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燃烧与大气PPT课件.ppt
55页第二章第二章 燃烧与大气污染燃烧与大气污染福州大学环境工程系福州大学环境工程系福州大学环境工程系福州大学环境工程系第二章第二章 燃烧与大气污染燃烧与大气污染2.1 2.1 2.1 2.1 燃料的性质燃料的性质燃料的性质燃料的性质2.2 2.2 2.2 2.2 燃料的燃烧过程燃料的燃烧过程燃料的燃烧过程燃料的燃烧过程2.3 2.3 2.3 2.3 烟气体积计算烟气体积计算烟气体积计算烟气体积计算2.4 2.4 2.4 2.4 燃烧过程中硫氧化物的形成燃烧过程中硫氧化物的形成燃烧过程中硫氧化物的形成燃烧过程中硫氧化物的形成2.5 2.5 2.5 2.5 其他污染物的形成其他污染物的形成其他污染物的形成其他污染物的形成§2-12-1燃料的性质燃料的性质•定义:在燃烧过程中能够放出热量,且定义:在燃烧过程中能够放出热量,且在经济上可以取得效益的物质在经济上可以取得效益的物质燃料的最重要的两个属性燃料的最重要的两个属性v热值热值热值热值ØØ决定燃料的消耗量决定燃料的消耗量决定燃料的消耗量决定燃料的消耗量vv杂质杂质杂质杂质ØØ污染物产生的来源污染物产生的来源污染物产生的来源污染物产生的来源§2-12-1燃料的性质燃料的性质•燃料的燃烧特性燃料的燃烧特性•燃料的化学组成燃料的化学组成•煤的分类和组成煤的分类和组成•燃料组成的表示方法燃料组成的表示方法燃料的燃烧特性燃料的燃烧特性•气态燃料:气态燃料:气态燃料:气态燃料:燃烧迅速,由扩散或混合控制燃烧迅速,由扩散或混合控制燃烧迅速,由扩散或混合控制燃烧迅速,由扩散或混合控制•液液液液体体体体燃燃燃燃料料料料::::以以以以气气气气态态态态形形形形式式式式燃燃燃燃烧烧烧烧,,,,由由由由蒸蒸蒸蒸发发发发过过过过程程程程控控控控制制制制((((气气气气态形式燃烧)态形式燃烧)态形式燃烧)态形式燃烧)•固固固固体体体体燃燃燃燃料料料料::::挥挥挥挥发发发发分分分分被被被被蒸蒸蒸蒸馏馏馏馏后后后后以以以以气气气气态态态态燃燃燃燃烧烧烧烧((((蒸蒸蒸蒸馏馏馏馏过过过过程程程程控制);留下的固定炭以固态燃烧(扩散控制控制);留下的固定炭以固态燃烧(扩散控制控制);留下的固定炭以固态燃烧(扩散控制控制);留下的固定炭以固态燃烧(扩散控制))燃料的化学组成燃料的化学组成燃料的化学组成燃料的化学组成煤的分煤的分类和和组成成•1 1、煤的基本分类、煤的基本分类、煤的基本分类、煤的基本分类•2 2 2 2、煤的成分分析及分析方式、煤的成分分析及分析方式、煤的成分分析及分析方式、煤的成分分析及分析方式•3 3 3 3、煤的成分表示方法、煤的成分表示方法、煤的成分表示方法、煤的成分表示方法1、煤的基本分类、煤的基本分类•褐煤褐煤褐煤褐煤Ø最低品味的煤,形成年代最短,热值较低最低品味的煤,形成年代最短,热值较低最低品味的煤,形成年代最短,热值较低最低品味的煤,形成年代最短,热值较低•烟煤烟煤烟煤烟煤Ø形形形形成成成成年年年年代代代代较较较较褐褐褐褐煤煤煤煤长长长长,,,,碳碳碳碳含含含含量量量量75%~9075%~90%%%%。
