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新.ppt
104页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 第一章第一章 远古至西周时期的语文教育远古至西周时期的语文教育 一、学校的诞生一、学校的诞生 1.条件:条件: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一部分人有可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一部分人有可能脱离生产劳动,出现专门的能脱离生产劳动,出现专门的教育者教育者学学校校”一词在希腊文中是一词在希腊文中是“有闲有闲”的意思 当语言的发展到了当语言的发展到了文字文字的出现后,学校出的出现后,学校出现了 2.过程过程 夏夏——学校教育形成,最早的学校叫庠、学校教育形成,最早的学校叫庠、序、校 庠者养也,即是养老与教育兼施的机构庠者养也,即是养老与教育兼施的机构 序者射也,即武士教育的学校序者射也,即武士教育的学校 校者教也,即角斗、比武和考校的比较完校者教也,即角斗、比武和考校的比较完备的军体性的教育机构备的军体性的教育机构 商朝商朝——开始有开始有“學學”这类学校,这类学校, “學學”字已包含了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字已包含了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 学有两层意义,一层是觉人,使人有所觉学有两层意义,一层是觉人,使人有所觉悟;一层是自觉,自己觉悟。
教与学二者悟;一层是自觉,自己觉悟教与学二者早就有联系了早就有联系了 庠、序、校、学,都是属于学校教育的庠、序、校、学,都是属于学校教育的场所,其教育内容是有变化的它们都带场所,其教育内容是有变化的它们都带有综合性的特点把习射、习乐、习礼、有综合性的特点把习射、习乐、习礼、习语、习文等等教习活动融为一体习语、习文等等教习活动融为一体 教学即学习教学即学习 在古代汉语中,在古代汉语中,“教教”与与“学学”没有严格没有严格区分其意一致其意一致教学教学”二字连用为一词,二字连用为一词,最早见于最早见于《《尚书尚书·说命说命》》::“斆斆xiào學學半孔颖达疏:孔颖达疏:“上学为教,音上学为教,音xiào ;下学者,;下学者,学习也言教人乃是益己学之半也言教人乃是益己学之半也 ——教学即学习,是两种不同途径的学习;自学教学即学习,是两种不同途径的学习;自学和通过教人而学这是我国和通过教人而学这是我国“教学教学”一词最一词最早的词义早的词义 西周西周——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系,并有了“国学国学”与与“乡学乡学”之分。
这种之分这种分类方式我国古代一直沿用分类方式我国古代一直沿用 “国学国学”即天子之学,是当时的最高学府即天子之学,是当时的最高学府设在中央的,名为辟雍;分设在各诸侯领域设在中央的,名为辟雍;分设在各诸侯领域里的,名为里的,名为“泮宫泮宫” 上庠上庠 (学习识字、写字(学习识字、写字) 瞽宗瞽宗 辟雍辟雍 东序东序 (习礼、习乐(习礼、习乐 )) (学射、习武(学射、习武 )) 成均成均 (学德(学德 ) 二、教学内容二、教学内容 1、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礼:各种礼仪,包括政治、道德、历史的教礼:各种礼仪,包括政治、道德、历史的教学内容。
学内容 乐:包括音乐、诗歌、舞蹈的教学内容乐:包括音乐、诗歌、舞蹈的教学内容 射:包括射箭、投掷的教学内容射:包括射箭、投掷的教学内容 御:包括驾车、骑马、习战的教学内容御:包括驾车、骑马、习战的教学内容 书:包括识字、写字的教学内容书:包括识字、写字的教学内容 数:包括算术、计量的教学内容数:包括算术、计量的教学内容 《《周礼周礼》》“大司乐教国子以乐德、乐语、乐舞大司乐教国子以乐德、乐语、乐舞” “乐德乐德”是指通过音乐所进行的德行教育;是指通过音乐所进行的德行教育; “乐舞乐舞”是音乐和舞蹈的结合;是音乐和舞蹈的结合; “乐语乐语”指的是语文与音乐的结合指的是语文与音乐的结合兴道、讽兴道、讽诵、语言诵、语言”三者都包含在此三者都包含在此 “兴道兴道”就是进行道德、思想教育;就是进行道德、思想教育; “讽诵讽诵”就是进行吟诵、咏读的阅读教育;就是进行吟诵、咏读的阅读教育; “语言语言”就是进行语言、文字的基础训练与今就是进行语言、文字的基础训练与今天的语文教育注意吟咏诵读、注意语言积累、注天的语文教育注意吟咏诵读、注意语言积累、注意文道统一,注重愉悦教学、协同教学相似。
意文道统一,注重愉悦教学、协同教学相似 2.歌谣、祝辞、神话、传说的传播教育.歌谣、祝辞、神话、传说的传播教育 ((1)歌谣的起源与劳动有关如劳动号子)歌谣的起源与劳动有关如劳动号子 ((2)原始宗教的)原始宗教的“祝辞祝辞”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3))神话和历史传说神话和历史传说 例例《《山海经山海经》《》《淮南子淮南子》》等中有女娲补天、等中有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故事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故事 是历代语文教育选用的典型教材是历代语文教育选用的典型教材 第二章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语文教育春秋战国时期的语文教育 一、私学的出现一、私学的出现 1.由由“学在官府学在官府”转变为转变为“学在四夷学在四夷” 为私学的兴起创造了条件为私学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2.由由“文化垄断文化垄断”转变为转变为“文化下移文化下移” 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代专门出卖知识为生的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代专门出卖知识为生的“士士”阶层,为私学的出现准备了人力资源。
阶层,为私学的出现准备了人力资源 二、教材二、教材 1.文字蒙求课本文字蒙求课本《《史籀篇史籀篇》》 《《汉书汉书·艺文志艺文志》》把把《《史籀篇史籀篇》》列为列为“小学类小学类”第一种,本注云:第一种,本注云:“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 《《汉志汉志》》“小学类小学类”所著录向来被认为是文字训所著录向来被认为是文字训诂之书,因此,王国维认为诂之书,因此,王国维认为《《史籀篇史籀篇》》“为字书为字书之祖之祖”《《辞源辞源》》说说《《史籀篇史籀篇》》“为周代教学童为周代教学童识字的课本识字的课本”,,《《辞海辞海》》说它说它“大概编成四言韵大概编成四言韵语,以教学童识字语,以教学童识字”,,《《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语言文字)说它是当时用以言文字)说它是当时用以“严格教学严格教学”的的“一个一个文字课本文字课本”,这类说法突出强调了,这类说法突出强调了《《史籀篇史籀篇》》的的识字功能或字书性质识字功能或字书性质 2..《《六经六经》》 《《诗诗》《》《书书》《》《礼礼》《》《乐乐》《》《易易》《》《春秋春秋》》 《《易易》》又称又称《《周易周易》》。
《《周易周易》》是占卜之是占卜之书,内容广泛记录了西周社会各方面,包含书,内容广泛记录了西周社会各方面,包含史料价值、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史料价值、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 孔子为孔子为《《易易》》作过一些通俗的解说,宣传作过一些通俗的解说,宣传了某些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了某些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是进行是进行哲学教育哲学教育的教材 《《书书》》是我国上古时代王室诰命、誓辞和追是我国上古时代王室诰命、誓辞和追述古代史迹的著作汇编最初只泛称为述古代史迹的著作汇编最初只泛称为《《书书》》,其后分为夏、商、周书,以后才称为,其后分为夏、商、周书,以后才称为《《尚书尚书》》,义谓上古之书义谓上古之书 孔子对此孔子对此“芟夷繁乱、剪裁浮辞芟夷繁乱、剪裁浮辞”,进,进行修订 是进行是进行政史教育政史教育的重要教材的重要教材 《《诗诗》》,又称,又称《《诗经诗经》》分为风、雅、颂分为风、雅、颂三类,原有三千篇,孔子删定为三百零五篇,三类,原有三千篇,孔子删定为三百零五篇,故又称故又称《《诗三百诗三百》》是中国最早的一本诗歌是中国最早的一本诗歌总集。
