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国际资金流动课件.ppt
37页第六章 国际资本流动 第一节 国际资本流动概述第二节 中长期资本流动与债务危机第三节 投机性资本流动与货币危机第四节 资本外逃第一节第一节 国际资本流动概述国际资本流动概述 n n一一. .国际资本流动的概念和分类国际资本流动的概念和分类n n1.1.概念:以逐利为目的、以货币金融形态存在于国概念:以逐利为目的、以货币金融形态存在于国际间的资金流动际间的资金流动n n 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类与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类与实际生产、交易发生直接联系的资本流动,比如国实际生产、交易发生直接联系的资本流动,比如国际直接投资、比如在贸易支付中发生的资本流动,际直接投资、比如在贸易支付中发生的资本流动,以及与之直接联系的各种贸易信贷资本的流动另以及与之直接联系的各种贸易信贷资本的流动另一类是与实际生产、交换没有直接联系的金融性资一类是与实际生产、交换没有直接联系的金融性资本的国际流动,比如与贸易支付不存在直接联系的本的国际流动,比如与贸易支付不存在直接联系的借贷活动,比如不以企业控制权为目的的证券买卖,借贷活动,比如不以企业控制权为目的的证券买卖,与商品进出口没有关系的外汇买卖,与商品贸易套与商品进出口没有关系的外汇买卖,与商品贸易套期保值无关的衍生金融产品的交易等等。
期保值无关的衍生金融产品的交易等等n n2.2.分类:分类:n n①①按期限划分:短期的国际资本流动和长期的国际按期限划分:短期的国际资本流动和长期的国际资本流动;资本流动;n n短期资本流动包括银行资金调拨与拆借、短期贸易短期资本流动包括银行资金调拨与拆借、短期贸易融资、套利性资本流动、投机性资本流动、保值性融资、套利性资本流动、投机性资本流动、保值性或避险性资本流动;或避险性资本流动;n n长期资本流动包括国际直接投资、国际间接投资、长期资本流动包括国际直接投资、国际间接投资、中长期国际信贷中长期国际信贷n n②②按性质划分:套利性的资本流动、避险性的资本按性质划分:套利性的资本流动、避险性的资本流动和投机性的资本流动;流动和投机性的资本流动;n n二二. .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n n((1 1)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巨大,不再依赖于实物经济)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巨大,不再依赖于实物经济而独立增长而独立增长n n((2 2)国际资本流动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国际资本流动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n n①①衍生工具交易产生的国际资本流动数量已居于绝衍生工具交易产生的国际资本流动数量已居于绝对优势地位,而且衍生交易的增长速度非常迅速;对优势地位,而且衍生交易的增长速度非常迅速;n n②②场外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在衍生工具交易中居于主场外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在衍生工具交易中居于主导地位;导地位;n n③③间接投资比重不断上升,尤其是债券投资,呈现间接投资比重不断上升,尤其是债券投资,呈现资本证券化的特点。
资本证券化的特点n n((3 3)机构投资者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载体)机构投资者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载体n n如如19851985年,美国年,美国1010个最大的机构投资者管理的资产个最大的机构投资者管理的资产是是96909690亿美元,亿美元,1010年后,达到年后,达到2.42.4万亿美元万亿美元19701970年年-1997-1997年,美国共同基金的数量由年,美国共同基金的数量由361361个增加到个增加到65006500个,投资与共同基金的个人账户有个,投资与共同基金的个人账户有11001100万个增万个增加到加到1510015100万个,总资产价值由万个,总资产价值由480480亿美元增加到亿美元增加到3729037290亿美元n n((4 4)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n n第一层次是西方工业国、第二层次是石油输出国、第一层次是西方工业国、第二层次是石油输出国、第三层次是其他发展中国家第三层次是其他发展中国家n n((5 5)国际资本流动将日益集中在发达国家之间)国际资本流动将日益集中在发达国家之间n n((6 6)跨国并购对直接投资的推动作用逐渐减弱,跨)跨国并购对直接投资的推动作用逐渐减弱,跨国银行在资本流动中的地位重新得到强化国银行在资本流动中的地位重新得到强化n n三三. .