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浅谈《论语》的交友观.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1768****007
  • 文档编号:241424592
  • 上传时间:2022-01-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4.87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2浅谈《论语》的交友观 对于人伦关系的探讨是孔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朱熹《四书章句——中庸》的说法,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将人伦关系大致分为五个方面:“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挚友之交也由此可见,挚友关系是人伦关系的重要方面孔子的交友思想非常丰富,仅就《论语》而言,可以将其梳理为以下三个部分一、挚友的作用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为政)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人在社会中不行能是孤立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外部看,考察一个人所结交的挚友,就可以推断出这个人属于哪种类型从内部看,人只有在挚友中间才能找到归属感这种归属感不同于家的感觉除了情感的寄予以外,“家”还有自然的血亲关系加以维系挚友圈则不同,友情不仅可以满意情感表达沟通的须要,还可以使人获得价值上的认同纯粹的友情总是靠共同的取向得以维系的一方面,我们通过挚友这面镜子,了解自己是谁;另一方面,我们在与挚友的交往中产生共鸣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季氏)纯粹的友情带来的是超脱功利的欢乐当然,挚友还可以满意我们工具性的需求。

      工具性”的说法很不好听,但却是现实的许多时候我们并不能将工具须要和情感须要完完全全剥离开来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学而)挚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乡党)孔子的行动好象就是有子的话的注释安葬无可归的挚友,看似一般却体现了孔子对挚友朴实深厚的感情人生道路上的相互关照,一点一滴往往最能透出友情的宝贵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颜渊)子贡问何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卫灵公)这两段话是结交挚友工具性目的和价值性目的交织并存的最好体现挚友有时也是良师,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当我们要实现某种崇高的价值或志向时,志同道合的挚友的帮助更是不行缺少的,于是我们就要有意去结交就其交友的目的来说是工具性的,就其内容而言是高尚的挚友的作用大致粗分至此,因为牵扯到挚友的种类,许多话不及细说,下文再谈二、结交挚友的标准《论语》有关结交挚友之标准的论述很有意思,其中既有对挚友的要求,又有对自己的要求不同的地方,看上去还有冲突之处首先,孔子认为,交友必需交优秀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学而)只有这样才能见贤思齐,有道而正这一点颇合上述交友的目的其次,我们要同正直的人、信实的人和见闻广博的人交挚友,不同谄媚的人、背后毁谤的人和夸夸其谈的人交挚友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公冶长)我将孔子这六类人的对举看作是对第一条标准的详细化,也是交挚友的道德底线我觉得以上这两条标准特别符合孔子对“仁”的追求从“恭、宽、信、敏、惠”这些“仁”的细目来看,“仁”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道德品质的高度概括孔子一生努力实践“仁”德,在交友方面也渗入了他的这一标准直、谅和多闻分别从立身、对人和学识三个方面对选择挚友提出了一个简明而又完备的要求第三,孔子中庸的思想在交友观上也有体现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子路)我们要尽可能地与言行合乎中庸的人相交,可这终归特别志向化,反映在现实中我们既要结交激进者,也要结交狷介者,优势互补这样,我们就可避开偏执另外,《论语》中还有另两处相关的记载,我觉得更为重要一处是: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这里的兄弟可以做“挚友”理解我觉得,这一段语录对我们自身提出了要求友情是须要双方共同建立的,我们不能只要求对方符合自己的要求,还要使自己能群,能让人接受要做到这一点,尊敬有礼是基本的条件此外,这段话还扩大了选择挚友的范围,提出了与人交往应有的气度我觉得子夏是相当有胸襟的当一个人能够独立于天地之间,视野已达到肯定境界时,什么人不能容我成为他的挚友?同样,当一个人能够独立于天地之间,视野已达到肯定境界时,什么人不能成为我的挚友?只要不超越道德底线,“四海之内皆兄弟”这一点可以和另一处对读:子夏之门人问交友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行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子张)既然我们可以有这么多挚友,那么挚友有没有种类之分呢?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可视为开放与包涵,“同”可视为封闭与单一从人际交往来说,“和”指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同”是指只与气息相投的人交挚友不同类型指得又是什么呢?我觉得“挚友”这个词事实上很难定义,在许多场合,“挚友”只是“有用的熟人”的代名词。

      牵强加以分类,可以以一个个体为中心,从他的主观角度动身,以工具性目的和价值或情感认同性目的各自所占比例为尺度,画圈围绕个体最紧的是主要以纯粹价值认同为纽带的挚友,越外围的挚友,工具性越重当然,所谓工具性和认同性只是为了划分便利,在实际中,两者搀杂在一起,很难一刀切不过,也会有极端状况,假如我们对于一个人毫无感情可言,与他相交只剩利用价值了,我想我们即使称之为挚友,其内涵也变味儿了这还仅仅是主观的划分,客观的现实生活经常让我们与工具性挚友保持最亲密的关系,而认同性挚友可能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但两个人的心还是相通的,客观不能,主观也无须见面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可能指的就是这种状况但是这种划分仍不严密,只考虑了常态、共时的状况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都会结交上述两种挚友有的挚友相伴一生,有的挚友只解燃眉之急,有的挚友只在人生旅途中同路一段最值得珍惜的是老挚友,最难忘的是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出现的,又不能恒久在一起的挚友这虽然是人生憾事,话又说回来,我们也不必刻意去保持联系因为情感的相投、价值的认同往往只在某一情境、 某一机缘下才产生执着地追求全面的了解可能会使刹那的美感烟消云散所谓距离产生美,我和他不行能在每一方面都取得一种和谐,该散就散,回忆有时更加美妙。

      所以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再进一步说,假如我们能观赏他人异于己的地方,那和他们交挚友也不是件困难的事这一点与认同感并不冲突接受甚至观赏异己,便意味着从反面认同了对方的“异”,从“异”中求得了“同”,达到“和合”的境界这或许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的基础假如说俞伯牙之于钟子期是一种同质的认同,那么庄子之于惠施就是一种异质的认同好比冲突的双方,缺少任何一方,另一方都将失去存在的价值 三、与挚友交往时的准则首先,挚友相交重在一个“信”字曾子曰:“……与挚友交而不信乎?……”;子夏曰:“……与挚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学而)我觉得这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前提,没有“信”根本不能交往,何来挚友不过有时越是基本的道德规范越难以做到,越难以做到这要求就变得越高当一个人真正做到最基本的要求时他所达到的价值层面是最高的其次,对挚友要宽容,在挚友有难或犯错时要帮助挚友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过,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微子)“君子周急不继富雍也)挚友的价值在关键时刻最能显现出来我想,这也是“信”所要求的一个忠诚的挚友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抛弃对方。

      第三,要把握好与挚友的距离挚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乡党)挚友关系是一种特别密切的关系真正的挚友之间用不了太多客套但那并不是密切无间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挚友数,斯疏矣里仁)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公冶长)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行则止,毋自辱焉颜渊)从个体的角度看,每[1][2]下一页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