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事理论(通识课)》教学课件—04现代战争.pptx
63页第四章现 代 战 争延迟符导 言 进入21世纪,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作战方式的演变,促进了军事理论的创新和编制体制的变革,战争形态正由机械化战争逐渐向信息化战争转变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世界现代历史的开端因此,现代战争可以解释为1917年以来人类社会所发生的战争一战争概述四信息化战争二新军事革命三机械化战争战争概述1 理解时代,才能理解战争,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已经由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随之战争形核心随改变战争的内涵一 战争是国家或政治集团之间为了一定战争是国家或政治集团之间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等目的,使用武装力量进行的政治、经济等目的,使用武装力量进行的大规模激烈交战的军事斗争是解决国的大规模激烈交战的军事斗争是解决国家、政治集团、阶级、民族、宗教之间矛家、政治集团、阶级、民族、宗教之间矛盾冲突的最高形式盾冲突的最高形式战争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战争战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战争战争在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必然消亡。
在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必然消亡一)战争是一个历史范畴一、战争的内涵(二)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这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关于战争本质的基本原理,也是马克思主义者考察、分析和指导战争的根本出发点和方法政治与战争是母与子、整体与部分、头脑与工具的关系一、战争的内涵(三)战争的一般根源是私有制和阶级引起战争的利益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动机卑劣的贪欲,而它的社会基础正是私有制和阶级与民皆生论”“太古无兵论”“天命论”“本性论”“人口论”“战争民族论”一、战争的内涵战战 争争 双双 重重 作作 用用积极作用积极作用消极作用消极作用对国家的形成与民对国家的形成与民族的融合有促进作用族的融合有促进作用革命暴力对社会发革命暴力对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展有促进作用对经济和科学技术对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有促进作用发展有促进作用战争宏扬了英雄主战争宏扬了英雄主义并造就了军事文化义并造就了军事文化给社会财富带来巨给社会财富带来巨大损失大损失影响了经济和科学影响了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正常发展技术的正常发展破坏了和平的生活破坏了和平的生活侵略战争造成了人侵略战争造成了人类文明的倒退类文明的倒退(四)战争的社会作用是双重的一、战争的内涵 战争性质是根据战争的政治目的战争性质是根据战争的政治目的而定的。
一切反抗反动统治阶级剥削而定的一切反抗反动统治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战争,一切反抗民族压迫、和压迫的战争,一切反抗民族压迫、抵御外来侵略的战争,就是正义战争,抵御外来侵略的战争,就是正义战争,反之就是非正义战争马克思)反之就是非正义战争马克思) 一切进步的战争都是正义的,一一切进步的战争都是正义的,一切阻碍进步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切阻碍进步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毛泽东(毛泽东)(五)战争是性质有正义性和非正义性一、战争的内涵 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战争的军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战争的军事本质;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军事事本质;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军事行动的基本矛盾和基本原则;保存行动的基本矛盾和基本原则;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辩证的统一自己消灭敌人是辩证的统一六)战争的军事目的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一、战争的内涵(七)战争运动的基本形式是进攻和防御进攻与防御是最一般的作战形式;进攻与防御是辩证统一的一、战争的内涵 经济因素是战争胜负的基础1政治精神因素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2军事因素是决定战争胜负的直接力量3时间、地理、天候是战争胜负的制约因素4(八)战争胜负是综合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战争的内涵战争胜负虽然是敌对双战争胜负虽然是敌对双方综合因素互相作用的方综合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但战争毕竟是力结果,但战争毕竟是力量的竞赛,是精神力量量的竞赛,是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并通过物质和物质力量并通过物质力量进行的较量,在这力量进行的较量,在这种较量中,强胜弱败始种较量中,强胜弱败始终是战争胜负的基本规终是战争胜负的基本规律。
律九)强胜弱败是战争胜负的基本规律一、战争的内涵(一)(二)(三)战争具有暴烈性战争具有从属性战争具有偶然性二、战争的特点三、战争的发展历程(一)冷兵器战争(二)热兵器战争(三)机械化战争(四)信息化战争新军事革命2新军事革命新军事革命,是特指在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的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并得以广泛应用,从而引起军事领域武器装备、军事理论和组织体制等一系列的根本变革,导致彻底改变战争形态和军队建设模式的一场革命一)军事变革一、新军事革命内涵军事变革是指军事领域内发生的全局性、系统性的改变和革新主要表现为军事技术、作战方式、军队结构、军事理论等方面的变革一、新军事革命内涵军事革命这个概念,最早是在1976年版的苏联军事百科全书中提出的苏联军事专家认为,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引起了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的根本变化,是一场“军事上的革命”军事革命是指军事领域的根本性变革,主要包括武器装备体系、军队组织结构、作战方式、军事理论乃至战争形态等方面的根本性变革,是军事领域发展的质的飞跃二)军事革命一、新军事革命内涵新军事革命,亦称新军事变革,是相对于已经发生的两次军事革命而言的,其实质就是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型的第三次军事革命。