国际资本流动飞速增长的原因国际资本流动飞速增长的原因n n((1 1)国际范围内与实际生产相脱离的巨额金融资产)国际范围内与实际生产相脱离的巨额金融资产的积累;的积累;n n((2 2)各国对国际资本流动管制的放松)各国对国际资本流动管制的放松n n((3 3)国际间收益率的差异)国际间收益率的差异n n((4 4)风险的差异)风险的差异n n四四. .国际资本流动的效应:放大效应国际资本流动的效应:放大效应n n((1 1)国际资本流动可以借助衍生工具进行,而绝大)国际资本流动可以借助衍生工具进行,而绝大多数的衍生工具的共同特征是具有杠杆效应;多数的衍生工具的共同特征是具有杠杆效应;n n((2 2)各种资本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使)各种资本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使 一定数量一定数量的资本可以在短期内迅速扩充;的资本可以在短期内迅速扩充;n n((3 3)国际资本流动中存在着)国际资本流动中存在着““羊群效应羊群效应””。
n n五.国际资本流动的作用n n(1)为公共存款提供了投资渠道;n n(2)财富效应:重要的金融市场所在国的经济增长常常会推动整个世界经济的繁荣;n n(3)增强资本的流动性,增强了资金的运用效率;n n(4)推动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n n(5)消极作用:国际资本频繁、大规模的进出影响了一国的国际收支;使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了限制;加大了汇率风险;容易爆发金融危机n n六六. .债务危机与货币危机债务危机与货币危机n n((1 1)债务危机:债务国因经济困难或其他原因的影)债务危机:债务国因经济困难或其他原因的影响不能按期如数的偿还债务本息,并影响债权国和响不能按期如数的偿还债务本息,并影响债权国和债务国正常的经济活动及世界经济正常发展的现象债务国正常的经济活动及世界经济正常发展的现象n n((2 2)货币危机:)货币危机:n n广义的货币危机:广义的货币危机:一国汇率的变动在短期内超过一一国汇率的变动在短期内超过一定幅度(有的学者认为应该为定幅度(有的学者认为应该为15%-20%15%-20%)时,就可称)时,就可称之为货币危机;之为货币危机;n n狭义的货币危机:狭义的货币危机:市场参与者对一国的固定汇率失市场参与者对一国的固定汇率失去信心的时候,通过外汇市场抛售等操作导致该国去信心的时候,通过外汇市场抛售等操作导致该国固定汇率制度崩溃、外汇市场持续动荡的事件;固定汇率制度崩溃、外汇市场持续动荡的事件;第二节第二节 中长期资本流动与债务危机中长期资本流动与债务危机n n一、中长期资本流动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一、中长期资本流动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n n中长期资本流动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是通过利中长期资本流动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是通过利用对资金的使用与偿还之间的时间差异,对国内吸用对资金的使用与偿还之间的时间差异,对国内吸收与国民收入进行跨时期优化来实现的,有利于一收与国民收入进行跨时期优化来实现的,有利于一国的投资与消费,带动经济增长。
然而资金在使用国的投资与消费,带动经济增长然而资金在使用与偿还之间存在时间的不一致,因而国际资本流动与偿还之间存在时间的不一致,因而国际资本流动内含着清偿困难的可能性内含着清偿困难的可能性n n中长期资本主要用于国内消费性支出和生产性支出中长期资本主要用于国内消费性支出和生产性支出用于消费性支出是利用外资提前消费,而国民收入用于消费性支出是利用外资提前消费,而国民收入未发生预期中的增长,就会发生偿债困难;用于生未发生预期中的增长,就会发生偿债困难;用于生产性支出,国内投资收益率低于贷款利率时,就会产性支出,国内投资收益率低于贷款利率时,就会发生偿债困难发生偿债困难二、外债与债务危机 n n(一)外债的概念n n 外债是一国居民向境外法人或自然人借用且尚未偿还的,由债务人承担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n n 国际金融组织:外债是在任何给定的时刻,一国居民所欠非居民的、已使用而尚未清偿的、以外国货币或本国货币为核算单位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n n(二)衡量一国外债负担的指标(二)衡量一国外债负担的指标n n①①偿债率:一国当年应偿还的外债本息额占当年商偿债率:一国当年应偿还的外债本息额占当年商品、劳务出口收入额的比率一般认为品、劳务出口收入额的比率一般认为20%20%是国际债务是国际债务警戒线(说明一国当年出口商品和劳务的外汇总收警戒线(说明一国当年出口商品和劳务的外汇总收入中有多大比重用于偿还外债本息)入中有多大比重用于偿还外债本息)n n②②债务率:又称债务出口比率,指一国当年外债余债务率:又称债务出口比率,指一国当年外债余额占当年商品劳务出口收入的比率,国际公认应额占当年商品劳务出口收入的比率,国际公认应≤100%≤100%n n③③负债率:外债余额与当年负债率:外债余额与当年GDPGDP或或GNPGNP的比率(衡量的比率(衡量一国总体的债务风险,从静态考察一国的生产对外一国总体的债务风险,从静态考察一国的生产对外债的承受能力)与债的承受能力)与GDPGDP的比率的比率≤ 10%≤ 10%与与GNPGNP比率比率≤20%≤20% n n④④短期债务比率:当年外债余额中,短期债务比率:当年外债余额中,1 1年以下(含年以下(含1 1年)短期债务所占的比重。
