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发展和终结.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wt****50
  • 文档编号:33013690
  • 上传时间:2018-02-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6.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德国古典哲学一、德国古典哲学的概述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上半叶的德国资产阶级哲学创始人为康德,黑格尔为集大成者,费尔巴哈为最后的代表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成就是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内核”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之一德国古典哲学是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哲学舞台上的主角它不仅继承了欧洲大陆唯理论、特别是莱布尼茨哲学的传统,而且还综合了英国经验论哲学中的成分它提出了包括认识论、本体论、伦理学、美学、法哲学、历史哲学以及政治哲学等领域的各种重大问题和范畴,标志着近代西方哲学向现代西方哲学的过渡在这一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哲学家有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二、德国古典哲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德国古典哲学与 18 世纪后期到 19 世纪中期处在欧洲的德国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1、德国的经济状况:19 世纪初以前,德国同英、法、荷等国比较起来,在经济上是一个十分过后的国家,基本上是个农业国1807 年开始,德国的资本主义成分摆脱了停止、萎缩的状态,在改良的道路上发展起来了到 19 世纪 30 年代和 40 年代,德国的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德国的政治状况:至 19 世纪初,德国在政治上是四分五裂的,封建割据严重,曾经有过 360 多个大大小小的诸侯国19 世纪初开始,由于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和压力,德国进行了一些政治改良,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的德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得到了壮大,在政治上的重要性得到了增长,但在 1848 年德国革命之前,资产阶级总体上是软弱的,出生的太迟了总的来说,从康德直到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是德国资产阶级在其不同成长阶段上的意识形态的表现,是它在反封建斗争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地位和两重性需要的反映,是直接间接地为 1848 年德国资产阶级革命作思想准备的三、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脉络1、康德明确地提出了主体与客体的同一性问题,但是他的哲学最后却造成了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一系列对立2、费希特从自我意识出发来解决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立,但是他最后设定的“绝对自我” 已经预示着从主观唯心主义向客观唯心主义的转化3、谢林用主体与客体的“ 绝对同一”来实现对立面的同一,但是这种“绝对同一”却不能有效说明自身的运动,具有神秘的色彩4、黑格尔用“绝对精神”的自否定运动来超越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立,在绝对唯心主义的基础上辩证地实现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5、费尔巴哈用感性的人取代了黑格尔的抽象精神,在人本主义基础上实现了思维与存在的统一四、主要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产生前,辩证法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得到了最详尽而全面的探究,虽然这种辩证法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大成就,是从世界观的高度用辩证法代替了形而上学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反对把世界看作固定不变、没有矛盾的东西,而把它理解为具有矛盾发展的不断变化的运动过程,这就从根本上推翻了长期以来统治人们头脑的形而上学世界观这一哲学革命的带头人康德早在“前批判时期”所写的《自然通史和天体论》中,就提出关于天体起源的“星云假说” ,认为目前所有的天体都从旋转的星云团产生,因此地球和整个太阳系都表现为某种在时间的进程中逐渐生成的东西这就动摇了认为自然界在时间上没有任何历史的观点,在主张宇宙永恒不变的形而上学观念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从而为辩证的自然观开辟了道路辩证法在费希特那里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费希特承认矛盾对立是发展的必然环节, “自我”必须要设立自己的对立面“非我” ,才能存在和发展,并通过矛盾斗争而达到新的更高的统一他明确地提出了正、反、合的辩证法,作为发展的基本原则特别是,费希特着重探讨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问题。

      他强调“行动” ,认为“自我”不仅是认识着的主体,而且更重要的是行动着的主体,因为行动才是生存的目的费希特的这些思想对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思维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他的唯心主义基本立场,他所说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实践活动,始终只是自我意识范围内的活动,而不是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因此主体的能动的方面只是被他抽象地发展了谢林哲学中也有不少辩证因素,他比较明确地提出了对立统一的思想在他看来,对象本身含有内在的矛盾,正是矛盾的对立面构成对象自身的同一例如, “自我”不是如费希特所说的那样去设立“非我” ,而是本身之中就含有自己的对立物“非我” ,对立的双方互相依存,没有一方就没有另一方,而“自我”的一切活动就是由这种矛盾出发的谢林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对立,认为这是一切运动的“最终根据” 他还用辩证的观点去解释象自由和必然那样的重要哲学范畴,指出它们并不是绝对对立,而是辩证地同一的,即“自由应该是必然,必然应该是自由” 辩证法在康德、费希特和谢林那里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只是到了黑格尔,才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作了充分的、全面的阐述,把它作为系统的、自觉的思维方法和客观的发展规律。

      黑格尔明确地指出,辩证法是推动实在世界中一切运动、一切生命、一切事业的原则,又是知识范围内一切真正科学知识的灵魂在哲学史上,他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阐明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并力求给以普遍的应用黑格尔关于整个世界的辩证发展的思想,彻底打破了形而上学世界观的统治,其真实意义在于它永远结束了以为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黑格尔以辩证发展的思想为基础,探讨和论证了关于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等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特别着重阐述了矛盾学说黑格尔的另一重大贡献是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把真理和人的认识看做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并且提出了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思想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思想,也在黑格尔那里得到了进一步发挥他强调主体的积极能动作用,这表现为主体从自身中树立起对立面,自身分裂为二,异化为客体,然后又克服和扬弃这种异化,征服客体所以他指出,人不仅要理解世界,而且还要去“宰制”世界在理论活动中,人研究世界,获得知识,以纠正自己的主观片面性;在实践活动中,人要按自己的观念“陶铸锻炼”世界,认识就是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统一然而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他所说的矛盾辩证发展的主体始终是精神,而不是物质世界。