成成成成焦焦焦焦性性性性较强,适宜工业一般应用较强,适宜工业一般应用较强,适宜工业一般应用较强,适宜工业一般应用•无烟煤无烟煤无烟煤无烟煤Ø煤煤煤煤化化化化时时时时间间间间最最最最长长长长,,,,含含含含碳碳碳碳量量量量最最最最高高高高((((高高高高于于于于9393%%%%)))),,,,成成成成焦性差,发热量大焦性差,发热量大焦性差,发热量大焦性差,发热量大2 2、煤的成分分析及分析方式、煤的成分分析及分析方式•工业分析(工业分析(工业分析(工业分析( proximate analysis proximate analysis )))) 测测测测定定定定煤煤煤煤中中中中水水水水分分分分、、、、挥挥挥挥发发发发分分分分、、、、灰灰灰灰分分分分和和和和固固固固定定定定碳碳碳碳估估估估测测测测硫硫硫硫含含含含量和热值,是评价工业用煤的主要指标量和热值,是评价工业用煤的主要指标量和热值,是评价工业用煤的主要指标量和热值,是评价工业用煤的主要指标•元素分析(元素分析(元素分析(元素分析( ultimate analysis ultimate analysis )))) 用用用用化化化化学学学学分分分分析析析析的的的的方方方方法法法法测测测测定定定定去去去去掉掉掉掉外外外外部部部部水水水水分分分分的的的的煤煤煤煤中中中中主主主主要要要要组分碳、氢、氮、硫和氧的含量。
组分碳、氢、氮、硫和氧的含量组分碳、氢、氮、硫和氧的含量组分碳、氢、氮、硫和氧的含量煤的工业分析煤的工业分析•水分:水分:水分:水分:Ø外部水分外部水分外部水分外部水分+ +内部水分,一般内部水分,一般内部水分,一般内部水分,一般1010%~%~%~%~1313%%%%•挥发分:挥发分:挥发分:挥发分:Ø失失失失去去去去水水水水分分分分的的的的试试试试样样样样密密密密封封封封无无无无氧氧氧氧加加加加热热热热时时时时,,,,分分分分解解解解出出出出的的的的可可可可燃燃燃燃气体物质气体物质气体物质气体物质Ø挥挥挥挥发发发发份份份份越越越越高高高高,,,,越越越越易易易易着着着着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焰焰焰焰越越越越长长长长,,,,越越越越易易易易燃燃燃燃烧烧烧烧完完完完全全全全Ø挥发份过高,易产生污染挥发份过高,易产生污染挥发份过高,易产生污染挥发份过高,易产生污染煤的工业分析煤的工业分析•固定炭固定炭固定炭固定炭Ø煤的主要可燃物质煤的主要可燃物质煤的主要可燃物质煤的主要可燃物质Ø以有机态存在以有机态存在以有机态存在以有机态存在•灰分:灰分:灰分:灰分:P30P30:表:表:表:表2-12-1Ø我国煤炭的平均灰分含量为我国煤炭的平均灰分含量为我国煤炭的平均灰分含量为我国煤炭的平均灰分含量为2525%%%%Ø灰灰灰灰分分分分的的的的存存存存在在在在降降降降低低低低了了了了煤煤煤煤的的的的热热热热值值值值,,,,也也也也增增增增加加加加了了了了烟烟烟烟尘尘尘尘污污污污染和出渣量染和出渣量染和出渣量染和出渣量煤中硫的形态煤中硫的形态• • 低硫煤中主要是有机硫,约为无机硫的低硫煤中主要是有机硫,约为无机硫的8倍;倍;高硫煤中主要为无机硫,约为有机硫的高硫煤中主要为无机硫,约为有机硫的3倍倍3、煤的成分表示方法、煤的成分表示方法Ø收收收收到到到到基基基基::::锅锅锅锅炉炉炉炉炉炉炉炉前前前前使使使使用用用用的的的的燃燃燃燃料料料料,,,,包包包包括括括括全全全全部部部部灰灰灰灰分分分分和水分和水分和水分和水分 Ø空空空空气气气气干干干干燥燥燥燥基基基基::::以以以以去去去去掉掉掉掉外外外外部部部部水水水水分分分分的的的的燃燃燃燃料料料料作作作作为为为为100%100%的的的的成成成成分分分分,,,,即即即即在在在在实实实实验验验验室室室室内内内内进进进进行行行行燃燃燃燃料料料料分分分分析析析析时时时时的试样成分的试样成分的试样成分的试样成分3、煤的成分表示方法、煤的成分表示方法•干干干干燥燥燥燥基基基基::::以以以以去去去去掉掉掉掉全全全全部部部部水水水水分分分分的的的的燃燃燃燃料料料料作作作作为为为为100%100%的的的的成成成成分分分分,,,,干燥基更能反映出灰分的多少干燥基更能反映出灰分的多少干燥基更能反映出灰分的多少干燥基更能反映出灰分的多少 •干干干干燥燥燥燥无无无无灰灰灰灰基基基基::::以以以以去去去去掉掉掉掉水水水水分分分分和和和和灰灰灰灰分分分分的的的的燃燃燃燃料料料料作作作作为为为为100%100%的成分的成分的成分的成分煤的成分的表示方法及其组成的相互关系煤的成分的表示方法及其组成的相互关系燃料组成的表示方法燃料组成的表示方法:C:Cx xH Hy yS Sz zO Ow wN Nv v• •Sample: Sample: C: C: 77.2%, 77.2%, H: H: 5.2%, 5.2%, N: N: 1.2%, 1.2%, S: S: 2.6%, 2.6%, O: O: 5.9% 5.9% and and ash: ash: 7.9% by weight. Determine the normalized molar composition.7.9% by weight. Determine the normalized molar composition.• •Element Wt % mol/100g mol/mol(Element Wt % mol/100g mol/mol(碳碳碳碳) ) C 77.2 C 77.2 12 = 6.43 12 = 6.43 H 5.20 H 5.20 1 = 5.20 1 = 5.20 N 1.20 N 1.20 14 = 0.0857 14 = 0.0857 S 2.60 S 2.60 32 = 0.0812 32 = 0.0812 O 5.90 O 5.90 16 = 0.369 16 = 0.369 • •The normalized molar composition:CHNSOThe normalized molar composition:CHNSO§2-22-2燃料燃烧过程燃料燃烧过程•影响燃烧过程的主要因素影响燃烧过程的主要因素•燃料燃烧的理论空气量燃料燃烧的理论空气量•燃烧过程的热化学关系式燃烧过程的热化学关系式影响燃烧过程的主要因素影响燃烧过程的主要因素• •空空空空气气气气条条条条件件件件::::提提提提供供供供充充充充足足足足的的的的空空空空气气气气;;;;空空空空气气气气量量量量过过过过大大大大,,,,炉炉炉炉温温温温降降降降低低低低,,,,热热热热损损损损失增加失增加失增加失增加• •温度条件(温度条件(温度条件(温度条件(TemperatureTemperature):):):):达到燃料的着火温度达到燃料的着火温度达到燃料的着火温度达到燃料的着火温度ØØ着着着着火火火火温温温温度度度度::::在在在在氧氧氧氧存存存存在在在在下下下下可可可可燃燃燃燃质质质质开开开开始始始始燃燃燃燃烧烧烧烧必必必必须须须须达达达达到到到到的的的的最最最最低低低低温温温温度。