总集 是进行是进行诗歌教育诗歌教育的主要教材的主要教材 如如“赋、比、兴赋、比、兴”表现手法的运用表现手法的运用 《《礼记礼记》》,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说明经书《《仪礼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礼记》》有两种传本,一有两种传本,一种是戴德所编,有种是戴德所编,有85篇,今存篇,今存40篇,称篇,称《《大大戴礼记戴礼记》》;另一种,也便是我们现在所见的;另一种,也便是我们现在所见的《《礼记礼记》》,是戴德其侄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是戴德其侄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称称《《小戴礼记小戴礼记》》《《仪礼仪礼》》是春秋战国时代是春秋战国时代一部礼仪制度的汇编一部礼仪制度的汇编 是进行是进行礼仪教育礼仪教育的教材 《《春秋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它按年、时、是鲁国的编年史它按年、时、月、日记载史事,以春秋代表四时,故名月、日记载史事,以春秋代表四时,故名《《春秋春秋》》 《《春秋春秋》》笔法:微言大义,一字寓褒贬笔法:微言大义,一字寓褒贬。
是进行是进行历史知识、道德、伦理历史知识、道德、伦理等方面教育等方面教育的教材 《《乐乐》》是古人演奏音乐的声调谱,但乐后来是古人演奏音乐的声调谱,但乐后来失传了原因是秦始皇的失传了原因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焚书坑儒”,经,经秦火一炬,秦火一炬,《《乐经乐经》》从此就失传从此就失传 是教育弟子是教育弟子陶冶性情陶冶性情的教材 这六种教材,实际上是集文、史、哲于这六种教材,实际上是集文、史、哲于一体的大语文教材一体的大语文教材 3.史传散文史传散文 《《左传左传》》相传为春秋时左丘明所作,是文史相兼相传为春秋时左丘明所作,是文史相兼的著作,第一部史传散文以的著作,第一部史传散文以《《春秋春秋》》为大纲,为大纲,较详细地记述了各诸侯国之间政治、经济、军事、较详细地记述了各诸侯国之间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的本末特点: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的本末特点: 1 1)善于刻画人物,形象逼真善于刻画人物,形象逼真 2 2)长于战争描写如城濮之战、崤之战)长于战争描写如城濮之战、崤之战等注重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
等注重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 提供了提供了记叙性散文的阅读和写作范例记叙性散文的阅读和写作范例 其中的某些篇章被历代选为语文教材:如其中的某些篇章被历代选为语文教材:如 《《曹刿论战曹刿论战》》 《《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 《《城濮之战城濮之战》》 《《殽之战殽之战》》 《《郑伯克段于鄢郑伯克段于鄢》》 《《国语国语》》记春秋各诸侯之事,侧重于记言记春秋各诸侯之事,侧重于记言 《《国语国语》》的文学价值:书中多记教诲之语,虽旨的文学价值:书中多记教诲之语,虽旨在说教,但语言平实自然,明白晓畅;叙事清楚,在说教,但语言平实自然,明白晓畅;叙事清楚,井然有序;塑造人物,形象鲜明,栩栩如生文井然有序;塑造人物,形象鲜明,栩栩如生文史相兼,其现实主义精神,影响深远史相兼,其现实主义精神,影响深远 《《国语国语》》在叙事写人上逊于在叙事写人上逊于《《左传左传》》,但将某些,但将某些人物的言行予以比较集中的记述的趋势则比人物的言行予以比较集中的记述的趋势则比《《左左传传》》表现得更为显著表现得更为显著。
选入语文教材的,如选入语文教材的,如《《勾践灭吴勾践灭吴》《》《召公谏厉召公谏厉王弭谤王弭谤》》 《《战国策战国策》》是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是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家思想及言行的书籍横家思想及言行的书籍 1)人物形象的生动表现了策士的)人物形象的生动表现了策士的“奇谋异智奇谋异智”及其性格,并善于把人物的活动组织成生动曲折及其性格,并善于把人物的活动组织成生动曲折的故事个别篇章已初具独立成篇的人物传记的规的故事个别篇章已初具独立成篇的人物传记的规模,如模,如《《冯谖客孟尝君冯谖客孟尝君》》 2)语言的辩丽横肆巧用比喻,善用寓言,生动)语言的辩丽横肆巧用比喻,善用寓言,生动形象博引史事,铺张扬厉,气势充沛运用古语、形象博引史事,铺张扬厉,气势充沛运用古语、谚语、口语明畅通俗,如谚语、口语明畅通俗,如《《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 还有还有《《荆轲刺秦王荆轲刺秦王》》、、《《唐雎不辱使命唐雎不辱使命》》 4.诸子散文诸子散文 分三个阶段:分三个阶段: 一是语录体阶段:一是语录体阶段:《《论语论语》《》《墨子墨子》《》《老子老子》》 二是类专题性论文阶段:二是类专题性论文阶段:《《孟子孟子》《》《庄子庄子》》 三是专题论文阶段:三是专题论文阶段:《《荀子荀子》《》《韩非子韩非子》》 是我国说理散文的源头活水,也是历代语文教是我国说理散文的源头活水,也是历代语文教育的典范性教材。
育的典范性教材 如如《《劝学劝学》》(荀子)(荀子) 《《非攻非攻(节选节选)》》(墨子)(墨子) 《《秋水秋水(节选节选)》《》《逍遥游逍遥游(节选节选)》》(庄子)(庄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 孟子孟子 三、教学论著三、教学论著《《学记学记》》 《《学记学记》》是我国和世界教育史上成书最早、是我国和世界教育史上成书最早、体系最完整的一篇教学论专著对教育目的、体系最完整的一篇教学论专著对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原则、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学校制度、教育原则、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的作用等问题,都作了比较全面的以及教师的作用等问题,都作了比较全面的系统的论述系统的论述 由于我国古代教育主要是语文教育,因此由于我国古代教育主要是语文教育,因此《《学记学记》》也是最早最完整地反映语文教学论也是最早最完整地反映语文教学论思想的著作思想的著作 《《学记学记》》的教育思想:的教育思想: 1.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教育,担负的最大责任不是传承知识,而教育,担负的最大责任不是传承知识,而是移风易俗。
是移风易俗 ““建国君民建国君民, ,教学为先教学为先”” 建设国家,管理公众事务,教育为最优先、建设国家,管理公众事务,教育为最优先、最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事情 2.教学原则教学原则 ((1)启发诱导原则)启发诱导原则 《《学记学记》》提出了三条要求:提出了三条要求: 一是一是“道而弗牵道而弗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诱导学生而不要牵着学生走要引导、诱导学生而不要牵着学生走 二是二是“强而弗抑强而弗抑”激励、勉励学生而激励、勉励学生而不要压抑学生不要压抑学生 三是三是“开而弗达开而弗达”指点学习门径而不指点学习门径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 ((2)教学相长原则)教学相长原则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教学相长也 可见可见《《学记学记》》不仅提出了教学相长的原则,不仅提出了教学相长的原则,而且还从教与学两个方面精辟的论述了这个而且还从教与学两个方面精辟的论述了这个原则。
