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面旋转 人教版.doc
3页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面旋转 人教版《面的旋转》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这节课展现的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面的旋转》教材第2页和第三页练一练的第1、2题教学背景 “面的旋转”的主要知识是“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帮助学生从三方面进一步加深认识:第一、从平面图形旋转形成几何体第二、研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同时认识圆柱、圆锥的侧面,使学生对面的认识从平面过渡到曲面第三、从观察圆柱、圆锥实物到认识它们的“直观图”教材通过情景观察引导学生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再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发现圆柱、圆锥的特征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情感与态度:通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1.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2.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教法学法 教法:直观演示、观察法 学法:小组合作,小组交流,动手操作 教学准备 用纸片和小棒粘好的长方形、直角三角形面直角梯形及半圆形的小旗、直尺、圆柱、圆锥模型和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立体图形有哪些?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两个立体图形(举起手中的圆柱和圆锥),抓住平面立体图形与曲面立体图形的区别,导入新课二、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活动一:观看课件情境图,汇报自己的发现 (1)蜈蚣形风筝的小节连起来形成一条线;雨刷扫动起来形成扇形;旋转门转起来形成圆柱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活动二: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快速转动学具小旗,并认真观察,交流发现1)长方形小旗旋转起来形成的立体图形是圆柱2)半圆形小旗旋转起来形成的立体图形是球3)直角三角形小旗旋转起来形成的立体图形是圆锥4)直角梯形小旗旋转起来形成的立体图形是圆台三、合作探究、明确特征 1.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圆柱、圆锥的特征可采用看、滚、剪、切、摸等方法感知圆柱、圆锥的特征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点汇报收获3.引导学生总结圆柱、圆锥的特征圆柱: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有一个面是曲面。
圆锥:由一个圆面和一个曲面组成4.师出示几个生活中的物体,学生辨认5.引导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形状是圆柱或圆锥的物体四、巩固应用 P3-4练一练1、2、3、6题 四、归纳总结 这节课有何收获? ① 圆柱体:两个底面是圆形且相等,一个侧面是曲面② 圆锥体:只有一个圆形的底面一个侧面是曲面五、布置作业 家里找出形状是圆柱、圆锥的物体,并测量出它们的高板书设计 面的旋转 点动成线 线动成面 面动成体 圆柱体: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有一个面是曲面圆锥体:由一个圆面和一个曲面组成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教学活动主要是结合面的旋转的知识学习圆柱、圆锥的特征,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课时的教学在设计上有如下特点:1.重视数学方法的迁移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旧知,使学生在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知识的同时,联想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方法与认识圆柱、圆锥的方法的一致性,使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更有目的性2.重视直观教学的作用引导全体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还把点、线、面的运动过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观察。
第 3 页 共 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