各种燃料的着火温度见表度各种燃料的着火温度见表度各种燃料的着火温度见表度各种燃料的着火温度见表2-42-4P38P38• •时时时时间间间间条条条条件件件件((((TimeTime))))::::燃燃燃燃料料料料在在在在高高高高温温温温区区区区停停停停留留留留时时时时间间间间应应应应超超超超过过过过燃燃燃燃料料料料燃燃燃燃烧烧烧烧所需时间所需时间所需时间所需时间• •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条件(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条件(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条件(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条件(TurbulenceTurbulence):):):):燃料与氧充分混合燃料与氧充分混合燃料与氧充分混合燃料与氧充分混合燃料燃烧的理论空气量燃料燃烧的理论空气量• •1 1、建立燃烧方程式的假定:、建立燃烧方程式的假定:、建立燃烧方程式的假定:、建立燃烧方程式的假定:ØØ空气组成空气组成空气组成空气组成 uu20.9%O20.9%O2 2和和和和79.1%N79.1%N2 2,两者体积比为:,两者体积比为:,两者体积比为:,两者体积比为:N N2 2/ O/ O2 2ØØ燃料中固定氧可用于燃烧燃料中固定氧可用于燃烧燃料中固定氧可用于燃烧燃料中固定氧可用于燃烧ØØ燃料中硫主要被氧化为燃料中硫主要被氧化为燃料中硫主要被氧化为燃料中硫主要被氧化为 SO SO2 2ØØ不考虑不考虑不考虑不考虑NONOX X的生成,燃料中的的生成,燃料中的的生成,燃料中的的生成,燃料中的N N在燃烧时转化为在燃烧时转化为在燃烧时转化为在燃烧时转化为N N2 2ØØ燃料的化学式为燃料的化学式为燃料的化学式为燃料的化学式为C Cx xH Hy yS Sz zOOww2 2、燃烧方程式:、燃烧方程式:•燃料重量燃料重量 = 12xy+32z+16w•理论空气量:理论空气量:•煤煤 4~7 m3/kg,液体燃料,液体燃料10~11 m3/kg 例题例题3 3、空气过剩系数、空气过剩系数l定义:定义:定义:定义:•部分炉型的空气过剩系数部分炉型的空气过剩系数部分炉型的空气过剩系数部分炉型的空气过剩系数4 4、空燃比、空燃比•定义:单位质量燃料燃料所需要的空气量定义:单位质量燃料燃料所需要的空气量定义:单位质量燃料燃料所需要的空气量定义:单位质量燃料燃料所需要的空气量燃料燃烧的热化学关系式燃料燃烧的热化学关系式1 1、发热量、发热量、发热量、发热量ØØ单单单单位位位位燃燃燃燃料料料料完完完完全全全全燃燃燃燃烧烧烧烧时时时时,,,,所所所所放放放放出出出出的的的的热热热热量量量量,,,,即即即即在在在在反反反反应应应应物物物物开开开开始始始始状状状状态态态态和和和和反应产物终了状态相同下的热量变化(反应产物终了状态相同下的热量变化(反应产物终了状态相同下的热量变化(反应产物终了状态相同下的热量变化(kJ/kg or kcal/kgkJ/kg or kcal/kg))))uu高位发热量:高位发热量:高位发热量:高位发热量:uu低位发热量:低位发热量:低位发热量:低位发热量: W WH H、、、、WWWW————燃料中氢和水的质量百分数燃料中氢和水的质量百分数燃料中氢和水的质量百分数燃料中氢和水的质量百分数( (水水水水0 0˚C˚C时时时时的汽化潜的汽化潜的汽化潜的汽化潜热为热为热为热为2500kJ/kg)2500kJ/kg)例题例题• •已知甲乙丙三厂用煤量及其所用煤低位发热量如下表所示,已知甲乙丙三厂用煤量及其所用煤低位发热量如下表所示,已知甲乙丙三厂用煤量及其所用煤低位发热量如下表所示,已知甲乙丙三厂用煤量及其所用煤低位发热量如下表所示,若三个厂生产的产品、数量、质量均相同,试求三个厂的若三个厂生产的产品、数量、质量均相同,试求三个厂的若三个厂生产的产品、数量、质量均相同,试求三个厂的若三个厂生产的产品、数量、质量均相同,试求三个厂的煤耗,并比较哪个厂的燃料利用率最高。
