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琵琶行教师导学案.doc
5页《琵琶行》导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诗人白居易、识记文言基本知识点2、赏析本诗结构艺术3、学习描绘音乐的方法4、领悟作者关注现实、同情和尊重受损害的下层妇女的崇高精神学习课时】2课时 【课前预习】一、关于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60首,与杜甫的“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同为著名的诗史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明畅,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二、写作背景《琵琶行》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秋天写的元和三年,白居易任“谏官”;五年,调京兆府户曹参军;九年,接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死,白居易首先上疏,急请捕“贼”朝廷深恶其僭越言事,诬其“浮华无行”、“甚伤名教”,贬为江州司马 三、诗歌体裁行:乐府歌辞的一种体裁,多用于铺叙记事,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诗歌体裁 用韵自由,富于变换。
四、词语注音浔(xún)阳(yáng) 荻(dí)花(huā) 瑟瑟(sèsè) 管弦(guǎnxián) 浸(jìn) 琵琶(pípá) 转轴(zhuànzhóu) 拨(bō)弦(xián) 慢捻(niǎn) 抹(mǒ) 幽咽(yōuyè) 迸(bèng) 裂帛(lièbó) 舫(fǎng) 敛容(liǎnróng) 虾(hā)蟆(má)陵(líng) 教(jiào)坊(fāng) 妒(dù) 红绡(xiāo) 钿(diàn)头(tóu) 银(yín)篦(bì) 鞍马(ānmǎ) 重利(zhònglì) 阑干(lángān) 重(zhòng)唧唧(jījī) 谪居(zhéjū) 湓(pén)江(jiāng) 独(dú)倾(qīng) 呕(ōu)哑(yā) 嘲(zhāo)哳(zhā) 更(gèng) 重(chóng)闻【预习检查】 【课堂探究】一、 小序有什么作用?明确:①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②概述琵琶女身世;③点明写作动机;④定下全文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二、 内容感知 1、 通过诵读和对小序的学习,简要概括这首叙事诗的内容。
明确:诗人被贬官后谪居江州,月夜送客至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2、 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明确:诗人自己和琵琶女3、学生再读诗歌,并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各个诗节的内容教师逐字逐句解释翻译每一段,讲析一段,叫学生概括本段内容)明确:浔阳江边闻琵琶、江心聆听琵琶曲、江中听诉身世苦(少年:本居京城色艺绝,老大:门前冷落守空船)、同病相怜感慨多(昔日:才高位显居京城,如今:谪居卧病浔阳城)、重闻琵琶青衫湿4、 请同学们概括琵琶女的身世遭遇,看看两者有没有共同点诗人:当年在京城曾位居高官,作为才华横溢的大诗人,每日诗酒流连,高朋满座,其乐融融;但因为犯颜直谏被一再贬官,而今谪居浔阳城,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琵琶女:年轻时在京城艳盖群芳,色艺双绝,人妒人捧,年年欢笑;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只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过着凄凉的生活共同点:①两人同由京城流落江州,都有天涯沦落之感;②两人都曾有过欢乐富足的生活,如今生活境遇一落千丈;③两人同居穷乡僻壤,举目无亲,知音难觅,倍感凄凉寂寞;④两人前程未卜,对未来都怀有深深的忧虑因此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5、 作者在听琵琶女弹奏时心情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明确:诗人的心情应该是孤寂落寞、凄清感伤的。
诗中“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等处即是这种心情的印证产生这种感受是因为诗人和琵琶女有相似的遭遇,他从她的琵琶声中听出了其中哀怨凄凉的感情,进而想到自己的不公遭遇和坎坷仕途,自伤身世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既同情琵琶女的遭遇,又悲叹自己的不幸三、 结构艺术 文中有几次写到了琵琶演奏?每一次的演奏从详略布置上来说,有什么不同?明确:共三次,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是贯穿全诗的主线,一闻琵琶邀相见(第一段),,琵琶女未出场,是诗人和朋友偶然听到琵琶女的演奏声,演奏什么曲子不知道,但可以断定它的基调是悲壮的因为①琵琶女在这“绕船月明江水寒”之际,显然以此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②它打动了“惨将别”的主客心,加重了离愁,使“主人忘归客不发”属于暗写再闻琵琶诉沦落,是明写、详写三闻琵琶青衫湿,是明写,但写得简略第一次(暗写):“诗人送客闻琴”醉不成欢惨将别”(暗示沦落)“主人忘归客不发“(侧面烘托琴技)第二次(明写):彼此相见,琵琶女奏《霓裳》、《六么》(详写)“同是天涯沦落人”(点明主旨) 琵琶女自叙身世 诗人述“迁谪意”(照应) 第三次(明写)“感我此言”“却坐促弦”(略写) “江州司马青衫湿”(侧面烘托)【音乐赏析】(第二段边疏通字词边讲解此部分内容)分组讨论,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1、比喻(找出比喻句,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音乐的旋律有哪些变化,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小弦切切如私语(细柔温婉)、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圆润) 急促 愉悦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流利)、幽咽泉流冰下难(清冷阻塞)、冰泉冷涩弦凝绝(低沉凝滞) 轻快 停顿银瓶乍破水浆迸(激越奔涌)、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雄壮) 爆发 高昂四弦一声如裂帛(短促凄厉) 戛然而止好处:以声喻声,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熟悉的声音来作比喻,把抽象无形的琵琶声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不仅写出了音乐徐疾抑扬、多姿多彩的变化,还让人有亲耳聆听之感。
