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梨木虱发生的气候特点及防治关键期.pdf
6页梨木虱发生的气候特点及防治关键期王有信张丽萍(山西晋城市农业工作委员会 048000 )今年我市春旱少雨,六月份从前未降过有效雨,而秋季八月分降雨量猛增至 201、8毫米,比去年同期高 39%九月份( 9月1日至20日)三次降雨量为 40年同期之最,达 171.5 毫米前期少雨后期多雨造成果实裂果、病虫大发生仅主产梨区泽州南岭、山河,高平寺庄等地梨木虱发生面积近万亩, 给果农造成较大损失 经过努力防治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经验总结如下梨木虱在叶脉处为窖害状裂果及后期被梨木虱为害变褐状、【气候特点与发生原因分析】今年是猖獗发生年,特点是较平年发生期早、蔓延快、来势猛、为害严重部分园一直持续到8月中旬前后,在此之后,田间的数量迅速的减少,危害也随之减轻根据田间观察,结合气象资料可以看岀,该虫发生与气候、气温有一定关系; 今年我市早春气温比往年高出1-2度,六月份以前严重干旱,有利于梨木虱为害梨木虱的发生与危害程度与每年的气温、降雨关系密切,温度高、干旱提前发生,大雨可以大量冲刷掉产在叶面上的卵和刚刚孵化的小若虫 湿度大也有利于梨木虱本很多天敌的生活,对梨木虱的发生有抑制作用 因此,多雨的年份梨木虱发生轻,相反,干旱的年份梨木虱常常会大发生。
第一代初孵幼虫危害期,是落花后,第二代 6月上旬至 7月中旬.第三代 7月上旬至 8月下旬,第四代8月上旬开始发生, 9月中下旬出现越冬代成虫为害作物及分布 】梨木虱的寄主植物有梨以成虫、若虫刺吸口器为害芽、叶、嫩枝等部位今年大面积发生并造成严重为害,严重地段叶片被害率 90% 以上,由梨木虱为害落叶率可高达50% ~60% ,果面污染率达 50% 以上该虫主要分布于华北、东北、西北、山东、河南、安徽等梨产区为害症状 】若虫和成虫刺吸叶、芽、嫩梢汁液,造成叶片向背面纵卷,出现褐斑,严重时变褐皱缩脱落此虫排泄透明的粘液,常将果叶,两叶粘合起来,严重时树枝上、地面滴落一层油污,遇雨即引起煤污病菌寄生,叶片污黑,果面亦变黑粗糙,果面污染率达50%以上果实污黑层影响膨大,降低果品等级病虫形态特征 】梨木虱属同翅目,木虱科昆虫成虫:越冬型:褐色,体长2.8~3.2 毫米,前翅后缘在臀区有明显的褐色斑夏型:黄色或绿色,长2.3~2.9 毫米,体色变化较大,绿色者中胸背板大部为黄色 黄色个体仅胸背斑纹黄褐色 夏型翅上均无斑纹,头与胸等宽,头顶平而后缘凹下,呈圆锥形突伸,触角丝状,10节,自第3节起各节端部黑色, 9~10节黑色,末端有一对刚毛。
若虫:初孵幼虫扁椭圆形,淡黄色,复眼红色3龄后体扁圆形,绿色,翅芽稍有褐色,身体两侧、胸、腹背面各节前缘有褐色斑,晚秋最末代若虫为褐色,越冬型成虫刚脱皮时为红色卵:越冬成虫前期产的卵为长椭圆形,黄色,长0.3毫米,夏季卵初产乳白色,一端钝圆,另一端略尖并有一长柄,丝状发生规律 】梨木虱年发生 4~5代,世代重叠以冬型成虫在梨园落叶下、杂草间占( 70% ) 、树皮下三个场所越冬越冬代成虫出蛰期:华北地区二月上旬——三月上旬,在梨树当日常最低温度在- 2℃以上,最高在 10℃以下时,即在梨树花芽萌动前10~15天开始活动, 越冬成虫对温度敏感, 当天气晴朗则爬出刺吸汁液,并交尾产卵 3月中旬开始产卵, 4 月初为越冬代成虫产卵盛期卵主要产在短果枝叶痕及芽基部褶缝里,呈线状排列以后各代成虫多将卵产于叶柄、 叶脉及叶缘锯齿间, 每雌虫可产卵 290粒左右,卵期一般 7一10天孵化期:四月中旬以后为第一代初孵幼虫危害期,4月下旬至 5月初为盛发期,初孵若虫潜入芽鳞片内或群集花族基部及未展开的叶内为害该代若虫多潜藏为害,多在叶柄基部、梨二杈蚜和梨锈瘿螨所造成的卷叶中生活, 因而给防治带来许多不便。