原则 ((3)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首先,首先,“学不躐等也学不躐等也”,教学要有系统性、,教学要有系统性、逻辑性 其次,其次,“不凌节而施不凌节而施”要从学生的年要从学生的年龄和才能出发,因材施教龄和才能出发,因材施教不凌节不凌节”就是就是教学不要超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不要超越学生的实际情况 ((4))“藏息相辅藏息相辅”原则原则 也就是课内与课外、劳与逸相结合的原也就是课内与课外、劳与逸相结合的原则《《学记学记》》认为课内是在规定的时间传授认为课内是在规定的时间传授正课,正课,“时教必有正业时教必有正业”;课外应有休息、;课外应有休息、游戏和作业,游戏和作业,“退息必有居学退息必有居学”《《学记学记》》还认为,正课固然重要,课外活动也是不可还认为,正课固然重要,课外活动也是不可少的因为课外各种有益的活动,不仅可以少的因为课外各种有益的活动,不仅可以成为辅助正课的一种手段,而且可以引起学成为辅助正课的一种手段,而且可以引起学生对正课的兴趣,加深对正课的理解生对正课的兴趣,加深对正课的理解 ((5))“相观而善相观而善”原则原则 《《学记学记》》提倡提倡“相观而善相观而善”,认为学友间要,认为学友间要互相交往,以便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所以互相交往,以便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所以视学的时候要考查视学的时候要考查“论学取友论学取友”。
((6))“长善救失长善救失”原则原则 《《学记学记》》对长善救失原则的论述,是积极辩证的对长善救失原则的论述,是积极辩证的它认为一方面,由于学生个性差异,学习的情况也它认为一方面,由于学生个性差异,学习的情况也不相同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不相同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知其心知其心”,,“尽其材尽其材”,然后才能,然后才能“救其失救其失”另一面,对另一面,对学生的缺点要全面分析,既要看到坏的方面,也要学生的缺点要全面分析,既要看到坏的方面,也要看到好的因素这样,就可以针对不同的对象,培看到好的因素这样,就可以针对不同的对象,培养学生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长养学生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学记学记》》对这个原则的阐述,既包含重视正面对这个原则的阐述,既包含重视正面教育的意义,又包含有因材施教的思想,是极其可教育的意义,又包含有因材施教的思想,是极其可贵的 3.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1)问答:问要善问,答要善答问答:问要善问,答要善答 ((2)讲解: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始讲解讲解: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始讲解 ((3)比较:要善于从事物的比较中体会道理。
比较:要善于从事物的比较中体会道理 四、教育家四、教育家 1.孔子:孔子: 删定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删定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2.孟子孟子 其文中驳难的论辨艺术,是我国政论的源其文中驳难的论辨艺术,是我国政论的源头活水 讲知类,讲求推理的方法凡是有共同属讲知类,讲求推理的方法凡是有共同属性或相似属性的事物才能归于一类性或相似属性的事物才能归于一类 讲求故,就是凡事之所以发生,要推究其讲求故,就是凡事之所以发生,要推究其所以然求其故,才能进行正确的推导求其故,才能进行正确的推导 讲气势、讲用辞,就是讲求语言上的起伏讲气势、讲用辞,就是讲求语言上的起伏跌宕,文字上的精练周密跌宕,文字上的精练周密 《《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3.荀子荀子 荀子重视读经,是我国古代的传经大师荀子重视读经,是我国古代的传经大师他传授的经学,即诗、书、礼、乐、春秋,他传授的经学,即诗、书、礼、乐、春秋,是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 4.墨子墨子 在和儒家辩论斗争中形成自己的论在和儒家辩论斗争中形成自己的论“辩辩”系统。
这个系系统这个系统后来尊之为统后来尊之为“墨辩墨辩”(或称(或称“辩学辩学”)论辩散文,)论辩散文,是从墨子开始的是从墨子开始的 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焉摹略万物之然,论求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焉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以类取,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 辩论的目的,是要分清是非的区别,审察治乱的规辩论的目的,是要分清是非的区别,审察治乱的规律,搞清同异的地方,考察名实的道理,断决利害,解律,搞清同异的地方,考察名实的道理,断决利害,解决疑惑于是要探求万事万物本来的样子,分析、比较决疑惑于是要探求万事万物本来的样子,分析、比较各种不同的言论用名称反映事物,用言词表达思想,各种不同的言论用名称反映事物,用言词表达思想,用推论揭示原因按类别归纳,按类别推论自己赞同用推论揭示原因按类别归纳,按类别推论自己赞同某些论点,不反对别人赞同,自己不赞同某些观点,也某些论点,不反对别人赞同,自己不赞同某些观点,也不要求别人。
不要求别人 第三章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语文教育秦汉时期的语文教育 一、经学的附庸一、经学的附庸——影响至今,重书面语轻口语影响至今,重书面语轻口语 汉代的学风是重师法、重依据,以治经为主要内容汉代的学风是重师法、重依据,以治经为主要内容对语文教育的影响:对语文教育的影响: 1.把语文教学看成经学的附庸,认为其只是治经的手段把语文教学看成经学的附庸,认为其只是治经的手段 ““《《左氏传左氏传》》多古字古言,学者传训故而已多古字古言,学者传训故而已”” “ “《《尚书尚书》》初出于屋壁,朽折散绝,今其书见在,时师初出于屋壁,朽折散绝,今其书见在,时师传读而已传读而已”” 2.重视识字写字教学重视识字写字教学 正音正字,解释词义,是读经的需要正音正字,解释词义,是读经的需要 3.重视教师的讲解重视教师的讲解 4.重视记诵重视记诵 六经从秦末到汉初,能完整保存下来的是六经从秦末到汉初,能完整保存下来的是《《易易》《》《诗经诗经》》后者就是因为被记诵它是秦的书面语言,必须记诵后者就是因为被记诵它是秦的书面语言,必须记诵才能熟悉它。
才能熟悉它 语文教育成为经学的附庸对后世的影响:语文教育成为经学的附庸对后世的影响: 1.由于把语文教学看成经学的附庸,所以只重视.由于把语文教学看成经学的附庸,所以只重视古典书面语言的传习,不重视、甚至不考虑当代口古典书面语言的传习,不重视、甚至不考虑当代口语的习得语的习得 2.由于重视识字,所以后来发展成文字、音韵、.由于重视识字,所以后来发展成文字、音韵、训诂的专门学问训诂的专门学问 3.由于重视写字,所以后来发展为书法艺术.由于重视写字,所以后来发展为书法艺术 4.由于重视教师讲解,就产生唐代的.由于重视教师讲解,就产生唐代的“正义正义”及及以后的讲经说经的书以后的讲经说经的书 5.由于重视记诵,就产生后代的贴经、墨义等考.由于重视记诵,就产生后代的贴经、墨义等考试方法 二、教材:李斯二、教材:李斯《《仓颉篇仓颉篇》》、、《《急就篇急就篇》》 秦代时编写了字书和识字写字的课本,这些书秦代时编写了字书和识字写字的课本,这些书既起到使文字规范化的字书的作用,也起了进行识既起到使文字规范化的字书的作用,也起了进行识字写字教学的课本作用。
字写字教学的课本作用 1.《《仓颉篇仓颉篇》》 原是原是教育学童识字的字书教育学童识字的字书,,秦始皇秦始皇帝统一文字帝统一文字时又成为小篆书体的样板秦时又成为小篆书体的样板秦李斯李斯著李斯作著李斯作《《仓仓颉篇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爰历篇》》,太史令胡毋,太史令胡毋敬作敬作《《博学篇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从从此定型为小篆汉初此定型为小篆汉初,闾里书师合闾里书师合《《仓颉仓颉》《》《爱历爱历》《》《博学博学》》3篇,断篇,断60字以为一章,凡字以为一章,凡55章,统称章,统称《《仓颉篇仓颉篇》》成为少儿启蒙读物成为少儿启蒙读物 此书已开始采用分析的方法多是按事物分类,此书已开始采用分析的方法多是按事物分类,将意义相近的字编在一起,有时也按字形分,将偏将意义相近的字编在一起,有时也按字形分,将偏旁相同的字编在一起旁相同的字编在一起 如如 “ “量丈尺寸斤量丈尺寸斤”” 2..《《急就篇急就篇》》 为西汉人史游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识字与常为西汉人史游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识字与常识课本。
