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本科学年论文-论沈从文的乡土精神--《边城》里“乡下人”的心声.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QQ15****706
  • 文档编号:98948481
  • 上传时间:2019-09-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4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河南理工大学本 科 学 年 论 文2013——2014学年第 2 学期院系 文法学院中文系 专业 汉语言文学  班级 2011级3班   姓名        学号 311112020316   指导老师    2014 年 6 月25日 论沈从文的乡土精神 ———《边城》里“乡下人”的心声摘要:沈从文有一个著名的自我称谓:“乡下人”这个身份标志不仅“给他一种能够反驳他的批评者的特别的优势地位,而且还使他能够在他的文章和小说中,按照自己的独特价值标准来评价当时的潮流” ﹝澳大利亚﹞A●J. 普林斯:《沈从文的生活和作品的“乡下人”》, 邵华强、虞建华译,载邵华强编: 《沈从文研究资料》下册,花城出版社1991年版,第700页在沈从文与乡村的关系上,他有个离开—回忆—回归—离开—回忆的发展过程,他对于乡村人更多体现在对待乡村风俗、风景、风情的回忆与发现上  关键词:“乡下人”;乡土书写;国民毛病;《边城》;人性观 目录引言:乡土人意识中的自然性观及其表达 3一、浪漫与自然的统一:乡土书写中的人性美 3(一) 浪漫化的乡土书写 3(二) 乡土意识中自然人性的融合 3二、探索与救治:对“国民毛病”的挖掘 4三、对人性异化的反思:情系乡野,书写都市 5四、对都市的批判:独特的乡土视角,收获“生命哲学” 7五、赤诚的乡土追求:《边城》中人性分析 8(一)人的生命自然、健康、优美 8(二)人的品格纯美高尚 10(三)人与人关系和谐、融洽 10结语:书写“乡下人”的心声 11参考文献: 12引言:乡土人意识中的自然性观及其表达 沈从文乡土书写当中对乡下人的描述便是包括礼仪和性格上的谦和、厚道、淳朴的一面,也包括情况情感和欲望上的率真而为、任性耿直的一面,致使他会自觉的追求内在于“情感世界”的那些消除阶级差异的“人性”和“人类之爱”和对这种“人性”和“人类之爱”的文学表达的。

      丁帆:《中国乡土小说史论》,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2年版,第92~93页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没有谁比沈从文更忠诚地使用、更新和发展中国本土的艺术发展表现手法,营造中国本民族的到的美,挽救、重塑了本民族文化生命的所做的一切!一、浪漫与自然的统一:乡土书写中的人性美(一)浪漫化的乡土书写  沈从文的湘西世界里的人性葆有为真为美为善的特征譬如《柏子》写有青年水手与吊脚楼妓女意识的欢娱画面给人不悖人性发展的礼,从而达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体现在沈从文乡土书写中的乡土意识,其最鲜明的特征之一就是把传统的乡土礼仪不断美化,以达到对想象性传统文化的想象性认同在《边城》中以委婉的笔状写了乡下子民的哀乐得失的故事,集中关注了“乡下人之所以为乡下人”的“抹布阶层”的生活,并给予了深厚的理想化同情小说以翠翠贯穿全文,写了她母亲的爱情悲剧、她的爱情故事,都是不完满的结局,都是悲剧 (二)乡土意识中自然人性的融合沈从文的乡土书写中,乡土意识和自然人性的融合展现了沈从文对人性回归自然的偏爱,凌宇说道:“‘乡下人’是一种自然人,他的灵魂尚未被污染,对人生尊严有着方式独特的感觉在这个角度上,我认为刘永泰 的《人性的贫穷和简陋—重读沈从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刘文认为沈从文乡土书写供奉的人性“在外观形态上比挣扎在现代文明中的人性要完满丰富”。