      因此,他只是在观念的辩证法中猜测到了事物的辩证法,他不是从自然界和历史中引出辩证法规律,而是把辩证法规律强加于自然界和历史这就把辩证法头脚倒置了辩证法在本质上是革命的,它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保守的体系发生着经常的矛盾,这种体系与方法之间的矛盾构成了黑格尔哲学的基本矛盾辩证法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根本不承认有什么终极的绝对真理,而黑格尔的体系则要求设立一个发展的终点,似乎到了绝对精神的阶段,特别是在黑格尔本人的哲学中,精神就完成了自我认识的运动而达到绝对真理,一切发展也就此完结了这样,在他的保守体系的重压下,辩证法终于被窒息了五、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终结,可以视作是终点、结束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可以说是自康德以来不断延续的哲学的结束然而,这种古典哲学终结,必然会有一种新的意义上的哲学形态的产生,从内部颠覆了古典哲学的研究模式,彻底清算了古典哲学,并实现哲学的螺旋上升式的发展费尔巴哈——德国古典哲学的结束费尔巴哈认识到了黑格尔主义中唯心主义成分,并认识到了“绝对观念”的概念并不是绝对的真理绝对观念是先于世界的存在,而费尔巴哈的理论是我们处在自然界之中,自然界不是某个观念的外化产物,自然界也不依存于其他东西所存在。

      这些唯物主义观点都存在于费尔巴哈的著作《基督教的本质》之中费尔巴哈之前,对于黑格尔的质疑和彷徨并非一时或一人的,但是真正使得黑格尔的迷信被打破, “体系被炸开并被抛弃在一旁了” ,是费尔巴哈的功劳恩格斯也说“这部书(《基督教的本质》 )的解放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能想象得到那时大家都很兴奋:我们一时都成为费尔巴哈派了 ”甚至连马克思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费尔巴哈的学说的深刻影响但是,后来恩格斯和马克思又逐渐意识到了费尔巴哈理论的深刻局限性首先,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是片面的和不彻底的费尔巴哈基本上只是简单地宣布了黑格尔的哲学是错误的他并没有从内部证明黑格尔哲学的片面性,并不是真正制服了这种科学其次,费尔巴哈本人也不是纯粹的唯物主义者在自然领域中他是坚持唯物主义学说,但是一旦步入到社会历史领域中,他便不是这样了特别是“我们一接触到费尔巴哈的宗教哲学和伦理学,他真正的唯心主义就显露出来了费尔巴哈决不希望废除宗教,他希望使宗教完善化哲学本身应融化在宗教中 ”费尔巴哈以强调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并没有对黑格尔的辩证思想加以借鉴和发扬也是他的学说逊色于黑格尔学说的方面再次,费尔巴哈生活的时代自然科学和工业已经日益迅猛发展起来,但费尔巴哈居于乡间的孤寂生活并没有对于科学家们的重大发现给予重视。

      这本来是一个机会让他提升自己的见解,进一步排除学说中的偏见的绝佳时机,最后他也没能再进一步所以,这也决定了费尔巴哈的学说不可避免地并不先进,并不能和当代工业社会适应总的来说,费尔巴哈批判了德国占主导地位的黑格尔主义的思想牢笼,强调了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 并将德国古典哲学的人本主义传统推向了顶峰,以此作为了他的思想内核引发了之后德国哲学的巨大转变,使得德国古典哲学结束但是,他并没有从内部体系中清算黑格尔的学说, “没有批判地克服黑格尔,而是简单地把黑格尔当作无用的东西抛到一边” ,没有说服力同时,也没有重视当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的发展,更没有对 1848 革命表现出想法所以,他只能是做到结束德国古典哲学,并没有展开全新的研究方式而这个新的途径是由马克思完成的六、德国哲学的新发展想超越一个哲学形态必须从内部超越,而一旦进入哲学形态内部,便成了该哲学形态的一部分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定意义上都是黑格尔主义者,他们是真正进入了黑格尔哲学理论的内部,对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展开了德国哲学发展的新篇章,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在这个层面也才宣告结束马克思建立新的哲学派别的第一步就是改造了黑格尔的学说,消除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误区,合理借鉴黑格尔辩证法的学说,创建了唯物辩证法。

      同时,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峙并不绝对而马克思更是敏锐地从这一角度出发,在那一时机上,提出了以实践的方式来展开哲学的新的研究方式无论是对于唯物主义还是对于唯心主义来说,实践都是必须通过的区域,来证明它的价值不然,所有的哲学观点都流于形式化,或者跟费尔巴哈的学说一样惨白无力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贯重视将“将使关于社会的科学,即所谓历史科学和哲学科学的总和同唯物主义的基础协调起来,并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改造 ”从这里,我们可以明显看出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以实践为切口,坚持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哲学研究这也是他们试图以科学的手段和方式研究着哲学,推动哲学的科学化的手段恩格斯更是指出,所谓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社会的科学所以,他们选取了唯物主义的思想核心,采用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精髓,以实践为突破口,清算了纯粹的自然哲学,实现了对学说体系的颠覆费尔巴哈面对科技,可以清楚的认识到:“是人类知识的大厦的基础,而不是大厦的本身 ”但是马克思对于科技给予足够重视的同时,更将各种科技作为技巧帮助实践,来增加他的哲学理论的科学性他重视工业,是因为工业是将科技和实践紧密结合的部门,而工人便是马克思哲学所特别关注的群体。

      在黑格尔的学说中有着一些革命的成分,但这种革命的成分被他的复杂的体系所掩盖了而马克思通过实践的观点进行哲学研究,将目光投到了工人运动,将黑格尔哲学的革命方面恢复了,同时也摆脱了那些曾经在黑格尔那里阻碍它贯彻到底的唯心主义装饰正是以实践的学说,马克思解决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从另一种研究的角度代替了古典哲学体系化的解答,将哲学从自然领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