煤耗,并比较哪个厂的燃料利用率最高煤耗,并比较哪个厂的燃料利用率最高煤耗,并比较哪个厂的燃料利用率最高例题例题• •解:解:解:解:• • 由于三个厂所用煤的发热量不同,不能简单的比较,需将实由于三个厂所用煤的发热量不同,不能简单的比较,需将实由于三个厂所用煤的发热量不同,不能简单的比较,需将实由于三个厂所用煤的发热量不同,不能简单的比较,需将实际煤耗折算成标准煤耗来比较际煤耗折算成标准煤耗来比较际煤耗折算成标准煤耗来比较际煤耗折算成标准煤耗来比较• • 我国标准煤低位发热量为我国标准煤低位发热量为我国标准煤低位发热量为我国标准煤低位发热量为29 309kJ/kg29 309kJ/kg(即(即(即(即7 000kcal/kg7 000kcal/kg))))• •甲厂标准煤耗:甲厂标准煤耗:甲厂标准煤耗:甲厂标准煤耗:• •乙厂标准煤耗:乙厂标准煤耗:乙厂标准煤耗:乙厂标准煤耗:• •丙厂标准煤耗:丙厂标准煤耗:丙厂标准煤耗:丙厂标准煤耗:2 2、燃烧设备的热损失、燃烧设备的热损失Ø排烟热损失排烟热损失Ø不完全燃烧热损失不完全燃烧热损失Ø散热损失散热损失燃烧热损失与空燃比的关系燃烧热损失与空燃比的关系在充分混合的条件下,热损失在理论空气量条件下最低;在充分混合的条件下,热损失在理论空气量条件下最低;不充分混合时,热损失最小值出现在空气过剩一侧不充分混合时,热损失最小值出现在空气过剩一侧§2-3§2-3烟气体烟气体积及及污染物排放量的染物排放量的计算算•烟气体积计算烟气体积计算•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污染物排放量计算烟气体积计算烟气体积计算Ø1 1、理论烟气体积、理论烟气体积、理论烟气体积、理论烟气体积 (((( ))))成分:成分:成分:成分:COCO2 2、、、、SOSO2 2、、、、N N2 2和和和和H H2 2OO状态:干烟气、湿烟气状态:干烟气、湿烟气状态:干烟气、湿烟气状态:干烟气、湿烟气烟气体积计算烟气体积计算Ø2 2、烟气体积和密度的校正、烟气体积和密度的校正、烟气体积和密度的校正、烟气体积和密度的校正转化为标态下(转化为标态下(转化为标态下(转化为标态下(273K273K、、、、1atm1atm)的体积和密度)的体积和密度)的体积和密度)的体积和密度注意:注意:注意:注意:美、日和全球监测系统网的标态为美、日和全球监测系统网的标态为美、日和全球监测系统网的标态为美、日和全球监测系统网的标态为298K298K、、、、1atm1atm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方法:方法:方法:方法:Ø根据实测的污染物浓度和排烟量根据实测的污染物浓度和排烟量根据实测的污染物浓度和排烟量根据实测的污染物浓度和排烟量Ø根据燃烧设备的排污系数、燃料组成和燃烧状根据燃烧设备的排污系数、燃料组成和燃烧状根据燃烧设备的排污系数、燃料组成和燃烧状根据燃烧设备的排污系数、燃料组成和燃烧状况预测烟气量和污染物浓度况预测烟气量和污染物浓度况预测烟气量和污染物浓度况预测烟气量和污染物浓度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方法:方法:方法:方法:•在缺乏燃料组成或元素分析数据时,可根据燃料低在缺乏燃料组成或元素分析数据时,可根据燃料低在缺乏燃料组成或元素分析数据时,可根据燃料低在缺乏燃料组成或元素分析数据时,可根据燃料低位发热量位发热量位发热量位发热量q