外债结构是否安全合年)短期债务所占的比重外债结构是否安全合理)应理)应 ≤25%≤25%n n(三)债务危机n n债务国因经济困难或其他原因的影响不能按期如数的偿还债务本息,并影响债权国和债务国正常的经济活动及世界经济正常发展的现象n n三、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三、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n n((1 1))2020世纪世纪80 80 年代初拉美国家债务危机年代初拉美国家债务危机n n 70 70年代两次石油涨价使得石油输出国积累了大年代两次石油涨价使得石油输出国积累了大量的石油美元,由于在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上,美量的石油美元,由于在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上,美元供给比较充足,利率比较低,为了寻求比较高的元供给比较充足,利率比较低,为了寻求比较高的投资机会,商业银行把目光投向了拉美国家投资机会,商业银行把目光投向了拉美国家n n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经济自由化使得这些拉美国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经济自由化使得这些拉美国家显示出较大的经济活力;二是,这些放贷大多由发显示出较大的经济活力;二是,这些放贷大多由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担保,其信用可谓主权级展中国家的政府担保,其信用可谓主权级n n但是但是7070年代末年代末8080年代初,美国利率大幅度提高,投年代初,美国利率大幅度提高,投向拉美的资金有减少的趋势,这时,拉美国家的负向拉美的资金有减少的趋势,这时,拉美国家的负债已经很严重了,债已经很严重了,19821982年,墨西哥宣布不能按时还年,墨西哥宣布不能按时还债,随后,一系列的国家宣布无力清偿外债,债,随后,一系列的国家宣布无力清偿外债,19831983年底,共有年底,共有3232个国家宣布无力清偿外债。
最后,这个国家宣布无力清偿外债最后,这场急性的债务危机演变成持续于整个场急性的债务危机演变成持续于整个8080年代的慢性年代的慢性债务危机债务危机n n(2)发展中国家外债概况:债务增长速度快,债务规模较大(1973-1980年,本金债务从1301亿美元增加到6124亿美元,1973-1983年,利息由179亿美元增加到932亿美元,并且危机过后还在不断增长,1994年达到19251亿美元);债务以浮动利率负债为主;债务已向私人贷款者借款为主(1983年,政府援助性贷款在发展中国家外债中所占比重只有29%,46%为国际商业性贷款);n n四、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n n(1)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的变化和美元的坚挺n n 80年代早期,工业化国家的反通胀政策引起了国际利率的迅速增加,由于外债大多是浮动利率,很多发展中国的利息偿还很快占到出口值的30%,出现偿债困难n n(2)外在冲击进一步恶化发展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n n 1979年,石油输出国组织再次提高石油价格,1980年世界经济陷入衰退;n n((3 3)发展中国未能合理利用所借资金来促进出口的快速增)发展中国未能合理利用所借资金来促进出口的快速增长;长;n n①①经济战略上存在失误经济战略上存在失误n n墨西哥: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忽视出口;阿根廷:实行进口墨西哥: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忽视出口;阿根廷:实行进口替代战略,忽视出口;替代战略,忽视出口;n n②②扩张性政策的失误导致举债与资金外逃的恶性循环扩张性政策的失误导致举债与资金外逃的恶性循环n n1981-19821981-1982年,阿根廷、墨西哥、委内瑞拉资金外逃占同期年,阿根廷、墨西哥、委内瑞拉资金外逃占同期所借外债的比例分别为所借外债的比例分别为64%64%、、40%40%、、137%137%n