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明代初期广东沿海贡舶贸易港考.pdf

11页
  • 卖家[上传人]:w****i
  • 文档编号:109855647
  • 上传时间:2019-10-28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445.28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18卷第1辑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Vol . 18,No. 1 2003年3月 Collections of Essays on Chinese H istorical GeographyM ar, 2003 明代初期广东沿海贡舶贸易港考 王元林 (暨南大学历史系,广东广州, 510632) 提 要 澳门兴起前的广东贡舶贸易主要在浪白等沿海澳口进行,正德时商舶兴起,出现贡 舶与商舶并存的局面广东市舶司迁徙至高州电白县,除政治原因外,与电白县的地理位置有关由 于浪白等澳 “风高浪大,水土甚恶,难以久住”,嘉靖十二年后,“蚝镜独为舶薮” 近现代由于海岸线不 断向外推移,许多港口位置难以确定,本文对此一一予以考证 关键词 贡舶贸易 沿海澳口 迁徙 广东市舶司 广州面临南海,从海上距东南亚、 南亚较近,历来多为市舶司的驻地,在对外贸易中居于重 要地位明初的海禁政策,使朝贡贸易成为明政府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洪武三年(1370年) 至七年间以及永乐元年(1403年)后在广州设立市舶司,特别是嘉靖元年(1522年 ), 撤消泉州、 宁波两个市舶司,广州成为全国唯一的对外贸易之地正德时广东市舶司迁至高州电白县(治 今电白电城镇 ), 嘉靖十四年(1553年)又固定在濠镜澳(今澳门)。

      随着市舶司的迁移,对外贸 易港口也发生了变化 本文即对澳门兴起前明代初期广东的贡舶贸易港口加以考证,还望海交 史和历史地理专家指正 一 市舶司在广州时的贸易港口 明代的广东市舶司隶属广东布政司,“掌海外诸蕃朝贡、 市易之事,辨其使人表文勘合之真 伪,禁通蕃,征私货,平交易,闲其出入而慎馆 之” ①设提举一人, 副提举二人,其属吏目一 人 “具有朝贡表文者,许住广州洋澳去处俟官司处置” ② 广州城外的各港口称作 “澳” ,“澳者, 舶(泊)口也”,“凡番船停泊,必以海滨之湾环者为澳” ③舶口为外国贡舶进入广东的第一站, 为贡舶过往的临时停泊之所,澳官根据勘合制度验实才可进澳,在澳口停泊后,由地方官员会 同市舶司官员对随舶品进行盘验封查,然后办理各种手续,由广州的市舶司官员陪同贡使携带 贡物进京洪武三年(1370年)广东市舶司 “设署广州城内一里,即宋市舶亭海山楼故址” ④, 即 今广州城内北京南路与东横街交界处市舶司在城内,而不允许贡使进城 “洪武初,令番止集 ·75· ① ② ③ ④杜臻:《闽粤巡视记略》 卷2 《广东新语》 卷2《地语·澳门》 《天下郡国利病书》 卷97《海道》 、 卷104《广东》 、 卷120《海外诸番》 。

      《明史》 卷75《职官志》 舶所,不许入城,通番者有厉禁”,正是当时的真实写照①广州城外的港口这时多指黄埔港(今 广州河南黄埔村)及附近的琵琶洲(也称琶洲 ), 而非扶胥港(今广州庙头村)琵琶洲在广州城 东南32里,扶胥港所在的庙头村南海神庙在广州城东南80里,黄埔港较扶胥港更靠近广州, 在珠江南岸,为优良的深水港湾② “诸番国夷舶由老万山以东,由东莞县虎门入口,泊于省城 之黄埔” ③ 永乐元年 “置怀远驿于广州蚬子步” ,并设有房屋120间④ 广人称 “步” 为码头,蚬子 步在今广州十八甫街,这里濒临珠江,“海舶皆直泊广州城下” ⑤, 为贡舶船只停泊和贸易之所 贡船携带番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是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 ⑥, 牙行后来发展为三十六行,成为对外贸易的实际行商组织 “自永乐改元”,诸国 “贡献毕至,奇 货重宝,前代所希,充溢库市,贫民承令博买,或多致富” ⑦ 正德十二年(1517 年 ), “蓦有大海船 两只,直至广城怀远驿,称系佛郎机进贡” ⑧, 怀远驿名重一时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广州黄埔港、 怀远驿之外,还应有其它泊所或港口 嘉靖广东监察御史 庞尚鹏 《抚处濠镜澳夷疏》 曰:“查得递年暹罗国并该国管下甘蒲氵 石、 六坤洲与满剌加、 顺搭、 占 城各国夷船,或湾泊新宁广海、 望峒,或新会奇潭,香山浪白、 濠镜澳、 十字门,或东莞鸡栖、 屯 门、 虎头门等处海澳,湾泊不一” ⑨。

