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淮海战役研究未完成稿.doc

31页
  • 卖家[上传人]:豆浆
  • 文档编号:21153909
  • 上传时间:2017-11-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33.50KB
  • / 3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淮海战役研究㈠国民党的命名比共产党的命名更准确作者:双石淮海战役,是上个世纪 40 年代末的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也就是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联合实施的一次战略大决战这场战役,以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歼灭了国民党军徐州刘峙集团主力而告结束,因而对全国战局产生了至关重要的重大积极影响与其他两场决战相比,淮海战役具有以下特点:㈠这是唯一一个在兵力、火器对比上不占优势的态势下发起的决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都是我方在兵力、火器和态势上占有优势情况下发起的,而淮海战役发起时,敌我力量对比共方仍处劣势——正如毛泽东所言,是一锅夹生饭㈡这是唯一一个打起来以后才明确“决战”性质的战役:辽沈战役发起前大半年多的1948 年 2 月 7 日,毛泽东就提出了“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决战设想,作战方针的确立也是在战役正式发起前的 9 月 7 日(以东野主力南下北宁线的 9 月 12 日为战役正式发起始点) ;平津战役发起前 20 天的 11 月 9 日,毛泽东就提出了“抑留蒋傅集团在华北就地歼灭”的决战设想,作战方针也于战前一周左右的 11 月 18 日最后确定(以东野主力南下入关的 11 月 23 日作为战役发起始点) 。

      而淮海战役呢?一直到华野主力南下陇海路开始捕击黄百韬兵团的 11 月 5 日(也就是淮海战役正式开始的始点) ,统帅部也好,中野、华野首长也好,都还没能确定与徐州刘峙集团“决战”的决心——战役的设想也仅仅是歼刘峙集团三分之一左右直到华野主力即将完成对黄百韬兵团的包围的 11 月 9 日,在充分征求并取得共识的各方意见后,统帅部“就地全歼刘峙集团”决心才得以确定㈢淮海战役基本上是通过战斗解决问题辽沈战役中,东北蒋军锦州、沈阳、长春的三大重兵集团中,锦州、辽西之敌(实际上就是沈阳之敌)是以战斗解决问题,而长春之敌起义的起义,投降的投降,是以和平方式解决的;平津战役中,北平之敌(即傅作义集团主力)是以和平方式解决的而淮海战役中,除战役开始之时,冯治安部三个半师在贾汪起义外,其余的黄百韬集团、黄维集团、邱(清泉)李(弥)孙(元良)集团,均为战斗解决,中野、华野也为此付出很大代价淮海战役,是共产党方面的命名,在国民党方面,这场战事称之为“徐蚌会战” 应该说,国民党方面的称谓,比共产党方面更为准确淮海战役最先提案者,是时任华野代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粟裕将军,他在济南战役尚未完全结束时的 1948 年 9 月 24 日,就致电中央军委、华东局和中原局,提出了济南战役结束后华野主力作战建议,建议中提出了三个方案,其中的首案即为“淮海战役” ,其要点为:⒈乘两淮敌军空虚,由华野苏 北兵团攻占淮安、淮阴、高邮、宝兴, 华野主力位于宿迁至运河车站线,准备打 击出徐州出援之敌;⒉尔后,以 3 个纵队占领海州、连云港,华野全军转入休整。

      在粟裕提出的“首案”中,淮海,当然指的是预设的战场范围,即两淮(淮安、淮阴)和海州地区(广义的理解,是指海州、连云港地区) 战役的目的显而易见:首先取两淮和海、连,歼灭国民党军在该地区的那两个整编师(军) ,同时准备打击由徐州来援之战,迫敌主力退守津浦沿线,减少刘峙集团机动作战兵力,将山东、苏北解放区连成一片,改善华东、中原我军态势,为渡江南进创造条件所以,粟裕将军的这个“淮海战役” ,是名符其实的“淮海战役” 但是,后来那个“为以徐州为中心,东起黄海之滨,西至豫皖苏边,北自陇海铁路两侧,南达淮河的广阔战场上,与国民党军徐州刘峙集团的大决战” ,与粟裕的这个“最初建议”相比,已经面目全非,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后来那个“大决战” ,使位于津浦、陇海两大铁路干线枢纽上的徐州为中心的地区,变成了一个燃烧的“十字架” ,而粟裕原建议中的“淮海战场” ,却反而被予以边缘化,基本上就没有发生过什么值得一提的战事此“淮海” ,已非彼“淮海” ,共方后来的这个“淮海战役” ,实际上已经名不符实倒是国民党军方面对这场决战的称谓更为准确:徐蚌会战粟裕最初提出的“淮海战役” ,还是基于华野作战范围的视野,无论是作战规模还是范围都很小,战役目标也很十分谨慎与节制,胃口张得也并不大。