同时发生分泌物时间是四月下旬(落花后),分泌物发生高峰期为六月上中旬若虫吸刺寄主开始在六月中旬, 危害状不明显造不成落叶, 在六月中旬以后症状明显、果、叶开始变褐,严重者落叶若虫怕光,喜欢潜伏其内群集为害生长季节若虫多在叶反面、叶柄基部及芽基为害, 且分泌大量淡黄色粘液, 常将两片叶子粘合重叠在生长季节, 梨木虱成虫不再将卵产在枝条上,而是产在叶面上或者叶柄上从这一代开始,大量的个体不再隐蔽,而是在叶面上生活麦收前,进入了一代梨木虱的低龄若虫期,此时的若虫身上覆盖的蜜露较少,蜡质絮状物也薄,是一个防治的绝好机会麦收后,随着盛夏的来临,气候条件更加适合它们的生长和繁殖因此,梨木虱生长的更快,繁殖的也更多,进入了全年危害的主要时期,这一时期我们叫做梨木虱的猖獗发生期此期在一般年份可持续到8月中旬前后,在此之后,田间的数量迅速的减少,危害也随之减轻,在落叶前出现冬型成虫并越冬 其他各代成虫出现期: 第二代 6月上旬至 7月中旬.第三代 7月上旬至 8月下旬,第四代 8月上旬开始发生, 9月中下旬出现越冬代成虫第四代后期发生的部分个体,直接变越冬型,未能变成成虫者均被冻死防治策略 】在一年中,梨木虱的防治有两个重要时期: 第一个重要时期是在冬型成虫大量出蛰,第二个重要期是在麦收前,防治二代低龄梨木虱。
做到“虫菌兼治”,即前期重点治虫,中期重点消除分泌物,后期重点防治霉菌附生1、休眠期清除落叶杂草,刮干净老粗皮2、第一防治关键期:出蛰期二月中旬开始出蛰(阳历) ,二月下旬至三月上旬是出蛰盛期在冬型成虫大量出蛰,但又没有产卵时,也就是在梨萌芽前半个月左右的时间选择一个晴好的天日,在上午10 点后至下午 4 点前喷药可使用10% 氯氰菊酯或 5% 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 倍液,早春防治梨木虱,省时、省事、又省药,且效果好,如果防治得当,可基本控制梨木虱的危害,因而是全年防治梨木虱的第一个重要时期3、第二防治关键期:是在麦收前,防治二代低龄梨木虱此期防治,可压低虫口密度,减少麦收后田间的发生量,减轻危害程度,而且效果好在落花 95% 左右时,用(木虱灵)或45% 高效氯氰菊酯 1500 倍药特别提醒喷药质量:均匀、周到、细致尤其叶丛枝基部叶液间,药剂配制浓度合理以上措施作好,可防治彻底,后期轻发生如若前期防治不力,要把握好中后期4、中期防治( 5月中旬—— 6月上旬)重点消除分泌物兼治成虫, 老熟若虫若虫大都被分泌物包埋防治困难,一般药效果不佳,必须用高渗高破坏药物10% 高渗果安特乳油1000—1500倍液或 1.8%阿维菌素 5000倍液或 28% 盖虱王乳油 1000—1500倍液,虫口密度大可连防二次,间隔10天。
5、后期防治此时雨季,湿度大霉菌生长快,防治措施重点选择药效期长、病虫兼治农药,以药防为主以上药连用2—3次,可有效控制危害,兼治黑星病、褐斑病等梨木虱的综合防治, 在做好清洁果园枯枝落叶杂草的基础上,重点抓好花前、麦收前防治,每次用药细致周到,即可控制该虫发生通讯作者联系址: 山西晋城市恒信大厦605 室、 13935604842 0356 ~2028889 电子邮箱:jcwyx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