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对待当前的社热点问题.doc
13页1科学对待当前的社热点问题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们又迈上了新的征程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内外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许多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前夕,在人民网推出的“你最关注的十大热点问题”调查中,社保障、司法公正、反腐倡廉、个人收入、房价调控、医疗改革、物价调控、环境污染、食品安全、教育改革位列其中期间,这些问题也成为代表委员讨论的热点话题,许多议案提案对此都有涉及网友的关注、的热议,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重大关切,体现了人们对过上更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也凸显了科学对待这些热点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当前社热点问题呈现新特点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任何社都不可能没有问题,人类社正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的我国当前的社热点问题,是伴随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经济社不断发展而逐步产生并日益凸显的,是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一个现实国情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 30 多年的历程30 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历史告诉我们,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日中国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就没有人民生活日见红火的生动景象。
2然而,发展是一个过程,它不仅不可能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而且不断出现新的问题正如深刻指出的, “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社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显现,新问题更是层出不穷而随着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评判标准的深刻变化和民主意识、法制意识、权利意识、公平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这些问题带来的困扰、造成的压力感受更明显,对尽快解决这些问题、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要求和期待更强烈因此,我国当前社热点问题凸显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是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伴生现象问题是一种现象,因一定的客观条件而存在,随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当前的社热点问题是我国经济社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具体体现,是社客观实际和人们主观认识相互作用的直接结果,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1、数量明显增多,表现更加复杂我国在 30 多年的时间里走过了发达国家数百年才走完的历程,任务的叠加必然带来矛盾和问题的叠加,这些问题既有全局性的,也有局部性的;既有长期积累的,也有新近形成的,既有经济领域的,也有社领域的;既有不同特点,也有共同之处这说明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问题不仅数量多、表现在方方面面,而且形态多样、十分复杂。
2、关系改革发展大局,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社热点问题带有普遍性、综合性、代表性分析一下人民网的调查结果不难发现:无论是3社保障、司法公正、反腐倡廉、个人收入、房价调控问题,还是医疗改革、物价调控、环境污染、食品安全、教育改革问题,都是我国经济社发展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都关系和影响大局同时,这些问题都与人民群众工作生活、切身利益紧密相连,关系着每一个人的心理感受和幸福指数3、不同问题相互交织,解决难度明显加大当前的社热点问题形态多样,从总体上看,不同社热点问题之间的关联性强,它们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如社保障与收入分配问题就相互影响——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保障制度还不健全,对社困难群体的保障力度不够,保障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这也是造成我国分配不公的原因之一正因为不同热点问题相互交织、彼此牵扯使得解决难度明显加大4、容易引发对立情绪,甚至造成社冲突从一定意义上说,社热点问题是公众利益和情绪的集中体现与表达有的社热点问题“热”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加以妥善解决或者进行必要的降温如果应对和处理不及时、不妥当,就很容易引起群众的不满和对立情绪,甚至演变成群体性事件2010 年,全国群体性事件呈高位运行状态,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由于对问题处理不当而引起的。
如海南文昌 2010 年 10 月份遭遇“200 年一遇”的洪水,造成水库决口,官员慰问来迟,并出语刺激灾民,导致众多灾民不满,并有激烈举动再如 7 月 14 日苏州“通安事件” ,拆迁农民因宅基地无补偿找政府要补偿,政府态度强硬使群众不满和愤怒,引发数万人堵塞国道,镇区级书记丢乌纱帽4社热点问题凸显及其新特点表明,我国改革发展又到了一个新的关口,难得机遇和严峻挑战并存,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同在科学对待当前的社热点问题,已经成为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大课题,成为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突出任务而科学对待当前的社热点问题,归结起来就是正确认识和有效解决,也就是要弄清“怎么看” ,明确“怎么办” 二、科学看待我国当前的社热点问题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清才能方向明我国当前的社热点问题十分复杂,正确认识并不容易,特别需要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立场、观点、方法正确,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形成正确认识;立场、观点、方法不对,必然陷入主观和片面,造成认识偏差面对当前的社热点问题,我们应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唯物辩证法这一锐利思想武器来加以认识从这个前提出发,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当前的社热点问题呢?(一) 理性地看。
