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ppt
48页第五讲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2,一、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适用范围(HJ/T19-1997) 本标准适用于水利、电力、矿业、农业、林业、牧业、交通运输、旅游等行业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海洋及海岸带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建设项目和区域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生态影响评价3,2、两大类,评价开发建设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对象:纯粹自然的生态系统不仅评价人类开发建设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还进一步分析预测对经济、社会、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对象: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4,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内容(7项),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深远影响——个体层次生物多样性的完整度与衰减度——物种层次生物群落组成结构现状与变异趋势——群落层次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的完整性与演变趋势——生态系统层次环境与景观生态的完整度和破碎性、边缘化、退化程度——景观层次资源环境的丰度和衰减度——资源环境层次生态环境演变可能引起的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公众福利的影响——社会-经济-生态层次,5,4、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工作程序,生态环境影响识别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环境预测与评价减缓措施和替代方案分析,6,二、生态环评术语定义(生态技术规范HJ/T192-2005),7,郁闭度就是指林冠覆盖面积与地表面积的比例。
8,9,,10,11,12,三、生态环评主要评价指标及其计算方法(生态技术规范HJ/T192-2005),13,14,,,15,16,17,四、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等级和范围(HJ/T19-1997),18,,19,五、生态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1、概述目的:鉴别拟建工程与潜在的生态受体之间的关键联系,确保评价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方法:将拟建工程和受影响生态系统分解为各自的组成部分,鉴别可能的交互作用,并寻求合适的表征因子和参数注意:识别与筛选建立在一定的调研基础上(文献查阅、实地考察与咨询、访问),20,2、生态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作用主体: 全面性(主、辅、配、公、环、运) (建设项目) 全过程(勘、选、设、施、运、闭、退) 作用特点(集中?长期?物理?化学?生物?…)影响受体: 类型与组成(主导因子) (生态系统) 特点与状态(整体性、脆弱性) 敏感问题(限制因子、敏感目标…) 资源问题(经济意义、特色资源…)影响效应: 性质(正负?可逆?累积?) 程度(强度、长短…) 范围(直接、间接) 可能性 敏感目标,21,22,3、生态系统评价因子筛选,自然系统因子 参数植被 类型、面积、覆盖率、分布生物多样性 植物种、密度、优势度、频度 动物种及生境、种群、密度保护物种 种类、保护级别、分布与生境珍稀濒危种 珍稀度或濒危度特有物种 种类、种群、分布与生境、价值、公众关心度资源物种 种类、生产力、生境、动态系统整体性 景观破碎度等系统生产力 生物量、生物生长率系统稳定性 生物资源采补平衡、系统发展趋势、土壤侵蚀 气候恶化(大风日、干燥度等)、区域自然 灾害、外来物种敏感目标 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自然遗迹地、景观,,,,,植被物种种群景观群落系统敏感,23,城市系统因子 参数 规划体系 城市性质、规划目标、功能区划 环境 大气质量、大气功能区划、 水系、规划功能、水源、地下水 声环境功能区划、敏感目标 绿化体系 绿化指标、绿地面积、绿地结构与布局 景观体系 城市风貌、空间资源、景观敏感目标 (区、段、点) 风景名胜区及其他景观敏感目标 安全体系 重要生态功能区、城市灾害、污染隔离带城市气候 热岛效应(极端温度等)、湿度区域环境 城郊生态(城乡关系)、城市环境调节带(区)可持续性 土地资源承载力 水资源可持续性 城市生态功能与城市生态稳定性,,,,,参考:中国城考指标、世界可持续发展指标、UNEP人类发展指标。