2、叠词和连绵词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连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好处:使音节琅琅上口、悦耳动听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1)正面描摹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2)侧面烘托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好处:写听众的反应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4、 曲中带情教师点拨: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之技艺高超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提示: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带着感情来弹奏的,而诗人也是带着感情来听、来描摹的找出有关感情的诗句:琵琶女以情演曲: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诗人以情绘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而相似的遭遇也使诗人从乐曲中听出了其中的感情 小结:诗人运用一连串的比喻来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用音强、音高、音色、节奏、旋律各不相同的十多种声音来比喻四根琴弦所发出的不同乐声,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此外,还用“嘈嘈”、“切切”等叠词和“间关”“幽咽”等连绵词来描摹琵琶声,更增加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感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诗人用“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还从侧面通过对听者的反应的描写,表现出琵琶曲的艺术魅力当然,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也是本诗描写音乐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都是我们在平时写作中值得学习的地方 明确:(1)把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感情融而为一,说你也是说我,说我也是说你,命运相同,息息相关琵琶女叙述身世后,诗人以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叙述身世后,琵琶女则"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弹一曲后,诗人则更是"江州司马青衫湿" 风尘知己,处处动人2)诗中写景物、写音乐,手段都极其高超,而且又都和写身世、抒悲慨紧密结合,气氛一致,使作品自始至终浸沉在一种悲凉哀怨的氛围里3)作品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概括力,而且转换跳跃,简洁灵活,所以整首诗脍炙人口,极易背诵诸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等,都是凝炼优美、扣人心扉的语句! 由于这首诗,白居易的名字也就更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
30多年后唐宣宗在为白 居易写的一首诗中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课后巩固 听颖师弹琴①【唐】韩愈听颖师弹琴⑴昵昵儿女语⑵,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⑶,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⑷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⑸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⑹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⑺推手遽止之⑻,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⑼!【注释】 ①颖师:名颖,师是僧的通称来自天竺,元和间在长安,以弹琴著名,②昵昵:亲热而细柔尔汝:好朋友不讲客套,互称你我,叫做“尔汝交”③划然:突然轩昂:形容音乐高亢雄壮④浮云两句:形容音乐飘逸悠扬⑤喧啾四句:形容音乐既有百鸟喧哗般的丰富热闹,又有主题乐调的鲜明嘹亮,高低抑扬,起伏变化⑥未省:不懂得丝篁:弹拨乐器,此指琴⑦起坐:忽起忽坐,激动不已的样子⑧遽:急忙⑨冰炭置我肠:冰极冷,炭(火)极热,指两种相反的情感剧烈冲击文学常识】 韩愈(768~824):字退之。
河内南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古文运动旗手诗作气势宏大,想象丰富,语言新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与白居易《琵琶行》、李贺《李凭箜篌引》被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韩愈《听颖师弹琴》阅读答案附翻译韩愈《听颖师弹琴》阅读答案附翻译【参考译文】 琴声袅袅升起,仿佛小儿女在耳鬓厮磨之际窃窃私语忽然琴声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像勇猛的将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接着又转成风和日丽,远处飘动着几片白云,近处摇曳着几丝飘柳絮,它们漂浮不定,若有若无蓦地,百鸟齐鸣,啁啾不已,一只凤凰翩然高举,引吭长鸣它一心向上,结果还是一落千丈惭愧呀,我空有一双耳朵,不会欣赏音乐但是听了颖师的琴声之后,我先是起坐不安,继而泪雨滂沱,浸湿了衣襟颖师你高超的琴艺,一会儿把我引进欢乐的天堂,一会儿又把我置入悲苦的地狱,就好像同时把冰火投入了我的胸膛阅读训练】 1.此诗和白居易的《_____》、李贺的《_____》并称为唐诗中描写音乐的三大名作 2.前十句摹写声音声音由_____突然_____,又_____,又____,又____,忽然又_____ 3.后八句写自己_____,从侧面烘托_________。
4.此时的句式,既有____句,又有_____句,交错运用,以与诗歌所表现的声音相匹配 【参考答案】1.琵琶行 李凭箜篌引2.轻柔 高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