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番茄品种应用现状及潜力品种推荐.pdf
6页浙江省番茄品种应用现状及潜力品种推荐番茄是浙江主要的蔬菜作物品种, 全省各地均有栽培, 重点产区为浙北嘉善安吉、 浙东的慈溪黄岩、浙中的金东婺城、浙南的瑞安苍南等县(市、区) ,全省常年栽培面积在 23 万亩左右,产量 50 万吨,产值超 5 亿元,是全省蔬菜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优势品种之一近年来随着栽培设施条件的改善,引进示范推广一批耐贮运、稳产、 商品性好的优质番茄品种,深受生产者和消费者欢迎, 以及大棚越冬长季和高山夏秋越夏栽培模式的示范推广, 涌现出一批产量超万公斤、产值超万元的高产高效典型,产业快速发展壮大一、主要栽培模式及品种应用现状浙江番茄栽培丰富丰富, 主产区向优势区域集聚 浙江早春可设施进行越冬早熟栽培, 番茄可提早到 2 月下旬起上市,尤其是温州、 台州等浙南地区冬季气温较高,能正常越冬, 有利于发展越冬长季节番茄栽培 夏季可利用丰富的高海拔山区冷凉气候资源发展高山番茄, 在8~ 9 月秋淡季节上市,可有效弥补沪、苏和省内市场夏季番茄供应的不足 10~ 11 月上市的秋季露地或设施延秋番茄, 与山东等长江以北的番茄生产大省相比有一定的季节优势 根据以上优势,全省番茄差异发展,重点发展保护地栽培, 兼顾露地高山栽培,主要有以下栽培模式:1、 温州、 台州等浙南地区为主的越冬长季栽培模式。
“长季栽培” 技术应用无限生长型品种,采用连续生长或换头(再生)栽培方式,将生育期延长到 10~ 12 个月,采收期 7 个月,亩产量 1 万 kg 以上,形成“种一次,长一年”的省工节本、高产高效的周年种植方式连续生长长季栽培模式为主,以瑞安苍南(种植面积均为 8000 亩) 、黄岩( 8000 亩)为代表一般在台风过后的 9 月中旬播种育苗, 10 月在水稻收获后搭棚移栽定植,采用普通大棚进行越冬栽培,一般不加温,春节至 3 月份前后开始采收上市, 可一直采收到 6 月中下旬,产量高达 10000 公斤,市场竞争力较强,效益好该栽培模式对品种要求较高,除具备早熟、抗性强等优点外,特别强调耐低温弱光高湿条件, 能正常越冬,以及节间密,连续作果能力强,低温下能正常转色变红,尤其是生长后期不早衰,果型不变小,且温度升高后番茄商品性好、 耐贮藏 金棚 3 号等番茄品种还具有叶量少、 叶片稀疏、 有利于株间通风透光等特点,可增加棚内群体受光能力,减少生理病害,促进果实转色等浙北地区连续生长冬季低温越冬困难,可采用换头 (再生)栽培模式慈溪市陈宗听番茄生产专业户应用该技术,在普通单栋塑料大棚越冬栽培 FA-189 品种, 7 月播种, 11 月下旬采收,秋季收 3-5 穗果, 1 月低温时在植株基部换头再生进行“长季栽培” ,剪去原有蕃茄秧,通过保温重新萌发枝条后进行春早熟栽培,可收 5-8 穗果,整个生长期约 12 个月,采收期达 7 个月,共收 12-13 穗果,每穗果 0.6-0.8 公斤,单株产量可达 8-10 公斤。
经测产该户番茄单产创我省新高,亩产量达 1.8 万公斤不过目前换头(再生)栽培模式全省应用较少,主要是浙北、浙东地区冬春季温度低,管理难度大,且清茬时费工多,菜农不易接受越冬长季栽培主流品种以选用进口硬果型品种为主,如以色列 FA-189、 516,法国的汉克、托马列斯、好韦斯特、赛特等品种,其中瑞安主栽品种为 FA-189,苍南为托马列斯、好韦斯特,黄岩为汉克其他栽培国内选育的番茄品种主要有浙杂 203、浙杂 204、浙杂 205 等硬果型无线省长品种也有部分农户为降低种子成本,仍选用推广多年的上海合作 903,虽然早熟性好,果型大,上市期较为集中,但为有限生长型品种,采收期短,且商品性、硬度等方面与进口硬果型品种有较大的差距,不适合越冬长季栽培模式,应逐步淘汰2、春提早大棚早熟栽培模式为全省各地(乃至全国)设施栽培主要方式,栽培面积最大重点产区为嘉善、慈溪、金东、杭甬温金华等大中城市郊区,其中除浙北的嘉善、平湖等地供应上海消费市场番茄品种选用粉果类型外, 其他绝大多数选用大红品种 一般 10-11 月播种育苗, 12 月至 2 月定植, 4 月至 5 月上旬开始上市,采收至 7 月初结束,一般每亩产量约5000-8000 公斤。
