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doc

19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416564407
  • 上传时间:2023-01-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3.50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选对牛弹琴原文: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出自《牟子》) 译文: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仍然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 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子、牛虻的叫声,以及小牛犊寻找母牛哞哞的声音牛立即摇着尾巴,竖起耳朵,走来走去地听起来了高山流水 《列子》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林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像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怀念的,钟子期必然理解它的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忽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

      伯牙放下琴感慨地说:“您听曲子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仿佛我的心意啊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韩娥善歌《列子·汤问》原文: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丽,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仿娥之遗声译文:从前韩娥东行到齐国,不料缺少钱粮,(她在)通过齐国的雍门时,以卖唱来换取食物她)离开后,那美妙绝伦的余音还仿佛在城门的梁柱之间缭绕,三天不绝于耳,周边的人觉得她并没有离开有一天,韩娥来到一家旅店投宿时,旅店里的人羞辱她韩娥为此拖着长音痛哭不已她那哭声弥漫开去,竟使整个村子的人们,人们泪眼相向,愁眉不展,人人都伤心得三天吃不下饭人们)匆匆追赶且挽留她韩娥回来了,又拖长声调高歌,引得乡里的老少个个欢呼雀跃,不能自禁,人们忘情地沉浸在欢乐之中,将以往悲苦都忘了送给她丰厚的财物因此雍门那的人,至今还善于唱歌表演,那是效仿娥留下的歌唱(技艺)啊后羿射箭原文:夏王使羿射于方尺之皮①,径寸之的②乃命羿曰:“子射之,中③,则赏子以万金之费;不中,则削子以千里之邑④。

      羿容无定色⑤,气战于胸中⑥,乃援弓而射之⑦,不中,更射之,又不中 夏王谓傅弥仁曰⑧:“斯羿也⑨,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 则不中的者,何也?”傅弥仁曰:“若羿也,喜惧为之灾,万金为之患矣人能遗其喜惧⑩,去其万金,则天下之人皆不愧于羿矣(11) (选自《说苑》) 注释:①羿(yì)—— 又称后羿,传说是夏王太康时东夷族首领,是出名的射箭手方尺之皮——指用一尺见方的兽皮做的箭靶 ②径寸之的(dì)——直径为一寸的靶心   ③中(zhòng——动词,射中 ④邑(yì)—— 古代人民聚居的地方,大的叫都,小的叫邑这里指夏王分封给后羿的土地 ⑤羿容无定色——后羿的面色红一阵白一阵,变化不定   ⑥援——拉,引 ⑦傅(fù)——保傅,古代官职 ⑧斯——这个 ⑩遗——抛弃,清除 (11)不愧于羿——不会比后羿的本领差愧,羞愧译文:有一天,夏王让她表演箭术,靶子是用一尺见方的兽皮制成的,夏王对她说:“你射中了,就赏你一万两黄金;射不中,剥夺你拥有的封地后羿听了,顿时紧张起来,脸色一阵红一阵白,胸脯一起一伏,怎么也安静不下来就这样,她拉开了弓,射出第一支箭,没有中射出了第二支箭,又没有中夏王问大臣弥仁:“后羿平时射箭是百发百中的,为什么今天连射两箭都脱靶了呢?”弥仁说:“后羿是被患得患失的情绪害了。

      大王定下的赏罚条件成了她的包袱,因此,她的体现很不正常如果人们可以排除患得患失的情绪,把厚赏重罚置之度外,再加上刻苦训练,那么,普天下的人都不会比后羿差的导读:后羿是古代传说中射箭技艺精湛的人,但就是这样的人,由于夏王给她加了万金筹码,再让她射箭,她就射不中了,因素是她有了患得患失的心乱了方寸,因而发挥不出平时的水平智①子疑邻原文:宋②有富人,天雨③墙坏④,其子曰:“不筑⑤,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⑥暮⑦而果⑧大亡⑨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⑩邻人之父出处:选自《韩非子·说难》,作者韩非,战国末期出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战国末期的韩国人,其著作收录在《韩非子》中出名哲学家,法学说集大成者,散文家注释:①智:聪颖,这里的意思是“觉得……聪颖”、“觉得……是聪颖的” ②宋:指宋国 ③雨:yǔ,(古今异义)下雨名词用作动词,是意动用法 ④坏:毁坏 ⑤筑:修补   ⑥亦云:也这样说云:说;亦:也 ⑦暮:晚上⑧果:果然⑨亡:丢失 ⑩疑:怀疑 ⑪之:zhī,的 ⑫父:fǔ ,老头一词多义:1.暮:夜晚年老) 2.果:果然瓜果) 3.亡:丢失逃跑)   4.其:她/她大概) 5.之:她/她的//语调助词:不译//去、到)译文:宋国有一种富人,因天下大雨,她的墙坍塌下来。

