿答案或者直接插手帮着做10 怕乱,不让幼儿在操作中多交流, “别说话,自己做自己的。
”11 不理会不满足个别幼儿继续操作探索的愿望,该收统一收,一刀切齐步走12 不重视评价,教师多自己总结评价,即使让幼儿总结,也是程序化的让幼儿说一说,教师不注意加以引导、整理和提升13 只重视对结果评价,不重视对过程评价14 评价时否定多,赞扬少,15 习惯对幼儿进行横向比较,很少看到幼儿自身基础上进步16 评价方法单一,通常一问一答三) 游戏环节1 教师是旁观者,不参与幼儿游戏,或者忙着做自己的事情,或走来走去维持秩序:“XX,把玩具捡起来 ”2 教师是检查者,多指令,少启发引导3 教师不给幼儿创设交流评价的机会,即使让幼儿参与评价,也只是敷衍4 评价形式过于单一,多为口头问答四) 生活环节1 完全由教师制定常规,不引导幼儿讨论,不听取幼儿建议,要求幼儿必须遵守2 刻板的训练常规,如让孩子一遍遍训练搬椅子3 僵化的执行常规,不能根据幼儿情况和需求适当的调整,或者随机所愿任意改变作息时间和制度4 不注意教给幼儿躲避危险、自我保护的方法,遇到问题也不帮助幼儿分析,引导理解其后果的危害性,只是一味生硬的要求:“别动” “别去” “这不能玩”等研究性学习以教师教育实践为背景,以教师工作中的问题为对象。
Eg:问题情境:孩子们很喜欢插嘴,一说到什么话题,都会有很多人出来接话茬,虽然一直提醒他们举手,但是他们还是免不了在下面兴奋的讨论,声音一片又一片高过我的声音,我该怎么办?怎么样在近阶段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原因分析:1 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差,缺乏艺术感染力2 对待孩子插嘴,走神就动辄训斥责备,虽然短时间效果不错,但是长期会让孩子缺乏倾听兴趣3 重表达能力培养,轻倾听能力培养教师经常表扬积极踊跃的幼儿,而忽视了默默无闻的幼儿默然的幼儿更加没自信,更不愿意说和听,积极地孩子更倾向于表达,没有良好的语言修养,不明白既要让自己讲,也要听别人说对策分析:到了大班,孩子们必须学会倾听,短期是为了让幼儿能更好的遵守秩序,学到更多本领,长期来说是为了幼小衔接,甚至是人格发展讲故事(重温朗读手册)首先选择好的故事,掌握讲述的艺术性,不能照本宣科,平铺直叙要先分析一下主题,用什么语气,要突出哪个部分,讲到哪里可以提一个问题,这样幼儿才愿意听语言要口语化,要有对象感,注意观察孩子们的反应比如:“小花狗看到小青蛙,叫他一块儿去玩,小青蛙不肯上岸,要到泥里睡觉去 ”讲的时候改成:“小青蛙一看见小花狗就喊:”小青蛙!小青蛙!“小青蛙把头从水里伸出来:“什么事儿啊?” “小青蛙,这么冷的天,别在水里游泳了,赶快上来和我们玩儿吧。
”小青蛙一听,呱呱呱笑起来:“小花狗我这不是游泳,我要去泥里睡觉呢,明年春天再见吧 ”这样改过,故事的印象要深刻很多还要做到心到,话到,眼到,手到如小兔子清脆的声音,大灰狼凶狠的话语,小猫舒缓好听的声音,老人和小孩子不同的声音让幼儿分辨不同声音其次要设置悬念充满悬念的故事让孩子欲罢不能,要善于捕捉悬念,悬念让孩子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听”上,无形中提高了孩子的倾听能力让幼儿带着问题来听,要求幼儿和别人的答案不同,幼儿就自然注意别人说话了请幼儿复述故事的对话和情节总是幼儿有了任务意识,他就知道要仔细听才能获得必要的信息讲故事之前说清楚要求,反复强调听故事,你认真听,就能知道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回答正确了,老师就表扬奖励轻声说话法#你说我猜,#谈话活动:请幼儿重复别人说过的话 “交心十分钟”说说晚上在家里发生的新闻和趣事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倾听游戏:正话反说,传话游戏,辨析错误游戏,以玩促听如林琳老师让孩子们听钱包里硬币的声音打节奏、请你猜猜我是谁,传话,金锁银锁#改变提问:不要随意提问 “对不对啊” “好不好啊”孩子们没听就会脱口而出,所以把问题变一下:“xx 的回答你满意么.? 为什么?” “你认为他什么地方说的好或者不好?”这样的提问孩子们必须认真听才能回答得出#故意说错,让幼儿来纠错#小组轮流讲述,由组长指定,点兵点将,猜拳决定谁先开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