全书取首句识课本全书取首句“急就急就”二字作为篇名,二字作为篇名,“急急就就”就是速成的意思,说明这是一本速成的识字课就是速成的意思,说明这是一本速成的识字课本 内容涉及农艺、饮食、器用、音乐、生理、兵器、内容涉及农艺、饮食、器用、音乐、生理、兵器、飞禽、走兽、医药、人事等方面的应用字今本飞禽、走兽、医药、人事等方面的应用字今本34章,作者有意识地把许多单字放在一起加以组织,章,作者有意识地把许多单字放在一起加以组织,按姓名、衣服、饮食、器用等分类变成韵语,多数按姓名、衣服、饮食、器用等分类变成韵语,多数为七字句,这样学童在学习认字的同时还能增长各为七字句,这样学童在学习认字的同时还能增长各方面的知识方面的知识 全书共收全书共收2千多字,无一重文,文辞雅奥,非后千多字,无一重文,文辞雅奥,非后世蒙书所能及世蒙书所能及 《《急就篇急就篇》》主要特点是:主要特点是: ((1)生字的密度大;集中识字生字的密度大;集中识字2000多的字多的字 ((2)整齐押韵,便于记忆;)整齐押韵,便于记忆; ((3)注重实用,多用常用字;)注重实用,多用常用字; ((4)知识面宽,内容丰富;)知识面宽,内容丰富; ((5)进行思想教育;)进行思想教育; 如提倡勤俭节约;鼓励努力学习。
如提倡勤俭节约;鼓励努力学习 ((6)读写结合)读写结合 既是既是识字教材,又是写字教材识字教材,又是写字教材 如如“汉地广大,无不容盛万方来朝,臣妾使令汉地广大,无不容盛万方来朝,臣妾使令边境无事,中国安宁百姓承德,阴阳和平风雨边境无事,中国安宁百姓承德,阴阳和平风雨时节,莫不滋荣时节,莫不滋荣32章)章) 《《急就篇急就篇》》在我国古代识字教材史上有着在我国古代识字教材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克服了原来教材文字过承前启后的作用,它克服了原来教材文字过难过多的不足,代之以易识易记的字,其编难过多的不足,代之以易识易记的字,其编写体例和内容对于后来的识字教材影响很大,写体例和内容对于后来的识字教材影响很大,它它第一次把字组成有意义的单句来编排第一次把字组成有意义的单句来编排,后,后来的三、百、千承袭了这一点来的三、百、千承袭了这一点 3.两者联系与区别两者联系与区别 《《急就篇急就篇》》的作者是的作者是最早把通用字书和童最早把通用字书和童蒙课本区别开来蒙课本区别开来的人。
这是与的人这是与《《仓颉篇仓颉篇》》最最大的不同这是我国字书编写史和语文课本大的不同这是我国字书编写史和语文课本编写史上的进步编写史上的进步 三、教学内容:三、教学内容: 1. 断句断句 《《师说师说》》中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者” 2.正音正读.正音正读 3.解释词语、全句、句群、或全章意义.解释词语、全句、句群、或全章意义 4.指出正文的语法修辞特点,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指出正文的语法修辞特点,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 5.作文(日常应用文、专用文体).作文(日常应用文、专用文体) 日常应用文:地方簿籍、文书、各种记录(劳日常应用文:地方簿籍、文书、各种记录(劳作、出入、传递邮书、边防)、民间契约、私人作、出入、传递邮书、边防)、民间契约、私人书信、遗嘱等)书信、遗嘱等) 专用文体:诗、赋、奏、碑志、策论等专用文体:诗、赋、奏、碑志、策论等 张汤,杜陵人也父为长安丞,出,汤为儿,张汤,杜陵人也父为长安丞,出,汤为儿,守舍还,鼠盗肉,父怒,笞汤汤掘熏得鼠及守舍。
还,鼠盗肉,父怒,笞汤汤掘熏得鼠及余肉,劾鼠掠治,传爰书,讯鞠论报,并取鼠与余肉,劾鼠掠治,传爰书,讯鞠论报,并取鼠与肉,具狱磔堂下,父见之,视文辞如老狱吏,大肉,具狱磔堂下,父见之,视文辞如老狱吏,大惊,遂使书狱惊,遂使书狱《《汉书汉书·张汤传张汤传》》)) 四、教学方法:四、教学方法:1.上大课.上大课2.高年级学生教低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教低年级学生 贝尔-兰喀斯特制贝尔-兰喀斯特制 3.师生问答如.师生问答如《《论语论语》》中就有中就有4.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学生之间互相讨论5.学生自学(主体).学生自学(主体)6.考试(太学是国家考试机关).考试(太学是国家考试机关) 五、教育家:五、教育家: 1.司马迁的语文实践活动对于后世语文的.司马迁的语文实践活动对于后世语文的教育的启示:教育的启示: ((1))“行万里路行万里路”是增长知识、积累写作材是增长知识、积累写作材料的好方法料的好方法 ((2)用当时通行的书面语写作)用当时通行的书面语写作 ((3)重视口头表达能力)重视口头表达能力 ((4)写作重视内容,也重视文采)写作重视内容,也重视文采 ((5)发愤著书)发愤著书 ((6)读书要)读书要“好学深思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心知其意”。
2.杨雄.杨雄 ((1)语言文字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语言文字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 ((2)辞和事相称即辞藻和内容要相称辞和事相称即辞藻和内容要相称 ((3)说话要有验证即要有理有据说话要有验证即要有理有据 ((4)谈说要坚持正道,不要一味迎合听者谈说要坚持正道,不要一味迎合听者 ((5)为文以经为准为文以经为准 3.王充.王充((1)对语文的认识)对语文的认识1)语言是一种工具,使用得当,就能取胜)语言是一种工具,使用得当,就能取胜2)言文一致)言文一致3)语文能力是后天习得的)语文能力是后天习得的((2)论诵读教学)论诵读教学1)教学时,教师要有心得、有见解)教学时,教师要有心得、有见解2)读书要勤于问难)读书要勤于问难3)读书要长年积累)读书要长年积累4)要博览群书)要博览群书5)读书贵在能用)读书贵在能用((3)论文章写作)论文章写作1)文实相副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文实相副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2)文章要世用)文章要世用3)文贵易晓,不嫌浅露)文贵易晓,不嫌浅露4)文章要有个性)文章要有个性 4.郑玄.郑玄((1)重视启发教学)重视启发教学((2)教学要循序渐进)教学要循序渐进 六、第一部专用词典六、第一部专用词典《《尔雅尔雅》》,后有,后有《《方言方言》《》《说文解字说文解字》》 1..《《尔雅尔雅》》在汉代是一部重要的语文教学专在汉代是一部重要的语文教学专门用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词书。
作为门用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词书作为“词词语手册语手册”成为教学的依据同时作为写作的成为教学的依据同时作为写作的“词语手册词语手册” 尔雅,就是解释以近于雅正为主尔雅,就是解释以近于雅正为主 特点:特点:1)用综合比较的方法解释词语用综合比较的方法解释词语 2)在解释词义的方法上有创新在解释词义的方法上有创新 3)有些解释还押韵,语句也力求整齐有些解释还押韵,语句也力求整齐 2..《《方言方言》》 作者扬雄,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作者扬雄,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方言比较词汇集部方言比较词汇集 把意义相同而属于各个不同方言的词,把意义相同而属于各个不同方言的词,汇集起来,用一个常用的词解释汇集起来,用一个常用的词解释 3..《《说文解字说文解字》》 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东汉许慎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 许慎许慎在在《《说文解字说文解字》》中系统地阐述了汉中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字的造字规律——六书。
