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原子物理学第三次作业答案 (9).doc
11页1第三章 碱金属原子结构及光谱碱金属原子: Li, Na, K, Rb, Cs, Fr (周期表中 I 族元素)特点: 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 内层形成“闭合壳层 ”(中学化学:原子中电子分层排列,每层排满 2n2 个电子形成“闭合壳层” ,第四章介绍)只考虑最外层的那一个 电子和“闭合壳层+原子核=原子实”的作用§3.1 能级和光谱---最外层电子和 原子实作用形成3.1.1 能级和能级图(玻尔理论为基础的维象理论)1, 能级对氢原子: En = - , (和 l, m 无关)2hcRH对碱金属原子,和最外层电子的状态有关: En = E n,l = - (1)2lnNote: (i) R = R RH ; (n- l) n; l(量子数亏损) ,和 n, l 有关;(ii) En 对 l 的“简并”消除,E=E n,l 一个 n, 对应 l (0,1,2,3,…n -1)个 E n,l 对: l = 0, 1, 2, 3, 4, …,描述的电子表示: s, p, d, f, g, …,l : s, p, d, f, g ,…2, Na 原子(Z= 11)的能 级图 格罗春图纵轴:E n,l / eV最右边一列:H (对比, 只和 n 有关);第一列 (S 能级 ): s 电子; n =3,4,5,…, (无 n =1,2, Why ?:2n 2)。
第四列 (F 能级 ):f 电子; n =4,5,6,…, (无 n =3,2,1 , Why ?: lmax = n-1 )问题:Li、K、 能级图特点?3.1.2 光谱和能级跃迁规律- Na 原子为例仅存在: l = 1 (2-67)的跃迁,由此构成四个主要线系1, 锐线系(nS 3P, n = 4,5,6,…, ) l =-1nS 能级能量: E n,s = - ;2)(snRhc3P 能级能量: E 3,p = - ;3pnS3P 的波数:由, E n,s - E 3,p = h=hc/= hc = - (2)2)(p2)(sn2, 主线系(nP 3S, n =3,4,5,…, ) l =1 = - (3)2)(sR2)(p3, 漫线系(nD 3P, n =3,4,5,…, ) l =12 = - (4)2)3(pR2)(dn4, 柏格曼线系(nF 3D, n =4,5,6,…, ) l =1 = - (5)2)(d2)(f问题:Li、K、 线系公式?3.1.3 解释量子数亏损( l)的轨道模型由(1), E n,l=- =- (类氢粒子) (6)2)(lnRhc2*nRhcZZ*=Z *( n, l)1:有效核电荷数。
由 6 式可见: l 和 Z*是“原子实”对最外层电子影响的两种不同表示方式1,Z *和 l 的规律(1) n 相同时,l 增加,Z *1, l 0 (s >p>d>f >g ~0);Z*=1, l = 0:能级同氢原子(见 P70,表 3.1.1) 2) l 相同时,n 增加, Z*1, l 0(见 P70,表 3.1.1) 研究热点)原子的里德伯态:n 很大时的激发态:Z *=1, l =0,能级同氢原子2, 轨道模型对 Z*和 l 的解释以 Na (Z=11)原子为例:10 个电子形成“闭合壳层” 按索末菲的椭圆轨道理论,b = n n a1 (短轴) ;a = rn (同玻尔理论)=n 2 a1 (长轴) 同 n, 不同的 n = 1,2,…,n(量子力学:l=0,1,2,…, n-1):n = n, max = n ;b = a =n 2 a1 :圆轨道运动,电子“-e”感受到的原子实,同氢核原子实的“有效核电荷数” Z * ~1, l =0;n = 1 ; b = n a1; a =n 2 a1: 最扁的椭圆运动- 贯穿轨道 运动,电子“-e ”感受到的原子实的“有效核电荷数” Z * >1, l >0。
结论:n 值确定时,随 n (l)增加,Z * 1, l 0同 n(l) , 不同的 n : b = n n a1,a= n2 a1;随 n 增加,b 和 a 都增加, “-e”感受到的原子的“有效核2 83电荷数”Z * 1结论:l 值确定时,随 n 增加, Z* 1, l 0 Note:图 3.2, 3P 能级: 双重能级(钠光谱的双线: 589.0, 589.6 nm)P69, 2P 2S 除 nS 外, 所有能级都是双重能级问题: 双重能级怎样产生 ?§3.2 轨道与自旋角动量的相互作用(量子理论为基础)3.2.1 电子轨道运动的磁矩 l1,轨道磁矩定义(7)niS: 大小:环流的面积 (圆轨道);2nSr方向:环流的右手螺旋 2eVir和 的关系:l, 大小: l=rmVrmV方向:磁矩的负向2lelr所以, ,g l =1 (G 因子) (8)ielz 和 lz 的关系:(9)zizzl lml2,28i (电流)-e nSrlV42,轨道磁矩的量子性质由: = l2, =2l)(meˆl2)(eˆl而: 的本征值: l (l+1) ℏ2, 本征函数:Y l, m(, ) ;ˆ所以, 的本征值: l (l+1)= l (l+1),本征函数:Y l, m(, ).2l 2)eB由 : , zzllm,zzlˆˆ,而 : 的本征值: ml ℏ, 本征函数:Y l, m(, ) ;zˆ所以, 的本征值: ml = ml ,本征函数:Y l, m(, ) 。
