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每周一练试题D卷-附答案.doc
19页全国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每周一练试题D卷 附答案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80分钟,本卷满分为3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姓名:______考号: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题2分,共90分)1、某类课程的组织形式如右图所示:这类课程是( )A.相关课程B.融合课程C.广域课程D.核心课程2、某校在实施一项帮助问题学生的特殊教育计划时,泄露了一些学生的家庭困难和个人生理缺陷的信息,导致这些学生的尴尬和不安,甚至有学生再也不愿意上学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力公约》,这所学校做法违背了( )A.儿童最大利益原则B.尊重儿童权利与尊严原则 C.无歧视原则D.遵守儿童观点原则3、下列相关系数值中,表明两个变量相关程度最高的数值是( )A.﹣0.90B.﹣0.10C.0D.504、在教育文献检索中,题录、书目、索引、提要等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A零级文献 B.一级文献C.二级文献 D.三级文献5、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的主题是( )A.返回基础B.普及科学C.天才教育D.大众教育6、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选项属于缺失性需要的是( )A.自我实现的需要B.自尊的需要C.认知的需要D.审美的需要7、“朱子读书法”中有“居敬持志”一条,其中“居敬”的确切涵义是( )A.对书中的观点要敬畏B.保持读书场所安静、肃穆的气氛C.精神专一,注意力集中D.读书时保持恭敬的姿态和表情8、道德认知发展模式采取“道德两难法”和“公正团体法”促进学生道德发展,其依据是人的道德发展具有( )A.阶段性、顺序性、差异性B.阶段性、差异性、不平衡性C.顺序性、差异性、不平衡性D.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9、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理论论证采用的主要方法是( )A.自然类比B.哲学思辨C.经验描述D.科学实验10、为了研究教师的强化方式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某研究者把被试学生分成受表扬组、受训斥组、静听组、无强化组等四种强化方式组开展为期一年的实验研究。
这种研究设计违背了教育研究的( )A.客观性原则B.创新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伦理原则11、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拿破仑十分重视技术教育和专门学校的发展,曾被其喻为“能下金蛋的母鸡”的教育机构是( )A.巴黎机械与化学工艺学校B.圣苏尔特种军事学校C.巴黎高等师范学校D.巴黎理工学校12、《学记》所阐述的循序渐进教学原则,早在孟轲就已提出,他将其阐述为( )A.“不陵节而施”B.“学不躐等”C.“当其可”D.“盈科而后进”13、在古代文献记载中,我国西周时期设在王都的小学和大学,总称为( )A.都学 B.乡学 C.国学 D.官学14、17至18世纪,英国初等学校的教育对象主要是( )A.贫民子弟B.贵族子弟C.新兴资产阶级子弟D.中产阶级子弟15、在西欧中世纪骑士教育实践中,以“骑士七技”为主要学习内容的阶段是( )A.家庭教育B.礼文教育C.侍从教育D.社会教育16、在社会规范学习过程中,个体不仅在行为上遵守社会规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规范的必要性和规范对个人的价值此时其社会规范学习处于( )A.服从水平 B.依从水平 C.认同水平 D.内化水平17、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古典主义特征主要体现为( )A.推崇绅士教育B.推崇经院教育C.推崇文雅教育D.推崇骑士教育18、在教育调查研究中,文献综述属于( )A.前言部分B.正文部分C.结论建议部分D.附录部分19、宗教改革对欧洲教育发展影响的具体表现是( )A.教育管理的国家化B.教育内容的古典化C.教学语言的统一化D.教学目的单一化20、明代在城乡泛设立了一种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机构,它在招生择师,学习内容和教学活动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这种教育机构是( )A.书馆B.精舍C.社学D.私塾21、夸美纽斯提出并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而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育家(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昆体良 D.西塞罗22、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独立思潮,除要求教育经费独立,教育行政独立,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之外,还要求( )A.教育立法独立B.教育教学权独立C.教育内容独立D.教育督导独立23、上题中可可妈妈的记录方法是描述记录法中的( )A.日记描述法B.轶事记录法C.连续记录法D.行为核定法24、行动研究要解决的问题的实现因素通常是( )A.实践者对阻碍实现工作目标的阻抗因素的分析B.阅读教育文献C.系统的需求分析D.向局外人咨询25、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可逆性 C.模仿期 D.关键期26、严复在教育作用问题上,受斯宾塞“三育论”的影响,主张鼓民力、开民智和( )A.新民德B.移民风C.增民财 D.强民体27、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阶段性C.差异性D.不均衡性28、黄炎培认为,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涵,其基本要求是( )A.“博爱互助” B.“谋生济人”C.“敬业乐群” D.“爱国崇实”29、直接关系到问卷的质量,关系到所获得的研究结果的科学性、真实性、可靠性的是( )A.问卷设计B.问题的形式C.答题的形式D.答案的格式30、1912年蔡元培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其中超轶政治的教育为( )A.实利主义教育、世界观教育B.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C.