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鹬蚌相争》教学设计.docx
24页2023《鹬蚌相争》教学设计《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鹬蚌相争》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鹬蚌相争》教学设计1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书读好了,就能变成自己的语言怎样让三年级的孩子明白“小故事蕴含的大道理”呢?教师要让语文课程富有创新活力,通过不同方法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领悟内容,体验情感,潜移默化的培养人文精神,提高语文素养 2.语文教学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前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并学习正确的运用语言并注重引导学生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二﹑教学背景 1.教学内容分析: 《鹬蚌相争》讲的是河蚌刚刚张开蚌壳晒太阳,一只鹬看见了,就用嘴啄住了它的肉, 蚌紧紧夹住了鹬的嘴它们双方互不相让,谁也不肯放开谁,结果一起被渔人捉去了。
这则寓言生动地说明两人一味争斗,互不相让,就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到好处 2.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读懂故事内容,而且对寓言有很大的兴趣,如此浅显易懂的故事从语言和情节的理解上来说,对他们都不是难事但是,他们的理解能力与领悟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如果想让学生通过自己读书就能真正理解简单的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也并非易事 3.技术准备:多媒体课件 4.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学生事先查找鹬和蚌的相关资料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想象及多种形式的朗读等学习活动,理解重点词语,并能用“毫不示弱”造句 2.了解鹬蚌相争的故事内容,懂得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3.在理解寓意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展开想象表演故事 教学重点:了解鹬蚌相争的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懂得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出示鹬和蚌的图片)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了解鹬和蚌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 2.学生就鹬和蚌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两方面进行介绍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鹬和蚌的图片,了解两种动物的外形特点,交流课外资料,了解鹬和蚌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给了他们直观感性的体验,读书时就能带着这样的形象走进故事中去,为学习课文做铺垫。
] 3.谈话:这节课我们就学习《鹬蚌相争》的故事 (二)了解故事内容,理解寓意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读一读:鹬蚌相争 毫不示弱 啄 夹 啄、夹各是什么意思? 3.再读课文,思考:鹬和蚌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4.请学生按提示说一说: 河蚌刚张开壳晒太阳,鹬( ),蚌( ),双方( ),结果( ) (课件逐步呈现每一步)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整体感知接着请学生说一说鹬和蚌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提高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 二)细读课文,理解寓意 1.默读课文,思考:(1)鹬和蚌为什么会争斗起来呢? (2)它们是怎么争斗的呢? (指答读文) 2.展示课件:鹬蚌相争时的对话内容的文字片 3.指导学生朗读 (1)问:鹬被蚌紧紧夹住了,如果你就是这只鹬,你会怎么想? 追问:你要是这只鹬,你会怎么生气地说? 感悟,有语气朗读 (2)问:鹬这样生气,蚌害怕吗?它表现得怎样?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 (毫不示弱) (3)帮助学生理解“毫不示弱” 提问:“毫不示弱”你怎么理解? (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师小结:“毫不示弱”表示一点儿不比对方弱。
) [设计意图:实现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的目标,为造句做准备] (4)指导造句 “毫不示弱”用到什么地方比较合适呢? 试着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5)指导:你要是这只蚌,你会怎么毫不示弱地说? (6)分角色朗读,同桌互读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读出鹬“生气”和蚌“毫不示弱”的不同语气,使他们初步体会双方“互不相让”的态度] 4.鹬和蚌谁也不肯放开谁,谁也不肯让着谁,双方互不相让,结果怎样呢?(被渔夫捉去了) 5.请学生戴上鹬和蚌的头饰进行表演 [设计意图:再现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课本剧表演,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让学生亲身体会到鹬和蚌此时的心情,为揭示寓意做铺垫] 三)回归整体,揭示寓意 1..展示课件:鹬蚌相争的完整动画片 [设计意图: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生观看动画的过程中,对故事有个完整的了解] 2.指名分角色朗读全文,请学生思考:鹬和蚌为什么会一起被渔夫捉去了?你认为鹬和蚌怎样做就可以不被渔夫捉去? 3.讨论: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设计意图:利用动画把教学活动推向高潮,朗读全文,使学生的认识与课堂教学具有完整性。