造字法上提出六书造字法上提出“象象形形”、、“指事指事”、、“会意会意”、、“形声形声”、、“转注转注”、、“假借假借”的谓的谓“六书六书”学说并在学说并在《《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叙叙》》里对里对“六书六书”做了全面的、做了全面的、权威性的解释从此,权威性的解释从此,“六书六书”成为专门之成为专门之学 第四章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文教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文教育 一、教材:一、教材: 1.马仁寿.马仁寿《《开蒙要训开蒙要训》》 是敦煌石室保存下来的唐代写本,以教学识字、是敦煌石室保存下来的唐代写本,以教学识字、常识为宗唐代流行的常识为宗唐代流行的《《开蒙要训开蒙要训》》全文押韵,四全文押韵,四字一句,它是从字一句,它是从《《急就篇急就篇》》到后来的各种杂字书之到后来的各种杂字书之间的一种过渡识字课本间的一种过渡识字课本 全书共全书共1400多字,涉及的方面较广,收了一些多字,涉及的方面较广,收了一些当时日用的俗语俗字,注重实用,反映了唐代开放当时日用的俗语俗字,注重实用,反映了唐代开放型社会丰富而广泛的社会生活以及生产力提高与科型社会丰富而广泛的社会生活以及生产力提高与科技进步的新成就,但在编法上略嫌呆板,不如技进步的新成就,但在编法上略嫌呆板,不如《《千千字文字文》》“雅驯雅驯”。
2. 周兴嗣周兴嗣《《千字文千字文》》 南朝梁武帝南朝梁武帝在位时期编成的,其编者是在位时期编成的,其编者是梁梁朝的朝的周兴嗣周兴嗣《《千字文千字文》》在中国古代的童蒙读物中,是一篇承上启下的在中国古代的童蒙读物中,是一篇承上启下的作品它那优美的文笔,华丽的辞藻,使得众多童蒙读物作品它那优美的文笔,华丽的辞藻,使得众多童蒙读物都无法望其项背一直使用了近都无法望其项背一直使用了近1500年 ((1)内容:)内容: 第一部分从天地开辟讲起第一部分从天地开辟讲起1--36句)写天象、岁时和物句)写天象、岁时和物产、帝王产、帝王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第二部份(第二部份(37--102句)重在讲述人的修养标准和原则,句)重在讲述人的修养标准和原则,也就是修身工夫也就是修身工夫 第三部份(第三部份(103--162句)讲述与统治有关的各方面问题句)讲述与统治有关的各方面问题 第四部份(第四部份(163--248句)主要描述恬淡的田园生活,赞美句)主要描述恬淡的田园生活,赞美了那些甘于寂寞、不为名利羁绊的人们,对民间温馨的人了那些甘于寂寞、不为名利羁绊的人们,对民间温馨的人情向往之至。
情向往之至 最后还有两句最后还有两句“谓语助者,焉哉乎也谓语助者,焉哉乎也”,是语气助词的举,是语气助词的举例,进行语文知识教育例,进行语文知识教育 ((2))特点特点:: 1)四字为句,句法整齐)四字为句,句法整齐 全文全文125句,句,1000字,没有重复句字,没有重复句 2)押韵,讲究声律)押韵,讲究声律 双句押韵押韵字双句押韵押韵字127个讲究平仄,与律诗、个讲究平仄,与律诗、骈文一样骈文一样 3)讲究对仗)讲究对仗 对偶句对偶句85组,占组,占68% 4)强调用典使事,追求文采辞藻)强调用典使事,追求文采辞藻 ((3)不足)不足 受字数限制,不少日常应用的字并没有选入,不受字数限制,不少日常应用的字并没有选入,不如如《《急就篇急就篇》》 3.萧统.萧统《《昭明文选昭明文选》》 《《文选文选》》是现存最早的诗文选集共是现存最早的诗文选集共30卷,分卷,分38类,类,700余篇诗文作品,是一部起自周代、迄于梁余篇诗文作品,是一部起自周代、迄于梁朝的文学总集因为是世称朝的文学总集因为是世称“昭明太子昭明太子”的萧统所的萧统所编选,所以后人又把编选,所以后人又把《《文选文选》》叫做叫做《《昭明文选昭明文选》》。
选文标准:文质兼美选文标准:文质兼美 《《昭明文选昭明文选》》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语文阅读课本我国现存最早的语文阅读课本,,对后代文学的影响很大唐以后文人往往把它当作对后代文学的影响很大唐以后文人往往把它当作学习文学的首选教材学习文学的首选教材 民间有民间有“《《文选文选》》烂,秀才半烂,秀才半”的谚语的谚语 4.《《孝经孝经》《》《论语论语》》 李密的李密的《《陈情表陈情表》》 “ “晋以孝治天下晋以孝治天下””5.《《五经五经》》6.《《老子老子》》、、《《庄子庄子》》 二、教学方法:二、教学方法: (一)阅读教学:(一)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主要是自学,辅以教师的讲解自学的方法,阅读教学主要是自学,辅以教师的讲解自学的方法,首先是读书读书有口治与目治的分别口治指朗读与吟首先是读书读书有口治与目治的分别口治指朗读与吟咏目治指浏览快读目治指浏览快读 1.洛生咏.洛生咏 是一种吟咏的特殊腔调,指洛下书生的讽咏声,音色重是一种吟咏的特殊腔调,指洛下书生的讽咏声,音色重浊东晋士大夫多中原旧族,故盛行为浊东晋士大夫多中原旧族,故盛行为“洛生咏洛生咏”。
陆龟蒙在陆龟蒙在《《和袭美酒病偶作次韵和袭美酒病偶作次韵》》写到:写到: “柳疏桐下晚窗明,只有微风为折酲唯欠白绡笼解散,柳疏桐下晚窗明,只有微风为折酲唯欠白绡笼解散,洛生闲咏两三声洛生闲咏两三声 2 .抄书.抄书 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自学方法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自学方法 《《送东阳马生序送东阳马生序》》(明代宋濂(明代宋濂 ) (二)作文教学(二)作文教学 1.内容:从文章新变而来;作诗、应用文、议论.内容:从文章新变而来;作诗、应用文、议论文文 1)作诗,因为那时诗的用途相当广泛,除咏怀外,)作诗,因为那时诗的用途相当广泛,除咏怀外,也有像也有像“献诗献诗”“赠答赠答”等应用 2)应用文:一类是公文,另一类是通俗应用文,)应用文:一类是公文,另一类是通俗应用文,如售卖田宅的文券如售卖田宅的文券 当时有邺下谚讽刺:当时有邺下谚讽刺:“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有驴字” 3)议论文:问答式的议论文受当时玄学之风、)议论文:问答式的议论文受当时玄学之风、学术论辩的影响学术论辩的影响 2.形式.形式 1)拟作,拿别人的文章作样板,模仿着写,像习)拟作,拿别人的文章作样板,模仿着写,像习字临帖一样。
字临帖一样 2)自由命题或师长命题,这也是初学作文时的一)自由命题或师长命题,这也是初学作文时的一种常见形式种常见形式 3)自作或代长辈作应用文,这是在练习写作过程)自作或代长辈作应用文,这是在练习写作过程中撰写实用文字中撰写实用文字 4)跟随长辈参加写作活动跟随长辈参加写作活动 如兰亭集会如兰亭集会 三、语言教学三、语言教学 (一)南朝(一)南朝“粗粗”具规模的具规模的“普通话教学普通话教学”(官(官话)话) 东晋时,在金陵建都,中原洛阳到西晋末已近东晋时,在金陵建都,中原洛阳到西晋末已近300年的年的“帝王都邑帝王都邑”的历史,洛阳话是当时的的历史,洛阳话是当时的北方的北方的“官话官话”,到了东晋,由于南北层上层人,到了东晋,由于南北层上层人士互相学习语言,洛阳话和金陵话融合起来就士互相学习语言,洛阳话和金陵话融合起来就形成了形成了“不南不北的吴化洛阳语不南不北的吴化洛阳语”(唐长孺(唐长孺《《魏魏晋南北朝史论丛晋南北朝史论丛》》)) “这种吴化洛阳语相当于蓝青官话,因为是官这种吴化洛阳语相当于蓝青官话,因为是官话,所以只行于世族间。
话,所以只行于世族间 同时,这种同时,这种“官话官话”在南朝也是教学用语主在南朝也是教学用语主要在上层的学校中,在贵族家庭中也运用要在上层的学校中,在贵族家庭中也运用 (二)北朝(二)北朝“粗粗”具规模的具规模的“双语教学双语教学” 北朝的政权掌握在鲜卑贵族的手中因北朝的政权掌握在鲜卑贵族的手中因此,鲜卑族和汉族都要学习两种语言,存在此,鲜卑族和汉族都要学习两种语言,存在着着“双语双语”教学 四、颜之推的语文教育思想:四、颜之推的语文教育思想: 颜之推是六世纪后期最博学而有思想的学者,著名的历颜之推是六世纪后期最博学而有思想的学者,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字音韵学家和教育思想家史学家、文字音韵学家和教育思想家 颜之推以颜之推以《《颜氏家训颜氏家训》》最为著名该书共最为著名该书共20篇,是现存篇,是现存的、内容详备的一部教诲子孙的书书中多谈立身、治家、的、内容详备的一部教诲子孙的书书中多谈立身、治家、处世,集中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处世,集中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 1 .目的:提高能力、增长知识、砥砺品行、从事工作。
.目的:提高能力、增长知识、砥砺品行、从事工作 2.时间:早期教育.时间:早期教育 3.方法:.方法: 1)读书要了解思想内容,自己有所得,反烦琐考证;)读书要了解思想内容,自己有所得,反烦琐考证; 2)精读与博览结合,相互切磋,互相启发;)精读与博览结合,相互切磋,互相启发; 3)多下文字功夫)多下文字功夫 第五章第五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语文教育隋唐五代时期的语文教育 一、背景:科举制度的推行一、背景:科举制度的推行 科举要考诗歌、传奇,对此文学的发展起科举要考诗歌、传奇,对此文学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促进作用 科举重视进士科,不重视明经科,读经的科举重视进士科,不重视明经科,读经的渐渐少了,阅读内容方面发生变化渐渐少了,阅读内容方面发生变化 二、蒙学教材新编二、蒙学教材新编 (一)当时新编写的蒙学用书(一)当时新编写的蒙学用书 1.抄集一些名言谚语,向学童进行识字教育抄集一些名言谚语,向学童进行识字教育和封建思想教育和封建思想教育 《《太公家教太公家教》》 2.将典故编成韵语,除识字的作用,还获得将典故编成韵语,除识字的作用,还获得历史故事知识。