这种栽培模式相对越冬栽培来说对品种要求相对宽松一些,因为苗床保温等管理条件相对较容易控制,定植前期秧小可采用小拱棚等多层覆盖保温措施,一般到 3月中旬温度光照条件即转好栽培上推广品种最多,品种要求早熟性好,耐早春低温弱光,前期秧苗花芽分化能正常进行, 不易形成心室不整齐等畸形果,甚至空档, 抗叶霉病, 除可采用越冬栽培形状突出品种外,粉果类主栽品种为浙粉 202、金棚 1 号等,大红果主栽品种为金棚 3 号、金刚石 2 号、金刚石 4 号、夏红 1 等,以及进口的玛瓦等品种目前省内省农科院、杭州温州宁波农科院等多家科研单位开展硬果型番茄品种的选育,选育出浙杂系列、杭杂 1 号等多个番茄新品种, 浙江省农科院蔬菜所选育的浙杂系列番茄品种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高山山地错季栽培模式重点产区为临安、安吉、婺城、龙泉等海拔 600 米以上的山区栽培一般为 3-4 月播种育苗, 5-6 月定植, 7-10 月份蔬菜供应淡季上市,市场价格高,竞争力明显 高山番茄品种对早熟性要求不严格,因此一般选用选叶量多、叶片大、 生长势强产量高的中晚熟品种,以防产生“日烧”病果但高山栽培雨水多湿度大,番茄品种要求耐高温高湿条件, 抗青枯病和病毒病, 下雨后番茄不易裂果,同时果实耐贮运。
主栽品种仍为上海合作 903,重点示范推广瑞克斯旺公司的百利、百灵等品种,宁波市种子公司等范围引进推广的高山露地栽培专用品种 T-6100 表现产量高针对高山番茄高温越夏困难, 病毒病青枯病发生较严重等情况, 我省示范推广番茄越夏长技栽培技术, 在部分管理水平较高的产区获得成功并有一定的推广应用面积, 山地番茄可连续采收 5-10 穗果,亩产高的可达 1 万公斤,净效益高达万元,如金华婺城北山盘前 300 余亩大棚避雨栽培高山番茄, 从 7 月中旬开始采收, 此时正值平原番茄落市期, 市场上番茄紧俏,售价高、 效益好, 后期通过闭棚保温防霜冻, 可一直采收到 10 月中下旬至 11 月上旬初平原地区秋番茄上市接茬,比常规种植的产量大幅度提高,实现优质、 高产和高效其技术要点主要有:一是适期播种育苗高山番茄一般要求海拔 600 米以上, 3 月中下旬采用小拱棚播种育苗, 海拔高的可适当推迟, 如采用大棚育苗或山下平原异地育苗的, 播种期可提前 7-15天二是嫁接换根,提高抗青枯病、枯病病抗性选用健壮、浙砧 1 号、英雄等抗性砧木,在秧苗 4 片真叶、苗龄 30 天左右,于 4 月中下旬,采用劈接法及时嫁接换根(如采用套管法或内固定法嫁接方法的,嫁接适期宜提前到秧苗 2 片真叶期) 。
三是施足基肥, 5 月上中旬及时定植,肥水管理宜掌握“中氮低磷高钾”配方施肥原则,每穗果坐稳后开始膨大时,大肥大水促果实膨大,一般亩施复合肥 10-20 公斤,钾宝 5 公斤或硫酸钾 10 公斤,以后根据植株长势、每穗果膨大情况及时追肥4、秋番茄及延秋栽培模式重点产区为浙北的嘉善平湖,其中嘉善丁栅镇番茄面积就超过2 万亩,主要以粉果品种浙粉 202 为主,金华、慈溪等其他地方均为大红品种一般 7 月中旬播种, 10 月下旬起采收,后期通过大棚设施保温,可延长采收到 12 月底至 1 月上中旬,亩产量在 3000-5000 公斤由于秋番茄前期温度高,蚜虫、烟粉虱等害虫猖獗,易发生青枯病、 病毒病和黄化曲叶病毒病, 后期温度下降快, 霜冻后植株生长基本停滞, 生长采收期短,产量不高,且栽培管理技术要求高,栽培面积相对较小延秋栽培品种要求耐高温干旱条件,抗青枯病、枯萎病等病害,耐病毒病, 2006 年起针对番茄黄花曲叶病毒病大发生的严峻形势对品种抗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年全省大范围发生持续高温秋旱天气, 浙北的嘉兴湖州、浙东宁波、 浙南温州等地烟粉虱大爆发,因烟粉虱自身危害及传播病毒病,嘉善、慈溪、 苍南等地番茄主产区大面积发生黄化曲叶病毒病, 番茄植株染病后造成上部叶片黄化, 叶片边缘上卷, 叶片变小, 植株生长缓慢或停滞, 明显矮化,严重时开花结果困难,果型小,成熟慢,致使产量与质量严重降低 ,不少田块甚至绝收。