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D.军国民教育、美感教育31、按照科尔伯格的理论,以人际关系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的道德发展阶段处于(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准习俗水平32、按照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智慧技能的是( )A.言语信息 B.具体概念 C.定义概念 D.问题解决33、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的主题之一是( )A.追求优异B.生计教育C.提高效率D.教育公平34、幼儿往往认为所有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因此当他们看到月亮会动时,就坚持认为月亮是有生命的。
这种构建知识的方式是( )A.同化 B.顺应 C.图式 D.平衡35、同概念一样,规则也有正例、反例,下述表述能体现桑代克“效果律”正例的是:(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得寸进尺C.入乡随俗 D.吃小亏得大便宜36、农耕时代的教育目的强调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统治者,工业时代兼顾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培养,信息时代则更加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这说明教育目的在根本上受制于( )A.文化传统B.生产方式C.教育政策D.教育理论37、17世纪,以爱丁堡大学为代表的苏格兰大学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相比,更重视( )A.大学自治B.教授治校C.科学教育D.古典教育38、义务教育的基本内涵是:国家与社会有义务确保全体适龄儿童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家长有义务送适龄子女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和( )A.学校有义务为适龄儿童提供公平的教育B.适龄儿童有义务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C.公共机构有对适龄儿童开放并进行教育的义务D.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不得雇用学龄儿童39、为18世纪后期德国泛爱教育运动兴起提供直接的思想启蒙和理论指导的是( )A.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论B.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C.夸美纽斯自然主义教育理论D.裴斯泰洛齐要素教育理论40、以下关于终身教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民主化的要求B.终身教育的原则是连续性、整体性C.终身教育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延续D.终身教育将学校化教育转变为社会化教育41、0世纪60年代确立法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民主自治,多学科原则规定大学是享有教学、行政和财政主权的国家机构的教育法案是( )A.《福尔法案》B.《哈比改革》C.《阿斯蒂埃法案》D.《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42、当代中等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是( )A.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向融合B.普通教育与通用教育向融合C.普通教育与初等教育贯通D.普通教育与高等教育贯通43、对做好一份工作的奖励,就是这份工作已经圆满完成。
这句话蕴藏着( )A.负强化B.替代强化C.内在强化D.外在强化44、20世纪80年代,日本国会比准成立的日本教育改革领导机构是( )A.中央教育审议会B.临时教育审议会C.学生管理局D.教学局45、研究者在某小学进行阅读教学方法改革实验,经测验得到:三年(一)班(25人)的平均分是85分,三年(二)班(29人)的平均分是87分问三年级的平均分是( )A.85分B.87分C.86分D.86.1分 二、辨析题(共3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1、教师个体专业化的过程就是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过程 2、场独立型学习风格优于场依存型学习风格3、马卡连柯倡导的集体教育即集体主义教育 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15分,共75分)1、列举问卷设计中封闭式题目的三种答案格式,并各设计一个完整的题目2、17-18世纪德国的新大学运动3、简述道德教育体谅模式 4、简述梁启超关于教育作用和宗旨的观点5、简述课程的逻辑组织与心理组织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四、分析论述题(共3小题,每题30分,共90分)1、某研究者拟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两种方法对大学生的创业意向进行调查2、某小学低年级新学期开学不久,班上来了一位插班生。
这两天数学课学习“8加1”的计算,她没有学会最后老师对其进行了个别,一遍又一遍地连续重复了多个“8加1”的例题,她似乎回了,但当换成“7加1”、“9加1”等其它计算题时她又开始错了老师越讲越生气,不知这学生到底怎么啦?试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理论,就如何改善这个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给该教师提出一些建议并思考该教利对教学的启示3、某研究者欲以“谁上职校——职业教育价值观调查研究”为题在某地职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调查,旨在了解该地区职业院校学生、家长的教育价值观以及普通高中家长、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分析该地学生不愿意就读职业院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请回答: (1)该地区有一所职业高中(在校生:200人)、一所中等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