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docx

51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466113696
  • 上传时间:2022-09-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89.87KB
  • / 5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册(会议资料供参考,应以正式发布为准)二四年十月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册(会议资料供参考,应以正式发布为准)二四年十月 北京前言本暂行规定依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铁路主要技术政策》,在《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册)》铁建设(2003)13号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吸收了国际咨询意见,修订而成鉴于本暂行规定是借鉴国内外有关标准制定的,我国尚无高速铁路实践经验,在采用本暂行规定中,必须参考国内外标准进行综合分析、对比计算、全面评价,并得出安全可靠结果,不能以满足标准的个别条款进行结构安全稳定性和系统功能评价勘察、设计单位必须依法进行勘察、设计并对勘察、设计的质量负责,采用本暂行规定并不免除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按照“以人为本、服务运输、强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的铁路建设理念,结合项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发运用安全、可靠、先进、成熟、经济、适用的新技术,不能照搬照套标准本暂行规定共分8章,其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线路,路基,轨道,桥涵,隧道,站场另有6个附录主要修改内容如下:1. 总则对运输组织模式、设计速度、设计年度、主要技术标准中最小曲线半径、到发线有效长度、建筑限界等结合最新研究意见进行了适当调整,同时,将部分共性内容纳入了总则。

      正线按双线双方向设计2. 线路调整了“一般规定”一节,将部分共性的标准要求纳入总则;对最小曲线半径、限速地段缓和曲线长度、缓和曲线选用原则、防护栅栏警示标志设置标准等进行了修正,对部分条文进行了补充、修改和完善3. 路基对路基面上电缆槽、接触网杆柱的布置进行了修改;对路基基床表层和过渡段填料补充了EVd检测标准;路基基床表层增设了沥青混凝土,以加强防水和防冻;规定高速铁路路基应优先选用A、B组填料和C组块石、碎石、砾石类填料,当选用C组细粒土填料时,应根据土源性质进行改良;路桥、路涵过渡段采用纵向正梯形断面形式,取消加筋土过渡段的结构形式,补充了所有路涵均需设置过渡段的规定,并按节单独编制;对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标准及其地基条件结合国际咨询意见进行了修改;对其他有关条文进行了补充、修改和完善4. 轨道根据秦沈客运专线无缝线路设计情况,结合暂规国际咨询意见,补充了道岔平顺度铺设精度标准;调整了轨道结构类型选择条件;对有碴轨道各部件的有关技术要求作了适当修改;对焊接接头、胶接绝缘接头、钢轨伸缩调节器等规定结合最新研究成果作了相应补充、修改和完善;由于《新建铁路桥上无缝线路设计暂行规定》已经颁布实施,故删去了原附录B——桥上无缝线路伸缩力、挠曲力的计算方法。

      5. 桥梁增加了桥梁主要承重结构应按100年使用要求设计的规定;修改了涵洞及结构顶面有填土的承重结构的动力系数;补充了离心力计算的两种情况;修改了梁部结构竖向挠度和竖向梁端折角限制标准;补充了在列车活载、横向摇摆力、离心力、风力和温度的作用下,桥跨结构横向水平变形引起的梁端水平折角应不大于1.0%的限值要求;将原梁体最大允许扭转角1%改为由钢轨的竖向相对变形量控制;对桥梁墩台和涵洞基础沉降控制标准进行了修改;对桥面布置结合电缆槽和接触网杆柱位置的调整等相应修改;对其他有关条文结合咨询情况和研讨意见,进行了补充、修改和完善6. 隧道为保证隧道结构的耐久性,适当提高了隧道衬砌混凝土强度等级标准;结合国际咨询意见,取消对隧道洞口缓冲结构尺寸数据的具体规定,改为原则性规定;为加强隧道防、排水,增加了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铺设防水板的要求;结合国际咨询意见,提高了隧道照明设计标准,对相应条文作了适当修改;7. 站场对车站线间距、主要建筑物和设备类型及至线路中心的距离等作了相应的补充和修改;对到发线有效长度、站台长度、站台高度和宽度等结合最新情况作了适当修改;补充了高峰小时到发线数量设计标准;对车站到发线数量的确定进行了修改。

