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隧道监测总结报告(最全).pdf

32页
  • 卖家[上传人]:geb****qin
  • 文档编号:324113954
  • 上传时间:2022-07-12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62MB
  • / 3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XXXX 市城市轨道交通市城市轨道交通 XXXX监控量测停测审批表监控量测停测审批表XX 市城市轨道交通 1 号线施工标段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工程现场施工情况工程安全风险巡视巡视周边环境稳定、各项监测数据稳定及监控量测情况施工单位意见:第三方监测单位意见:进出线通道施工完成朱家湾主变电所工程部位朱家湾主变电所中国电建集团 XX 工程公司XX 三维工程监理咨询 XX中铁二院工程集团 XX 公司-.可修编.-项目经理签字:日期:项目负责人签字:日期:监理单位意见:总监签字:日期:建设单位意见:负责人签字:日期:设计单位意见:项目负责人签字:日期:备注:1、本表一式六份,建设单位、监控中心、设计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各一份XXXX 市轨道交通市轨道交通 1 1 号线朱家湾主变电所工程号线朱家湾主变电所工程-.可修编.-监测总结报告监测总结报告中国电建集团 XX 工程公司二一六年九月八日目录目录第一章工程概述第一章工程概述-1-1.11.1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1-1.21.2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1-1.31.3 工程主要施工过程概述工程主要施工过程概述-5-第二章监测实施依据第二章监测实施依据-19-第三章监测项目及监测方法第三章监测项目及监测方法-19-3.13.1 进线隧道监测项目及监测方法进线隧道监测项目及监测方法-19-3.23.2 出线隧道明挖段监测项目及监测方法出线隧道明挖段监测项目及监测方法-20-.可修编.-3.33.3 出线隧道监测项目及监测方法出线隧道监测项目及监测方法-21-第四章测点布置及监测工程量第四章测点布置及监测工程量-21-4.14.1 出线通道明挖测点布置及监测工程量出线通道明挖测点布置及监测工程量-21-4.24.2 出线隧道测点布置及监测工程量出线隧道测点布置及监测工程量-22-4.34.3 进线隧道明挖测点布置及监测工程量进线隧道明挖测点布置及监测工程量-24-4.44.4 出线隧道测点布置及监测工程量出线隧道测点布置及监测工程量-25-第五章典型监测数据分析第五章典型监测数据分析-27-5.15.1 进线隧道进线隧道 SGD504SGD504 拱顶沉降监测变化图表拱顶沉降监测变化图表-27-第六章典型预警事务处理分析第六章典型预警事务处理分析-27-第七章监测结论第七章监测结论-28-.可修编.-第一章工程概述第一章工程概述1.11.1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XX 市轨道交通 1 号线朱家湾变电所,位于朱家湾站东南侧,东距贵遵高速公路约100m,西达G210 国道约 150m,位于中心环北线以北约 80m。

      变电所与 1 号线区间之间通过电缆通道相连(出线隧道),通道为暗挖隧道通道起点位于区间隧道YDK9+080 桩号处,位于 210 国道下方,起点之前预留 20m 与 4 号线的接口,通道总长约 280m,下穿阳关立交桥中心环北线下 210国道匝道后沿中心环北线北侧敷设,距中心环北线路基 67m通道横断面采用竖壁+拱顶钢筋砼结构,洞壁尺寸 3m*3m,沿线共设置 4 个竖向风井电缆通道拟采用暗挖方式施工,隧道底板埋深 1022m朱家湾主变电所进线通道起于赵斯 220kV 变电站,终于朱家湾 110kV 主变电所,其中 K0+407K0+565 为暗挖隧道隧道底板埋深 3.511m,隧道总长约 158m,横断面和结构形式与出线隧道相同1.21.2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1.2.11.2.1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场区地处猫跳河与南明河分水岭以东的 XX 台地之上,地貌类型主要为溶丘与洼地相接地貌朱家湾主变所出线电缆通道下穿阳关立交桥中心环北线下 210 国道匝道后沿中心环北线北侧敷设,距中心环北线路基 67m,周边无房屋分布进线隧道 K0+470565 段隧道旁穿民房且临近市政道路高边坡挡墙。

