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学年上海市宝山实验学校高二政治测试题含解析.docx
7页2021-2022学年上海市宝山实验学校高二政治测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士不可以不弘毅”之句中的“士”在封建时代泛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即“学而不仕者皆为士”在我国封建社会,“士”为阶层划分(即士、农、工、商)中的“人上之人”由此可知,兰州一中创校早期立“弘毅”为校训的初衷是为了培养“人上之人”的“士”以今天的视角来看,显然与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时代要求相悖,这意味着对今天的兰州一中人来说,秉承和发扬“弘毅”精神和“乐育”思想应该①处理好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②处理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③古为今用,与时俱进,反对文化守旧主义 ④以我为主,推陈出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③参考答案:C2. 根据《经济生活》知识,结合下图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财政收支与经济总量正相关 B.财政赤字是经济发展中的必然现象C.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政府抑制经济过热的手段 D.经济总量提高是财政收入增加的基础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从图中数据,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经济总量提高是财政收入增加的基础,D当选;A不选,财政收支与经济总量正相关,观点错误;B不选,财政赤字不是经济发展中的必然现象;C不选,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政府抑制经济过热的手段,属于无关选项。
3. 泥石流的爆发与人们破坏森林植被,大量山体裸露,滞水能力降低有着密切关系这告诉我们A.必须认清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B.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是存在联系的C.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 D.人可以能动地认识和改造规律参考答案:C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下列体现中华民族精神自强不息的有( )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精卫填海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④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参考答案:C5. 2012年1月1日起,国家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2013年8月1日,“营改增”推广到全国试行2014年1月1日起,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正式纳入营改增改革试点我国开展营改增改革试点体现了A.整体和局部的辩证关系 B.重点论和两点论的辩证统一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D.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参考答案:C6. 学习了《生活与哲学》之后,同学们的视野开阔了,思维更加科学、活跃,以下是几位同学学习之后的感受,其中正确的是 ①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 ②哲学比较神秘,一般人是不能掌握的 ③哲学博大精深,需要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 ④哲学学好了,其他学科自然也就学好了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参考答案:D7. 英法两国同为北约盟友,又是欧盟主要成员国,两国政体的共同点有①权力机关变化趋势相近②议会的议员都是由选民选举产生③执政党的阶级性质相同④国家元首有决定政府首脑的权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参考答案:B8. 2011年7月召开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在未来10年内将投入4万亿元用于防洪抗旱减灾体系,以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这主要说明财政具有________的作用 )A.促进社会公平 B.提高人民生活水平C.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D.缩小收入差距参考答案:C9. 2012年2月4日,农业部决定启动抗旱二级应急响应,加大对北方冬麦区抗旱春管的指导和支持力度,同时,要求旱区各级农业部门结合当地实际,因时因地因苗推进科学抗旱下列与“因时因地”蕴含的哲学道理相同的有( )①因材施教 ②因公假私 ③因祸得福 ④因时制宜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参考答案:C10. 2012年8月8日公布的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中国人民银行明显流露出对通胀的担忧:当前物价上涨并非仅受偶发或临时性因素影响,通货膨胀风险趋于上升根据相关知识,中国人民银行之所以对通胀担忧,是因为A.中吲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B.通货膨胀会使纸币不断升值C.通货膨胀会造成社会经济秩序混乱 D.通货膨胀是由物价上涨引起的参考答案:C11. 文化大师张岱年说:“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而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其思想基础,即对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传统文化就是指优秀的民族文化B.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C.发挥民族文化的积极作用才能使民族兴旺发达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阶级性参考答案:B1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参考答案:C13. 胡锦涛主席在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上致辞指出,世界各种形态的媒体,不分文化异同、水平高低、规模大小,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相处、交流互鉴。
这主要表明 A.民族文化无论优劣,都应相互交流借鉴 B.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应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D.世界媒体峰会是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参考答案:C14. 2013年3月22日——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中俄两国元首签署《中俄关于合作共赢、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声明强调,两国将恪守《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原则和精神,把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升至新阶段,重申尊重对方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政治制度,在涉及对方主权、领土完整、安全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继续给予对方坚定支持中俄睦邻友好合作( )①表明两国同盟关系进一步加强 ②推动了国际关系民主化 ③为大国间和谐共处树立了典范 ④有利于增信释疑,消除分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参考答案:B15. 宋代徐玑在《黄碧》中说,“水清知酒好,山瘦识民贫”其中,所呈现的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告诉我们( )A.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B.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C.事物联系是多样化的 D.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参考答案:D16. 为纪念建党90周年,各地举办了以“唱响红色经典,讴歌爱国情怀”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
现代化呼唤时代精神,民族复兴呼唤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A.自强不息 B.勤劳勇敢 C.团结统一 D.爱国主义参考答案:D17. 北京时间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预定撞击点,成功完成硬着陆材料说明A.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改造的 B.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D.规律具有主观性参考答案:B18. 随着我国1000万保障性住房陆续上市,一线城市商品房价格回落,新楼盘开盘减少下图中Q1为变化前新上市商品房数量,Q2为变化后数量,P为新上市商品房价格其中可以描述新楼盘开盘减少这一现象的是 100080参考答案:D19.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我们所取得的成就和进步,无一不得益于改革开放这一伟大的实践创新,无一不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伟大的理论创新伟大的理论产生于伟大的实践,又指导着伟大的实践;实践无止境,理论创新无止境这主要说明A.物质和意识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 B.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历史的统一C.要善于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参考答案:B20. 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历史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参考答案:D21. 古有一父,为解决家中鼠患,买了一只猫。
猫抓老鼠的同时,却也偷吃鸡其子甚怨父道:“宁无鸡也不能无猫,因无鸡不会挨饿受冻,而无猫,则会挨饿受冻遂其子不再怨这个故事最主要启示我们分析和处理问题时应该坚持( )A 一分为二的观点 B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C 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D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参考答案:B22. 人类在创造和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饱尝了高增长带来的苦果,这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类行为的准则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对工业文明带来严重生态安全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正在积极推进的一种文明形态生态文明观的提出过程告诉我们( )①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 ②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③真理超出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会变为谬误 ④新事物在批判继承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参考答案:D23. 2014年12月7日,金星的亮度达到近40年以来最亮,璨若宝石赛明珠,在全黑的地方可以映照出房舍、树木、动物和人的影子对于这次天文现象的时间,许多天文机构及专家早有了精确的预报,与古时人们不能认识其现象与本质形成鲜明对比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体现了A.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参考答案:D24. 我国于2010年11月1日正式启动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此次人口普查的目的是通过普查掌握准确的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等情况,从而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奠定基础。
定期开展人口普查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造客观规律 ②运动是绝对的,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参考答案:C25. 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使病菌一度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但是,在人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