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学年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13页2025学年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现有三组混合液:①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②乙醇和丁醇;③NaBr和单质Br2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分液、蒸馏、萃取 B.萃取、蒸馏、分液C.分液、萃取、蒸馏 D.蒸馏、萃取、分液2、一定温度下,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A(g)+3B(g) 2C(g),下列叙述一定是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①2υ(B)正=3υ(C)逆;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A,同时消耗2a mol C;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④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⑤C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⑥用A、B、C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1:3:2的状态;⑦A、B、C的浓度彼此相等;⑧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A.①③④⑤ B.①④⑤⑦ C.④⑤⑥⑧ D.③⑤⑥⑦3、一定条件下,萘可以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两种二硝酸萘;1,5-二硝基萘、1,8-二硝基萘。
两种产物室温下均为固态,均不溶于水、稀酸1,8-二硝基萘可溶于98%的硫酸,而1,5-二硝基萘不能,利用这一性质可以将两种产物分离向反应产物中加入适量98%的硫酸,充分搅拌;用耐酸漏斗过滤欲得到纯净的1,8-二硝基萘,最有效、经济且环保的方法是( )A.用水淋洗滤渣数次,干燥B.取滤液蒸发结晶C.将滤液缓缓倒入水中,过滤,干燥D.取滤液加入适量NaOH,过滤,干燥4、根据下表中给出的有关数据,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lCl3SiCl4晶体硼金刚石晶体硅熔点/℃190-60230035501410沸点/℃18357255048272355A.SiCl4是分子晶体B.晶体硼是原子晶体C.AlCl3是分子晶体,加热能升华D.金刚石中的C—C键比晶体硅中的Si—Si键弱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其中一个操作为“转移”下列“转移”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6、下列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其中不正确的是( )A.NH4+ 为正四面体形 B.CS2为直线形C.HCN为角形(V形) D.PCl3为三角锥形7、下列现象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 )A.臭氧层空洞 B.酸雨 C.光化学烟雾 D.潮汐8、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A、B气体可建立如下平衡:2A(g)+2B(g)C(g)+3D(g)现分别从两条途径建立平衡:I.A、B的起始量均为2mol;Ⅱ.C、D的起始量分别为2mol和6mol。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I、Ⅱ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混合气体的百分组成相同B.I、Ⅱ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混合气体的百分组成不同C.达到平衡时,途径I的和途径Ⅱ体系内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相同D.达到平衡时,途径I的气体密度为途径Ⅱ密度的1/29、下列化合物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的是A.乙烷 B.丙炔 C.乙醛 D.氯苯10、关于0.1 mol/L醋酸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少量水稀释时,增大B.向其中再加入少量醋酸钠晶体时,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都增大C.离子浓度大小比较:c(CH3COO-) >c(Na+) >c(OH-) > c(H+)D.向其中加入盐酸至恰好呈中性时,c(Na+) = c(CH3COO-)11、升高温度,下列数据不一定增大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v B.水的离子积常数KwC.化学平衡常数K D.氨水的电离平衡常数Ka12、用电解法提取氯化铜废液中的铜,方案正确的是( )A.用铜片连接电源的正极,另一电极用铂片B.用碳棒连接电源的正极,另一电极用铜片C.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阴极产物D.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阳极产物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26C、136C、146C为碳元素的三种核素.元素周期表中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说明自然界中的碳主要以126C的核素形式存在B.汽车尾气催化转化装置可将尾气中的NO和CO等有害气体转化为N2和CO2 , 该装置中的催化剂可降低NO和CO反应的活化能,加快该反应的速率,却不能提高该反应的平衡转化率C.人们通常用标准燃烧热或热值来衡量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大小,某物质的热值越高则其标准燃烧热越大D.绿色荧光蛋白在研究癌症发病机制的过程中应用突出,但其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可能会失去发光功能14、某温度下,某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可逆反应:CO(g)+H2O(g)H2(g)+CO2(g)△H>0。