      1.2.21.2.2 地层岩性地层岩性测区附近多由第四系地层覆盖,基岩于周边山丘附近出露,场区基岩主要为三叠系中统杨柳井组地层,其岩性特征由新至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覆盖层杂填土层(Q):为砖块、混凝土块、碎块石夹粘土组成廊道起点处 210 国道下方厚-.可修编.-度一般 46m,结构稍密,廊道终点附近为以回填场,杂填土层厚810m,结构松散,其余部分回填土层零星分布残积层(Q):红黄、黄色粘土夹少量碎块石,多呈硬塑及软塑状,主要分布在洼地、溶槽及缓坡地带,厚度一般 25m,出线廊道终点段厚度较大,最大达 13m2)基岩三叠系中统杨柳井组一段(T yl):为灰、灰黄、微红色中厚层中晶白云岩夹泥晶白云岩,厚度 90133m1.2.31.2.3 地质构造及地震地质构造及地震隧道处发育新桥街逆断层,该断层与长坡岭断层相近,走向为 N10E,倾东,长 1215km,从白鹭湖经过,断层倾角由南至北逐渐变陡,长坡岭附近为 3540,马王庙 5070,白鹭湖 60,水平断距小于 100mm,东盘出露地层为杨柳井组-XX 组,西盘出露杨柳井组及松子坎组朱家湾站至大寨站区间位于断层西盘,与断层之间的直线距离约 60200m。

      受断层影响,场区岩层单斜,倾角较大,产状 N1015E,SE3040根据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及建设部建筑抗震设计规 X(GB50011-2010)附录 A,工程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 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1.2.41.2.4 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岩溶、水文地质条件(1)岩溶场区岩溶发育的岩性、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完备从勘察揭露的地质资料分析,该区岩溶发育规模有限,对工程影响不会太大,局部遇溶洞可采用地基置换方式处理,边坡遇溶洞时可采用挂网锚喷进行处理2)水文地质条件-.可修编.-进线隧道设计在地下水位之上出线隧道场区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大部为 46m,局部地下水出露,地下水位标高 12531257m,起点段高于廊道拱顶 810m场区附近发育新桥街逆断层,基岩构造及溶蚀裂隙发育,地下水富水性较高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及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1.2.51.2.5 工程地质特征工程地质特征(1)岩、土体质量单元划分拟建场地分布地层为人工填土(Q)、残积粘土(Q),基岩主要为:三叠系中统杨柳井组一段(T yl)灰、灰黄、微红色薄层中厚层中晶白云岩夹泥晶白云岩,现将岩土质量单元划分如下:1)土质单元划分根据成因和物质组成的差异,将场地内第四系土层划分为四个土质单元(单元、单元、及单元)。

      单元:人工回填土,为新、近堆积的粘土夹碎石、砂、砖、混凝土块等,结构松散至稍密,物质成分不均一,主要分布于场区道路下方单元:硬塑状红粘土层由三叠系可溶岩风化残积形成,呈褐黄色、砖红色,硬塑状,遇水易软化崩解,该层力学性能相对较稳定,可作为轻轨基础地基持力层可塑状红粘土层由三叠系可溶岩风化残积形成,呈褐黄色、砖红色,稍湿,多呈可塑状,底部过渡为软塑状,遇水易软化崩解,钻孔揭露该层厚度 2.55.4m,分布不连续,多见于基岩面较低洼地带,可作为轻轨基础地基持力层软塑状红粘土层-.可修编.-残积软塑状红粘土,多分布于低洼溶槽地带及溶洞充填物,分布零星、不连续,力学性质差,沉降量较大,未经处理不宜作为轻轨基础地基持力层2)岩质单元划分根据现场地质测绘及钻孔揭露的地层岩性、岩体风化特征、岩芯采取率等资料,将勘探深度X围内岩体划分为两个岩质单元:单元:为(T yl)灰、灰黄、微红色强风化薄层中厚层中晶白云岩夹泥晶白云岩,裂隙极发育,完整性差,钻孔岩芯多呈短柱状、碎块状及砂状单元:为(T yl)灰、灰黄、微红色中风化薄层中厚层中晶白云岩夹泥晶白云岩,岩石组织结构少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基本未变化,裂隙较发育,裂面主要由方解石及岩屑充填,少量泥质,完整性较好,钻孔岩芯呈柱状、短柱状及碎块石,锤击声较脆。