历史故事知识 《《蒙求蒙求》》 3.当代诗歌选本当代诗歌选本 《《文场秀句文场秀句》》:选辑唐代诗歌或摘句选辑唐代诗歌或摘句 4.字书和常识问答,进行识字和知识教育字书和常识问答,进行识字和知识教育 《《杂抄杂抄》》::何名三皇?伏羲,神农,黄帝何名三皇?伏羲,神农,黄帝 5.专供蒙童习字用的教材专供蒙童习字用的教材 识字、写字教材分开识字、写字教材分开 上大夫丘乙己化三千七十二女小生八九上大夫丘乙己化三千七十二女小生八九 (二)(二)《《太公家教太公家教》》 是中唐到北宋初(是中唐到北宋初(750--1000)普遍流行)普遍流行的一本童蒙课本,一直用了四五百年的一本童蒙课本,一直用了四五百年 它侧重于对学童的封建思想教育,并收集它侧重于对学童的封建思想教育,并收集了当时的一些俗谚格言,被称之为了当时的一些俗谚格言,被称之为“一部格一部格言谚语汇海言谚语汇海”,为后来的,为后来的《《增广贤文增广贤文》》所仿所仿效 太公未遇,钓鱼渭水;相如未达,卖卜于市太公未遇,钓鱼渭水;相如未达,卖卜于市 财能害己,必须畏之;酒能败身,必须戒之;色财能害己,必须畏之;酒能败身,必须戒之;色能致害,必须远之;忿能积恶,必须忍之;能致害,必须远之;忿能积恶,必须忍之; (三)(三)《《蒙求蒙求》》 是中唐至北宋最为通行的童蒙课本,作者唐代是中唐至北宋最为通行的童蒙课本,作者唐代李翰。
是一本李翰是一本供童蒙讽诵的以介绍掌故和各科知识供童蒙讽诵的以介绍掌故和各科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儿童识字课本为主要内容的儿童识字课本 后来人们纷纷摹仿,产生了众多的都以后来人们纷纷摹仿,产生了众多的都以“蒙求蒙求”为名的读物,如为名的读物,如《《广蒙求广蒙求》》、、《《宋蒙求宋蒙求》》等等,等等,于是于是“蒙求蒙求”在长期的封建教学中形成了一种体裁在长期的封建教学中形成了一种体裁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整齐押韵,便于诵读,即达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整齐押韵,便于诵读,即达到了识字的目的,同时又增长了儿童的知识,为下到了识字的目的,同时又增长了儿童的知识,为下一步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它也从某些方面反映一步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它也从某些方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对启蒙教育的重视程度了封建时代对启蒙教育的重视程度 特点:特点: 1.篇幅不多,内容丰富篇幅不多,内容丰富 正文正文596句,收集典故句,收集典故590个 大部分是历史人物故事,其中很多成为后来大部分是历史人物故事,其中很多成为后来《《三三字经字经》》、、《《龙文鞭影龙文鞭影》》、、《《幼学幼学》》取材的来源。
如取材的来源如“女娲补天女娲补天”、、 “杜康造酒杜康造酒”、、“蔡伦造纸蔡伦造纸”等从思想内容上看,李氏从思想内容上看,李氏《《蒙求蒙求》》取材较好、境界较取材较好、境界较广 2.属对类事,整齐押韵属对类事,整齐押韵 全书都用四言韵文,每四个字是一个主谓结构的全书都用四言韵文,每四个字是一个主谓结构的短句,上下两句成为对偶,各讲一个掌故,总计短句,上下两句成为对偶,各讲一个掌故,总计2484字 3.组成篇章,不分门类组成篇章,不分门类 三、阅读教学三、阅读教学 1.阅读内容方面发生变化阅读内容方面发生变化 科举重视进士科,不重视明经科,读诗赋科举重视进士科,不重视明经科,读诗赋杂文代替了读经杂文代替了读经《《昭明文选昭明文选》》)) 2.读书方法改进读书方法改进 采用随文注音和点识的方法采用随文注音和点识的方法 3.阅读教材一般都是手写本阅读教材一般都是手写本 4.出现了一种供阅读教学用的节录本出现了一种供阅读教学用的节录本 四、写作教材四、写作教材 1.检事用检事用 沿用六朝隶事的做法,摘录经史典故,依事分类,用沿用六朝隶事的做法,摘录经史典故,依事分类,用几个字作标题。
每条典故都详引事实,解释意义,注明出几个字作标题每条典故都详引事实,解释意义,注明出处它可以帮助学作诗赋骈文的人进行押韵、平仄、对仗、处它可以帮助学作诗赋骈文的人进行押韵、平仄、对仗、用典等单项训练,也为写这类文章提供材料,这类书叫做用典等单项训练,也为写这类文章提供材料,这类书叫做“类书类书” 《《琱玉集琱玉集》》是唐代早期编写的一部类书,书中分类摘编是唐代早期编写的一部类书,书中分类摘编了若干经史典故,供习作者写作时取材使用全书了若干经史典故,供习作者写作时取材使用全书15卷,卷,分若干门,每门先文后事,文为四字或六字偶俪语,采刺分若干门,每门先文后事,文为四字或六字偶俪语,采刺所录故事编成有点像今天的作文材料参考书所录故事编成有点像今天的作文材料参考书 如如“聪慧聪慧”门中门中“张安三箧,应奉五行张安三箧,应奉五行 2.文体用文体用 选辑当时优秀考卷,或由文场老手按考卷选辑当时优秀考卷,或由文场老手按考卷要求写成范文,供举子揣摩仿效,类似于今要求写成范文,供举子揣摩仿效,类似于今天的优秀作文选天的优秀作文选 《《兔园策府兔园策府》》是杜嗣先仿应科目策,自设是杜嗣先仿应科目策,自设问对,引经史为训注。
为举子应试提供范例问对,引经史为训注为举子应试提供范例 五、诗歌写作训练五、诗歌写作训练 (一)儿童学写诗歌(一)儿童学写诗歌 1.教材教材 摘句或选本,摘句或选本,如如《《文场秀句文场秀句》》 选定某位诗人的作品,选定某位诗人的作品,如白居易、杜牧的作品如白居易、杜牧的作品 2.内容内容 学写咏物短诗学写咏物短诗 如骆宾王如骆宾王7 7岁时写的岁时写的《《咏鹅咏鹅》》;; 学写身边景物学写身边景物 如张蠙如张蠙《《登单于台登单于台》》“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学写日常生活中的应酬诗学写日常生活中的应酬诗 3.格式格式 先学五七言绝句,后学写律诗,这都是为应举做先学五七言绝句,后学写律诗,这都是为应举做准备因此同时要进行声韵对偶、使事用典等单项准备因此同时要进行声韵对偶、使事用典等单项基础训练基础训练 有些诗人就因年轻时诗赋出名如王维有些诗人就因年轻时诗赋出名如王维17岁写岁写成的成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白居易,白居易16岁写成岁写成的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赋得古原草送别》》。
当时至长安,以此诗谒见当代大名士顾况当时至长安,以此诗谒见当代大名士顾况 “ “长安物贵,居大不易长安物贵,居大不易””,, “ “有句如此,居亦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有句如此,居亦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二)文人的诗歌训练(二)文人的诗歌训练 过程过程 1、立意取材、立意取材 强调从日常生活和眼前景物中立意取材强调从日常生活和眼前景物中立意取材 2、炼字炼句炼字炼句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3、修改加工、修改加工 反复吟诵,请人修改反复吟诵,请人修改 方法:方法: 1、自己规定课程,坚持不懈地进行写作训练自己规定课程,坚持不懈地进行写作训练 2、集会时命题作诗、集会时命题作诗 3、联句、联句 六、古文运动与语文教学:对内容的重视六、古文运动与语文教学:对内容的重视 韩愈的语文教育思想:韩愈的语文教育思想: (一)阅读教学(一)阅读教学 1.内容上,主张读内容上,主张读“三代两汉之书三代两汉之书”,除了经书,,除了经书,还要读还要读“诸史百子诸史百子” 2.方法上,读书要反复诵读,深入理解词语和思想方法上,读书要反复诵读,深入理解词语和思想内容,汲取精华。
