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3章生命活动及调节.doc
9页八年级《科学》第三册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第2节 神奇的激素第3节 神经调节第四节 动物的行为第五节 体温的控制 一、本章概述:本章在新教材中的地位:本章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主题主要通过学习后,使学生认识到行为是生物体对内部或外部环境所产生的一种反应,行为反应需要在多个层次上进行协调和通信的在这一章中,通过知识的讲授和探究活动,要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体是一个在内部和外部不断进行信息交流和反馈的开放系统,而多层次的调节使其成为一个协调的整体,并引导学生关注脑科学和动物行为学等科学前沿的进展 本章在前面的第二章“环境因素对生物的行为会产生各种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环境对生物体是如何产生影响的以及生物体对环境的影响是如何做出相应反应等内容 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采用了讲授、探究、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手段,力争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体是一个在内部和外部不断进行信息交流和反馈的开放系统,而多层次的调节使其成为一个协调的整体,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发展,特别是脑科学和动物行为学等前沿科学。
本章教材首先是以人为中心而开展的,无论是动物的行为还是激素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温的调节等都是以人为事例,或者从我们身边的事例选材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注意教学的内容贴近学生要从自身出发,从而了解生物这符合新课程的以“人”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其次,本章的教材共安排了36幅教学彩图,以及一些表、实验等它们的安排主要要求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抽象的概念时,使之具体化如:胰岛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等因此读图和识图能力在本章可以很好的发展同时在图与图中,通过查找相同与不同点,达到学习知识和把握知识的目的第三,本章教材仍然以科学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法之一,特别强调调查,要求学生通过调查,对调查的方法和步骤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还强调了“科学史”的教育第四,本章教材强调了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控制的过程”,体现了生物的系统论和控制论二、本章各节的教学点滴:第1节 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一)本节的总要求:让学生知道行为起源于生物对外界环境的刺激的反应所有的生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行为能力,但动物的行为最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二)教学过程中的思路和注意的问题: 1、环境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由第二章的“天气对动物的行为的影响”的相关内容和学生举出常见的事例引入新课,再通过学生对自然界的一些动物的行为的描述和对引起这些行为的外界环境因素的分析,让学生了解环境因素是影响动物行为的重要因素。
通过学生所举出事例和教材中图3-1;图3-2;图3-3,开展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最后知道“燕子低飞下雨”是因气压和湿度的原因引起燕子的食物---小型的昆虫等低飞而致;“蚂蚁堵洞要下雨”也是因为湿度有关,因为蚂蚁也想有个干燥的家而图3-3中猫头鹰和鼠的行为分析,重点可从图中的不同的环境因素展开讨论得出结论 2、植物的感应现象: 在教学中,除了教材安排的与学生贴近的事例3—4、3—5、3—6、3--7外,最好是学生能自己举例,如教室窗台边的盆花朝窗外生长,如(右上图)等,这是学生平时较多的观察再通过分析,让学生知道植物也能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作出反应 在“含羞草”的实验中,我们课前先准备好了两份材料,便于对比,也节约了课堂时间,又提高课堂的效率因为含羞草“害羞”后要有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在实验中,含羞草对光的刺激不敏感,但有一点要注意,即含羞草在晚上时也会“害羞”;在探究对“声音”的刺激反应时,音叉发出的声音的振动较小,所以现象较明显如果振动太剧烈,引起的空气振动也会使其“害羞”;在对触碰的刺激的反应时,现象是“羽状复叶先闭合,叶柄再下垂因此,在探究何处是敏感部位时,最好是同时对叶和叶柄刺激。
如右图 在“蚕豆发芽”的实验中,要事先做好实验,即课外实验,课内用在准备实验时,可以在实验室实验,也可在家里实验家中可以采用一次性的透明的杯子或矿泉水的瓶子来作为实验仪器在实验中,要注意蚕豆种子的萌发的条件的控制,特别是温度,最低要在16摄氏度左右,还要注意阳光的照射(因为它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实验前要选用浸泡好的种子,是因为浸泡过的种子可促进萌发,因为它的种皮已软化,也加快了萌发前的代谢3、植物的向性(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 向水(化)性是指土壤中的水分(化学物质)分布不均时,植物的根向较潮湿(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的特性 向触性是指植物的卷须会向所接触的物体快速弯曲生长如:豌豆、葡萄的卷须等)4、植物的向性实验:(学生实验) 重点是要通过实验知道,了解植物的向性实验可在家中进行,也可在实验室中进行如:植物的向水性实验第2节 神奇的激素(一)本节的总要求:让学生知道生物体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各项生命活动,并对环境作出适当的反应,以适应变化的环境,这些都是与生物体本身的调节功能有密切的关系本节的激素调节就是达到其目的之一。