n③③对资金的利用管理不善,经营效率低下;对资金的利用管理不善,经营效率低下;n n 因为存在政府的隐性贷款担保,银行只顾高额利润而不因为存在政府的隐性贷款担保,银行只顾高额利润而不管贷款质量,这导致了利率的急剧攀升,如智利:实际贷款管贷款质量,这导致了利率的急剧攀升,如智利:实际贷款利率利率19741974年年-36.9%-36.9%,,19761976年年64.3%64.3%,,19771977年年56.8%56.8%,,19781978年年42.2%42.2%,高利率刺激了冒险举债行为,正常的企业很难取得,高利率刺激了冒险举债行为,正常的企业很难取得贷款,获得贷款的企业则利用资金从事投机活动,结果形成贷款,获得贷款的企业则利用资金从事投机活动,结果形成了大量企业倒闭和银行坏账,并最终导致了大规模的银行破了大量企业倒闭和银行坏账,并最终导致了大规模的银行破产。
产n n(4)商业银行没有采取有效的控制风险的措施,美国花旗银行的主席宣称,国家永不破产;n n(5)国际资本市场借贷关系的变化,70年代西方经济滞胀使资金供给充裕,但80年代西方经济的复苏自身增加资金需求以及石油输出国的赤字导致了国际信贷供给的收缩n n五、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五、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n n((1 1)债务危机的最初解决方案:紧急援助计划)债务危机的最初解决方案:紧急援助计划——债务重安债务重安排(排(1982-19841982-1984))n n①①前提:将债务危机视为发展中国家暂时出现的流动性困难,前提:将债务危机视为发展中国家暂时出现的流动性困难,采取措施使他们克服资金短缺采取措施使他们克服资金短缺n n②②内容:延长偿还期限;对债务国实行融资,缓解其短期内内容:延长偿还期限;对债务国实行融资,缓解其短期内的偿债压力;的偿债压力;n n③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债务重安排中的作用:是债务重安排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债务重安排中的作用:是债务重安排的直接参与者,担负着重要的的直接参与者,担负着重要的““调停调停””作用;作用;n n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了““稳定计划稳定计划””,这是债务重安,这是债务重安排协定签订的前提条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债务重安排谈排协定签订的前提条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债务重安排谈判中居于决定性的参考作用;在具体实施中起了重要的监督判中居于决定性的参考作用;在具体实施中起了重要的监督作用;作用;n n④④对对““债务重安排债务重安排””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稳定计划稳定计划””的评的评价: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加剧了债务国的负担;价: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加剧了债务国的负担;n n 稳定计划是以改善国际收支和恢复偿债能力为核心目标稳定计划是以改善国际收支和恢复偿债能力为核心目标的,它牺牲了债务国的利益;经济调整模式单一僵化;的,它牺牲了债务国的利益;经济调整模式单一僵化;n n((2 2)债权国的新战略()债权国的新战略(1985-19921985-1992))n n①①贝克计划(贝克计划(1985-19881985-1988):对债务国新增贷款、将):对债务国新增贷款、将原有的债务期限延长等措施来促进债务国的经济增原有的债务期限延长等措施来促进债务国的经济增长,同时要求债务国调整国内政策。
长,同时要求债务国调整国内政策n n评价:评价:收效甚微收效甚微n n②②债务证券化(债务证券化(19881988年以后):将债务转换成可以年以后):将债务转换成可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流通转让的有价证券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流通转让的有价证券n n③③布雷迪计划(布雷迪计划(19891989年以后):在自愿的、市场导年以后):在自愿的、市场导向的基础上,对原有的债务采取各种形式的减免;向的基础上,对原有的债务采取各种形式的减免;n n((3 3)债务国的偿债战略)债务国的偿债战略n n债务资本化:债权银行按官方汇率将全部的债务折债务资本化:债权银行按官方汇率将全部的债务折合成债务国货币,并在债务国购买等值的股票或直合成债务国货币,并在债务国购买等值的股票或直接投资取得当地企业的股权接投资取得当地企业的股权n n 债务的减免、美元利率的下降、对债务国资金供债务的减免、美元利率的下降、对债务国资金供给的恢复以及债务国自身经济调整的初见成效,使给的恢复以及债务国自身经济调整的初见成效,使债务危机到债务危机到19921992年基本宣告结束年基本宣告结束n n六、国际债务危机的启示n n(1)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谨慎地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