      这些泊所在明嘉靖中期以前为中外贸易互市之地, 随着濠 镜澳的兴盛后皆废弃由于近代沿海海岸线和名称称谓的变化,许多难以确指其位置,故有必 要一一考证这些澳口 新宁县广海澳:在明新会县(治今地)南150里,即明弘治设置的新宁县(今台山)南这里 本为旧褥洲巡检司,后为望高巡检司,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曾于此港建广海卫,迁望高巡检 司于望头村β κ广海卫即今台山市广海镇,为广东沿海诸卫之一,下辖香山、 海朗千户所,为广 州附近海防要地β λ 这里原来既称褥洲,当为海上洲,后来才与大陆连在一起 广海澳东南鹿胫 洋,为外船来往之地β µ,地位十分重要从明历清至今,广海澳一直为广州右岸重要的港口之 一天顺三年(1459年)备倭都指挥同知张通讨贼后,在广海寨外一里的南门湾旁的崖壁上,记 功作 “海无永波”,至今仍熠熠生辉 新宁县望峒澳:望峒澳少见史载,仅 《郑开阳杂著》 卷八 《海防一览》 有 “望峒澳为新宁南门 外户要地,屯守则左援尾山海,右可翼寨门海,见属广海卫,四月防,九月挚修” β ν黄佐 《广东通 ·85·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β κ β λ β µ β ν《郑开阳杂著》 卷1《万里海防图论》 、 卷8《海防一览》,《筹海重编》 卷1《广东舆图》 、 卷10《开互市》 。

      光绪 《新宁县志》 卷7《舆地志略·附洋海》 、 卷17《金石略》 《大明一统志》 卷79《广州府》 、 卷81《高州府》 嘉靖四十二年 《广东省志》 卷13《舆地》 、 卷32《兵防》 、 卷66《外志》 嘉靖四十二年 《广东省志》 卷13《舆地》 、 卷32《兵防》 、 卷66《外志》 《天下郡国利病书》 卷120引庞尚 鹏奏疏将 “新会奇潭” 载为 “勒金奇潭”,当误 嘉靖 《筹海图编》 卷1《广东沿海山沙图》 、 卷3《广东事宜》 、 卷3《沿海卫所战船》 、 卷13《兵器·佛郎机 图说》 《殊域周咨录》 卷9《佛郎机》 《续文献通考》 卷31《市籴考》 《广东考古辑要》 卷30《海防》 、 光绪 《香山县志》 卷8引张甄陶 《澳门图说》 《天下郡国利病书》 卷97《海道》 、 卷104《广东》 、 卷120《海外诸番》 《广东考古辑要》 卷30《海防》 、 光绪 《香山县志》 卷8引张甄陶 《澳门图说》 光绪 《广州府志》 卷11- 13《舆地略》 、 卷67《建置略四》 严如 :《洋防辑要》 卷15《广东海防略》 志》 卷13《舆地志》“(上川)左右为大小金门,又西南二百里,番舶往来之冲,是谓寨门海” ①。

      《筹 海图编·广东沿海山沙图》 未标出望峒澳的位置,只标出望高巡检司在广海卫西南,陈村、 双 硇、 奇梨烽堠南同书卷3《沿海卫所战船》 提到 “广海卫望峒澳有战船四”,同卷 《广东事宜》 强 调广东中路香山浪白以西的海防时说:“其势必里历崖门、 寨门海、 万斛山、 纲洲等处而西,而望 峒澳为尤甚,乃番舶停留避风之门户也”,故与浪白一样,“各置战舰,慎固封守” ② 《筹海重编》 卷1《广东舆图之七》 在新宁县陈村墩东,望高巡司南标有 “望洞澳”,望洞澳即望峒澳无疑③ 《大清一统志》 也未能指出其确切位置,只言在崖门之西④既然望峒澳在崖门西、 望高巡司南, 只要把望高巡检司的位置确定下来即可找到望海澳的位置 黄佐 《广东通志》 言 “望高巡检司在 (新宁)县南,旧褥洲巡检司洪武二十七年以其地立广海卫都指挥同知花茂迁于望高村,遂 改今名,巡检金王川创建” ⑤清 《广东海防汇览》 也记载洪武二十七年迁望高巡检司于望头 乡⑥查宣统 《广东舆地全图·新宁县图》 望头在海晏东南岛上,附近有夏春场,其北为深水湾, 南为下川、 上川岛⑦ 这里既然为望高巡检司所在,则据 《筹海重编》 卷1《广东舆图》 所载望峒澳 在今台山市海侨镇望头村附近。