      3)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红粘土层在场区大部连续分布,以可塑状为主,硬塑状零星有分布,物理力学性质总体较为均一;各类土层设计参数见表 1表 1 土层物理力学参数-.可修编.-4)岩体物理力学性质场区基岩主要为三叠系中统杨柳井组一段(T yl)灰、灰黄、微红色薄层中厚层中晶白云岩夹泥晶白云岩,岩体物理力学参数见表 2表 2岩体物理力学参数1.31.3 工程主要施工过程概述工程主要施工过程概述1.3.11.3.1 进线隧道施工过程概述进线隧道施工过程概述1.3.1.11.3.1.1 进线隧道施工概述进线隧道施工概述(1)采用单向掘进:由东向西单向掘进,按超前小导管开挖喷锚复合式衬砌的工序进行2)按平行、流水作业方法进行施工将通道超前支护上台阶施工上台阶支护下台阶开挖下台阶支护、二次整环浇筑各工序有机地协调配合组织,实行平行、流水作业3)K0+407.6+425 段:明挖法施工,隧道拱顶埋深 3.35.8m,拱顶及边墙为可塑状红黏土,隧底为强风化泥质白云岩,上部覆盖层小于或等于一倍洞泾,围岩易坍塌,岩性较破碎,岩体完整性差,但岩质总体较坚硬,地基承载力及变形模量均较高,可满足设计要求4)K0+425+544 段:隧道拱顶埋深5.811.5m,拱顶及边墙主要为强中风化薄层中厚层泥质白云岩,基础大部分位于中风化泥质白云岩上,其强度较高,可作为隧道基础的持力层。

      由于临近市政道路高边坡挡墙所以采取机械破碎的冷挖方式进行5)K0+544+565 段:隧道拱顶埋深 3.05.5m,拱顶主要为强中风化泥质白云岩,靠近隧道-.可修编.-出口段拱顶为人工回填土,隧道埋深X 围内岩体裂隙较发育,完整性较差,围岩易坍塌,但基岩总体强度较高;人工回填土较松散,强度较差,需进行适当处理后进行施工该段旁穿民房且临近市政道路高边坡挡墙,为了减少对构筑物影响,采取冷挖方式进行作业1.3.1.2 进线隧道结构施工明挖基坑施工,开挖隧道沟槽至隧道基底标高和开挖隧道全断面,作为开挖隧道明作施工兼作隧道开挖工作坑开挖隧道施工前,先行相邻开挖沟槽的开挖工作坑宽3m,长5m,深度以足设计隧道底要求明挖法施工剖面图如图 11 所示图 11 隧道明挖施工剖面图本隧道设计为马蹄形断面,复合式衬砌结构隧道开挖断面衬砌结构形式如图 1-2,1-3.-.可修编.-图 12电缆隧道 IV 型结构图-.可修编.-图图 1 13 3电缆隧道电缆隧道 V V 型结构图型结构图超前支护,采用直径42mm 注浆小导管,间距环向0.3m、纵向间距2m,长3.5m,外插角度57,按断面 X 围设置 17 根,注浆后在进行洞身开挖。

      超前注浆小导管正面施工图如图 14所示,超前注浆小导管超前支护纵向布图如图 15 所示可修编.-图图 1 14 4 超前注浆小导管正面施工图超前注浆小导管正面施工图图图 1 15 5 超前注浆小导管超前支护纵向布置图超前注浆小导管超前支护纵向布置图初期支护,洞身开挖0.5-1.2m,即进行初期支护,并立即施工直径22mm 砂浆锚杆,间距环向1m、纵向间距 0.5m,长 2.5m,按侧墙 X 围设置;铺设直径8 钢筋网,间距 0.2*0.2m,设置-.可修编.-于拱墙 X 围;架设钢拱架,采用I12.6 号工字钢、榀间距 0.5m,在拱、墙及仰拱X 围设置;喷射 C25 早强砼二衬施工,在基础面上铺设防水板,在变形缝部位的模筑混凝土外侧设置背贴式止水带,利用背贴式止水带表面突起的齿条与模筑防水混凝土之间的密实咬合进行密封止水在变形缝中部设置中埋式注浆止水带防水结构施工见如图 16图 110图图 1 16 6 底板变形缝防水施工图底板变形缝防水施工图-.可修编.-图图 1 17 7变形缝防水施工图变形缝防水施工图图图 1 18 8底板变形缝防水施工图底板变形缝防水施工图.可修编.-图图 1 19 9 环向施工缝防水施工图环向施工缝防水施工图图图 1 11010纵向防水施工图纵向防水施工图1.3.21.3.2 出线隧道施工过程概述出线隧道施工过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