z)2(eBml :轨道角动量的磁量子数;(玻尔磁矩) B3.2.2 电子自旋,自旋角动量和自旋磁矩为解释碱金属的双重能级结构,乌楞贝克,古德史米特(荷兰人,1925)提出:就如“-e ”和“m”是电子的内禀特性一样, “自旋”也是电子的内禀特性之一电子自旋性质:自旋角动量: s自旋磁矩: , gs =2 . (10)megs2自旋角动量的 z 分量: sz 自旋磁矩的 z 分量: (10, )zs,量子性质:的本征值: , s (自旋量子数), s ≡ 1/2;本征函数:2ˆs2)1(s sm的本征值: , ms (自旋角动量的磁量子数 ) =1/2, -1/2; (2s+1=2 个) zs对 ms=1/2,本征函数: ;对 ms=-1/2 ,本征函数: ;的本征值: ,本征函数: ;2ˆs223)1(Bes的本征值: , 本征函数: (m s=-1/2) , zs, s(m s=1/2)原子总的波函数: smr)((用 4 个量子数表示) sln),, slmn,3.2.3 自旋角动量(磁矩)与轨道角动量(磁矩) 的相互作用能量方法: s 和 l 的相互作用 s 和由 l 产生的磁场 B 的相互作用。
5原子实座标系中(实验室座标系):电子运动产生环流, 环流产生磁场由毕奥萨伐尔定理,可以计算电子在原子实位置产生的磁场 B(r), 但是,不能计算电子在自身位置产生的磁场 B(r =0)= ?Why?-发散电子座标系:原子实运动产生环流,环流在电子位置产生的磁场,由毕奥萨伐尔定理:,及 , 00=1/c 2 ,Z *:有rVeZ'3*04 rVmrVml '')(效核电荷数11)lrceB32*01由于其他物理量都是原子实座标系中的物理量,(11)式也必须返回原子实座标系原子实座标系中的 B,见杨福家书) (11‘)lrcmeZ32*04E( s, l 的作用能 )= (12)smeBslsrceZ32*041§3.3 由电子自旋引起的能级和谱线的精细结构3.3.1 原子的总角动量不考虑碱金属原子中“原子实”中的电子, 外层电子有: 和 .sl定义:电子的总角动量(13)lsj的本征值: j ( j+1) ℏ2; (j:单一电子的总角动量量子数) (14)2ˆ的本征值: mj ℏ; (m j:单一电子的总角动量的磁量子数) (15)zj问题:j 和 mj 的取值=?先看 j (0): jmax = l + s (s 和 l 平行) ;jmin = l – s (s 和 l 反平行);因为: j 值以 1 递增(减) ,所以: j=l + s ,l + s-1, 。
, l - s (两个角动量耦合量子数的一般规律)再看 mj ,由右图可见:Z*er-e’=- VZ*er-eV 电子座标系:原子实座标系:Zmjℏmlℏmsℏ jls6mj = ml + ms而, ml = l, l-1, …,0, -1, …,-l;ms = s, s-1, …,0, -1, …,-s所以 mj ,max= l + s = j; mj ,min =-( l + s) = - j;因为: mj 值以 1 递增(减) ,所以: mj = j, j-1, …,0, -1, …, -(j-1),-j (共 2j+1 个值)3.3.2 碱金属原子波函数的两种表示第一种,用:n, l, m l ,ms 四个量子数表示: n, l, ml , ms ;第二种,用:n, l, j ,m j 四个量子数表示: n, l, j, mj . 量子力学将证明: n, l, j, mj 是 , , , , 和 共同的本征函数,即:2ˆlz2ˆsz2ˆzjn, l, j, mj =l (l+1) ℏ 2n, l, j, mj ; n, l, j, mj=m l ℏn, l, j, mj2ˆl zln, l, j, mj =s ( s+1) ℏ2n, l, j, mj ; n, l, j, mj=m s ℏn, l, j, mjs zsˆn, l, j, mj =j (j+1) ℏ2n, l, j, mj ; n, l, j, mj=m j ℏn, l, j, mj 2ˆ z3.3.3 碱金属原子的能量E = En,l(不考虑 s, l 的作用能)+E( s, l 的作用能)(6 式) (12 式)2*nRhcZlrceZ32*041(12)中,r (变量), (和角度有关,变量) 。
为此,用( 12 式)的平均值取代,即:ls,, lrcmeZEˆ2413*0lsrCˆ13)241(*0cmeZ. lsrCˆ3),()(,,, jj mllnmlnYR(16)lnlrr,3,31)1(2/31*llaZ,ˆ),(ˆ,, jj mlml YsYs由于, 不是?,jl ),()(,,, jj mllnlnYrR的本征函数为此,由: ,lsˆ和 sj7lslslj ˆ2ˆ)ˆ(ˆ22 所以: ),1jlsˆ,(,jmY ),()]1()1([2,jmlYslj ),( ),()]()(([2 ,, jjllsljl(17))]1()(1([ljlsrCEsl ˆ3, (18))]1()(1([)(2/134* sljllnRhcZ式 18 中, : 精细结构常数E/ En,l ~ 2=10-43740ce“精细”的含义:在一定 l 值对应能级上的细小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