n n(2)借债国要根据本国的外债承受能力,适当控制外债规模,保持外债的合理增长n n(3)提高外债的使用效益,通过将外债投资于出口创汇部门与企业,增强产品出口创汇能力n n(4)加强和完善外债管理第三节第三节 投机性资本流动与货币危机投机性资本流动与货币危机n n一、投机性资本一、投机性资本n n(一)定义:俗称(一)定义:俗称“ “游资游资” ”,指那些没有固定投,指那些没有固定投资领域、为追逐高额利润而在各市场间频繁移动资领域、为追逐高额利润而在各市场间频繁移动的资本n n游资以短期资本为主,但并非都是短期资本,也游资以短期资本为主,但并非都是短期资本,也有可能适应市场周期进行中长期投资;同样并非有可能适应市场周期进行中长期投资;同样并非所有短期资本都是投机性资本所有短期资本都是投机性资本n n(二)投机性资本的特征(二)投机性资本的特征n n高风险性高风险性n n高杠杆性高杠杆性n n高流动性高流动性第三节第三节 投机性资本流动与货币危机投机性资本流动与货币危机n n二、货币危机概述二、货币危机概述n n1.1.定义:定义:n n广义的货币危机:广义的货币危机:一国汇率的变动在短期内超过一一国汇率的变动在短期内超过一定幅度(有的学者认为应该为定幅度(有的学者认为应该为15%-20%15%-20%)时,就可称)时,就可称之为货币危机;之为货币危机;n n狭义的货币危机:狭义的货币危机:市场参与者对一国的固定汇率失市场参与者对一国的固定汇率失去信心的时候,通过外汇市场抛售等操作导致该国去信心的时候,通过外汇市场抛售等操作导致该国固定汇率制度崩溃、外汇市场持续动荡的事件;固定汇率制度崩溃、外汇市场持续动荡的事件;n n货币危机与金融危机货币危机与金融危机n n有的研究不加区分,但一般认为二者是有区别的。
有的研究不加区分,但一般认为二者是有区别的前者主要发生在外汇市场上,体现为汇率的变动;前者主要发生在外汇市场上,体现为汇率的变动;而后者的范围更广,还包括发生在股票市场和银行而后者的范围更广,还包括发生在股票市场和银行体系等国内金融市场上价格的波动以及金融机构的体系等国内金融市场上价格的波动以及金融机构的经营困难与破产等货币危机可以诱发金融危机,经营困难与破产等货币危机可以诱发金融危机,而一国金融危机也常常导致该国货币危机而一国金融危机也常常导致该国货币危机第三节第三节 投机性资本流动与货币危机投机性资本流动与货币危机 n n2.2.货币危机实例货币危机实例--------亚洲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n n3.3.货币危机发生的机制:货币危机发生的机制:n n①①基本经济条件发生恶化时,由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预期基本经济条件发生恶化时,由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预期导致的;导致的;n n②②与经济基础无关,纯粹由于心理预期变化所带来的危机;与经济基础无关,纯粹由于心理预期变化所带来的危机;n na a、货币投机的方式:、货币投机的方式:n n例:有两种货币甲和乙,例:有两种货币甲和乙,1 1单位甲货币单位甲货币=25=25单位乙货币,乙货单位乙货币,乙货币汇率高估,市场上有乙货币汇率贬值的强烈预期,则投机币汇率高估,市场上有乙货币汇率贬值的强烈预期,则投机者可以作如下操作:者可以作如下操作:n n抛空远期乙货币抛空远期乙货币————参与者纷纷效尤参与者纷纷效尤————汇率下跌后再平仓汇率下跌后再平仓或在现汇市场上买入乙货币,期货市场上进行交割;或在现汇市场上买入乙货币,期货市场上进行交割;n n在同业市场上借入乙货币在同业市场上借入乙货币————在外汇市场上抛出乙货币在外汇市场上抛出乙货币————汇率下跌后再拿甲换乙货币,归还乙货币的本息;汇率下跌后再拿甲换乙货币,归还乙货币的本息;n n股市上抛空股市上抛空————投机攻击投机攻击————利率上升利率上升————股市下跌股市下跌————股股市购入;市购入;n nb b、货币投机的对象:汇率高估的货币;、货币投机的对象:汇率高估的货币;n nc c、货币投机效应的扩散:他国汇率变动对本国宏观、货币投机效应的扩散:他国汇率变动对本国宏观经济的影响;通过投机者的投机活动取得巨额利润经济的影响;通过投机者的投机活动取得巨额利润而产生的示范行为;来自国际金融市场的替代逃离而产生的示范行为;来自国际金融市场的替代逃离或替代撤资;或替代撤资;n n4.4.