就是客观承认、积极面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理性的看待当前的社热点问题社舆论的热点问题,尽管是一种社意识形态,但它的内容本质上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不因为人们不承认而消失事实上,世界上不少国家在特定的发展阶段都曾经出现过这样那样的社热点问题,我国在经过 30 多年的深刻变革和快速发展后社5热点问题凸显并不奇怪因此,面对当前的社热点问题,我们应当客观承认、积极面对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对社热点问题存在一些不理性的态度一种是对问题视而不见、漠然置之,例如近期曝光的“染色馒头”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里所暴露出来的“马后炮”监管现象和地方保护主义,就说明了我们有些地方政府的领导及地方质监部门人员对关系到广大群众生命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并不重视,漠然视之另一种是闻问题而色变、视问题为洪水猛兽这突出表现在地方领导干部面对群众监督批评政府这个问题上下面这个事例就是典型代表,2009 年 3 月,上海工作的王帅网上发帖揭批家乡河南灵宝市政府大规模违规征地,遭到警方的跨省追捕。
大学生举报官二代公考作弊遭跨省追捕甘肃省图书馆工作的王鹏2010 年 11 月 23 日,被来自宁夏吴忠市公安局的警察带走这一切缘于三年前他发帖举报“官二代”大学舍友在宁夏公务员考试中涉嫌作弊批评监督政府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跨省追捕事件屡屡发生,说明有些领导不能正确看待群众反映的问题,不能理性的对待群众的诉求,把民意的表达视为洪水猛兽这种态度都是不理性、不可取的,既不利于正确认识问题,更不利于有效解决问题二)全面地看就是系统分析、整体把握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6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全面的看待当前的社热点问题同其他事物一样,问题都是普遍联系而不是孤立存在的,复杂问题更是如此要正确认识问题,就要对它全面地看:既要瞻前顾后,也要左顾右盼;既要总体把握,也要分清主次如果“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就很容易导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举例:对于“看病难”问题,就可以从多个层面寻找原因—— 政府投入相对不足尽管近几年政府加大了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但总体上仍然不足我国人口占世界的 20%,但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总额的 3%.2009 年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投入占 24.7%,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 75%的水平,也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平均 55%的水平。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目前我国总体卫生资源不足,配置还不合理,70%左右的卫生资源在城市,高新技术、优秀卫生人才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广大农村只拥有 30%左右的卫生资源一些大医院过度发展,而农村和城市社区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仅设备和条件差,而且普遍缺乏合格的全科医师,导致群众患病后往往不信任基层医疗机构,纷纷涌向大城市大医院;人们的心理因素:有些人的病在社区诊所和一般医院就能看好,却非得去找大医院的名专家,出现了“全国人民上协和”的现象,导致原本稀缺的优质医疗资源更加紧张;这是典型的群众非理性集体行为问题,所以,出现类似“看病难”的问题,很难说只有哪一个方面的原因只有坚持从总体上进行把握,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进而推动问题的有7效解决三)具体地看就是区别对待、 “就事论事”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都各不相同,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具体的看待当前的社热点问题当前的社热点问题在性质、成因、形态上有某种相同和类似的方面,但不可能完全一样;即使是同一个问题,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表现。
这就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是什么问题就说什么问题,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 什么范围内的问题就在什么范围内解决四)发展地看就是看到变化、面向未来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当前的社热点问题社热点问题与特定的社发展阶段相联系,必然随社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因一定的客观条件而存在,也因客观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从总体上看,我国当前的社热点问题都是前进和发展中的问题,必将在前进和发展的过程中得到解决特别应当看到,党和政府对当前的社热点问题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社热点问题,既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因而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点和兴奋点,社各界普遍关注;8又是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和难点,正在采取措施着力解决并在不断加大解决的力度 “十二五”规划纲要一个突出亮点就是民生优先,保障民生前所未有,从收入分配、社保障、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医疗、教育、住房等诸多方面,在“十二五”规划里都做了考虑2011 年中央经济工作议也强调民生, 全国各地方政府也纷纷行动,贯彻落实改善民生的各项措施: 湖南: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天津: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 10%以上” , “西藏: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3.5%以内” , “河南: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9万套” , 中央经济工作议定调 2011 年突出稳定物价,3 月 25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 2011 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省部级领导干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专题研讨班于 5 月 5 日上午在国家行政学院开班。
这是我国首次举办省部级领导干部食品安全专题研讨班,凸显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当然,解决任何问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面对当前的社热点问题,我们应保持良好的心态,既不能动摇信心、看不到希望,也不能盲目乐观、不下大力气解决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行动是认识的指向,重行动才能出实效对于当前的社热点问题,既要正确认识,更要有效解决三、有效解决我国当前的社热点问题的建议 (一)加快改革发展社热点问题凸显,从根本上说是发展不充分、不科学导致的有效解决社热点问题,根本途径就在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既“做大蛋糕” 、又“分好蛋糕” 努力“做大蛋糕” ,不断增加社财富,才能9为有效解决问题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切实“分好蛋糕” ,促进社公平正义,才能为有效解决问题创造良好的社环境 “做大蛋糕” ,应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分好蛋糕” ,应始终把实现好、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