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镇银行市场定位:独特性与阶段性.doc
3页村镇银行市场定位:独特性与阶段性自去年银监会确定村镇银行试点省份从 6 个扩大到全部 31 个省市区,湖北省村镇银行试点已达到 4 个(另有 2 个正在筹建),控股股东既有政策性银行也有商业银行,既有中资银行也有外资银行,既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也有多元的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村镇银行试点最多、股份制形式最多的省份近期,我们分别考察了湖北省先期试点的 2 个村镇银行,围绕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问题进行了思考与总结一、充分认识村镇银行的独特性,明确村镇银行的目标组建村镇银行有一个最大的政策背景,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已经富裕起来的群体扶持弱势群体的指导思想适时组建村镇银行,让具有优势的金融机构把信贷支持延伸到村镇,并通过股份制吸收和引导民间资本,从而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提供更便利、更充分、更有效的金融服务,让贫困农民尽快富裕起来,让弱质产业尽快升级换代,让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符合十七大精神、具有长远意义的战略决策农村金融机构并不是缺少钱,而是没有按政策要求和市场规律解决好投向问题组建村镇银行,就是要再造“供血 ”机制,由强势的投资方扶持弱势群体和弱质产业,进行直接补位,补现有农村金融机构未达之位。
这个位置在哪里呢?就在村镇由于村镇银行目前的资金实力有限,它所要到达的准确位置就主要在农户那里形成一定规模之后,再逐步到达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等服务领域正因为村镇银行要体现政策目标,因此,监管部门对其市场准入的门槛降到最低点,对资本金的要求也只相当于区域性农村商业银行的五分之一村镇银行的独特性与村镇经济的分散性是对称关系,因此,村镇银行应把服务范围划定在某几个村或者某几个镇,就像过去的信用分社一样,融通部分村镇的资金,基本满足部分村镇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需求,让农民得到便利、实惠的金融服务村镇银行履行的是投资方的战略义务,它的盈利并不是短期内最大的管理目标二、客观分析农民状况,把握村镇银行的阶段性 如果对当前的农民状况进行客观分析,可以将他们分为三类,一类是在贫困线以下的农民,农田不多,收成不好,没什么技术,也没有打工之类的经济来源,勉强维持着生计二类是正在脱贫致富的农民,他们从事个体经营,成为种植、养殖大户,已经解决温饱问题,成为农村经济活动中的有生力量三类是已经富裕起来的农民,他们办企业,办商场,办学校,从事一切有利可图的规模化的经营活动,基本实现小康水平,走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前列。
村镇银行要扶持的主要对象,就是第一类和第二类农民,特别要扶助第一类农民逐步进入第二类、第三类如果村镇银行只是支持第三类农民或者第二类农民,对第一类农民视而不见,那它就是在进行纯粹的商业化经营,在农村抢夺优质信贷资源,没有解决金融扶持缺位的问题,因而也可能背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初衷讨论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这是一个关键性问题因此,村镇银行的发展,也大体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是扶贫阶段,第二是共赢阶段,第三是竞争阶段前面提到的支持农民发展种植、养殖业,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资金困难,是村镇银行的第一阶段如果村镇银行真的有了燎原之势,有了自己独立或者参与扶持起来的比较成熟的经济区域,而且逐步引进了保险、租赁、保管、担保、理财、信息咨询、银行卡等金融产品,自身也有了较大的规模,那就进入了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工商户成为活跃的经济主体,村镇银行可以与农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也就是可以谋求共赢了在第三阶段,随着农业产业化链条的延伸,随着富裕起来的农民实行规模化经营,随着民营企业的兴起,村镇银行依托其投资方的外向型服务功能将得到充分运用,现代商业银行的本质属性得以充分显现在这个阶段,村镇银行有了比较强的实力,也与农民、农村经济组织、民营企业建立起牢固的鱼水关系,可以经受住市场的考验,并与其他金融机构进行公平竞争了。
当然,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村镇之间也会出现农民致富先后和范围的差异,农民分类的界限也不十分清晰,那么,村镇银行的阶段性也可能表现得并不十分对称,甚至是跨越式的这样,村镇银行设置应充分考虑各地区经济条件、人文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以及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坚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在经济发达地区,可设立多种所有制的村镇银行,采取市场化方式促进民间资本投资参股,促进规模型村镇银行的发育;在经济欠发达区域,可设立小型化的村镇银行银监部门应科学测算农村地区资金需求及机构饱和度,合理控制准入机构数量,避免滥设机构导致效率低下但是,村镇银行的根本义务,是要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没有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扶助过程,它就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村镇银行 三、实行适当的优惠政策,促进村镇银行可持续性发展村镇银行市场定位与政策目标的差异应得到及时矫正,否则,试点效应一旦扩散,再来进行规范(走农村信用社按合作制原则进行规范的老路 ),那是很被动的这要站在农村经济平衡发展的大局上,或者说站在国家的整体利益上不管村镇银行实行什么样的法人结构,也不管它的经营网点设置在什么地方,市场定位要关注的重点是贷款的投向金融监管部门应该设立相应的指标体系进行年度或阶段性考评,对不符合市场定位要求的村镇银行提出改进建议,直至责令退出农村金融市场。
村镇银行的组建和运行都是经济现象,但要看到它的政治背景,这个政治背景也就是民生问题现在是市场经济,没有哪个投资主体或者股东会完完全全地做政策性事业他们的短期投资,也好比做广告一样,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回报为了遵从这样的市场规律,我们也要呼吁建立健全村镇银行相关法律法规,对村镇银行实行适当的优惠政策,比如推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减免税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给予政策性贷款利差补贴、允许申请央行再贷款、提供征信服务、及时解决支付结算等方面的障碍问题,等等总之,由政府主导的村镇银行,一边承担社会责任,一边也应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只有这样,村镇银行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发挥出更多的辐射效应,在农村真正起到杠杆和纽带作用对外资金融机构组建或参股我国村镇银行,要积极引导鼓励,并利用其成熟的管理技术和小额信贷经验,来增强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同时,村镇银行也要优化产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强化资本约束,提高人员素质,提升经营管理和支农服务水平,切实防范金融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