最后揭示出寓意,懂得互相谦让的重要性] (三)练习 同桌互相演一演“鹬蚌相争”的故事 (四)小结:学完课文,谈谈体会 (五)作业 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再去搜集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读一读,体会它蕴含的道理 板书设计: 鹬蚌相争 鹬——啄 (生气) 互不相让——>被捉 蚌——夹 (毫不示弱)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我理解了( )等词语的意思[评价要点:啄 夹 毫不示弱 互不相让等词意的理解] 2.我会用“毫不示弱”说一句意思完整的话 3.我能讲述故事的内容,知道了鹬和蚌一起被渔夫捉去是因为( ) 4.通过学习我知道“鹬蚌相争”的故事告诉了我们( )的道理 [注:每项评价内容都分为“优秀﹑良好﹑达标”三个等级] (二)教师教学效果评价 本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利用表演课本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指导学生充分地朗读,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逐步理解寓意,懂得道理;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的境界 六﹑本节课设计亮点: 《鹬蚌相争》是一篇寓言故事,它用一个小故事生动地说明了两人一味争斗,互不相让,就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到好处的道理。
故事虽小,道理深刻我认为自己在此次教学设计中以下两方面做得不错: 1.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把教学内容声情并茂地呈现于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情,全身心地参与学习过程,使他们乐在其中,学得自主、有效 2. 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研读,调动学生的认知、想象和情感,细细揣摩、体味,不断深化对文本主题的认识,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鹬蚌相争》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 认识11个字和一个多音字“燕”,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到朗读课文 3、 能讲述“鹬蚌相争”的故事 4、 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 认识11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 了解故事内容,并懂得成语背后的含义 教学准备: 1、 生字词语卡片 2、 鹬蚌的图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 同学们,通过课外阅读你一定又知道了许多成语故事,知道了哪些呢?能讲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主汇报积累的成语故事。
2、 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鹬蚌相争》,板书课题 3、 齐读课题,认识“鹬、蚌”两个字教师出示图片,介绍鹬和蚌 二、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 自由读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 学生在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并交流识字方法 3、 教师检查识字情况,抽读生字卡片,正音 4、 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开火车 摆脱 赵国 燕国 罢兵 懒洋洋 劝说 夹住 鹬蚌相争 毫不示弱 鱼翁占便宜 5、 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6、 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7、 指名朗读课文,评一评,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三、 学习会写字 1、 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2、 同桌说词,看谁说的多 3、 学生识记生字,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写这些字才好看呢? 4、 说说你的发现 5、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范写 6、 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7、 书写评价 作业: 1、 读课文 2、 写字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1、 听写生字 2、 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二、 听故事,了解课文内容 1、 听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指名回答 2、 自由读课文,看看通过读你又有什么收获。
3、 提出你心中的疑问,全班交流 三、 朗读感悟 1、 学习课文3、4、5自然段 (1) 自由朗读这一部分 (2) 出示插图: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图意 (3) 找一找,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副图的情景呢?指名读一读 (4) 找出第三自然段中的动词,画上“—” (5) 出示小黑板: 河滩上有一只蚌,它舒服地()了蚌壳……结果把鹬的长嘴()了 (6) 哪一个词写出了蚌收拢蚌壳速度非常迅速呢?你能用“连忙”说一句话吗? (7) 指导朗读 (8) 学生自由读4、5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的读呢? (9) 同桌间互相朗读,读后全班汇报朗读,分男女比赛读课文 (10) 鹬蚌相争谁输谁赢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从哪一个词可以看出鱼翁十分轻松的抓住它们俩呢? (毫不费力) 分组讨论:鱼翁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鹬蚌它们听后又会说些什么呢? 全班反馈 (11) 齐读课文3、4、5自然段 2、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3、 分组说说故事 4、 指名说故事 5、 学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 6、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讲解。
7、 学习课文1、2、7、8自然段 8、 默读这一部分,从这里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反馈 四、 拓展 你现在明白了“鹬蚌相争,鱼翁得利”的意思了吧学生自由回答 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齐读课文 作业: 1、 读课文 2、 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板书设计:《鹬蚌相争》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涟漪"."心旷神怡"."无计可施"."肌肠辘辘"."反唇相讥""轻而易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哲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重点:领会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和自己从鹬蚌相争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