货币危机的分类货币危机的分类n n①①由政府扩张性政策导致的经济基础恶化;由政府扩张性政策导致的经济基础恶化;n n②②在经济基础比较健康时,由于心理预期作用而带在经济基础比较健康时,由于心理预期作用而带来的国际投机资金的冲击;来的国际投机资金的冲击;n n③③蔓延性货币危机;(与货币危机发生过有较密切蔓延性货币危机;(与货币危机发生过有较密切的贸易联系的国家;与货币危机发生国存在较为详的贸易联系的国家;与货币危机发生国存在较为详尽的经济结构、发展模式、尤其是潜在经济问题的尽的经济结构、发展模式、尤其是潜在经济问题的国家;过分依赖外国资金流入的国家;)国家;过分依赖外国资金流入的国家;)n n5.5.货币危机的危害货币危机的危害n n①①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对经济的不利影响;n n②②货币危机发生后经济条件会产生变化;货币危机发生后经济条件会产生变化;n n③③货币危机的补救性措施会产生很不利的影响;货币危机的补救性措施会产生很不利的影响;n n三、货币危机的解决方案(以亚洲金融危机为例)三、货币危机的解决方案(以亚洲金融危机为例)n n((1 1)) 汇率制度变更汇率制度变更n n①①固定汇率制度变更的原因:本币与挂钩的币值容易产生不固定汇率制度变更的原因:本币与挂钩的币值容易产生不对称的变化;固定汇率制削弱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固定汇对称的变化;固定汇率制削弱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固定汇率制度若与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相结合,给国际游资造成了率制度若与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相结合,给国际游资造成了可乘之机;亚洲各国的外汇储备不足以捍卫固定汇率制;政可乘之机;亚洲各国的外汇储备不足以捍卫固定汇率制;政府信用下降;府信用下降;n n②②汇率制度变更的结果:在变更汇率制度的过程中得到的教汇率制度变更的结果:在变更汇率制度的过程中得到的教训(在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同时不能完全放弃对汇率的控制、训(在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同时不能完全放弃对汇率的控制、一旦发行危机端倪,越早变更汇率越有利);缓解了汇率高一旦发行危机端倪,越早变更汇率越有利);缓解了汇率高估的压力;加强了国际经济组织对危机防治的信心;汇率水估的压力;加强了国际经济组织对危机防治的信心;汇率水平经过巨幅贬值后逐渐收复失地;浮动汇率制度恢复了各国平经过巨幅贬值后逐渐收复失地;浮动汇率制度恢复了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货币政策的独立性;n n((2 2)适度的资金流动的管制)适度的资金流动的管制n n①①限制远期外汇市场和非贸易的外汇交易;限制远期外汇市场和非贸易的外汇交易;n n②②禁止本国居民以本币进行投机或有可能转化为投机活动的禁止本国居民以本币进行投机或有可能转化为投机活动的融资活动;融资活动;n n③③限制国内公司和银行过渡的外汇头寸暴露;限制国内公司和银行过渡的外汇头寸暴露;n n④④对所有的短期资本流入征税;对所有的短期资本流入征税;n n⑤⑤调高同业拆借利率,同时提高外汇储蓄利率;调高同业拆借利率,同时提高外汇储蓄利率;n n((3 3)金融体制的改革)金融体制的改革n n①①亚洲金融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监管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亚洲金融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监管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流于形式,金融机构严重违规;缺乏预警机制,监管手段落流于形式,金融机构严重违规;缺乏预警机制,监管手段落后;后;n n②②金融体系的改革:金融体系的改革:n n金融体系重组:金融体系重组:建立存款保险机制;直接对金融机构提供资建立存款保险机制;直接对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直接接管或关闭金融机构;设立金融重建局和专门金支持;直接接管或关闭金融机构;设立金融重建局和专门处理银行还账的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处理银行还账的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n n加强金融监管: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监管的主体设置;制定明确的监管完善金融监管的主体设置;制定明确的监管原则,加强监管水平(市场化、开放性、国际性、法制化、原则,加强监管水平(市场化、开放性、国际性、法制化、透明化);透明化);n n四、货币危机理论四、货币危机理论n n((1 1)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克鲁格曼危机理论克鲁格曼危机理论n n①①基本思想:政府过度扩张的财政货币政策会导致经济基础基本思想:政府过度扩张的财政货币政策会导致经济基础恶化,它引发对固定汇率的投机攻击并最终引发危机。
