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杭州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17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46171986
  • 上传时间:2018-06-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9.50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杭州市杭州市 2003200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杭州市统计局 2004 年 2 月 16 日 2003 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积极应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努力克服“非典”和高温缺电的影响,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又有新的提高, “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初步核算,2003 年,杭州市生产总值(GDP)突破两千亿大关,达到 2092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5%,连续十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是 1996 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三次产业构成为6.1:51.6:42.3由于“非典”影响,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884 亿元,增长 12.2%,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较上年下降 0.5 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达 3.27 万元,比上年增长 13.9%,按现行汇率折算达到 3950 美元。

      2003 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达 329.71 亿元,比上年增长 28.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0.39 亿元,增长 31.3% 农业 全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127 亿元,比上年增长 7.5%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例由上年的 52:48 调整为46.2:53.8全年粮食种植面积 181.4 千公顷,产量 100.27 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15.3%和 14%;油料种植面积 40.94 千公顷,产量 6.12 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 10.3%和 2.1%;蔬菜种植面积 102.14 千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产量 288.28 万吨,比上年增长 7.7%;花卉种植面积 33.52 千公顷,药材种植面积 2.09 千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66.2%和 24.2% 林、牧、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当年造林面积 3884 公顷,比上年增长 46.5%全年肉类总产量 30.06 万吨,禽蛋 7.76 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 4.4%和 7.7%;牛奶 5.63万吨,下降 7.9%淡水养殖面积 61.71 千公顷,产量 13.02 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7%和 8% 都市型农业得到较快发展。

      茶叶、花卉苗木、水产品、节粮型畜禽、蔬菜和竹业等“六大优势产业”实现产值 108.94 亿元,增长 11.7%;水果、干果、蚕桑、药材和蜂业等“五大特色产业”实现产值 18.27 亿元,增长 14.3%,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分别为57.6%和 9.7%,比上年分别提高 1.2 和 0.5 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 280.81 万千瓦,比上年增长 0.8%全年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 19.64 千公顷,年末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68.19 千公顷 工业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继续实施“工业兴市”战略,战胜非典和高温缺电的不利影响,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 935 亿元,比上年增长 19.9%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 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 3198.51 亿元,增长 31.3%,增幅比上年提高 9.5 个百分点轻工业总产值 1565.05 亿元,增长28.1%;重工业总产值 1633.46 亿元,增长 34.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3129.19 亿元,增长 31.7%工业产销率为 97.8%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加快。

      按照国家新的高技术产业划分标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高技术产业总产值 469.48 亿元,比上年增长40.4%全年工业更新改造投入 236.07 亿元,比上年增长 29.7%年末累计有企业技术中心 125 家,其中国家级、省级分别有 5 家和 40 家在全国性宏观景气回升的情况下,传统行业经过近年来较大力度的技术改造适应了新的形势,纺织、化纤、橡胶、钢铁、金属制品、通用设备制造等行业实现总产值增幅均在 30%以上 工业经济效益改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 347.76 亿元,利润 192.92 亿元,分别增长 26.6%和 30.8%省经济效益综合考评得分 213.1 分,比上年提高 12.75 分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006.18 亿元,比上年增长30.7%全社会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 258.16 亿元,增长 30.2%;农村投资 289.59亿元,增长 38.7% 投资主体更趋多元化全社会投资中,国有经济单位投资 425.63 亿元,增长20.5%;非国有经济单位投资 580.55 亿元,增长 39.3%民间投资所占比重为 52.4%,比上年提高 2.6 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改善限额以上投资完成额中,第一产业投资 1.05 亿元,增长 56.5%;第二产业投资 320.3 亿元,增长 43.6%;第三产业投资 573.25 亿元,增长 26.2%工业投资大幅增长,全社会工业投资额达 375.37 亿元,增长 42.3%各类园区完成投资179.07 亿元,增长 1.9 倍限额以上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占 32.6% 建筑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建筑业增加值 146 亿元,比上年增长 8.6%各类房屋施工面积 4332.35 万平方米,增长 35.8%;房屋竣工面积 1471.6 万平方米,增长42.8% 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总体实现较快增长受“非典”影响,消费品市场一度低迷,但随后出现强劲回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87.52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4%其中市区 483.02 亿元,增长 12.2%;五县(市)104.5 亿元,增长 13.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 508.94 亿元,增长 13.1%;餐饮业 64.42 亿元,增长 8.9% 商品交易市场继续发展年末全市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 693 个,其中生产资料市场 101 个,消费品市场 592 个。

