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0端午粽》教案含教学反思和作业设计9520.pdf
12页10 端午粽 课题 端午粽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端、粽”等 13 个生字,会写“午、节” 7 个字认识“立、米”两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 3.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剥开”等词语的意思 4.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5.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对端午粽的喜爱之情 教学 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教学 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端、粽”等 13 个生字,会写“午、节” 7 个字认识“立、米”两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 分钟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2﹒生自由说端午节的习俗课件出示 2 粽子图) 3﹒揭示课题并板书:10 端午粽(板书:10 端午粽) 4﹒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从而引入课文的学习。
】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先来看一看书中关于端午节吃粽子的故事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三不”:不错字,不添字,不漏字 2.要想读好课文,就必须先认识这些生字朋友 (课件出示 3) duān wǔ jié zònɡ yè mǐ zhēn fēn dòu 端 午 节 粽 子 竹叶 大米 真 是 十分 红豆 zǒnɡ jiān ròu dài zhī jù niàn 总会 中 间 鲜 肉 带回去 知 道 据说 纪 念 你认识它们吗? 自己试着读一下 指正:“粽、总”的平舌音,“端、间、分、念”的前鼻音,“肉”的翘舌音需要重点指导,注意声母“r”的发音 (1)谁能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其他同学跟读2 遍 (2)这些字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吗? (课件出示 4) 端午节 粽子 竹叶 大米 真是 十分 红豆 总会 中间 鲜肉 带回去 知道 据说 纪念 我们来开火车读一读。
(3)识记生字: 本课生字以合体字为主,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①结合偏旁识记 指导学生认识2 个新偏旁 “立、 米” ,识记“端、粽” ②熟字、部件方法识记端、粽、节、总、据、 念”6 个形声字,可以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识字方法,几个合体字均可用部件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念”字的声旁 是“今”,不要错看下面“心”字的一点,当成“令” 【设计意图:鼓励多元识字,鼓励自主识字,是部编版教材的要求提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 【设计意图:“米、豆、肉、带” 4 个字,可以让学生自主认一认,联系实物图片读一读这 4 个生字相关的词,如“大米、黄豆、牛肉、海带”等训练③联系生活识记米、豆、肉、带”4 个象形字 可以用联系实物的方式引导学生识记,让学生了解这 4 个 象形字原来都是食物 ④熟字组词识记本课生字可以组成一些常用词, 引导学生读一读,巩固生字词语举例:(课件出示 5) 端:端午 端正 节:节日 过节 总:总是 总和 间:房间 空间 分:分开 十分 知:知识 知道 据:根据 据说 念:想念 思念 3.生字朋友认识了,读课文就更容易了。
下面我请几位同学接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本文介绍了有关粽子的哪些知识? 4.教师评价学生的朗读 5.本文介绍了有关粽子的哪些知识? (1)(课件出示 6)粽子的做法、原料,粽子的味道,粽子的种类, 粽子的纪念意义 (板书: 做法 味道 种类 纪念意义) (2)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课件出示 7) 做法、原料:粽子是用青青的箬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味道: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种类:除了红枣棕,还有红豆棕和鲜肉粽 纪念意义: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6. 读读写写(课件出示 8) 如,“上 午、下午、叶子、真心、真好、真正、豆子、土豆、大豆、节日、过节、大米、小米、千 米、分手、分开、十分”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学习字词的能力 【设计意图:理清文章脉络,从几个方面抓要点概括课文大意初读感知课文大意 】 1.出示生字:“午”、 “节”、 “叶”、 “米”、 “真”、“分”、“豆” (课件出示 9、10) 观察字形,注意“分”是多音字。
本文中,本文中读“fēn”,另外还读“fèn” 2.指导写字规律: 午:注意两横的长短、间距,最后一笔竖要又直又正 真:上、下两部分较窄,而中间部分则较宽,上面的“十”和下面的“八”要写得扁, 中间有四横,长横要写平 豆:上窄下宽,中间的口应该写在横中线的上面,最后一笔长横要写平、写舒展 节:上窄下宽,上扁下长,草字头的长横要写平,横折钩在横中线起笔 ,折钩稍稍左 斜,长度适中,竖要写直 关键笔画写到位, “午、节、米”的“丨”站准竖中线,“真”的第六笔、 “豆”的第四笔, “分”的第三笔起笔,都在横中线上 3.(课件出示 11)“真”的笔画顺序动画 4.(课件出示 12)认识新偏旁:“米、立”你还认识那些含有这两个偏旁的字? (米:粒 立:站) 5.教师指导,范写,学生描红,临写,展评 6.读读写写 如,上午、下午、叶子、真心、真好、真正、豆子、土豆、大豆、节日、过节、大米、小米、千米、分手、分开、十分 【设计意图:写字难点的讲解,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重点字的指导,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的书写,规范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四、当堂作业,反馈检查。