内容,汲取精华 3.态度上,强调读书要刻苦,要专心致志态度上,强调读书要刻苦,要专心致志 (二)作文教学(二)作文教学 理想标准:闳中肆外理想标准:闳中肆外 “闳中闳中”就是思想内容博大丰富,就是思想内容博大丰富, “肆外肆外”就是语言表达汪洋恣肆就是语言表达汪洋恣肆 第六章第六章 宋元时期的语文教育宋元时期的语文教育 一、三次兴学活动一、三次兴学活动 北宋的三次兴学运动北宋的三次兴学运动 1.庆历兴学:仁宗时范仲淹等倡导和组织的庆历兴学:仁宗时范仲淹等倡导和组织的 2.熙丰兴学:神宗时王安石倡导的熙宁元丰兴学熙丰兴学:神宗时王安石倡导的熙宁元丰兴学 3.崇宁兴学:徽宗时蔡京倡导的崇宁兴学:徽宗时蔡京倡导的 这三次兴学运运动持续七、八十年虽然先后失败,却这三次兴学运运动持续七、八十年虽然先后失败,却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不仅是有宋一代选举制度的一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不仅是有宋一代选举制度的一大改革,也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大改革,也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1.学校教育更加受到重视学校教育更加受到重视 2.学科门类增多学科门类增多 3.课程内容丰富而且实用课程内容丰富而且实用 4.对科举的依附性减少对科举的依附性减少 二、蒙养教育二、蒙养教育 读读《《三字经三字经》》以习见闻,读以习见闻,读《《百家姓百家姓》》以便日以便日用,读用,读《《千字文千字文》》亦有义理亦有义理 (一)(一)《《三字经三字经》》 作者应为宋人王应麟。
作者应为宋人王应麟《《三字经三字经》》具有识字、广具有识字、广见闻和灌输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即传授知识与封建见闻和灌输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即传授知识与封建政治思想教育双重功能其覆盖读者广、政治思想教育双重功能其覆盖读者广、 教育作教育作用深以及流传时间久在中国古代蒙书教材中,是用深以及流传时间久在中国古代蒙书教材中,是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书,堪称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书,堪称“蒙学蒙学之冠之冠” 《《三字经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有一个中心的内容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有一个中心 一、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一、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二、讲幼学的内容,亲师友,习礼仪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二、讲幼学的内容,亲师友,习礼仪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父母、尊敬兄长; 三、讲幼学的知识及顺序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三、讲幼学的知识及顺序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七情、八音、九族、十义,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四、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详于训诂,明四、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详于训诂,明于句读。
这部份列举的书籍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诸子于句读这部份列举的书籍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诸子的著作;的著作; 五、讲述的是从三皇至元灭金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五、讲述的是从三皇至元灭金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貌尽在其中; 六、用六、用10多个发愤勤学的故事,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多个发愤勤学的故事,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上致君,下泽民泽民”学习的最终目的,学习的最终目的,“扬名显亲,光前裕后扬名显亲,光前裕后” 特点:特点: 1.《《三字经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思想 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首孝悌,次见闻” 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四书,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四书,读经、子两类的典籍。
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中说:“经子通,读诸史经子通,读诸史” 《《三字经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 2.《《三字经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用典多,知识性强 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了积极向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上的精神 《《三字经三字经》》既是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述启蒙教育的著作 (二)(二)《《百家姓百家姓》》 《《百家姓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成书于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成书于北北宋宋初原收集姓氏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个,其中单单姓姓444个,个,复姓复姓60个 《《百家姓百家姓》》的次序不是按姓氏人口实际排列,是的次序不是按姓氏人口实际排列,是因为读来顺口,易学好记因为读来顺口,易学好记 “赵钱孙李赵钱孙李”成为成为《《百百家姓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钱塘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钱塘地区,故而地区,故而宋朝皇帝宋朝皇帝的赵氏、的赵氏、吴越国吴越国国王钱氏、吴国王钱氏、吴越国王越国王钱钱氏正妃孙氏以及氏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南唐国王李氏成为百家姓国王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前四位明代的明代的《《千家姓千家姓》》以以“朱奉天运朱奉天运”起句起句) 《《百家姓百家姓》》是作识字用的课本,长处是四字一是作识字用的课本,长处是四字一 句,句,句句叶韵,好读好记,易于流传句句叶韵,好读好记,易于流传 《《百家姓百家姓》》与与《《三字经三字经》》、、《《千字文千字文》》并称并称“三三百千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 三、语文教育家:三、语文教育家: 朱熹朱熹 1.重视语文内容的由浅入深重视语文内容的由浅入深 由由《《四书四书》》到到《《六经六经》》《《四书四书》》是打基础的,是打基础的,他说他说“《《论论》《》《孟孟》《》《中庸中庸》《》《大学大学》》是熟饭,看是熟饭,看其他其他《《经经》》是打禾为饭是打禾为饭 2.重视语文的教育方法重视语文的教育方法 《《四书集注四书集注》》这部教科书的注释和演绎的方法就这部教科书的注释和演绎的方法就 体现了语文的教育方法体现了语文的教育方法 3.重视读书法重视读书法 1)循序渐进,既要注意群书的先后缓急之序,由)循序渐进,既要注意群书的先后缓急之序,由《《四书四书》》到到《《六经六经》》。
