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谈孩子的钢琴学习心理.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44905494
  • 上传时间:2023-06-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3.01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析儿童钢琴学习中心理负重的释放前言:音乐是一扇通向人们创造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窗口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尤其是通过学习各种乐器,就会使他们较快地找到打开这扇窗户的钥匙但很多事例表明,很多儿童学习钢琴一段时间后就会产生各式各样的心理负重这些心理负重在孩子学琴的道路上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更有甚者使儿童在学琴的途中止步孩子在学琴的过程中之所以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负重,不仅有儿童自身心理特征的因素,也与缺乏兴趣、教师不当的教学方式、家长错误的课后等原因息息相关只有弄清这些方面的特点和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够很好地释放儿童学琴时的心理负重一、 儿童学习钢琴过程中心理负重产生的原因(一)儿童自身的心理特征心理研究发现3-7岁的儿童最根本的心理特征就是缺乏自我意识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不容易分清质与量、因与果、主体与客体、现象与本质等关系,他们绝大多数的主观意识及认识世界的方法是靠家长及教师传授的这个时期的儿童对直接感性认识接受的较为积极,而对间接理性认识接受得较为被动虽然钢琴发出的美妙声音感性因素居多,但是在技巧训练的过程中还是理性因素居多因此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儿童会由最初对钢琴热情积极的探究态度慢慢的转变为缺乏兴趣、消极对待、被动学习,在此过程中便引发出了各种心理负重。

      二)缺乏良好的学习兴趣说到兴趣,我们可以罗列出数不胜数的至理名言,例如: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 爱因斯坦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2]所以无论做哪件事,我们都一直反复地强调兴趣的重要性,学习钢琴更是如此作为家长与老师,都应该知道,学习钢琴是一个相当艰难且漫长的过程,而对于正处于贪玩时期的孩子们来说,只有引发其兴趣且保持住这份兴趣,才能使这个过程不断地延续,使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负重都慢慢地释放众所周知,“弹奏钢琴”用英文翻译是“play piano”,意思是“玩耍”这就启发我们一定要让孩子在学习钢琴的同时可以给他们带来快乐我自己在对儿童钢琴教学的过程中,深刻的体会到对于初学钢琴的儿童来说,对他们学习钢琴兴趣的引发,是能够学好钢琴,避免心理负重的首要条件任何人都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给予最大的关注因此培养儿童的兴趣,能够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挖掘出他们的才智,克服钢琴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种种心理负重儿童的许多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出来的在钢琴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刚开始儿童对钢琴课就缺乏兴趣,这样就会产生厌恶的心理负重。

      三)教师的教学方式在儿童学琴的过程中,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人,儿童是被传授的对象,两者需要沟通与配合,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就显得格外的重要首先,教师的语言是沟通的桥梁,初学钢琴的幼儿听的能力与理解能力都比较薄弱,如果此时钢琴教师找不到适合学生认知能力水平的语言来讲授知识,而是口若悬河、引经据典的说个不停,那会使儿童根本无法理解老师的意思,无法与之沟通,那势必会使孩子带来缺乏兴趣、焦虑不安的心理负重其次是钢琴教师的上课模式,把简概念复杂化,把内容抽象化,提不起儿童的兴趣,会使儿童产生厌恶、不感兴趣的心理负重如果进行“填鸭式”、“强权式”教学,必然造成儿童过度紧张和恐惧的心理,或者挫伤了儿童的自信心,使儿童在被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心理负重压制其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习的兴趣最后是教师教材的选择初学的低龄儿童有着手指较短、理解能力较差等身体、性格特征,根据这些特征教师应选择简单易懂、跨度较小、生动有趣味的教材四)家长的课后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还存在这一个特别重要的人物,那就是“纽带”——家长在大多初学钢琴年幼的孩子们上课时会有家长的陪伴,回家时会有家长的与陪练由于家长的伴随时间比教师要长的多,因此“家长”这一纽带角色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众多家长的心愿,因此就会有许多家长“急于求成”他们把所有的注意力都一起集中在学习最后所取得的成绩上,对孩子们的要求颇高,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把他们认为简单的内容同样要求孩子也能简单的学会,希望孩子们事事都能够跟着自己的意愿走,如有不顺,就连叫带嚷、火冒三丈、骂孩子笨,还可能会动用“武力”来解决可他们大大的忽略了这个时期儿童的心理与生理特征这样的情况时间久了,孩子无疑会产生紧张的心理负重,越急越错,慢慢的就连带着产生不自信的心理负重,觉得自己老是做不对,认为练琴是件苦差事,练琴就要挨骂,很没意思,不断的排斥孩子不但对钢琴的兴趣全无,还产生了逆反、抵触、紧张、厌学等一系列的心理负重二、儿童在学习钢琴过程中心理负重的释放从上面所说的各点,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家长、以及儿童自身都是产生心理负重的重要原因只有从这三方面出手,逐个击破,才能很好地释放孩子的心理负重这三者既有各自的独特特征,又有一些共性,在整个释放的过程中,教师和儿童固然是主体,家长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只有将教师、儿童和家长三者紧密联系,密切配合,才能使儿童释放心理负重时获得更好的效果教师一般每周只安排一、二次课,离开课堂后的全部练琴都是依靠孩子自身的练习和父母的。