恶化,它引发对固定汇率的投机攻击并最终引发危机n n②②分析过程:假定一国的货币需求非常稳定,一国的货币供分析过程:假定一国的货币需求非常稳定,一国的货币供给由国内信贷和外汇储备构成在该国的货币供求平衡时,给由国内信贷和外汇储备构成在该国的货币供求平衡时,如果政府持续扩张国内信贷来融通财政赤字,就会带来货币如果政府持续扩张国内信贷来融通财政赤字,就会带来货币供应的增长,由于居民会通过国际收支自动使货币供应与需供应的增长,由于居民会通过国际收支自动使货币供应与需求保持平衡,则外汇储备会减少,当外汇储备持续下降,政求保持平衡,则外汇储备会减少,当外汇储备持续下降,政府不再持有任何外汇储备时,势必只能听任外汇市场的汇率府不再持有任何外汇储备时,势必只能听任外汇市场的汇率自由浮动;自由浮动;n n 如果考虑到投机者的心理预期因素,则投机者必然会在如果考虑到投机者的心理预期因素,则投机者必然会在汇率大幅贬值之前作出反应,加速本国外汇储备的耗尽,使汇率大幅贬值之前作出反应,加速本国外汇储备的耗尽,使政府被迫放弃固定汇率制政府被迫放弃固定汇率制n n③③特点:货币危机是由于政府宏观政策与固定汇率的维持着特点:货币危机是由于政府宏观政策与固定汇率的维持着两种政策目标之间发生冲突引起的;强调投机攻击是导致储两种政策目标之间发生冲突引起的;强调投机攻击是导致储备下降至最低限是危机发生的一般过程;紧缩性的财政货币备下降至最低限是危机发生的一般过程;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是防止危机发生的关键;政策是防止危机发生的关键;n n7070年代以来墨西哥三次货币危机、年代以来墨西哥三次货币危机、8282年智利货币危机属此类年智利货币危机属此类n n((2 2)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预期自我实现型模型预期自我实现型模型n n①①基本思想:投机者之所以对货币发起攻击,并不是因为经基本思想:投机者之所以对货币发起攻击,并不是因为经济基础的恶化,而是由贬值预期的自我实现所导致的。
济基础的恶化,而是由贬值预期的自我实现所导致的n n②②分析:投机者对一国货币的冲击步骤往往是首先在一国货分析:投机者对一国货币的冲击步骤往往是首先在一国货币市场借入本币,再在外汇市场上抛出本币,等到本币贬值币市场借入本币,再在外汇市场上抛出本币,等到本币贬值后,再在外汇市场上购入本币,归还本币借款,政府在这一后,再在外汇市场上购入本币,归还本币借款,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提高利率来抵消市场的贬值预期,吸引外资来维过程中可以提高利率来抵消市场的贬值预期,吸引外资来维持平价n n投机者冲击货币的收益:货币贬值的收益投机者冲击货币的收益:货币贬值的收益n n投机者冲击货币的成本:本币市场上利率所确定的利息投机者冲击货币的成本:本币市场上利率所确定的利息n n政府提高利率的收益:消除汇率自由浮动给国际贸易与投机政府提高利率的收益:消除汇率自由浮动给国际贸易与投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效应;n n政府提高利率的成本:高利率可能带来经济衰退;政府提高利率的成本:高利率可能带来经济衰退;n n③③特征:政府为抵御投机冲击而持续提高利率直至最终放弃特征:政府为抵御投机冲击而持续提高利率直至最终放弃固定汇率制使货币危机发生的一般机制;防止货币危机的主固定汇率制使货币危机发生的一般机制;防止货币危机的主要政策措施是提高政府政策的可信性;要政策措施是提高政府政策的可信性;n n((3 3)货币危机新论:)货币危机新论:n n①①道德风险论:道德风险论: 政府的隐含担保导致的道德风险是政府的隐含担保导致的道德风险是引发危机的真正原因,货币价值的波动只不过是危引发危机的真正原因,货币价值的波动只不过是危机的一个表现而已。
所以防范危机的关键因素是尽机的一个表现而已所以防范危机的关键因素是尽可能减少政府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可能减少政府与金融机构之间的“ “裙带关系裙带关系” ”过于过于密切的来往密切的来往n n②②基本因素论:一国的基本面因素是决定危机是否基本因素论:一国的基本面因素是决定危机是否会爆发的最关键的因素,也是导致危机蔓延和恶化会爆发的最关键的因素,也是导致危机蔓延和恶化的根本原因;基本面因素的恶化包括外部不平衡和的根本原因;基本面因素的恶化包括外部不平衡和内部不平衡;基本面因素不能准确的预测出一国何内部不平衡;基本面因素不能准确的预测出一国何时爆发金融危机,但能标明危机的趋势;在许多条时爆发金融危机,但能标明危机的趋势;在许多条件下,投机攻击、政治危机或政治问题是促发金融件下,投机攻击、政治危机或政治问题是促发金融危机的催化剂;危机的催化剂;n n③③金融恐慌论金融恐慌论n n金融恐慌:金融恐慌:由于某种外在因素,短期资金的债权人由于某种外在因素,短期资金的债权人突然大规模的从尚具有清偿力的债务人那里撤回资突然大规模的从尚具有清偿力的债务人那里撤回资金n n分析:分析:在危机之前的一段时间里突然流入的外资潜在危机之前的一段时间里突然流入的外资潜伏着巨大的风险;危机爆发前后,金融市场上出现伏着巨大的风险;危机爆发前后,金融市场上出现一系列导致一系列导致“ “金融恐慌金融恐慌” ”的触发事件;危机爆发后,的触发事件;危机爆发后,一系列因素是一系列因素是“ “金融恐慌金融恐慌” ”不断放大,恶化了危机;不断放大,恶化了危机;n n政策建议:政策建议:对金融体系进行改革,防患于未然;寻对金融体系进行改革,防患于未然;寻找一个公平有效的组织充当最后贷款人,防止金融找一个公平有效的组织充当最后贷款人,防止金融恐慌的扩大。