(课件出示 13) 1.给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找朋友 2.我能在括弧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课件出示 14) ( )的糯米 ( )的枣 ( )的箬竹叶 ( )好吃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把生字“真” “节” “豆” ,每个写两遍,注意一定要写美观哦,然后让爸爸妈妈欣赏 2.写出含有下列偏旁的字 米:______ ______ ______ 立:______ ______ ______ 3.填空 一小( )粽子 一股( ) 一( )粽子 一( )红红的枣 答案: 1.略 2.米:粒 粉 料 立:站 亲 辛 3.一小(篮)粽子 一股(清香) 一(个)粽子 一(颗)红红的枣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剥开”等词语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1﹒出示生字认读 (课件出示 16) 午、节、叶、米、真、分、豆 2﹒出示词语,认读词语 (课件出示 17) 端午节 粽子 竹叶 大米 真是 十分 红豆 总会 中间 鲜肉 带回去 知道 据说 纪念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出示字词,温故知新 】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精读感悟,了解端午粽 1﹒齐读第 1 自然段 (1)从哪个词语看出端午节是一种习俗? (从“总会”写出了外婆端午节煮粽子不是偶尔的,而是习惯,可见煮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 ) (2)练习朗读第 1 自然段,注意: “总会” “盼着”要重读,强调端午节煮粽子已经是一种习惯 2﹒学习第 2 自然段 自由读第 2 自然段 (1)粽子是怎样做的?指名读句子: (课件出示 18)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 颗红红的枣 ①读一读,想一想,这句话写了粽子的哪些特征,找一找相关的事物(粽叶包着的,里面有糯米,中间有枣) ②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事物分别是怎样的(课件出示 19)(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关键词语,理解人物内心的情感。
】 【设计意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关注到描写的条理性,在介绍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时也可以学习课文语言,清楚枣)这些短语在前面“()的()”朗读指导中已经有一定的基础,这里再让学生美美地读一读 ③作者介绍粽子的顺序是怎样的? 从“里面、中间”这几个方位的词,发现句子由外及里描写了粽子的样子 (2)外婆包的粽子好吃吗?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 (课件出示 20)出示: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让学生练习用“一……就……”写句子 (3)指导朗读第 2 自然段: “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几个词读得重一些后两句读出粽子的香甜 (板书:青青的箬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3﹒学习第 3 自然段 (1)指名读第 3 自然段 (2)除了红枣粽,还有什么粽子? (除了红枣棕,还有红豆棕和鲜肉粽 ) (板书:红枣粽 红豆粽 鲜肉粽) (3)谁读读这一句? (课件出示 21) “我们在外婆家美美地吃了以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你看出外婆怎么样? (可以看出外婆的善良和无私) (4)指导朗读第 3 自然段: “十分”重读,强调粽子好吃。
“还会”重读,读出外婆的无私 4.齐读最后一小节人们为什么吃粽子? (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 (板书:纪念屈原) 5﹒补充资料, 了解端午节的来历课件出示 22) 这个节日的由来是古代中国有一位博学多闻的地、有条理地介绍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 【设计意图: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情朗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交给学生感情朗读的方法 】 官吏屈原,他是一位爱民而且又受到尊崇的官吏,但是由于一位充满嫉妒的官吏陷害,从此在朝廷中被皇帝所冷落由于无法获得皇帝的重视,屈原在忧郁的情况下投汨罗江自尽由于对屈原的爱戴,汨罗江畔的居民匆忙地划船在江内寻找屈原,并且将米丢入汨罗江中,以平息汨罗江中的蛟龙即使他们当时并没有找到屈原,但是他们的行为,直到今天在端午节的时候,仍然被人们传颂纪念着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三、总结提高,巩固拓展 1﹒端午节吃粽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风俗在我国,还有很多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 2.(课件出示 23:饺子、元宵、月饼图片)谁知道这些食品分别是什么节日吃的? (饺子是春节吃的食物, 元宵是元宵节的食物, 月饼是中秋节的食物) 3﹒请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一种食品,可以从它的形状,可以从它的颜色,也可以从它的味道,还可以从它的含义等方面用两三句话来介绍一下。
4﹒写话 (课件出示 24) (1)小朋友,把你说的内容写下来,然后与你的好朋友一起欣赏一下 (2)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拓展到写话,仿照课文,写一种食品,抓住特点写,把写进行到底训练学生写话的能力 板书 内容 10 端午粽 做法 青青的箬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纪念屈原 花样 红枣粽 红豆粽 鲜肉粽 课堂作业新设计 1.选择词语,填入空中 月饼 元宵 饺子 ( )是春节吃的食物, ( )是元宵节的食物, ( )是中秋节的食物 2.文中提到的粽子有( )种,分别是: ( ) 、 ( ) 、 ( ) 3.将端午节的来历讲给家人听 【答案】 1.饺子 元宵 月饼 2.三种,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3.略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鼓励多元识字,鼓励自主识字,是部编版教材的要求提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2.联系实物图片读一读这 4 个生字相关的词,如“大米、黄豆、牛肉、海带”等。
训练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学习字词的能力 3.重点字的指导,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的书写,规范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4.《端午粽》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活动之一上课伊始,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通过学习,学生们对端午粽从外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5.“品”粽从“读”粽开始,通过多种形式、方法的朗读,增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并提高了阅读的能力,以读代讲,符合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 不足之处: 1.有效控制课堂,如何使低年级小学生持续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的问题 2.一年级语文教学应侧重于识字和朗读, 课文内容不用做过多的拓展 本次我体现了识字和朗读,但朗读的体现还是不够在今后的课堂上,我的教学应再重视一下识字和朗读 备课素材 【写作背景】 《端午粽》这篇课文的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特别 适合儿童阅读课文主要介绍了外婆包的端午粽,并说明了 端午节吃粽子的意义本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 1 自然段 写出了端午节外婆盼望家人团聚的画面;第 2、3 自然段主 要介绍了外婆包的端午粽; 第 4 自然段指出了端午节吃粽子 的意义本篇课文呈现出一幅节日期间温馨的画面,让学生感受 到“浓浓的亲情” 。
