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十几减8,7 大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docx
5页第一单元 第2课时 十几减8,7 教学设计课 题十几减8、7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 1 单 元第 2 课时学 校授课班级授 课 教 师学习目标1.在十几减9的基础上学习计算十几减8、72.运用多种方法解题,培养同学们思维的灵活性3.初步渗透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结果越小的思想重点难点1.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理解计算过程2.理解“破十法”和“平十法”的计算算理和方法 3.通过对不同算法的理解、比较,感悟数学计算的多样性和异曲同工之妙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十几减9时,已经对“想加算减”、“平十法”与“破十法"有了初步的感知和运用,学生在学习十几减8、7时,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把知识进行迁移,自主探究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而在理解减法的意义上,则需要通过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去体验核心素养通过对不同算法的理解、比较,感悟数学计算的多样性和异曲同工之妙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口算卡,学生没人准备15根小棒或者圆片,教师准备磁铁圆片15个(最好45个),画好10个格子的小黑板(做好3块)。
教学过程一、巧设情境—引“探究”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的计算,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运算方法,那么今天老师再来考考大家,请你快速说出它们的得数出示课件)1、口算13-9= 16-9= 12-9= 18-9= 14-9=8+4= 7+6= 18+9= 8+8= 7+6=16-9= 19-9= 3+( )=12 ( )+4=132.提问:得数是多少?3.解答:4.提问:请你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二、 知识链接—构“联系”同学们刚刚大家的表现都太厉害了,基于我们刚复习了十几减9的算法,现在老师给大家变个魔法,我把昨天的小猴子变成了小兔子,它也遇到的难题原来是小兔子一家要举行吹小号比赛,兔妈妈拿来了15把小号,小兔子说自己要拿走8把这时候,茄子叔叔想考考大家,就问还剩多少把?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吗?1.列算式:15-82.提问:如果继续用刚刚的算法,你还会算吗?3.手动分一分可以从15根小棒中先拿走5根,再那走3根,还剩7根4.知识点总结:计算十几减8时,依然可以使用“平十法”去计算5.提出质疑:那如果把8换成这就是7是否还可以这样计算,如果使用“凑十法”和“想加算减”的方法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十几减8、7。
板书课题)三、新知探究—习“方法”课件出示例1情境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要准备15小棒,给了小兔子8把,求还剩多少把应该怎么用小棒表示?(学生摆学具)任务一:动手分一分,理解图片分法 仔细观察图片,找到被减数和减数动手分一分,理解图片分法设计意图:任务引领,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有助于提高学生收集、处理、分析有效的数学信息的能力,继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数量关系解题 1. 如果先把8分成3和5该怎么分?如果把15分成10和5又该怎么分?如果想想8加几等于15又该怎么分?2. 让学生借助小棒模仿刚刚复习的方法,动手分一下,把结果记录下来3.小组交流并进行汇报:你是怎样算的?任务二:根据算理,尝试计算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让学会正确使用“平十法”、“破十法”、“想加算减”法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动手分小棒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借助分小棒的结果记录,使学生直观地看到怎么分,谁减去谁,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把新的内容转化为加法计算之间的知识迁移学习1. 借助于分小棒结果记录理解题意,学生讨论可以怎样列式解决问题2. 鼓励学生列式: 求还剩多少用减法,大数减小数即15-83.借助分小棒的过程探究十几减8的算理。
方法一: 方法总结:用“平十法”计算十几减8,就是把8分成与十几个位相同的一个数和另一个数,用十几先减去与它个位相同的数,再用所得的10减去8分成的另一个数易错警示:运用“平十法”时,注意是要连减两次,莫要算成先减后加方法二: 方法总结:运用“破十法”计算十几减8,就是把十几分成10和几,先用10减去8,再把所得的1与剩下的几合在一起易错警示:运用“破十法”时,注意时先减后加,莫要算成连减方法三: 想:8+()=15,因为8+(7)=15,所以15-8=7注意:“相加算减”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相对简单快捷的方法,由教师多次引导学生使用,并熟练掌握方法总结:这就是我们要学的“想加算减”运用“想加算减”计算十几减8,就是想8加几得十几,那么十几减8就得几4.同学们真爱动脑筋!你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13-8,真的是太厉害了,那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呢?(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这种方法的原因,然后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13-8的计算过程再说一遍)那你会用同样的方法算15-7吗,那13-7呢? 任务三:达标练习,巩固成果通过基础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掌握十几减9的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来解答问题,掌握算理,提高学生对本节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和整体的口算能力,同时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这节课所学知识 看大家掌握的这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想想做做” 第1题,先圈一圈,再计算 可以引导学生学会看图,分析图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在集体交流算法 第2题,观察图片,找出有用信息让学生先看图独立完成,在请一部分的同学说出你是如何理解的,又是怎么计算的 第3题,先计算,在比较使学生加深认识“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不要求统一算法 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看谁算的又对又快教师巡视,可以根据学生的错误解答说说计算方法 第5题,可以假设学生就是过独木桥,随机挑选一部分学生进行计算,当回答正确时可以配上“当当当,恭喜你顺利通过独木桥”的声音,当回答错误时可以配上“哎呦,掉水里,再试试吧”的声音最后在比较一下十几减8和十几减7的相同点和不同的 四、达标练习—活“应用”(一)学以致用1. 今年力力7岁,文文15岁,3年后文文比力力大多少岁?2. 一共有12个小朋友要注射疫苗,已经有8个小朋友注射完了,还有几个小朋友在排队?(二)能力拓展3.猪妈妈和猪宝宝一共买了15个苹果和橘子,苹果和橘子的个数都比6个多,苹果和橘子可能各有几个?五、作业布置—拓“延伸”1.(1)将6、7、8、9分别填入□中,使等式成立。
□+□-□=□(2)将15、16、7、8填入下面的□中,使等式成立□-□+□=□2. 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分享给大家吧?十几减8不要急“破十”计算来帮你十几8剩下2,结果就是2加几若要换相加算减也可以,“平十法”也不差板书设计十几减8、7方法一:先减去5,再减去315-5=10 10-3=7 (平十法)方法二:先把15分成10和5,再用10-8,在加上5 10-8=2 2+5=7 (破十法) 方法三:8加(7)等于15 15-8=7 (想加算减)教学反思本节课以任务为引领,步步紧扣,突出问题来源于情境,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教学,环节分明,联系紧密 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的同时掌握十几减8和7的算法和算理同时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发现算法的多样性,更增添对数学的喜爱,在最后的练习中用不同的反馈方式让学生从生疏到熟练地掌握本节所学知识,多样的提问方式让学生从被动的老师提问到主动积极参与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