二)教学过程中的思路和注意的问题: 1、生长素与植物的向光性 结合前一节的“教室窗台边的盆花朝窗外生长”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向窗外生长?”引出------------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 (1)胚芽在单侧光照射时,会弯向光源生长; (2)切去胚芽尖端,在单侧光照射时,不生长不弯曲; (3)在胚芽的尖端罩一个锡箔小帽,在单侧光照射时,则直立生长; (4)在胚芽的下端罩一个锡箔小帽,在单侧光照射时,仍弯向光源生长 根据实验,达尔文推想,胚芽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的生长产生影响这是真的吗?引出-------- 温特实验 (1) 把切下的胚芽尖端放在琼脂(由石花菜提取的一种无色物质,溶于热水,冷却后呈凝胶状,用作培养基)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的尖端,再将这块琼脂切成小块,放在切去胚芽切面的一侧,结果发现这个胚芽会向放琼脂块的对侧弯曲生长2)对比实验:把没有接触过胚芽的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的切面的一侧,结果发现这个胚芽既不弯曲又不生长郭葛取名----------生长素 生长素的作用的两重性: 生长素的作用(1) 较低浓度时 ------促进果实发育;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防止落花落果; (2)过高浓度时——抑制生长(防治杂草)。
为什么植物会向光生长?(单侧光照射时,植物产生的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在向光的一侧分布少,对侧分布多,从而产生向光性生长 2、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1)首先应给学生说明“血糖与血糖含量”,即: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而血糖含量是指葡萄糖在血液中的含量,即90毫克/100毫升 (2)在指导学生读图3-12人体血糖含量的调节的过程时,应突出“调节与控制”的思想即:在一个正常人体的血糖含量的值高于正常水平时,胰岛素分泌增加,去调节血糖的浓度,使血糖含量下降,从而控制血糖的含量保持在正常水平;当血糖含量的值低于正常水平时,胰岛素分泌减少,调节血糖的浓度能力减弱,使血糖含量升高,从而控制血糖的含量保持在正常水平3、内分泌腺与激素 (1) 通过教材提供的人体进入青春期以后的身体的变化(可以适当进行青春期知识教育),同时引出这是“激素”的作用教学先通过读图来认识和学习人体内的内分泌腺,以及它们各自的作用 本人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是通过同学间合作学习、识图,找内分泌腺的种类和各自的作用来开展教学的在知道了内分泌腺之后再进入学习激素的2)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腺体本人在教学时,提到了已经学习好的消化腺,以区别二者的不同。
因为这里就提出了“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 的腺体,比较难以理解然后,再学习激素,“激素”是内分泌腺分泌的,直接进入腺体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中,去指挥或协调人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3)由思考题“激素分泌失调而引起的人体功能怎么样”引出激素分泌不正常带来的一些疾病激素名称分泌腺生 理 作 用分 泌 异 常过 多不 足甲状腺激素甲状腺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甲 亢幼年时期分泌不足——呆小症食物中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生长激素垂体促进生长,影响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幼年时期分泌过多——巨人症成年时期分别过多——肢端肥大症幼年时期分泌不足——侏儒症胰岛素胰岛调节糖代谢促进糖元合成和血糖分解,降低血糖糖尿病(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即:三多一少 (多尿:不仅指尿的次数增多,而且尿量也增多;多饮:尿多之后使体内的水分减少,当体内水的总量减少1~2%时,即可引起大脑口渴中枢的兴奋而思饮多食:由于血糖不能进入细胞,不能为细胞利用,则会刺激大脑的饥饿中枢兴奋而多食,使进食后无饱腹感,满足感,于是进食次数和进食量都明显增多消瘦:由于体内葡萄糖利用减少,脂肪分解增加,蛋白质合成不足,分解加快等,均可引起消瘦)(4)教材中的探究(由于本章共两个调查,同时第二个与学生最接近,所以我选择了第二个进行探究) 所以在第一个调查中,只要求通过探究,使学生初步学会调查报告的书写,了解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以下是班级内的同学的探究情况(调查报告的格式):组内成员:组内负责人:各成员的职责:调查步骤:(1)提出调查的问题,确定调查的内容:(2)调查时间:(3)调查对象:(4)调查的题目设计:(5)调查的结果统计:(6)处理调查获得的信息:(7)撰写报告(目的、对象、过程、结果、结论、感谢、参考资料) 第3节 神经调节(一)本节的总体要求:本节内容以“功能”为主线展开教学的围绕对刺激的反应、信息的接受、信息的传导、信息的处理、应答性反应和反射弧而进行二)本节教学过程中的思路和注意的问题: (1)首先是做好教材中安排的图3-15的反应的测试实验安排两名同学现场互相测试,即可发现人体对不同的刺激的反应是不同的在围绕实验,总结出对刺激的反应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包括: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最后作出反应的连续的过程,同时也是多个感觉器官的协同作用的结果然后,在具体讲述: 信息的接受和传导——神经细胞(神经元) 刺激——树突——细胞体——轴突 信息的处理——脑和脊髓 通过读图3—17人体的神经系统,了解人体的神经系统由 和 组成;其中的中枢部分是 和 ;各自的功能是什么?周围部分是 和 组成;(植物性神经是指内脏运动神经主要分布于平滑肌、心肌和腺体,因主要参与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繁殖、代谢、呼吸、消化和吸收等动、植物所共有的“植物性功能”而常称为植物性神经,它调节内脏活动时,在很大程度上不受意志控制,不具有随意性,因而常有人(特别在国外)称之为自主神经。
结合教材中的图形认识人的脑(大脑、小脑、脑干)的结构,结合我们自身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