      全年商品市场成交金额 934 亿元,比上年增长 8.6%其中成交金额亿元以上的市场有 67 个,10 亿元以上的有 14 个 连锁超市继续发展年末全市连锁零售餐饮企业 60 个,连锁门店 975 个,年零售额达到 92.5 亿元,比上年增长 40.1%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总量 15697.79 万吨,比上年增长 9.4%其中铁路 438.46 万吨,下降 1.7%;公路 11000 万吨,增长 5.9%;民航6.2 万吨,增长 8.9%;水运 4253.13 万吨,增长 21.4%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22838.84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8.3%其中铁路 1534.27 万人次,下降 2.5%;公路21000 万人次,增长 9.3%;民航 215.4 万人次,增长 11.1%;水运 89.17 万人次,下降17.5% “交通西进” ,路网建设再续新篇建成了绕城高速公路南线(全长 123 公里的杭州绕城高速公路实现了全线贯通)、杭州机场公路与杭甬杭金衢互通改造工程、03 省道萧山东复线、104 国道萧山钱江立交至同兴段、16 省道桐庐至焦山段、01 省道余杭段、富阳桥大线、104 国道余杭西连接线、临安藻天线、淳安南浦大桥等“十大工程”。

      年末全市公路里程 6692.8 千米,其中高级公路里程 1806.51 千米,分别比上年增长2%和 11.3% 邮电通信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市电信业务总收入 68 亿元,比上年增长 20.9%年末全市固定用户 313 万户,比上年增长 24.7%;固定主线普及率 47.29 线/百人,其中市区 56.4 线/百人全市移动用户 395 万户,比上年增长 43.1%年末全市因特网宽带用户 39.72 万户,比上年增长 86.8%全市邮政业务总量 5.73 亿元,增长20.9%邮政特快专递完成国内业务 283.43 万件,完成国际业务 13.38 万件 金融保险 金融机构贷款增加较多2003 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 3818.7 亿元,比上年增长 36%,其中短期贷款增长 34.4%,中长期贷款增长 48.1%个人消费贷款余额 473.48 亿元,比上年增长 54.7%;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652.73 亿元,比上年增长 29.7%,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增长 26.5%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比为 82.1%,比上年提高 3.8 个百分点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支相抵净回笼167.49 亿元,比上年下降 14.3%。

      全年保险机构保费收入 66.6 亿元,保险赔付金额16.11 亿元 旅游产业 非典疫情对我市旅游业造成较大损失下半年,随着非典疫情的缓解,旅游业明显回升全年旅游产业增加值 126.4 亿元,比上年增长 6.7%接待海外游客 86.12 万人次,比上年下降 18.5%;接待国内游客 2776.3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4.7%旅游总收入 325.9 亿元,增长 7.3% “旅游西进”取得重大进展西湖综合保护“三项工程”(杨公堤景区一期、新湖滨景区、梅家坞茶文化村)于国庆节顺利完成 房地产业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 2406.78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 26.8%;竣工面积 605.47 万平方米,增长 7.3%商品房销售面积 487.61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 10% 市场物价 居民消费价格运行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 0.5%其中食品类、居住类分别上升 1.4%和 1.9%;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及用品类分别下降0.1%、2.8%和 4.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讯类分别下降 2.1%和 4.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与上年基本持平 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全年原材料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 4.8%,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3%。

      二、改革开放 所有制结构 所有制结构继续得到调整,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上升全市生产总值中,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为 50.5%,比上年提高 3 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经济完成 248.9 亿元,增长 22.7%;集体经济 244.96 亿元,增长 26.2%;股份制经济 1680.9亿元,增长 34.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 841.28 亿元,增长 31.4%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国有经济实现 48.18 亿元,下降 6.9%;集体经济 31.99 亿元,下降29.6%;股份制经济 177.21 亿元,增长 39.6%;三资经济 37.54 亿元,增长 33.2%;个体和私营经济 291.96 亿元,增长 8%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有 4.1 万家企业、124.15 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其中有 54.74 万私营和个体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有 1.4 万家企业、98.71 万职工参加失业保险;有 2.88 万家企业、155.65 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市有各类福利院、敬老院 225 所,收养人员 5170人,年末全市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 1.47 万人。

      国际经济技术劳务合作 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全年批准境外企业(机构)35 家,其中非贸易性企业9 家年末境外非贸易性企业 73 家,总投资 1.42 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全年完成国外经济合作营业额 2.16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18.7%,全年派出劳务人员 3072 人次,为上年的 5.2 倍 对外贸易 外贸进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进出口总额 182.3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2%其中出口总额 109.5 亿美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