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首位度分析及相关对策.docx
17页城市首位度分析及相关对策 王琛 黄凯悦摘要:城市首位度是首位城市在所在国家或地区的地位衡量标准之一,可以准确反映该城市的经济实力、城市影响力和带动力等情况在概述城市首位度理论基础上,结合当前产业转型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新型城市化的需求以及城市更新途径的启示,对传统首位度评价体系和指标进一步延伸和完善,为我国城市评价和提升首位度提供更加全面的参考指标关键词:城市首位度;评价体系;新型城市化:F290 :A:1005-913X(2016)04-0024-03一、首位度的内涵与外延(一)国外城市首位度研究城市首位度(Urban primacy index)是城市经济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最早在1939年由美国学者马克杰斐逊(M.Jefferson)提出通过对国家城市规模分布规律的研究,杰斐逊指出首位城市(primate city)就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人口规模排在第一位的城市,会对本国有重大影响之后马歇尔(Marshal)通过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人口规模之比对杰斐逊提出首位度进行了具体的量化,并认为首位度比较合理的指数是2.00Ades 和Glaeser (1995)认为城市首位度与政治稳定和集中的政治权力有关;Mehta(1996)提出城市首位度是一种衡量区域或国家人口大小的函数这一概念;Linsky(1996)研究发现面积小但密度高、人均收入低、出口导向型经济和农业经济为主、有殖民的历史、人口增长率高的城市首位度一般较高。
21世纪后国外学者对城市首位度的研究已经延伸到更广泛的层面,Vernon Henderson(2000)提出首位城市为保持自身地位,而对区域内非首位城市的发展尤其是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阻碍作用;Ronald L. Moomaw和Mohammed A. Alwosabi(2004)通过对亚洲和美洲的分析得出城市首位度和人口规模、经济发展规模以及产业化水平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城市首位度会与人均GDP和单位土地的人口密度呈负相关,也反映出首位度的提升要求更高级的公共服务Robert M. Anthony(2013)开启新角度,探究城市历史和城市首位度的关系国外学者在研究首位度从最初的对人口规模的比较,不断发展到从经济、产业等其他方面去分析首位度的影响因素,近年来还提出了城市历史与首位度的关联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学者将目光更多地转向了非首位城市的未来发展问题和居民生活质量方面但国外学者在衡量城市首位度时的方法较为单一,未形成系统全面的首位度指标体系二)国内城市首位度研究国内对于城市首位度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严重敏、宁越敏(1981)将首位度的概念首次引入中国,并对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各个省区的首位度情况进行了分析;汪明峰(2000)计算了1984年至1997年各个省区主要城市的首位度指标,发现各个城市首位度的变化趋势逐步减小,依此推断我国省区城镇体系的规模分布正在逐渐向均衡的位序演变。
2000年之后,学界对于城市首位度的研究逐渐突破了传统仅仅用于衡量城市发展规模的涵义,并且给予了首位度新的内涵卢学法、申绘芳(2007) 对首位度的概念进行了深化,首次提出了经济首位度、产业首位度、科技首位度、人才首位度和文化首位度的概念康俊杰(2010)提出了广义城市首位度,即一个城市在总体上或者在某一个领域内的发展领先于其他城市的程度,包括规模首位度、产业首位度、功能首位度三个方面的内容,并提出三级评价体系的40个考核指标张璇(2012)认为首位度除了关注各城市的经济、社会、城市建设等方面外,还需关注生态首位度,城市的生态功能包括自然生态、景观生态、经济生态和社会生态等方面莫拓(2014)在研究南宁城市首位度时,对广义首位度的内涵又进一步细分和延伸,增加了和谐首位度和全域首位度的评价指标通过对比和谐城市竞争力指数来确定城市和谐首位度,衡量城市各方面发展是否协调引入全域首位度对城市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合理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等方面进行衡量,有利于更好地建设现代城市和现代农村这些意味着今后城市首位度研究必须要与新型城市化密切结合起来大多数国内学者在具体分析一个城市的首位度时,往往只选取了广义首位度中的几项指标来进行测量,关于指标选取的原因表述较为模糊,未能反映出城市未来的发展潜力,运用于中小城市上的意义和作用并不大,这也是今后研究城市首位度需要关注的部分。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以及我国目前城市发展的现状和目标,首位度不仅是城市各项竞争力优于其他城市的程度,还包括城市各方面可提升的程度,能够凸显城市的所具有发展潜力,从而使当下首位度的研究更深入、更具参考价值二、首位度分析指标(一)首位度指标体系的发展在传统首位度的评价分析中,所使用的载体是首位城市和居于第二位城市的人口数,得出的结果是两个城市人口的比值,再从该比值出发去推导城市体系结构,但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群规模不断膨胀的今天仅仅以人口数来衡量是不够全面和科学的,不能准确反映出两城市间的真实状况目前城市首位度的评价体系基本以广义首位度的内涵为基础,再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主要包括人口首位度、经济首位度、城市功能首位度、科技文化首位度等方面其中经济首位度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综合经济实力,某个城市的经济首位度越高,表明该城市在这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地位越高,在区域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功能首位度是对城市功能的评价指标,城市功能是城市存在的本质特征,是城市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作用和秩序,一般划分为公共服务、生产、集散、创新和开放五大类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科技与人才,也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城市科技和文化首位度高,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城市文化内涵的深厚和城市居民素质水平较高。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首位度所涵盖的内容也在不断扩展深化,与城市发展有关的任何方面都可以纳入到首位度指标体系之中二)我国城市提升首位度的新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势头保持健康良好,因而对城市首位度提升的关注点更多地放在了非中心城市上,使得区域内中心城市独大的局面有所改观在不同发展时期和经济背景下,各区域内的一些非首位城市通过对自身情况的分析,把握自身发展优势并挖掘自身发展潜力,找到具有自身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产业转型时期的机遇“十二五”时期,我国处于有机会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方面工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既有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深刻影响,也有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的紧迫要求,城市只有加快转型升级才能实现工业又好又快发展,同时促进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另一方面,城镇化进程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空间,对于许多面临发展瓶颈的资源型城市,想要提升自身首位度,需要关注经济首位度与产业首位度的各项指标,及时发现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产业结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把握机遇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城市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珠三角地区产业一直专注于产品制造领域,被称作“世界工厂”面对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2005 