      而且,这个建议如果不经修正,实际上也是无法付诸实施的:粟提出建议的敌情判断基础,是徐州之敌主力邱清泉、李弥、黄百韬三个兵团尚在集结于徐州准备北上援济,黄百韬兵团尚在津浦路上丰县-徐州一线,陇海路徐(州)连(云港)线上的新安(黄百韬兵团的原集结地) 、宿迁、运河车站一段,尚处于空白状如果这个态势没有变化,那么粟案中的苏北兵团出两淮,华野主力置于宿迁、运河车站一线,准备打击徐州援敌的设想,是有理由,也是有依据的但是战争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就在粟裕提出建议的同时,徐州之敌因畏惮于华野为攻占济南所配置的强大打援集团,不敢卯然北进而济南刚被攻克之后,黄百韬兵团即刻恢复了战前的原态势,回据了新安一带于是,粟原来设计的“淮海战役” ,实际上已无法付诸实施:华野苏北兵团南下取两淮的行动受到严重威胁,华野主力原拟进至宿迁、运河车站的设想也不可能实现(这片地域已在黄百韬兵团控制之下) 更何况,粟裕原案中的“打援”是居于“掠地”之后的位置,只有徐州之敌出援,这个“援”才能打上!而就算是苏北兵团包围了两淮之敌,徐州之敌是否会为了这一个整编师(军)之敌向河湖港汊纵横的两淮地区出援,也不是一件很有把握的事情——参照一下徐州之敌对济南被围的出援态势与行动,差不多可以肯定:徐州之敌不太可能为会了这一个整编师之敌而大批出援。

      所以粟裕原案中的“打援” ,差不多就等于:打得上就打,打不上,也无碍!关于粟裕初步设想中的“淮海战役” ,在半月后的 10 月 12 日,华东局饶潄石、粟裕、谭震林致军委电中曾经有过这样一番检点:前曾提议组织淮海战役,首先以 夺取两淮为目标, 歼击增援 敌,再打下新浦、海州、连云港,此着因黄兵团已先我东调新安镇集结,堵我南下,我小部下去不能解决敌人,大部队穿过,后方补给困难,恐敌亦可能先我加强两淮守备,该方案在战役第一步,似已较难实现考虑到粟裕提出实施“淮海战役” (即“小淮海” )的同时,济南巷战尚在进行之中,所以这个建议中对后来的情况变化估计不足的问题,属于正常范畴之内更何况,刚率华野经历了一场大战的粟裕在这个仅仅是初步设想的建议中,还包含有最积极最有价值最具光彩的内涵:济南战役后,华野主力将倾力南下,寻战于徐蚌线以东,而不是西出徐州以西——西进徐西,虽然能会合中野,但有可能面对的是敌华中白崇禧集团、徐州刘峙集团这两大重兵集团,有可能陷于不利情况下的决战;而寻战于徐蚌线以东,在一定时间内,面对的则只有徐州集团一个对手应该特别指出的是,粟裕将军这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思路,早在 1 月前的 8 月 23 日(济南战役前)就已向中央军委提出:“两个月以后,我们即可举全力沿运河及津浦路南下,以一个兵团攻占两淮及高邮、宝兴地区……” 。

      金边银角草肚皮,粟裕将军的这个盘算,是很有价值的这一切当然都在毛泽东的预计之中!他抓住了粟裕这个“初步设想”中最积极最有价值最具光彩的思路,把这笔生意尽可能地往大里做!而且不仅如此,他还估计到了粟裕这个“初步设想”中没有预计到的情况:黄百韬兵团将退新安!在收到粟裕建议一天后的 9月 25 日 19 时,毛泽东致电华东饶潄石、粟裕并告中野刘(伯承)陈(毅)李(达) ,对粟裕这个“初步设想”的首案作出了一个相当重要的提升,其要点为:⒈估计敌邱(清泉)兵团将退商州、 砀山地区,黄(百 韬)兵团 将退新安、运河车站地区,华野应以歼黄兵团为 目标⒉歼两淮、高邮、宝应地区之敌⒊歼海州、连云港之敌如此一来,粟案的“淮海战役”目标函数就发生了很大改变:不仅仅是吃掉两淮和海、连那两个整编师(军) ,而是整个黄百韬兵团!——而且“歼黄”是首要目标!3 天后,毛泽东根据变化的敌情(黄兵团收缩新安、李弥兵团退碾庄、曹八集、邱清泉兵团由成武退商、砀) ,决定“钳制邱、李两兵团歼灭黄兵团” 毛泽东对粟裕建议的这个提升至关重要!粟原案中比较谨慎节制的“淮海战役” ,一下子就变成了要歼灭黄百韬兵团 4 个军 10 余个师的“大胃口” (黄兵团后来还加入了原在海州的第 44 军,变成了 5 个军)——这一仗,比华野刚结束的济南战役的胃口,还要大!是一次此前从未有过的大战!!!但是,无论是毛泽东,还是粟裕,这个时候,仍然没敢设想把这一仗打成了一个决战。

