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广东新会民间木刻版画的发展现状与艺术特色.docx
7页论广东新会民间木刻版画的发展现状与艺术特色 谭丽芳Summary:民间木刻版画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半个世纪以来,民间木版年画的收集与研究工作走过了从无到有、从附属到独立的历程,取得了相当突出的成果但作为专门的、独立的研究学科来讲,它还是有很多领域有待进一步开拓和深化神码木刻版画是民间木版年画的一个种类,被称为木版年画之祖本文对广东新会民间神码木刻版画的发展现状与艺术特色进行考察研究,希望可以为民间木版年画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借鉴Key:民间木刻版画;发展现状;艺术特点在广东新会的乡间里,不少家户门前贴着一张张小小的单色木版画,它们被当地人称为“神符”这些“神符”,学术名称为“神码”,也是新会当前唯一“存活”的民间木版年画它们既体现了中国民间木版画艺术特色的共性,又极具地方传统艺术的独特气质,是广东五邑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一、新会民俗 当地特色新会的神码木刻版画,一般是民众在神庙祈福求得以后带回家贴在门口,多用作镇宅护家之用由于新会各地方言、习俗的差异,对这种“神符”的具体名称也不同例如,天马村人称之为“伯公符”,双水人称之为“门神公”,七堡人称之为“娘娘纸”,等等。
一张张小纸画儿,生动体现了当地的民俗信仰在走访新会崖门镇时发现,当地民间艺人正在洞南天后宫印制多种图案的神码木刻版画民间艺人先把雕有神像的木版放平在桌面,用墨汁在模版上均匀地刷一遍,再把红色或桔色的土抄纸朝向木版平铺,按照先中间后两边的顺序均匀地拓印,最后抽取起来晾干即可虽然工艺较为简单,但新会“神符”木版画正似是这样“信手拈来”,尤显得自由、粗獷、简拙而别有趣味新会崖门镇洞南村神码《龙母英烈》 15.5cm×26cm时至今日,新会不少农村的家户还有保留着贴神码的习俗在每年临过年的时候,不少乡镇的民间艺人便在神庙里印制这些神码,以备民众在神庙祈福后带回家中张贴供奉过年期间,乡村市集的一些专门供应民间俗信品的店铺里也偶尔出现这些神码的身影二、内涵丰富 艺术独特近年,笔者走访了多个乡镇,一共收集新会神码约30多种它们遍布崖门、天马、七堡、三江、古井等乡镇,题材包括有文昌公、北帝、关公、龙母及其他一些极具特色的地方神灵,展现了新会民间各地丰富的信仰内涵如会城天马村神码《陈巧祖师》,相传天马村陈族的祖先、石头的二世祖陈巧于元代中期遁入庐山得道,骑鹤升仙,受后代推崇并喜于在屋前贴印“陈巧祖师”的神符,以纪念先祖及保佑一家平安。
而在工艺方面,崖门镇神码艺术最为突出如洞南村神码《龙母英烈》,画中龙母娘娘面带微笑,身穿华衣,端庄坐在大堂中央,两边还配上图案精美的柱子作为衬托整幅作品强调造型庄重,兼顾影廓意境,画面协调,美感十足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的风俗、文化、民族各异,因此各地的神码木刻版画也不尽相同现国内较为出名的神码生产地有河北内丘、武强和天津杨柳青等与北方相比,广东新会神码木刻版画的艺术美感一点也不逊色,反而更能体现出岭南神码木刻版画的质朴醇厚和水乡气息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民间神码很早就获得了外国人的关注早在公元1800年,便有英国人收集中国木版年画,并出版了一本《Custom of China》(中国风俗画集)但由于过去在国内这些民俗品不受到重视,甚少人注意收藏,直到近半个世纪以来才获得关注和研究而对于新会神码木刻版画来说,由于年代久远,地方志又缺乏相关记载,其历史追溯还有待深入研究三、日渐式微 属于非遗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我们身边古老的民间文化遭受到现代化浪潮的猛烈冲击,新会神码木刻版画的发展已日渐式微目前新会民间木版年画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于岁时节庆的木版年画,于2005年被外界挖掘的“司前龙安木版年画”,此类年画为彩色木版画,它的制作方法区别于其他地方的多色套印。
采用拓印墨线后人工彩色平涂,特别是人物脸部绘染桃红色在国内较为鲜见,金色、银色的局部戳印精细亮眼,整体风格粗犷豪迈,色彩鲜艳,乡土气息浓郁但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司前龙安木版年画”没有再生产,唯一传承人关北已80多岁高龄,其制作工艺濒临失传另一类为新会神码木刻版画,即“神符”,为单色木版画虽然它们是新会唯一“存活”的民间木版年画,但当前也出现了衰落的现象可以说,新会这两类民间木版画同是地方遗存的民间习俗和民间技艺,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总之,新会民间神码木刻版画,不仅反映了新会乃至岭南一带的民间信仰内涵,还体现了新会民间木版年画在文化生态视野中的艺术形态,是广东五邑民间极具魅力的艺术奇葩今天,我们解读新会神码木刻版画,除了了解它们的生存现状、民俗意义、艺术特色以外,更应该进一步加强重视它们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加快挖掘和研究这些日渐式微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Reference:〔1〕王世康.木版画的文化生命与自然生命的关系[J].美与时代(中),2020(02):110-111.〔2〕刘加坤.民间木版画艺术价值的研究[J].长江丛刊,2016(23):27.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