当反应达平衡时,测得容器中各物质均为n mol,欲使H2的平衡浓度增大一倍,在其它条件不变时,下列措施可以采用的是A.升高温度 B.加入催化剂C.再加入n molCO和n molH2O D.再加入2n molCO2和2n molH215、下列粒子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A.2 mol H2O B.1 mol H3PO4中的原子C.含10NA个电子的NH的物质的量 D.6.02×1023个Na2CO3中Na+的物质的量16、一定条件下,碳钢腐蚀与溶液pH的关系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pH2466.5813.514腐蚀快慢较快慢较快主要产物Fe2+Fe3O4Fe2O3FeO2- A.在pH>14溶液中,碳钢腐蚀的正极反应为O2+4H++4e-=2H2OB.在pH<4溶液中,碳钢主要发生析氢腐蚀C.在pH>6溶液中,碳钢主要发生吸氧腐蚀D.在煮沸除氧气后的碱性溶液中,碳钢腐蚀速率会减缓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下图中,A、B、C、D、E、F、G均为有机化合物根据上图回答问题:(1)D、F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1 mol A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会消耗________mol NaOH。
4)写出符合下列3个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____________________①含有邻二取代苯环结构②与B有相同官能团③不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18、A 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质量比为 7:8,在真空中加热分解,生成 B、CE 是常见的液体,C 和E 高温下能发生反应F 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E、F 之间的反应常用于工业生产,I 为黄绿色气体单质1)写出 A 的化学式:____(2)写出 K 的电子式:______(3)写出 C 和 E 高温下能发生反应的方程式:______(4)写出 D 和 L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19、某工厂废水含游离态氯,通过下列实验测定其浓度:①取水样10.0 mL于锥形瓶中,加入10.0 mL KI溶液(足量),滴入指示剂2~3滴;②取一滴定管依次用自来水、蒸馏水洗净,然后注入0.01 mol·L-1 Na2S2O3溶液,调整液面,记下读数;③将锥形瓶置于滴定管下进行滴定,发生反应为:I2+2Na2S2O3=2NaI+Na2S4O6试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①加入的指示剂是__________2)步骤②应使用________式滴定管。
3)步骤③当待测液由________色变为________色且不再变化即达终点,若耗去Na2S2O3溶液20.0 mL,则废水中Cl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4)Cl2的实际浓度比所测浓度为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造成误差的原因是_________(若认为没有误差,该问不答)20、某实验小组学生用稀盐酸与的NaOH溶液在如图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计算反应热装置中还缺少的主要仪器是 ______ 若测得中和热值为,写出表示稀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 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A.如图条件下实验过程中没有热量损失 溶液浓度稍大的目的是使盐酸反应完全 C.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固定小烧杯 溶液要分多次缓慢加入 若用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醋酸代替盐酸,中和热的测定结果会 ______ “偏大”、“偏小”或“无影响”.21、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A、B、C、D、E、F六种元素其中A的基态原子有3个不同的能级,各能级中的电子数相等;C的基态原子2p能级上的未成对电子数与A原子的相同;D为它所在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主族元素;E和C位于同一主族,F的原子序数为29。
1)F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A、B、C三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回答)3)元素B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沸点___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元素A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沸点,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A、B、C形成的离子CAB−与AC2互为等电子体,则CAB−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5)由B、C、D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6)FC在加热条件下容易转化为F2C,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A【详解】①乙酸乙酯难溶于水、乙酸钠溶于水,因此用分液分离;②乙醇和丁醇是互溶的,利用沸点不同进行蒸馏分离;③NaBr易溶于水,单质Br2的水溶液用有机溶剂萃取分层;故A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A点睛】难溶于水的液体分离用分液;难溶于水的固体常用过滤分离;互溶的两种液体沸点不同常用蒸馏分离2、A【解析】①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比等于系数比,所以2υ(B)正=3υ(C)逆时一定平衡,故①是标志;②生成A与消耗C都是逆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A,同时消耗2a mol C不一定平衡,故②不是标志;③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所以A、B、C的浓度不再变化一定平衡,故③是标志;④反应前后气体系数和不同,压强是变量,所以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一定平衡,故④是标志;⑤C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说明C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