24,六、常用的生态环境评价标准,1、环境标准(国标)2、规划目标与指标、功能区划 如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 风景区3、科学研究确定的承载力、容量、阈值4、法规定值(资源法、环境法)5、行业规范与产业政策6、背景值(现状)或本底(理想状态) 如生物量、生产力、生物多样性、森林覆盖率7、资源量与生产力,25,26,27,七、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现状调查生态系统调查: 类型、结构、特点;植被、群落、物种 生境条件(地理、气候、土壤)生态功能调查: 生产力、主要环境服务功能自然资源及利用:水土资源、 动植物资源、其他资源 敏感目标及其保护要求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区域自然灾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其他问题: 历史变迁及动态功能变化 人类主要干扰及干扰方式 经济发展规划对生态资源的利用 人文景观等,28,2、资料来源与调查方法,资料来源 野外调查(含样方调查) 室内模拟或实验分析 定位或非定位观察 地图、航片、卫片(RS-GIS-GPS) 有关部门收集的资料:科研院校、设计院、行政专家咨询 调查方法:野外调查:抽样法 样地大小:以植物大小和密度为基础 (草本1M2 ,灌木10M2 ,乔木100M2 ) 样地数目:必须包括群落大部分现存物种(〉80%) 用种-面积曲线确定 样地排列:系统,随机,29,3、生态环评中的敏感目标,自然保护区:保护物种、珍稀濒危物种、特有种及其生境重要生态系统和特殊生境: 原始森林、原始荒野 湿地(河口、滩地,红树林…)、 鱼类产卵场、回游通道、珊瑚礁、渔场…重要生态功能区:江河源头及区域生态安全区 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城市园林和绿地、 特殊景观、海滨沙滩浴场重要自然与人文遗迹(自然、历史、民俗、文化等)生物(态)保护地(动植物园、生态保护地、示范区……)生态脆弱区(过渡带、交界带,脆弱生态系统)自然灾害易发区(洪、涝、崩滑流、台风……)重要资源:基本农田保护区,农业特产地,30,4、现状评价内容,从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完整性角度,评价区域环境功能与稳定状况;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评价自然资源现状、发展趋势和承受干扰的能力;评价植被破坏、荒漠化、珍稀物种消失、自然灾害、土地生产能力下降等重大资源环境问题产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31,5、现状评价方法(类比法、列表清单法、综合评价法、图形叠置法、生态机理分析法、景观生态分析法、生产力评价法、系统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32,,现状环境条件调查↓项目建设后环境条件预测↓生态机理模型预测,33,,34,35,36,,,,,,,,,,,,,37,,,38,,39,八、生态环境影响预测,1、预测内容 生态系统整体性影响: 系统是否毁灭、替换、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系统是否分割、简化,功能受损? 系统是否可正向演替或恢复? 生态系统因子影响: 是否影响关键生态因子? 有无替代或可否恢复?,40,敏感保护目标影响主要自然资源影响 是否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是否导致重要或稀缺资源影响?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灾害等)2、预测方法(同评价方法),41,九、生态环境防护、恢复、替代方案分析,1、替代方案制定原则,42,2、替代方案及生态环保措施,(1)替代方案,43,(2)减少生态影响的工程措施,方案:选点选线规避环境敏感目标 选择减少资源消耗的方案(如收缩边坡) 采用环境友好方案(如桥隧代填挖) 建设环保方案(如生物通道、屏障、移植等)施工:规范化操作(如控制施工作业带) 合理安排季节、时间、次序 改变传统落后施工组织(如“会战”)管理:施工期环境工程监理、队伍管理 运营期环境监测与 “达标”管理(环境建设)性质:预防、减缓、恢复、补偿、改善(建设),44,(3)减少生态影响的工程措施制定原则,注意生态系统整体性的保护珍稀生物及其生境的不可逆影响,必须有可靠措施(避免或替代,迁地保护)法定保护生物和敏感目标,必须依法保护自然资源损失,应恢复和补偿植被恢复与绿化规划,必须充分落实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利用自然恢复功能利用自然演替,重建退化生态系统)重视全过程管理和保护,45,十、生态环评其他注意的方面,1、生态环评图件图件收集:地形图、规划图、水系图、卫片基础图件:土地利用图、植被图、土壤侵蚀图图件编制:敏感目标分布图、动植物资源分布图、生境质量现状图等,46,2、生态环评中的水土保持,认识: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整体的部分 水土流失属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实质是土壤侵蚀 水土保持是环评的内容之一 三类地区(山区、丘陵、风沙区)做方案处理:水土保持应纳入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纳入环境整体 中进行合理性分析(是否与其他要求协调,是否考虑了景观、生态功能恢复等)要求:涉及水土保持项目,报告书中必须有经过水土保持主管部门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