q1 1((((kJ/kgkJ/kg)近似估算燃烧所需的理论空气)近似估算燃烧所需的理论空气)近似估算燃烧所需的理论空气)近似估算燃烧所需的理论空气量量量量V Va a 和产生的理论烟气量和产生的理论烟气量和产生的理论烟气量和产生的理论烟气量V Vf f(((( )))), ,估算方程为:估算方程为:估算方程为:估算方程为:例题例题•已知某种烟煤的低位发热量为已知某种烟煤的低位发热量为已知某种烟煤的低位发热量为已知某种烟煤的低位发热量为25 110kJ/kg25 110kJ/kg,组成为:,组成为:,组成为:,组成为:•试计算燃烧试计算燃烧试计算燃烧试计算燃烧1kg1kg该种煤所需的理论空气量和产生的理论该种煤所需的理论空气量和产生的理论该种煤所需的理论空气量和产生的理论该种煤所需的理论空气量和产生的理论烟气量烟气量烟气量烟气量•解题思路:解题思路:解题思路:解题思路:•1 1、按燃烧方程式计算;、按燃烧方程式计算;、按燃烧方程式计算;、按燃烧方程式计算;2 2、利用低位发热量估算、利用低位发热量估算、利用低位发热量估算、利用低位发热量估算• •解:解:解:解:1 1、根据燃烧方程式计算:、根据燃烧方程式计算:、根据燃烧方程式计算:、根据燃烧方程式计算:• •((((1 1)首先计算收到基的成分组成)首先计算收到基的成分组成)首先计算收到基的成分组成)首先计算收到基的成分组成((2)计算理论空气量:)计算理论空气量:燃烧燃烧1kg煤理论需氧量为煤理论需氧量为()()mol==理论空气量为理论空气量为61.355×()()转化为标态体积:转化为标态体积:((3)计算烟气量:)计算烟气量:燃烧燃烧1kg煤产生烟气为:煤产生烟气为:(燃烧产物(燃烧产物+N2))()()mol==转化为标态体积:转化为标态体积:解:解:2、根据低位发热量估算:、根据低位发热量估算:•与第一种方法相比:与第一种方法相比:与第一种方法相比:与第一种方法相比: 近似计算误差分别为近似计算误差分别为近似计算误差分别为近似计算误差分别为-0.26%-0.26%、、、、1.9%1.9%§2-42-4燃料中硫的氧化及硫氧化物的转化燃料中硫的氧化及硫氧化物的转化•贫燃料区贫燃料区•富燃料区富燃料区SOSO2 2与与SOSO3 3之间的转化之间的转化—贫燃料区贫燃料区• •低浓度的低浓度的SOSO3 3通过下述反应产生了燃烧过程中通过下述反应产生了燃烧过程中 SOSO2 2+O+M+O+M→SO→SO3 3+M+M(M(M起吸收能量的作用,反起吸收能量的作用,反应进应进程程缓缓慢慢) ) 在高温反在高温反应应区,原子氧区,原子氧浓浓度达到最大,反度达到最大,反应过应过程迅速程迅速• •同同时时存在反存在反应应::SOSO3 3+O→SO+O→SO2 2+O+O2 2• •在富燃料的在富燃料的CHCH化合物火焰中,氧原子浓度低得多,反应主要化合物火焰中,氧原子浓度低得多,反应主要受以下过程控制受以下过程控制 SO SO3 3+H→SO+H→SO2 2+OH+OH 同同时时存在反存在反应应:: SOSO2 2+O+M+O+M→SO→SO3 3+M+M• •[O]/[H][O]/[H]控制反控制反应过应过程,程,[O]/[H][O]/[H]比小,富燃料条件下,反比小,富燃料条件下,反应应基本基本被抑制,从防腐考被抑制,从防腐考虑虑,降低,降低AFAFSOSO2 2与与SOSO3 3之间的转化之间的转化—富燃料区富燃料区SO3的转化率的转化率/%§2-52-5燃烧过程燃烧过程NOxNOx的形成及控制的形成及控制•2.5.1 