      而本身就是配合教师的一个最主要方面有的父母认为找到一个好老师,把孩子全交给老师,自己就不管了既不注意听孩子的钢琴课,又很少考虑孩子的问题,既不关心练琴进度,也不讲究方法;也有的父母对教师给孩子提出的要求有不同看法,但不好意思当面说出来,而在课下的时候对孩子指指点点,当家长时的做法与教师的要求不一致,这样肯定会给孩子造成慌张无措的心理负重到底是该听家长的呢还是老师的呢,在左右为难间孩子的心理负重便悄然产生家长和教师双方应及时交流情况,共同研究孩子的心理,再配合孩子自身的努力与克服,这样才能慢慢的将孩子的心理负重释放,较快的进步综上所述,释放儿童心理负重可以从以下途径进行努力:(一)培养浓厚的兴趣对于兴趣的重要性在上文我们已经明确说出,说到培养兴趣,在这里我们来探讨一下兴趣的产生笔者认为,兴趣的产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主动的”,意思说自身自发的对某种事物感兴趣例如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儿童对钢琴这件庞然大物能够发出的美妙的声音所吸引,于是自发的产生了兴趣;二是“被动的”,意思是说在后天给予一个好的环境气氛与指导,使之产生兴趣无数事实证明兴趣是钢琴学习成功的秘诀,同样的,兴趣也是释放儿童心理负重的钥匙。

      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切实把培养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摆在首要的位置教师要克服只需教好琴的思想,要把兴趣作为头等大事,积极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培养儿童学琴的兴趣,才能够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去学习,这样才能使孩子尽量少的出现心理负重二)改进教学方法 想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产生心理负重,那教师就得在教学手段上多多花费心思用成人的语言和方法教孩子,费上九牛二虎之力也未必奏效,此时,只有教师自己也变成一个“孩子”,用儿童形象思维的方式,形象的比喻来启发和教育孩子,才能使孩子听得懂,容易做到教师所提出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表达力生活中的孩子爱提问,学琴中也应引导孩子想问题,提问题,鼓励孩子不懂就问,教师再根据其能理解的方式解答让儿童自己体验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三)正确的课后首先,家长应给孩子创造出良好的音乐氛围,家中应常常放些自家孩子比较喜欢的音乐,如果有机会也可以带孩子去听听音乐会,感受感受气氛,从而使孩子能够在音乐的环境下逐步成长,保持对音乐的兴趣,从而在钢琴的学习过程中尽量少的产生心理负重还有一点需要提到的是,在无特殊情况下,家长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学习,像最简单的乐理知识、音乐常识一定要知道,如果有兴趣的还可以在钢琴上弹弹孩子练习的曲子,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去孩子。

      而练琴路上有了家长的陪伴孩子便不会寂寞,有了更大的决心,少了许多的心理负重家长在课后孩子时应该表扬与批评相结合,表扬孩子每一小步的进步,要知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表扬与鼓励的氛围里有意识的引导孩子与上星期的情形相比较,体会进步的喜悦与练琴的成就但是,适当的批评也是必要的,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去克服才能不断的进步家长要密切关注自家孩子的心理特征、智力发展情况,接受能力等,要根据孩子的能力合理的制定好切实可行的练琴安排,这个计划的安排应根据自家孩子的特点并随着年龄增长及时变化还应密切关注孩子在家中的练琴情况与练琴状态,并及时向教师反馈家长虽然不能像教师那样做出示范,但能根据教师的要求给予一定的指导,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合理的安排时间,态度既要严肃认真也要耐心细致,方法正确,逐步培养孩子的独立学习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释放孩子各种心理负重总结综上所述,在学习音乐、学习钢琴的整个过程中,要想使心理负重得到释放,始终离不开学生、教师、家长的努力教师是儿童学习钢琴的引路人,家长是孩子最忠实的支持者,而孩子本身是最努力是执行人,只有这三者融洽的配合才能实现共同的目标当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孩子的童年时期是最美好的,不能因为学习钢琴而使他们成为一台钢琴机器,在他们的心理上产生各种负重与压力,而是通过学习钢琴,使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美,使自身的艺术修养得到提高,精神生活变的丰富,仍然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快乐童年。

      心理负重的释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家长共同耐心的去启发,去指导,使儿童真正能够喜欢上音乐,爱上钢琴心理负重一旦得到了释放,那孩子在学习钢琴的道路上便成功了一半注释[1] 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论语•雍也第六》 [2] 爱因斯坦《教育论》1936年参考文献:[1] 林华.学琴日记[M]2000.4.第一版.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4.第17次印刷[2] 李斐岚.幼儿钢琴教学问答[M]1986.2.第一版.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3.第15次 印刷[3] 但昭义.少儿钢琴教学与[M]2004.1.第一版.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3.第10 次印刷[4] 丁祖荫.儿童心理学[M]1986.2.第一版.济南.山东敏育出版社.2012.4.第15次印刷[5] 沈竖.李山川.儿童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 [6] 应诗真著.钢琴教学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 [7] 丁诚之编著.儿童钢琴训练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8] 马良.儿童学习音乐负重心理分析[J].人民音乐.2003.4. 转[9] 魏延格.钢琴学习指南——答钢琴学习388问[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0] 王奎庆.别让钢琴再出声[J].小演奏家.2003.第4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