      补充了正线上道岔距竖曲线、桥台及过渡段边缘距离的要求;结合道岔号码修改,对道岔使用条件和配列标准作了相应修改;补充了道岔设置在过渡段上的有关要求;补充了车站到发线站台范围内应采用混凝土宽枕及大型车站可采用无碴轨道的要求对有关与普通铁路相同的条款,进行了删减取消了到发线的正常接车方向末端应设置安全线的条件,修改了车站图型,并取消了正线外包图型在执行本暂行规定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作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天津市河北区中山路10号,邮政编码:300142),并抄送铁道部建设管理司(北京市复兴路10号,邮政编码:100844),供今后修改时参考本暂行规定由铁道部建设管理司负责解释技术总负责人:何华武王麟书主要会审人:何华武、王麟书、屈晓辉、陈建东、郭福安、卢乃宽缪柏年、王博文、侯卫星、何文彪、杨梦蛟主编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参编单位: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专业设计院、西南交通大学主要起草人:胡叙洪、任润堂、李树德、吴彩兰、李秉涛、吴连海李小江、俞祖法、闫红亮、王兴荣、李庆生、杨贵生赵斗、白宝英、袁爱庆、刘向云、彭泽仁、齐春雨赵陆青、王召祜、张耀聪、彭维耀、施威、王立暖李怀鉴、沈建明、郭志勇、姚中华、李应洪、毕玉琢文望青、韩强、韩向阳、王双全、赵新毅、吴中民靖凤鸣、黄建苒、周神根、殷宁骏、林之琅、边久松盛黎明、王菁、许有全、沈锐利、王玉泽、徐鹤寿李殿龙、万晓燕1 总则12 术语和符号52.1 术语52.2 符号63线路81.1 一般规定81.2 线路平面81.3 线路纵断面131.4 交叉、附属设施及其他154 路基164.1 一般规定164.2 基床264.3 路堤284.4 路堑314.5 过渡段324.6 路基排水364.7 路基防护364.8 路基支挡374.9 其它375 轨道385.1 一般规定385.2 正线轨道385.3 无缝线路405.4 轨道附属设备及常备材料446 桥涵466.1 一般规定466.2 荷载476.3 结构变形、变位和自振频率的限值566.4 结构构造要求606.5 车站高架结构706.6 检修设备717 隧道727.1 一般规定727.2 隧道断面内轮廓727.3 隧道衬砌747.4 洞内附属构筑物757.5 洞口缓冲结构757.6 防排水767.7 防灾与救援787.8 8照明797.9 抗震设计798 站场808.1 一般规定808.2 站线平、纵断面818.3 车站和动车段838.4 站线轨道848.5 站场路基、排水86附录A曲线地段建筑限界加宽87附录B无缝线路的允许温降和允许温升88附录C软土地基沉降计算91附录DZK标准活载的换算均布荷载值95附录EZK活载图式的动力系数97附录F箱梁有效宽度折减系数98本规范用词说明1001总贝U1.0.1为使京沪高速铁路主要技术标准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依据《铁路主要技术政策》,制定本暂行规定。

      1.0.2本暂行规定为推荐性标准,是一般情况下必须满足的最低要求和共同遵守的共性要求涉及结构安全和系统功能的技术指标应慎重采用最低标准本暂行规定未包括内容应参照国内外先进标准另行研究确定1.0.3运输组织模式采用本线旅客列车和跨线旅客列车共线运行的客运专线模式1.0.4设计最高运行速度350km/h,初期运行速度300km/h本线列车应采用运行速度300km/h及以上的动车组,跨线列车应采用运行速度200km/h及以上的动车组1.0.5设计年度宜分近、远两期近期为交付运营后第十年;远期为交付运营后第二十年对铁路线下基础设施和不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设备,应按远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并适应长远发展要求对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设备,可按近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并预留远期发展条件动车组等运营设备,可按交付运营后第五年的运量进行设计1.0.6主要技术标准正线数目:双线正线线间距:5.0m最小曲线半径:7000m最大坡度:12%困难条件下不大于20%到发线有效长度:700m牵引种类:电力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调度指挥方式:综合调度1.0.7建筑接近限界的基本尺寸及轮廓应符合图1.0.7的规定①轨面高程②区间及站内正线(无站台)建筑限界③有站台时建筑限界④轨面以上最大高度⑤站内侧线股道中心至站台边缘的宽度图1.0.7京沪高速铁路建筑接近限界基本尺寸及轮廓(单位:mm)注:1曲线地段限界加宽见本暂行规定附录A;2本图亦适用于桥梁、隧道。

      1.0.8应充分考虑设备的兼容性,为跨线列车运行创造条件1.0.9正线设计应按双线双方向行车设计1.0.10车站分布应根据城市布局、客运量、运输组织及其设计能力和技术作业要求,结合工程条件等综合研究确定,站间距离一般不宜小于30km、大于60km1.0.11路基、桥涵和隧道等各类结构物的设计,应严格按地质资料进行工点设计,严格控制工后沉降;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满足耐久性要求,严格控制结构物的变形、变位;应强调各结构物间的协调和统一性,使车、线、桥(或路基)的组合具有良好的动力特性,满足高速列车安全运行和旅客乘坐舒适度的要求1.0.12正线按全封闭、全立交设计1.0.13用地应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科学用地、合理用地,在满足运输生产和安全防护要求的基础上,节约用地,少占良田1.0.14应注意保护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通过城市或居民集中的地区,应采取适宜的降噪减振措施,满足国家规定的环境质量要求1.0.15跨线列车联络线的设计速度,应根据联络线的性质、联络线所在位置及所经地区的地形、地质条件等,经综合技术经济比选确定跨线列车联络线的设计标准,应按相应速度标准的设计规范或规定执行。

      1.0.16动车组走行线的设计速度,可根据走行线的长度、所经地区的地形、地质、水文条件等设计其纵断面标准可根据动车组(空车)的牵引特性确定,其它标准可按现行铁路相应速度的有关设计规范执行,并满足铺设无缝线路的有关技术要求1.0.17养护维修列车走行线最高采用120km/h的速度标准,参照现行铁路有关设计规范执行1.0.18对风、雨、地震等自然灾害多发地段以及火灾易发设施等,应设置相应的灾害监测设备1.0.19结构物的抗震设计,可参照国家现行的《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J111-87)中I级铁路干线的标准办理1.0.20京沪高速铁路设计除应符合本暂行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基础设施路基、桥梁、涵洞、隧道等建成后不易改建的建筑物的总称2.1.2 本线旅客列车在本线上始发终到,最高运行速度350km/h的动车组2.1.3 跨线旅客列车经由本线。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