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塌山体变形破坏模式及稳定性分析.docx
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崩塌山体变形破坏模式及稳定性分析 崩塌山体变形破坏模式及稳定性分析 1. 崩塌苦难 崩塌是指陡峻的山坡上的岩块、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突然的急剧的倾落运动,这里所说的崩塌苦难是指由于崩塌的发生已经或者可能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好造成危害的地质苦难,否那么就是一种普遍到地质现象 崩塌多发生在大于60-70度得斜坡上崩塌的物质称为崩塌体崩塌体与坡体的分开面称为崩塌面,崩塌面往往就是倾角很大或者裂隙很深的界面,如节理、片理、劈理、层面、破碎带等 崩塌的分类:1、崩积物崩塌:山坡上已有崩塌岩屑和沙土等物质组成的聚积,由于它们的质地很松散,当有雨水侵湿或受地震震撼时,可再一次形成崩塌此类崩塌常发生在水易渗透和搜集的地点其性质是有其母岩的性质抉择的,由花岗岩、变质岩、凝灰岩、泥岩 形成的崩积土最易崩塌 2、表层风化物崩塌:是在基岩表层生产的风化物的崩塌,是崖崩中常见的类型这是由于在表层有风化层,它与基岩之间的渗透系数不同在水流搜集或者地下水沿风化层下部的基岩面滚动时,可引起风化层沿基岩面崩塌崩落的土层较浅,是一种小规模的滑动,但发生的次数最多。
大多发生在从缓变陡的斜坡变化点的地方 3、沉积物崩塌:有些由厚层的冰积物、冲积物或火山碎屑物组成的陡坡,布局松散,按沉积时的状态形成性质不同的沉积土层,透水性和土的强度有差异,在积水的地方引起崩塌 4、基岩崩塌:一般在坚硬的岩石的斜坡上,由于节理、层理面、断层面等方面的理由也有可能产生崩塌,在这种裂隙是沿轻易崩塌的方向伸展时和在夹有粘土、泥岩等成分时轻易发生崩塌落石属于小规模的岩石崩塌 2. 崩塌山体变形破坏模式分析 危岩体失稳方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通常失稳方式有三种,即坠落式、倾倒式和滑塌式根据对工作区内崩塌危岩总体形态、发育规模、基底和底界层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区内危岩的失稳破坏方式以坠落、倾倒-滚落和滑移-倾倒-滚落方式居多 强风化2灰 岩灰 岩灰 岩灰 岩1坠落式倾倒式滑塌式滑移-倾倒式图3-2 危岩失稳方式示意图 图3.2-1 危岩体失稳方式示意图1 坠落式 受裂隙切割和下部岩腔影响,高悬于陡岩上端和岩腔顶部的危岩体,随卸荷裂隙不断加深加宽,一旦裂隙发育切割整个危岩体,使其脱离母体,危岩在重力作用下从母体突然脱离失稳产生崩塌。
经此次调查,郭家岩山体崩塌后WD2—WD5危岩带上大小不一的岩腔特别发育,这些岩腔是由于危岩体顺层面坠落后所形成,区内的W4、W8及W9不稳定岩块将持续顺层面以坠落方式失稳,见照片2-1—2-2 照片2-1 W4危岩块上的凹岩腔 照片2-2 W4危岩块上的凹岩腔 2 倾倒式 岩体基座的差异风化和裂隙的切割使危岩体局部悬空,危岩体底界临空条件好,在变形破坏时,危岩体的顶部首先脱离母体,然后沿基座支点转动,从而发生倾倒式破坏区内WD1危岩带及WD6的片面危岩体发育有高陡临空面和平行于临空面的节理裂隙,W2及W7危岩体将以这种破坏方式失稳 照片2-3 W2危岩块上的的高陡临空面 照片2-4 W7危岩块上的的高陡临空面 3 滑移-倾倒式 危岩体本身已经脱离母体,受下部岩块支撑一旦下部岩块受外部作用发生滑移,上部岩体将发生倾倒滚落区内W1、W3、W6危岩体外观有明显的滑动面,见照片2-5、2-6,再次发生崩塌将以这种破坏方式崩落 照片2-5 W6危岩体滑面及裂隙 照片2-6 W3危岩体滑面及裂隙 4 滑塌式 危岩体附着于母岩上,以确定角度的裂隙(卸荷裂隙)面接触,在危岩体自重和地表水渗入裂隙等因素的作用下,裂隙面锁固部位被贯串,危岩体沿母岩(或基座)发生剪切滑移破坏,此种破坏方式往往有渐变特征,破坏后果受危岩临空条件影响,临空高度越大,后果越严重,处于陡坡边缘的松散体,沿着确定的滑移面在外部诱发因素作用下滑移崩落。
区内W5、W10破碎带危岩体将以这种方式失稳,见照片2-7、2-8 照片2-7 W5危岩块上的破碎带 照片2-8 W10危岩体破碎带 3. 崩塌山体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3.1定性分析与评价 郭家岩崩塌稳定性包括两个片面,一是山坡上面崩塌源区尚有的可能崩塌的岩土体的稳定性;二是崩塌聚积体的稳定性影响这些地质体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貌的空间因素;岩土体的物质成分和布局特征 郭家岩崩塌区内共有6个危岩带(WD1—WD6)、4个崩塌聚积体(D1—D4)主要采用野外调查稳定性定性判断为主,辅以室内计算的方式对山体边坡和危岩体举行评价勘查结果说明,4个崩塌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