      不过,在广海寨北还有一望峒这里的望峒,从其名称来看,当 与广海西北的瑶族峒寨有关据 《广东海防汇览》 记载:“矮峒河:在(新宁)县南四十里,下流望 峒入广海” ⑧ 矮峒河即今隆洞河, 广海即今广海湾 清新宁县矮峒都有望峒村,附近有大洋美、 对面洋、 那马洋⑨,望峒居河流入海口附近,海口埠在其北β κ,看来,这里应为一港口其南有鹿 胫洋、 铜鼓海等为贡道所经β λ只是距广海近在咫尺,又偏北,难以作为与广海齐名的港口故 望峒澳应指台山望头村附近港,即明望高巡检司所在地 这与日本藤田丰八所认为的望峒澳指 寨门以东的望头湾相一致β µ 新会县奇潭澳:遍查史书,基本上没有提及其位置 新会县在明弘治时分建新宁县以后,崖 门成为海防要地和交通要冲 “新会形势,南扼崖门诸险,岛屿森列,窥蔽重洋,海舶盗艘突游 奕,为中路海防要冲” β ν崖门 “若天阙, 故曰崖门”,“为西江之所出”,与虎门为北江、 东江出海 口一样,“为南海之咽喉” β ο其山原在大海中,“潮夕之所出入也高四十二丈, 周八十一里,与 奇山相对,中有港门,可以藏舟” β π其实, 崖门山与汤瓶山相对,奇山即奇岭,与崖山相邻,附近 ·95·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β κ β λ β µ β ν β ο β π《天下郡国利病书》 卷97《海道》 、 卷104《广东》 、 卷120《海外诸藩》 。

      道光 《新会县志》 卷2《舆地》 引 《粤说》 及(明)容朝 《望奇石诗》 、 卷14《附录·乾隆县志赘言》 道光 《新会县志》 卷2《舆地》 引 《粤说》 及(明)容朝 《望奇石诗》 、 卷14《附录·乾隆县志赘言》 (日)藤田丰八:《葡萄牙人占据澳门考》,收入 《中国南海古代交通图考》,商务印书馆, 1936年,第373 页 道光 《新宁县志》 卷首 《矮峒都分图》 、 卷4《山川略》 、 卷5《建置略》 光绪 《新宁县志》 卷首 《县境全图》 道光 《新宁县志》 卷首 《矮峒都分图》 、 卷4《山川略》 、 卷5《建置略》 陈鸿墀:《广东海防汇览》 卷1《中路图》 、 卷2- 3《舆地》 宣统 《广东全省舆地图》 不分卷 陈鸿墀:《广东海防汇览》 卷1《中路图》 、 卷2- 3《舆地》 嘉靖四十二年 《广东省志》 卷13《舆地》 、 卷32《兵防》 、 卷66《外志》 《大清一统志》 卷441- 442《广州府》 、 卷449《高州府》 《郑开阳杂著》 卷1《万里海防图论》 、 卷8《海防一览》,《筹海重编》 卷1《广东舆图》 、 卷10《开互市》 嘉靖 《筹海图编》 卷1《广东沿海山沙图》 、 卷3《广东事宜》 、 卷3《沿海卫所战船》 、 卷13《兵器·佛郎机 图说》 。

      嘉靖四十二年 《广东省志》 卷13《舆地》 、 卷32《兵防》 、 卷66《外志》 有奇石,奇石上刻有元张洪范灭宋后所刻的摩崖石刻,宋元间的崖门海战即发生于此①南宋 千余只战舰虽都缚以绳索但皆隐藏在崖山附近,足以证明崖山附近还是可以藏舟泊船的那 么,明正德和嘉靖间对外贸易港口所说的 “新会奇潭”,当与崖山附近的奇岭、 奇石有关,或为崖 山、 奇岭及附近山或洲相拱抱而成嘉靖十二年(1533年)前,新会 “县濒海旧有海南商艘及鱼 盐,市舶例赴县投税,岁可得数百金为公费” ②这里的海南当为广州府沿海以外的南海以南的 琼州府和东(南)亚各国各国入贡遇逆风,上川附近的大小金门、 寨(塞)门海及其东北的铜鼓 海,“为番舶往来之冲” ③嘉靖末隆庆初,“番舶泊崖门 , ( 大忠)祠(全节)庙数为秽渎,奸民多略 良家子女买之” 隆庆三年(1569年 ), 新会县知县林会春 “逐崖山番舶,扑治通番民汤惟蛟 等” ④明时崖门两岸,“鱼舟商船间来往, 帆樯不断行人烟” ⑤, 经贸活动当十分繁荣,奇潭澳应 在崖门附近的一海港 香山县浪白澳。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