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用葛的生药学研究.docx
5页食用葛的生药学研究 陈珍 马春霓 黄福荣[摘 要]对食用葛根药材进行药材鉴别、显微鉴别,为以后食用葛根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也为食用葛根的药材标准提供了理论基础[关键词]食用葛根;生药学[]R284.1 []A食用葛为豆科葛根属植物食用葛(Pueraria edulis Pamp.)的根主要分布于云南丽江、维西、香格里拉、大理、洱源、剑川、泸水、福贡、兰坪、峨山、元江、昆明等地及广西、四川,生于海拔1800~2500m的山沟林中《新华本草纲要》以食用葛藤之名收载其“根:味甘、辛,性平有解表退热、生津止渴、升阳散郁、透发癍疹的功能用于伤寒、温热头痛项强、烦热消渴、泄泻、痢疾、癍疹”1 实验材料食用葛标本采自大理,经云南中医学院杨树德教授鉴定为豆科植物食用葛(Pueraria edulis Pamp.)2 药材性状鉴定本品呈类圆锥形或类纺锤形,长10~130cm,直径0.5~4cm,表面灰棕色至黄棕色,具明显纵沟,有少数侧根及须根质硬,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灰紫色,纤维性或粉性,横切面可见由纤维形成的1~2个同心性环纹,导管明显气微香,味微甜药材图见图1-13 显微鉴别3.1 仪器、试剂及材料NikonE400型生物显微镜,乙醇、95%乙醇為分析纯,水合氯醛,稀甘油,醋酸甘油,食用葛药材为大理产地,粉碎过60目筛。
3.2 实验方法3.2.1 水合氯醛装片取药材粉末少许于载玻片上,加水合氯醛2~3滴,加热片刻,加稀甘油1~2滴,封片后置显微镜下观察3.2.2 醋酸甘油装片(观察淀粉粒、菊糖等)取药材粉末少许,加醋酸甘油1~2滴直接封片后置显微镜下观察3.3 实验结果本品粉末:棕褐色纤维多成束,长条形,壁较厚,胞腔线形,纤维旁的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淀粉粒单粒类圆形,直径5~12μm,脐点点状或不明显;复粒较多,由2~多粒组成草酸钙方晶散在或存在于薄壁细胞中,类方形或多面体形,直径8~20μm石细胞类方形、类圆形或类三角形,壁厚,纹孔及孔沟明显色素块散在,黄棕色或红棕色,大小不一导管为具缘纹孔导管,直径60~150μm木栓细胞黄棕色,表面观类方形或多角形见图1-2[参考文献][1] 吴琼.葛根全粉制备工艺及品质研究[D].西南大学,2017.[2] 郑水庆.云南葛属药用植物资源调查[J].中草药,2002(08).[3] 杨晓燕.丽江糙苏和黑花糙苏的生药学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2013.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