三)新军事革命一、新军事革命内涵二、新军事革命主要内容(一)新军事技术促进军事发展的四类技术:以微电子、光电技术、计算机技术为代表信息技术;以复合材料、生物材料、纳米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技术;以核能、新型高能量束为主的新能源技术;以航天航空技术、海洋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综合性技术当代新的技术前沿:新材料(石墨烯)、基因工程、量子技术、人工智能、核聚变技术二、新军事革命主要内容(二)新武器装备如精确制导武器,包括各种导弹,制导炮弹、制导炸弹等;如先进的信息化作战装备,包括各种隐形飞机,坦克,舰艇,潜艇,无人机等;如各种信息系统,包括侦察、指挥、控制系统、数字通信系统、战术互联网系统、导航定系统、辅助决策系统等二、新军事革命主要内容(三)新军事理论“非线性机动作战” “非对称、非接触作战” “空地一体战”“网络中心战” “精确化作战”“智能化战争”二、新军事革命主要内容(四)新编制体制进行编制体制的调整、改革,是实现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发挥人与武器最大作战效能的有效途径,也是完成新军事革命的关键世界各国为适应新军事革命的发展,高度重视军队组织体系的优化,使军队的编制体制向着精干、高效、合成的方向发展。
二、新军事革命主要内容三、新军事革命特征全面性不平衡性深刻性务实性四、新军事革命的发展趋势(一)技术形态军事技术形态正在向智能化、网络化、微型化、高超声速的方向发展主要国家着力发展各种新型武器装备一是优化结构,完善联合作战效能二是压缩规模,增加基本作战单位数量三是“去重型化”,提升作战部队的机动能力二)组织形态四、新军事革命的发展趋势(三)作战力量作战力量正在向一体化、无人化、网络化、太空化的方向发展美俄等国军队正在大力发展新型作战力量,并在实战中运用和检验新的作战理论和方法国防管理正在向注重战略规划、提高军费使用效益、增强科研创新能力、提高军队职业化水平的方向发展主要国家十分重视国防改革,积极转变国防管理方式四)国防管理四、新军事革命的发展趋势机械化战争3机械化战争,是指主要使用机械化武器装备及相应作战方法进行的战争机械化武器装备水面舰艇坦克潜艇战斗机机械化战争是人类战争史的一个重要阶段,是随着工业时代来临产生和发展的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进步,内燃机的发明,新工业革命迅速发展,人阿类社会步入工业时代军事上也得到了发展,使得战争面貌发生重大变化,人类战争由此步入了机械化战争时代一、机械战争的内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机械化战争形态获得飞速发展。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机械化战争已经逐渐发展至成熟阶段在20世纪初世界上发生的战争中,已经带有较为明显的机械化战争的特点21世纪的今天,人类的许多战争活动,仍然受到机械化战争的影响只有在未来较长的时间,机械化战争形态才会彻底消逝,信息化战争形态完全取而代之一、机械化战争的内涵(一)(二)指挥控制层次多,指挥效能和决策速度慢,抗毁性差指挥控制是纵向树状结构机械化战争的物质力量是人和武器装备军队的战斗力也主要体现在人和武器装备的数量叠加主导要素是物质力量二、机械化战争的基本特征指作战双方的战场具有清晰的交战线,作战方法以近乎线性规则的方式来运行,交战过程中双方的战场呈现出相互对峙的线状界限,而且有明确的前后方区分三)作战方式是线性攻防作战机械化战争,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和军队编成规模的不断扩大,战争的规模持续扩大战争规模扩大的直接后果就是战争中的损失、破坏、消耗随之增大四)战争的规模、损失、消耗巨大二、机械化战争的基本特征(一)苏德战争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庞大、战况最激烈、伤亡最惨重的战场三、机械化战争的代表性战例名称:苏德战争地点:苏联,东欧时间:1941年6月22日-1945年5月8日参战方:苏联,纳粹德国结果:苏联胜利,二战欧洲战场战事结束参战方兵力:纳粹德国9000000人(1941年)苏联17000000人伤亡情况:纳粹德国3950344人阵亡苏联5097552人阵亡主要指挥官:斯大林朱可夫希特勒保卢斯著名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转折点)结束战役:柏林战役(苏联红军攻克柏林)(一)苏德战争三、机械化战争的代表性战例(二)朝鲜战争朝鲜战争指1950年6月爆发于朝鲜半岛的军事冲突,朝鲜战争原是朝鲜半岛上的北、南双方的民族内战,后美国、中国、苏联等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而成为了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爆发的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
三、机械化战争的代表性战例名称:朝鲜战争地点:朝鲜半岛时间: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参战方:朝鲜,中国;韩国,联合国军结果:1953年7月战争双方签署停战协议参战方兵力:中,朝,苏军队10660001642600人;韩军,“联合国军队”9722141205605人伤亡情况:中朝苏伤亡65万人,中国阵亡197,653人;韩军,“联合国军”伤亡57万人以上主要指挥官:彭德怀,金日成主要指挥官:麦克阿瑟,李奇微,李承晚(二)朝鲜战争三、机械化战争的代表性战例朝鲜战争对于中国的四点影响:1.立国之战,确立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解决了新中国的生存问题,从此以后没有哪个国家敢威胁中国的生存中国“扫地僧”与美国“江湖第一高手拥有独门绝技核武器,联合西方门派,”在军事上打一平手,政治上我们是赢得了这场战争2.我们从苏联手中拿回了雅尔塔协议中牺牲的中国主权利益大连港口,旅顺港口,合大铁路等3.苏联援助了中国156个工业项目,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化基础4.解放台湾就此被美国迟滞和阻碍直至现在三、机械化战争的代表性战例信息化战争4信息化战争,是指依托网络化信息系统,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及相应作战方法,在陆、海、空、天和网络电磁等空间及认知领域进行的以体系对抗为主要形式的战争。
定义信息技术核心“信息化”根本特征第一次提出了“信息战”的概念,是中国人沈伟光我国科学家钱学森在1995年首次明确提出“信息化战争”这一词汇,他说:“现阶段即将到来的战争形式是核威慑下的信息化战争他说:“现阶段即将到来的战争形式是核威慑下的信息化战争在美军军语中类似的概念有“信息战争”“以信息为基础的战争”和“信息时代的战争”一、信息化战争的内涵信息化战争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后,交战双方依托信息化战场,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作战手段而进行的战争行为,是由信息时代战争形势、军事力量状态和诸多兵器的技术形态等决定的战争动因、性质、规模等整体的表现形态军事科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