年起,广东省政府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采取了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措施该政策实施以来,珠三角地区的工业产业发生了变化,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第三产业结构比重加大,现代服务业、新兴技术产业等替代原来的传统产业趋势明显2.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需求在结合城市自身情况进行发展的同时,提升城市首位度也需要考虑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方方面面,需要结合新型城市化道路的特征,从城市布局、城市形态、城乡统筹与城市治理等方面来着手走新型城市化道路,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升城市功能首位度和居民生活质量首位度近年来,无锡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优化的空间格局以及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在提升首位度的过程中,突出智慧型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转型,着力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打造魅力宜居城市,大力推进“一城一岛一带”重点功能区建设,区域影响力显著提升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全域首位度,改变重“城市”轻“乡村”的发展模式,着力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通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郴州在提升全域首位度上,重点建设“大十字”城镇群,把“大十字”城镇群作为郴州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增长极,成为建设现代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的榜样城市。
3.城市更新途径的启示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然经历的再开发过程,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地域环境中的城市更新具有不同的动因机制、开发模式、权力关系,进而产生不同的经济、环境、社会效应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城市更新的途径更多地采用打造个性化和社会化的城市公共空间、城市绿地以及发展文化创意经济等新多元化的更新形式1)重视生态首位度当下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由于经济快速发展总是带来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交通堵塞等环境问题,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也显示出生态首位度对城市的重要性,缺少生态建设的城市发展是有失偏颇的以怀化为例:怀化市正致力于打造武陵山片区生态首位城市,放大怀化在武陵山片区的“生态绿心”效应,通过一系列生态建设,怀化市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品味、对外形象也有所提升2)关注文化首位度世界性体育和文化活动也是推动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途径如2010年举办亚运会的广州和2011年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深圳,利用文化首位度扩大城市及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新型城市化下首位度评价体系诸如上述的非首位城市在发展建设过程中不断崛起,在提升首位度上有了新发展,但仍有更多的二、三线城市的未来发展问题亟待解决。
对于如何合理提升城市首位度,实现经济迅速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影响力和人民生活质量,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可以看到的是,每个城市都需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外部发展环境和未来发展趋势,寻求一条适合的个性化的发展道路,对城市首位度的分析必须要全面透彻在新型城市化背景下,更是强调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战略,把城市化的质量作为重点进行发展结合城市未来发展需要和城市发展潜力的评估,对城市首位度评价体系进一步发展,整理归纳为以下评价体系:一、资本市场的概念在西方经济学中,资本市场理论是最有争议的一个领域由于资本工具的复杂性、实践性和多变性,导致人们对资本市场的认识很不一致根据多数人的理解,资本市场,是指长期资金市场,经营一年以上中长期资金的借贷业务,它是长期资金融通的市场,在我国称作长期资金市场它由中长期银行信贷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保险市场、融资租赁市场等共同组成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又统称为证券市场,证券市场是资本市场中最活跃、最具创新性与影响力的组成部分,[1]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学术界一般认为,资本市场是转让资本财产(以货币形式表现的资本物品)的市场,实际上就是资本生产要素市场,显然,资本市场是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种资金交易关系或融通活动的总和。
关于资本市场的内涵与外延,学术界还有以下几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资本市场是以融通长期资金为目的的有价证券发行和交易关系的总和与此相适应,资本市场不仅包括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而且还包括非证券化的产权交易市场及其他一切筹措和运用中长期资金的市场和中介机构另一种观点认为,资本市场主要由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产权市场三大子市场所组成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资本市场不仅包括短期资本市场,而且要发展长期资本市场(主要是证券市场);不仅包括商品资本市场,而且要发展人才智力资本市场(主要是劳动力市场和企业家市场);不仅包括有形资本市场,而且要发展无形资本市场(主要是高科技和专利市场);特别是要发展产权市场,这是进行资本经营的关键最后,还有学者指出,资本市场属于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