恐慌的扩大第四节第四节 资本外逃资本外逃n n一、资本外逃的含义和测算方法n n(一)含义n n资本所有者基于规避风险、保全资产的目的,而将其财富通过非正常途径转移到国外的隐性金融行为它是衡量一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反映一国金融体系潜在危机程度的重要指标n n(二)测算方法(估算)(二)测算方法(估算)n n1.1.直接法直接法( (卡廷顿法卡廷顿法) )错误与遗漏账户余额错误与遗漏账户余额+ +私人非银行部门短期资本流出私人非银行部门短期资本流出n n2.2.间接法间接法( (世界银行世界银行) )外债增加额外债增加额+ +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经常账户赤字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经常账户赤字 --储备资产增加额储备资产增加额n n3.3.摩根法摩根法( (对间接法加以修正对间接法加以修正) )在间接法基础上再扣除银行体系和货币当局持有的外在间接法基础上再扣除银行体系和货币当局持有的外币资产币资产n n4.4.克莱因法克莱因法( (对摩根法加以修正对摩根法加以修正) )在摩根法基础上扣除旅游和边贸收入、其他资本收入在摩根法基础上扣除旅游和边贸收入、其他资本收入 二、中国资本外逃(一)资本外逃的动因分析1、纯粹性的资本外逃n n金融压制的环境n n外汇管制的影响n n国内风险:1.汇率风险; 2.通胀风险; 3.产权保护缺乏相应的制度安排;4.银行大量的不良资产,又无相应的存款保险制度,使投资者对国内金融体系缺乏信心.n n资产的保密性2、“过渡性”资本外逃 它是通过迂回投资操作的(二)中国资本外逃的途径1.现金转移与地下结算系统(即黑市)n n化整为零将现钞携带出境n n通过地下钱庄汇出2.借经常项目之名转移资本n n通过非贸易渠道—假借支付佣金、国外旅游费用、投标保证金、国际联运费、邮费及电讯费等购汇汇出n n通过贸易渠道—制造虚假贸易合同和进口单据骗汇、假报货值(高报进口、低报出口)3、投资和融资的渠道n n在境外投资中大量转移资本—低估对外投资价值;隐瞒、截留境外投资收益进行再投资n n借助境外融资实现资本外逃—将验资后的投资款或资本金以外的资金再作为外债登记,使下一步的资本流出成为合法;改变借款或证券认购与包销条件,将部分资金留在境外n n(三)资本外逃的危害n n1、减少国内资本的形成,削弱经济发展的后劲n n2、削弱政府税基,造成税收大量流失n n3、引发金融风险 资本外逃超过 一定规模并比较集中时,可能成为国家破产的一股力量。
具体表现为:官方外汇储备耗尽,国外信用冻结,对外汇实行限制;国内通货紧缩(四)控制资本外逃的措施(四)控制资本外逃的措施1 1、改善宏观经济环境,增强投资者信心、改善宏观经济环境,增强投资者信心2 2、加强和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和完善监管体系——国家除继续加强对国家除继续加强对国际收支项目的监管、加强结售汇管理外,国际收支项目的监管、加强结售汇管理外,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n n配合金融创新和资本多样化的实际,完善和健全配合金融创新和资本多样化的实际,完善和健全监管法规监管法规n n加大对外汇指定银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贸企业加大对外汇指定银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贸企业的业务监督,以防资本与金融项目混入经常项目的业务监督,以防资本与金融项目混入经常项目下外逃下外逃n n通过制度创新来减少资本外逃的规模通过制度创新来减少资本外逃的规模1.1.创造以创造以国民待遇为核心的公平的国内投资环境国民待遇为核心的公平的国内投资环境 2. 2.从制度从制度上治理内部人控制问题上治理内部人控制问题, ,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 3. 3.加强金融市场建设加强金融市场建设, ,加快国际化进程加快国际化进程, ,建立有效的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风险预警机制。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