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S006红细胞ABO血型(反定型)鉴定标准化操作规程 (2).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秋****
  • 文档编号:225249769
  • 上传时间:2021-12-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6.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文件名红细胞ABO血型(反定型)鉴定标准化操作规程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批准日期修改日期签 字修改日期签 字复审日期签 字复审日期签 字红细胞ABO血型(反定型)鉴定标准化操作规程一、目的为保证血液及血液成分的红细胞ABO血型在临床上同型输注,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有效,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十五条特制定本标准化操作规程二、方法采用试管法检测红细胞ABO血型(反定型)三、原理用已知的A1、B、O标准红细胞测定被检者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A或抗B抗体,结合正定型结果判断ABO血型四、适用范围适用于输血前患者与献血者红细胞ABO血型(反定型)确认五、仪器设备普通离心机;血型专用离心机;六、试剂1、试剂名称:人ABO血型反定型用红细胞试剂盒;2、试剂生产厂家: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公司;3、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060059;4、包装规格:A1、B、O试剂各1支, 10ml /支;5、贮藏条件;2-8℃保存,不能冰冻6、有效期:自检定合格之日起2个月;7、试剂性能:外观、溶血率%、特异性、抗原性均符合检定规程要求七、检测样本要求1、标本类型:静脉血(EDTA抗凝剂:血液=1:10)2、标本采集:见输血科标本管理标准化操作规程。

      3、标本储存和运输:新鲜血2~8℃贮存时间不超过72小时4、标本拒收状态:标识不准确、标本稀释、细菌污染,严重溶血等不能测定八、操作步骤1、取10mmx60mm洁净小试管3支,分别标明A1型细胞、B型细胞、O型细胞,用滴管分别加入受检者血清1滴于试管,再分别用滴管加入A1、B、O型试剂红细胞悬液1滴2、,摇动试管,立即以1000rpm离心1min或3400rpm离心15s3.先观察是否有溶血,溶血可能是阳性结果,或者是细菌污染;将试管轻轻摇晃,使沉于管底的红细胞浮起,观察细胞扣情况,并判断凝集强度(见下表)如肉眼不见凝集,应将反应物倒于玻片上,再以低倍镜检查红细胞ABO血型(反定型)结果凝集强度判断对照表红细胞凝集反应描述凝集强度镜下可见少数红细胞凝集,而绝大多数红细胞仍呈分散分布混合凝集外观溶血,上清液中有游离血红蛋白溶血红细胞凝集成一大块,血清清晰透明4+红细胞凝集成数小块,血清尚清晰3+红细胞凝块分散成许多小块,周围可见到游离红细胞2+肉眼可见大颗粒,周围有较多游离红细胞1+镜下可见数个红细胞凝集在一起,周围有很多游离红细胞镜下未见凝集,红细胞均匀分布阴性4、ABO血型(反定型)表现型反应格局表受检者血型受检者血清+试剂红细胞O细胞A细胞B细胞A0-+B0+-O0++AB0--九、质量控制 1、对新进批号的试剂应作亲和力与效价验定。

      2、此检测项目应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且成绩合格;3、每次做血型鉴定应采用血浆质控品做室内质量控制,且要求在控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判断结果后应仔细核对、记录,避免笔误等引起的差错,如有疑问应镜下观察红细胞形态或用其他介质重新检测5、检测标本应在2~8℃保存留一周,以备复查6、试验中应同时检测O型红细胞,若产生阳性反应,则需要添加自身对照试验,如自身对照为阳性,表明是自身冷凝集素导致,如为阴性则表明被检者血清或血浆中可能存在ABO系统以外的其他系统的抗体干扰十、生物参考区间 ABO血型:A型,B型,O型,AB型;十一、干扰因素1、冷凝集素:在恶性肿瘤或病原体感染后有时冷反应性自身抗体可异常增高造成溶血2、自身抗体:红细胞被自身抗体强烈致敏后将干扰ABO定型,且自身抗体的存在会导致交叉配血不合3、弱凝集:当患者红细胞上抗原异常可能会导致减弱的或缺少的凝集反应,如亚型红细胞抗原性较弱、新生儿、老年人及少数恶病质患者红细胞抗原形成不足或敏感性降低4、细菌性凝集:常见有类B凝集,A型或O型病人因大肠杆菌O86感染,从而使红细胞上获得类B抗原,能与抗B抗体发生凝集,表现为B 或AB型。

      其不受温度影响,病情好转类B凝集即消失另外红细胞被细菌或细菌酶污染,红细胞上的T抗原被激活,与供血者中抗T抗体发生凝集5、混合外观凝集现象:主要见于患者有近期输血史、骨髓移植、胎盘出血、白血病或其他原因如嵌合现象、A3亚型及Tn多凝集反应6、不规则抗体:可通过测定唾液中的血型物质来鉴定ABO血型7、亚型:亚型红细胞抗原性较弱易产生弱凝集;8、假凝集:常见于某些肝病、传染病、多发性骨髓瘤、霍金氏病、心肌梗塞、感染等病;9、血浆样本血型鉴定时应注意排除纤维蛋白原和补体的干扰;十二、注意事项1、检测标本必须正确有标识,其血液量、红细胞或血浆的质量符合实验要求和受血者当前的免疫学状态;2、输血前检查要求是输血前3天内的血样(预防受血者在输血前的3个月之内可能有妊娠或输血等免疫史而可能产生不规则抗体)3、标本血液离体后要求尽快送检,至检测完毕最长不能超过3d,每次检测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标本应在2℃~8℃保存7天;4、每批次试剂均应进行效价测定,试剂使用前应仔细检查试剂的贮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变质失效;5、注意离心力、温度、红细胞浓度及抗原抗体的比例对试验结果的影响;6、患者使用的药物影响的处理:如果使用右旋糖酐、PVP等治疗,应注意将红细胞洗涤;如果受者使用肝素治疗,则应用硫酸鱼精蛋白对抗,使样本凝结;7、疑存在冷凝集素的病人标本的血型鉴定时应用37℃生理盐水洗涤3次再测定,并放37℃免疫微柱孵育器10分钟后观察结果。

      8、疑存在自身抗体的病人标本的正定型血型鉴定时应用37℃~45℃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三次或者用放散后的红细胞(放散方法需不破坏红细胞结构);9、疑为亚型应通过亚型定型试剂来具体定型鉴定血型时要注意正反定型的结合,加用抗H和抗A、B型标准血清、A2红细胞等检查唾液中的血型物质,必要时作吸收放散试验以确定若血清中存在不规则抗体可在反定型用O细胞加以鉴定,有些亚型因为抗原的某些位点缺失,也会产生相对于缺失抗原位点的抗体,这些抗体的产生有助于亚型的判定10、疑为红细胞被细菌或细菌酶污染产生的假凝集可置37℃免疫微柱孵育器10分钟后观察结果,此种凝集在4℃和37℃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凝集程度逐渐减弱,在37℃时最弱或消失11、出现混合外观凝集的情况时一般要核对标本,必要时可重新抽取血样;12、红细胞出现弱凝集、假凝集应进行红细胞形态显微镜镜检,假凝集用生理盐水稀释或洗涤红细胞可使凝集消失13、注意血浆因抗凝不完全而出现小的纤维蛋白对凝集反应结果的判读14、反复输血的受者应注意抽取新的样本,以避免因回忆反应而产生的抗体漏检十三、参考文献1、胡丽华主编,临床输血检验,第1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2、叶应妩,等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