      刘永泰:《人性的贫穷和简陋—重读沈从文》,《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0年,第2期)值得注意的是沈从文的乡土书写的历史唯度的缺失表现为其对乡土社会的传统欠缺的掩饰沈从文的创作出发点是攫取湘西人生中强健的生命意识,作为医治现时社会弊病的良药但当他回眸审视这一人生世界,把它作为审美对象加以考察时,便发现这个民族在生命自然、强雄的特征外,还存在许多内在与外在的病态保守、落后等种种弊端,于是在情感深处,对于湘西人生的认同意识与忧患、悲悯意识被同时唤起,此涨彼消,互相交错,形成了独特的情感图式,这正是沈从文乡土情结的又一佐证并且,湘西生活对沈从文的影响是极其深厚的,美丽的自然山水不但养育了生命,更培养了美好的人性作者将自己的生命世界置于水的波动中,将水的丽质融化到湘西世界百态的人物形象上,使人性在水的柔和下绽放独特的光芒和意义,并以水中给予人性美的礼赞和歌唱湘西世界书写的是一种美好的人性,展示的是一种人性的光辉,像是一曲桃花源式的牧歌,更像是一曲人性美的礼赞作者旨在呼吁我们如何用美好的人性去净化我们失散已久的灵魂,旨在号召我们如何去珍惜这人类最为珍贵的本质美,旨在唤醒少数民族去保留那人性中残存的一点人性美。

      历史仿佛一条河,流淌着亘古不变的水,流走了无数人的情感,而水中沉淀下来的是永远不变的水的透彻与厚重,承载了无数人对生命本真美的追求假如沈从文对人性复归自然的途径有所保留,则他的乡土书写也会呈现另一番风貌,则自然人性也不复存在二、探索与救治:对“国民毛病”的挖掘 沈从文从“伦理精神和美学力量”的角度,考虑国家和民族大业的复兴问题,在1935年发表《中国人的病》,针对“国民毛病”问题,他陈述这个问题的病因救治方案: 第一,我们应该肯定帝王与臣仆信对立的人生观,这是使民 堕落的直接负责者这是病因) 第二,我们应该明白凡是用老办法开倒车,只能增加国民的愚昧与堕落走方郎中的医方不对) 第三,我们应该明白凡迷恋过去,不知将来,或对国家心怀悲观,皆是不健康病人狂人 第四,我们应明白一个“人”的权力,义务,对做人义务发生热烈的兴味,勇于去担当义务这才是救国同时就自己的方案) 沈从文:《中国人的病》,《沈从文全集》 第14卷,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0年版,第89~90页。

      从《中国人的病的》看出,沈从文对人之所以为“人”的权利的强调是建立在他对民族国家公民责任义务的体认上,他还认为,国民对个人正当权利的争取、对个人义务的承担都是现代民族国家最为基本的自救之道他曾称:“目前合于‘人权’的自私心扩张,它实在是一切文明的种子” 沈从文:《中国人的病》,《沈从文全集》 第14卷,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0年版,第88页针对当时的“读经救国”风气,沈从文用符咒搬的束缚来麻醉人们的思想:“……经书不发生影响,则糟蹋国民精力,若发生影响,更挫折未来环境的勇气总而言之,这时代实行读经即近于民族自杀 沈从文:《尽责》,《沈从文全集》 第14卷,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0年版,第81页 三、对人性异化的反思:情系乡野,书写都市  沈从文通过“得其自”而获得的“自然人性”文化立场,使其发掘出20世纪30年代其他都市作家甚少给予深度关注的一个文学主题——都市是人性的异化力量这样的价值取向和文学主题决定了沈从文的都市小说必定呈现出独异的面貌相对于描写湘西风物乡俗的情不自禁,沈从文有意回避和忽略了都市光怪陆离的现代景观和汹涌澎湃的阶级斗争,他很少正面描绘这些更具典型性的都市人事,因此在不见“上海摩登”的洋场风景中,也没有老舍对北平爱恨交织的人文心态。