      她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邻居的老人也这样说可富人不听她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觉得儿子是聪颖的,却怀疑偷盗的是邻居的老人启示:它告诫准备发言的人能从中得到这样的启发:当你说话的时候,不能只考虑自己的话对与不对,还要想一想自己的地位和处境,与否适合刊登这样的意见而对于听话的人则应当有这样的启示:由于存在偏见,同样的事,可以作出完全不同的判断主旨:它告诫人们,如果不尊重事实,只用感情上的亲疏远近作为判断是非的原则,就会主观臆测,得出错误的结论, 还会伤害自己 邻居家的老人这方面,告诉我们给别人提意见,要尽量用能让别人欣然接受的方式 同样的事发生在不同人身上却不同看待,这是不对的的做人做事要公平,实事求是规定公正地看待事情纪昌学射   甘蝇是古代出名的神箭手只要她一拉弓,射兽兽倒,射鸟鸟落飞卫是甘蝇的学生,由于勤学苦练,她的箭术超过了教师有个人名叫纪昌,慕名来拜飞卫为师飞卫对她说:“你先要学会在任何状况下都不眨眼睛有了这样的本领,才干谈得上学射箭纪昌回到家里,就仰面躺在她妻子的织布机下,两眼死死盯住一上一下迅速移动的机件两年后来,即便拿着针朝她的眼睛刺去,她也能一眨不眨了。

      纪昌快乐地向飞卫报告了这个成绩飞卫说:“光有这点本领还不行,还要练出一副好眼力极小的东西你能看得很大,模糊的东西你能看得一清二楚有了这样的本领,才干学习射箭纪昌回到家里,就捉了一只虱子(虱,shī),用极细的牛尾巴毛拴住,挂在窗口她每天朝着窗口目不转睛地盯着它瞧十多天过去了,那只因干瘪而显得更加细小的虱子,在纪昌的眼睛里却慢慢地大了起来;练了三年后来,这只虱子在她眼睛里竟有车轮那么大她再看看稍大一点的东西,简直都象一座座小山似的,又大又清晰纪昌就拉弓搭箭,朝着虱子射去那支利箭竟直穿虱子的中心,而细如发丝的牛尾巴毛却没有碰断纪昌快乐极了,向飞卫报告了这个新的成绩飞卫连连点头,笑着说:“功夫不负苦心人,你学成功啦!”   [提示]从纪昌学射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结识到学好基本功的极端重要性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艺,都必须有顽强的毅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打下扎夯实实的基本,然后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不费力气的“窍门”“捷径”是没有的我们阅读寓言故事,重要是从寓言阐明的道理中接受启发和教育对故事中描述的具体做法,不要随便模仿,例如象纪昌那样去锻炼眼力,弄得不好,也许会得到相反的效果   [原文]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①。

      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②,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③,以目承牵挺④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⑤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亚学视而后可⑥,视小如大,视微如著⑦,而后告我 昌以■悬虱于牖⑧,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⑨,浸大也⑩;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11),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12),朔蓬之■射之(13),贯虱之心(14),而悬不绝(15)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16):“汝得之矣(17)——《列子》 [注释] ①觳(gòu)——把弓拉满 ②尔——人称代词,你瞬(shùn)——眨眼 ③偃(yǎn)卧——仰面躺着 ④承——接这里指用眼睛盯住牵挺——旧式织布机下的脚踏板用两根绳子连着机上的部件,用脚上下蹬踏,牵动织布机上的部件 ⑤锥末——锥子尖倒眦(zì)——刺到眼眶子眼前   ⑥亚——另一方面视——眼力,视力 ⑦微——不明显著——明显,明显 ⑧■(máo)——牦(máo)牛尾,这里指牦牛尾巴毛牖(yǒu)——窗户 ⑨旬——十日为一旬 ⑩浸(jìn)——逐渐 (11)睹——看12)燕角之弧(hú)——用燕国出产的牛角做装饰的弓 (13)朔蓬之■(gǎn)——用北方出产的蓬草茎做的箭秆。

      朔,北方■,小竹,可以做箭杆这里指箭杆14)贯——穿过 (15)悬——这里指那根用来悬吊虱子的牛尾巴毛绝——断 (16)高蹈——跳起来蹈,顿足,踏地拊膺(fǔyīng)——拍着胸脯17)汝——人称代词,你截竿进城鲁国有个人扛着根又粗又长的毛竹进城到了城门口,她把毛竹竖起来拿,被城门卡住了,她把毛竹横着拿,又被两边的城墙卡住了她折腾了半天,累得气喘吁吁,还是进不了城旁边有个老头儿边看边乐:“你可真是个大草包!脑袋瓜里就只有一根弦!我这一大把年龄,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你怎么不请教请教我呢?”卖毛竹的人连忙向她打躬作揖:“您老多指教吧!”老头儿捋(lǚ)着白胡子说:“这事儿简朴你把毛竹锯为两段, 不就进去了吗?”“毛竹锯断了就不顶用了那总比你卡在城外强吧!”卖毛竹的人就借了把锯子,把毛竹锯断,拿进城去了  [提示]如果说卖毛竹的人愚蠢可笑的话,那么,那个喜欢摆老资格、教训人的白胡子老头儿更加蠢笨有些“老资格”总是喜欢按老经验、老规矩办事,她们不善于根据实际状况,灵活地考虑极简朴的、甚至是一般常识范畴内的问题,成果,出了诸多馊主意[原文]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①,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

      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②,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③(《笑林》)  [注释] ①执——拿 ②俄——一会儿老父(fǔ)——对老年人的尊称 ③遂——于是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她先度量好自己的脚的尺寸,然后把它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准备去集市时,忘了拿量好的尺寸她在集市上选好鞋子后,才想起自己忘了拿尺寸,她说:“我忘来带鞋子的尺寸了于是返回去取尺寸等到她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没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替代那把尺子呢?”她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注释:1度(duó):量长短2郑:春秋时代一种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3欲:想要  4履:音(lǚ),革履,指鞋子 5者:......的人定语后置) 6先:一方面 7而:然后 8置:放,搁在 9之:代词,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10其:她的 11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12至:等到 13之:到...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