      这是因为徐州刘峙集团拥有 4 个机动兵团和 6 个绥靖区约 70 余万人的兵力,其中还有国民党军中最有战斗力的一部分主力而当时华东野战军虽然拥有 15 个步兵纵队(军)和一个特种兵纵队约 36 万人的兵力可以投入机动作战(另华东军区部队有 37 万余人) ,但无论是在兵力上,还是兵器上,都居于劣势能够抓住机会吃掉黄百韬,已经是需要超水平发挥的大仗恶仗了!惶论整个刘峙集团?而且就是要将“吃掉黄百韬兵团,占领两淮地区”置于“稳妥可靠”的基础之上,仅靠华野力量也是不够的,还需要另一重要力量的有力协同与配合这就是中原野战军文献资料:⑴《粟裕关于举行淮海战役致中央军委等电(1948 年 9 月 24 日) 》 , 《淮海战役综述·文献·大事记·图表》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 39~第 40 页⑵《中央军委批准进行淮海战役及第一个作战应歼灭黄百韬兵团致饶潄石、粟裕等电(1948 年 9 月 25 日) 》 , 《淮海战役综述·文献·大事记·图表》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 43~第 44 页⑶《中央军委关于作好战役准备工作致饶潄石、粟裕、谭震林等电(1948 年 9 月 28日) 》 , 《淮海战役综述·文献·大事记·图表》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 45~第 46 页。

      ⑷《饶潄石、粟裕、谭震林关于歼灭黄百韬兵团的部署至中央军委等电(1948 年 10月 12 日) 》 , 《淮海战役综述·文献·大事记·图表》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会员)第 55 页~第 58 页附一:粟裕关于举行淮海战役致中央军委等电(1948 年 9 月 24 日)军委并报华东局、中原局:㈠至此刻为止,攻济战斗[1]已突人内城六个团,敌极混乱,决乘此时机于白昼继续攻歼该敌如内城之敌解决,则固守城南部千佛山、马鞍山之敌,亦易解决(齐鲁大学之敌昨已投降) 估计攻济战斗日内即可完全结束,但援敌邱兵[2]团直至今晨,才开始自商邱[3]以北分向曹县、城武[4]间地区北进,而黄兵团[5]则尚未完全集结但以现有材料计,该兵团之六十四师[6]亦到达砀山地区李兵团[7]则尚在固镇及其以东地区似此,如援敌知济南已被我完全控制,则停止北援,而转为加强警备,以防我主力南进之可能性,似较继续北援之可能性为大如敌仍继续北援,我们当按既定之方针歼灭援敌如敌停出北援,则我们下步行动,拟作如下建议:⒈为更好的改善中原战局,孤立津浦线,并迫使敌人退守(至少要加强)江边及津浦沿线,以减少其机动兵力,与便于我恢复江边工作,为将来渡江创造有利条件,以及便于尔后华野全军进入陇海路以南作战,能得到交通运输供应的方便,和争取华中人力、物力对战争的支持,建议即进行淮海战役,该战役可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以苏北兵团(须加强一个纵队)攻占两淮[8],并乘胜收复宝应、高邮,而以全军主力位于宿迁至运河车站沿线两岸。

      以歼灭可能来援之敌如敌不援或被阻,而改经浦口、长江自杨州北援,则我于两淮作战结束前后,即进行战役第二步,以三个纵队攻占海州、连云港,结束淮海战役,尔后全军转人休整⒉只进行海州作战,仅以攻占海州、新浦、连云港等地为目的,并以主力控制于新安镇[9]、运河车站南北及峄枣线[10],以备战姿态进行休整此案对部队休整(只有攻城部队须稍事休整,至昨黄昏为止,攻城部队之六个纵队仅伤亡八千余人,昨晚及今晨伤亡尚不在内,依此伤亡并不算大)更便利,但亦增加今后攻占两淮的困难(敌可能增兵) ⒊全力向南求援敌之一部而歼灭之,但在济南。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