      沈从文笔下的都市读来总觉得有点“隔”,作者似乎有意与他身处的都市保持着相当的心理距离,他以一个“局外人清”的冷眼过滤掉扑面而来的都市气息,其无比犀利的目光直达都市人扭曲的内心世界因而在他的都市小说中,城市的物象面目往往是模糊的,缺少对都市外部物质世界的描绘与渲染,沈从文自己也认为他的都市小说题材是故意“窄化”了的,有所回避,就连“霓虹”、“商场”、“电”、“阳”这些具有都市指征的词汇都绝少出现也许,其原因就像他在《一个天才的通信》中反问的:“先生,你觉得这街景有详细描画的必要没有?”这不说也罢的揶揄道出了原委,他对于都市生活的繁华与喧嚣是看不上眼的刘志荣教授在沈从文的文学世界中提出“生命文学”的命题,他说:“这个文学,就好像英雄的伟业或者圣哲的思想,都是一种生命自然的觉醒、表现和流露,只不过它表现到了文学上面而已  刘志荣,张新颖.沈从文精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8. 沈从文的思想体系中确实存在着这样一个“生命哲学”他认为,人生有两种对立的形式,一类是生命,一类是生活,前者呈现出与自然契合的原始人性,一旦取得对它的理性驾驭,粘附于整个民族努力之上,便成为符合理想的健全人生。

      张鸿声教授将此处的“理性”解释为宽泛意义上的“人的自觉”,而非现代人所具有的“历史理性”而这种人生仅存在于“边城乡土”,当中,像《采蕨》、《阿黑小史》、《柏子》、《阿姐》等乡土小说中那种率真泼辣,洋溢着野趣的生命强力,就是这种自然人性的最好体认而大多数都市人生沈从文断然将之归为“生活”的层次,即囿限于衣食住行、延嗣后代、追逐名利、贪图物欲的行为在《虚烛・长庚》中,他将这样的“生活”概括为——“外表上称绅士淑女,事实上他们的生活兴趣,不过同虫蚁一样,在庸俗的污泥里滚爬罢了这种人在滚爬中居然也掺杂泪和笑,活下来,就活在这种小小得失恩怨中沈从文说:“我是个乡下人,走到任何一处照例都带了一把尺,一杆秤,和普通社会总是不合 沈从文.水云[M]//沈从文.沈从文选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四、对都市的批判:独特的乡土视角,收获“生命哲学”新文学与现代都市文明,作为20世纪中国崭新的文学样式与社区型态,可以说是同根双生纠结在一起的当中国新文学第一次与都市文明交汇时,当时的作家循着不同的思路对都市生活作出了取向各异的描写与阐释五四”浪漫派作家便迅速地以启蒙文化理性的自觉,张扬着都市男女的人生情欲与个性自由,以个体本位的价值观对抗传统的群体价值观,彰显出反封建的意义。

      尔后,置身于洋场文化的海派作家,又迅捷地以都市文化理性的自觉,通过对都市的物态美学观照,传达出人们在都市商业文化中的功利主义和消费主义生活方式下的生存状态与人性异化的信息而沈从文对都市文明采取的锐意批判态度,构成都市小说的另一种精神向度,其在“市风”中横刀立马,“势不两立”的反叛姿态不得不说是继鲁迅之后的又一凛然决绝的精神斗士形象沈从文的都市批判小说丰富和补充了中国现代都市小说的视野,这种对负面影响的揭示、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反思与批判,对于刚刚起步、先天不足、存在着各种扭曲和畸形的中国“都市化”进程,无疑是非常及时与必要的在“都市批判派”中,茅盾用社会科学家的理性精神剖析了中国都市生活中各个经济阶层的命运沉浮,以政治的视角对都市进行全景式的反映,试图以“革命”为改造的方式,重建理想的都市人生和积极的都市生活;老舍从文化的视角审视古都的风俗人情,对于向现代化都市转变的北京表示出深深地忧虑,挖掘传统文化因子在市民阶层的积淀沈从文在都市文明的批判中没有重复上述作家的思路,而是独辟蹊径,在生命的体认中获得了一种独特的哲学视角,用“自然人性理想”的尺度去丈量都市人性的缺失与扭曲他的这种独特的文化选择,有学者将其概括为以“中国传统文化另一种资源(老子)而建立的与欧洲浪漫主义暗合的自然哲学精神” 王珞.沈从文评说八十年[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4:414.五、赤诚的乡土追求:《边城》中人性分析(一)人的生命自然、健康、优美 这一点从两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是体魄、容貌的自然、美丽。

      《边城》中的年青人身体强壮、健康,具有蓬勃的生命活力作者为了表现这一点,用动物去形容人的体魄如写天保、傩送,说他俩“结实如小公牛”,“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