NOx的形成的形成•2.5.2 NOx的控制的控制燃烧过程燃烧过程NOxNOx的形成的形成•N N2 2OO温室气体,且参与臭氧层破坏温室气体,且参与臭氧层破坏•从燃烧系统排出的从燃烧系统排出的NONOx x9595%以上是%以上是NONO,其余主要,其余主要为为NONO2 2,,实际中均以实际中均以NONO2 2计计燃烧过程燃烧过程NOxNOx的形成的形成•燃烧过程中NOx的形成1、燃料型NOx(fuel NOx)2、热力型NOx(thermal NOx)3、瞬时NO(prompt NO)1 1、燃料型、燃料型NOxNOx((fuel NOfuel NOx x))•C-N + O2(燃烧区):HCN→NH或NH2→NO(反应速度快)•石油含氮0.65%(W),煤1~2%•燃料中20%~80%转化为NO2 2、热力型、热力型NONOx x((thermal NOthermal NOx x))•N N2 2 + O + O2 2(燃烧区):(燃烧区):•平衡时平衡时NONO浓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浓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温度温度2000K2000K以上时,不到时间可生成大量以上时,不到时间可生成大量NONO•低温有利于低温有利于NONO2 2转化转化3 3、瞬时、瞬时NONO((prompt NOprompt NO))•燃料燃烧的第一阶段:燃料燃烧的第一阶段:•低温火焰中低温火焰中NONO形成,温度对瞬时形成,温度对瞬时NONO形成影响较弱形成影响较弱其他污染物的形成其他污染物的形成•CHCH化合物化合物化合物化合物•COCO•HgHg•二恶英:二恶英:二恶英:二恶英:多氯二苯并二恶英或多氯二苯并呋喃多氯二苯并二恶英或多氯二苯并呋喃Hg的形成与排放的形成与排放•煤碳燃烧是煤碳燃烧是煤碳燃烧是煤碳燃烧是HgHg的一大来源的一大来源的一大来源的一大来源•煤中煤中煤中煤中HgHg的析出率与燃烧条件有关的析出率与燃烧条件有关的析出率与燃烧条件有关的析出率与燃烧条件有关•燃烧温度燃烧温度燃烧温度燃烧温度>900>900o oC C时,析出率时,析出率时,析出率时,析出率>90>90%%%%•还原性气氛的析出率低于氧化性气氛还原性气氛的析出率低于氧化性气氛还原性气氛的析出率低于氧化性气氛还原性气氛的析出率低于氧化性气氛•HgHg排放控制是燃煤污染控制的新课题之一排放控制是燃煤污染控制的新课题之一排放控制是燃煤污染控制的新课题之一排放控制是燃煤污染控制的新课题之一二恶英的形成机理二恶英的形成机理• •1 1、前躯物异相催化:、前躯物异相催化:200~500℃200~500℃时,烟尘携带氯化铜、氯化铁等催化剂作用下,前躯时,烟尘携带氯化铜、氯化铁等催化剂作用下,前躯物催化物催化生成二恶英生成二恶英• •2 2、高温生成:、高温生成:FAFA中碳颗粒在中碳颗粒在300~500300~500℃℃时可裂解并在氯作用下转化为前躯物时可裂解并在氯作用下转化为前躯物• •3 3、重新合成反应:、重新合成反应:燃烧不充分或热解不充分的二恶英重新合成燃烧不充分或热解不充分的二恶英重新合成。
850℃×2s850℃×2s))控制方式:控制方式:热解、急冷热解、急冷热解、急冷热解、急冷燃料产物与温度的关系燃料产物与温度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