当年苍南的番茄曲叶病毒病发生面积达 6000 多亩,占全县当年番茄栽培面积的 80%以上,其中发病率 50%以上的严重田块达 1000 多亩 ,其产量只有正常田块产量的 1/3,且番茄品质严重下降目前生产上仍无抗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品种, 主要是因地制宜地灵活采取 “避、 阻、 诱、 杀”等防治措施, 通过推迟播种, 推广防虫网覆盖, 防治烟粉虱传播病毒病等农业综合防治措施2007 年秋季苍南等地通采取“防虫网覆盖 +黄板预警 +适时喷药”综合防控措施,培育无病壮苗,番茄曲叶病毒病发病率得到了有效控制,发生程度大大减轻,发生面积只有 1000 多亩,约占全县栽培面积的 10%,平均株发病率控制在 3%以内,控制好的田块平均发病率只有 0.9-1.7% 目前温州、 杭州农科院等育种单位和品种推广单位正在抓紧试验示范推广抗性品种, 已有不少有苗头的抗病株系 杭州市农科院筛育的一个毛番茄株系, 对蚜虫、烟粉虱等具有较好的驱避作用,因而不易发生黄化曲叶病毒病,避虫防病效果好除此之外,浙江还有一部分春季露地番茄,但栽培季节较短,且产品竞争优势不强上虞、余姚还有少量的加工番茄栽培, 主要是宁波铜钱桥食品菜业有限公司生产出口番茄酱的番茄自有基地, 便于严格控制农残, 品种主要来自新疆。
樱桃番茄、串番茄主要为农业高新园区栽培的特色品种,主要为春提早秋延后设施栽培,面积很小,主栽品种为圣女、亚蔬 6 号、FA-1319( 果型小但品质好 ),以及少量的黄色金珠、绿色绿宝石等点缀品种,酸甜可口,品质好,缺点是硬度小,不耐贮藏运输,货架期短二、番茄产业发展经验及下一步对策措施1、产业发展经验全省番茄产业快速发展, 主要得益于有效的产业发展促进措施 一是通过选育引进示范推广高产优质多抗专用番茄品种 原先的番茄种植品种大多是有限生长型的, 虽然产量较高, 但果肉易发软,货架期短, 不耐运输, 商品性一般, 在山东等国外优质硬果型番茄品种的冲击下,普通番茄种植效益明显下降近年来通过以市场为导向,及时调整优化番茄品种结构,引种硬果型番茄新品种, 不断筛选适合当地栽培的优良品种, 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是综合配套栽培技术集成有突破 通过引进试验示范番茄越冬长季越冬栽培、 夏秋高山栽培等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应用斜蔓上架控制蔓高以适合普通大棚空间高度, 中氮、低磷、高钾平衡施肥,采用滴灌肥水一体化技术,应用嫁接换根防止番茄青枯病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防控烟粉虱达到预防黄花曲叶病毒病的效果, 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
三是品牌、 产业化运作方面成效显著 全省通过组建培育瑞安梅屿、 黄岩院桥、 嘉善丁珊等一批示范性专业合作社,形成强有力的运作载体, 并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认证, 注册品牌,大大提高了市场知名度, 如浙南浙东的越冬番茄, 临安安吉的高山番茄在杭州上海等市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总之,通过集成品种、生产技术及产业化销售运作,全省培育出瑞安、苍南、黄岩、慈溪、 嘉善等番茄优势主产区, 并向大中城市郊区、 浙南浙东南、 浙东、 浙北等设施番茄产区,以及浙西南高山番茄优势产区集聚,成为全省农业优势主导蔬菜瓜果产业的优势品种之一2、存在主要问题及对策一是品种仍须改进提高综合性状 合作 903 等品种果实耐贮运性差, 货架期短, 而越冬栽培品种冬季低温期转色慢, 为延长货架期和减少贮运损耗, 提高产量, 部分农户采收半熟果后熟, 番茄失去应有的风味品质大大下降 而以色列等国外品种连续坐果能力及果实商品性等综合性状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