【作者介绍】 屠再华(1932~)笔名杜鹃花,男,汉族,浙江杭州人结业于杭县简师、浙江电影学校、苏北艺校1951 年参干,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结业于杭县简师、浙江电影学校、苏北艺校1951 年参干,历任杭县政治教员、电影管理干部、余杭县文教局干部、余杭市文联常务副主席现为杭州市余杭区文联名誉主席,副处级 著有散文集《常有灯为伴》 、 《快乐老家》 ,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 ,儿童散文诗集 《娃娃闹海》 、 《幼儿文学作品选——小魔伞》 , 童话集 《卖花小鹿》等曾获浙江省文学类“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第三届蒲公英奖优秀作品奖和银奖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1.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 2.粽子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 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 粽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亦传播甚远。
日本、越南以及华人聚居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等地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其他资料】 端午节的由来 屈原(前 340—前 278)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原姓芈(mǐ),名平,字原, 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的出现, 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公元前 340 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 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 主张章明法度, 举贤任能, 改革政治, 联齐抗秦 提倡 “美政” 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是,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 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 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公元前 305 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 结果楚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等人的极力怂恿下被秦国诱去, 囚死于秦国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
公元前 278 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 却无力回天, 只得以死明志, 就在同年五月怀恨投汨罗江自杀 现在定五月五日为诗人节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 ; “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 ,在流放期间,屈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名篇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 “朝发枉渚”之地(今常德德山) “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吾足 ” 屈原被放逐后,在和渔父的一次对话中,渔父劝他“与世推移” ,不要“深思高举” ,自找苦吃屈原表示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在渔父看来,处世不必过于清高世道清廉,可以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可以与世沉浮至于 “深思高举” ,落得个被放逐,则是大可不必屈原和渔父的谈话,表现出了两种处世哲学公元前 278 年,秦国攻破了楚国国都郢都当年五月五日,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端午节,也是因此而来的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把音节补充完整 du z z m ji 端 粽 总 米 间 u i ī ù àn 肉 带 知 据 念 二、比一比,再组词。
午( ) 米( ) 牛( ) 木( ) 真( ) 分( ) 具( ) 纷( ) 三、想一想,填一填 1.粽子是用 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 糯米,中间有一颗 枣 2.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重点段落品析 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 花样也多 除了红枣粽, 还有红豆粽和鲜肉粽 1.我会填十分好吃 十分 十分 2.请你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花样?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课外拓展 想一想,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习俗? 参考答案 一、 ān ōng ǒng ǐ ān rò dà zh j ni 二、 中午 小牛 大米 木头 真好 文具 分数 纷纷 三、1.青青的 白白的 红红的 2.屈原 四、1.好看 美丽 2.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鲜肉粽。
五、有些地方在端午节有作“咸茶”的习俗,吃粽子,悬挂菖蒲、艾草,喝雄黄酒,制蛤蟆墨,拴五彩缕、戴香荷包、五毒兜肚,龙舟竞渡等 。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