也要注意每书的诵读考索之序,先弄懂字句,次了解也要注意每书的诵读考索之序,先弄懂字句,次了解旨意,再明理定志旨意,再明理定志 2)熟读精思,既要读得熟,又要精于思考熟读精思,既要读得熟,又要精于思考 3)虚心涵泳,要虚怀若谷,反复咀嚼,不能穿凿附会虚心涵泳,要虚怀若谷,反复咀嚼,不能穿凿附会 4)切己体察,读书穷理,要体现在自身修养之上,要用)切己体察,读书穷理,要体现在自身修养之上,要用切身体会去读所有的书切身体会去读所有的书 5)着紧用力,读书要抓紧时间,不能松垮着紧用力,读书要抓紧时间,不能松垮 6)居敬持志,读书要专静纯一,全神贯注,同时要有远)居敬持志,读书要专静纯一,全神贯注,同时要有远大志向,不能瞎读书大志向,不能瞎读书 第七章第七章 明清时期的语文教育明清时期的语文教育 一、教材:一、教材: (一)三、百、千的改编本(一)三、百、千的改编本 (二)(二)《《龙文鞭影龙文鞭影》》 《《龙文鞭影龙文鞭影》》原名原名《《蒙养故事蒙养故事》》,明代万历时萧,明代万历时萧良有撰后经安徽人杨臣诤加以增订,改名良有撰。
后经安徽人杨臣诤加以增订,改名 《《龙文龙文鞭影鞭影》》,形象地反映了该书,形象地反映了该书“逸而功倍逸而功倍”的效果 龙文,古时良马名也见鞭影则疾驰龙文,古时良马名也见鞭影则疾驰 该书全文都用四言,成一短句,上下两句对偶,该书全文都用四言,成一短句,上下两句对偶,各讲一个典故逐联押韵,全书按韵编排,是一本各讲一个典故逐联押韵,全书按韵编排,是一本重要的蒙学读物,又可称之为一本重要的蒙学读物,又可称之为一本典故大全典故大全 毛遂自荐、荆轲刺秦、鹬蚌相争毛遂自荐、荆轲刺秦、鹬蚌相争 《《龙文鞭影龙文鞭影》》在传统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由在传统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由浅入深的作用,在完成了集中识字两千来个之后,浅入深的作用,在完成了集中识字两千来个之后,为进一步读为进一步读《《四书四书》》、、《《五经五经》》和作文打下基础和作文打下基础 是是一部集自然知识、历史掌故于一体的骈文读一部集自然知识、历史掌故于一体的骈文读物物这对后来的这对后来的《《幼学琼林幼学琼林》》起了催生作用,影起了催生作用,影响很大 (三)(三)《《幼学琼林幼学琼林》》 《《幼学琼林幼学琼林》》最初叫最初叫《《幼学须知幼学须知》》,又称,又称《《成语成语考考》》、、《《故事寻源故事寻源》》。
一般认为,最初的编著者是一般认为,最初的编著者是明明末的西昌人末的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程登吉(字允升) 《《幼学琼林幼学琼林》》是是骈体文骈体文写成的,全书全部用对偶句写成,写成的,全书全部用对偶句写成,容易诵读,便于记忆全书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容易诵读,便于记忆全书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的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百科全书书中对许多的成语出处作了许多介书中对许多的成语出处作了许多介绍,还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著名人物、天文地理、典章制绍,还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著名人物、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风俗礼仪、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鸟兽花木、朝廷文度、风俗礼仪、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鸟兽花木、朝廷文武、饮食器用、宫室珍宝、文事科第、释道鬼神等诸多方武、饮食器用、宫室珍宝、文事科第、释道鬼神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书中还有许多警句、格言,到现在还仍然传诵面的内容书中还有许多警句、格言,到现在还仍然传诵不绝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四)(四)《《增广贤文增广贤文》》 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又名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昔时贤文》》、、《《古今贤文古今贤文》》。
《《增广贤文增广贤文》》的内容:一是谈人及人际关系,二的内容:一是谈人及人际关系,二是谈命运,三是谈如何处世,四是表达对读书的看是谈命运,三是谈如何处世,四是表达对读书的看法《《增广贤文增广贤文》》有大量篇幅叙述如何待人接物,有大量篇幅叙述如何待人接物,这部分内容是全文的核心这部分内容是全文的核心 《《增广贤文增广贤文》》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而又语句通顺,易懂,许多成为警世喻人的格言而又语句通顺,易懂,许多成为警世喻人的格言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读了读了《《增广增广》》会说话,读了会说话,读了《《幼学幼学》》走天下走天下” (五)(五)《《弟子规弟子规》》 原名原名《《训蒙文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康熙年年间的秀才以间的秀才以《《论语论语》》“学而篇学而篇”第六条:第六条:“弟子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特别讲求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训蒙文》》,并改名,并改名《《弟子规弟子规》》 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家风的最佳读物 (六)(六)《《千家诗千家诗》》 是一种极为流行的诗歌读本,明朝通行的是一种极为流行的诗歌读本,明朝通行的《《千家千家诗诗》》分为上下两集上集收七言绝句分为上下两集上集收七言绝句85首,下集收首,下集收七言律诗七言律诗38首后通行本是合七言和五言而成的合首后通行本是合七言和五言而成的合刊本 全书以律诗和绝句为限,分时令、节候、气象、全书以律诗和绝句为限,分时令、节候、气象、昼夜、百花、竹林、天文、地理、宫室、器用、音昼夜、百花、竹林、天文、地理、宫室、器用、音乐、禽兽、昆虫、人品十四类,分别选择唐五代及乐、禽兽、昆虫、人品十四类,分别选择唐五代及宋人的有关作品,长期在我国语文教育中,特别是宋人的有关作品,长期在我国语文教育中,特别是在诗歌教学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在诗歌教学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孟浩然的孟浩然的《《春晓春晓》》、王之涣的、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李、李白的白的《《静夜思静夜思》》等等 (七)(七)《《古文观止古文观止》》 是清朝的一本散文选集,也是一本是清朝的一本散文选集,也是一本“国学国学”的的入门书本书上起东周,下迄明末,共选文入门书本书上起东周,下迄明末,共选文222篇,篇,以散文为主,兼收一点骈文以散文为主,兼收一点骈文 体裁多样,有论说、序跋、奏议、杂记等,选体裁多样,有论说、序跋、奏议、杂记等,选入的文章都具有代表性,能显示出中国古代散文发入的文章都具有代表性,能显示出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大致脉络展的大致脉络 其编写体例以时代为经,作家为纬,打破了过其编写体例以时代为经,作家为纬,打破了过去文选的框框,易读易学,增加学生的文学素养去文选的框框,易读易学,增加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八股文教学盛行二、八股文教学盛行 八股文每篇文章均按一定的格式、字数由破题、承题、起讲、入八股文每篇文章均按一定的格式、字数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
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 “破题破题”是用两句话将题目的意义破开,是用两句话将题目的意义破开, “承题承题”是承接破题的意义而说明之是承接破题的意义而说明之 “起讲起讲”为议论的开始,首二字用为议论的开始,首二字用“意谓意谓”、、 “且夫且夫”等开端 “入手入手”为起讲后入手之处为起讲后入手之处 “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才是正式议论,以中股为全篇重心才是正式议论,以中股为全篇重心在这四股中,每股又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名八在这四股中,每股又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名八股文 题目主要摘自四书、五经,所论内容主要据宋朱熹题目主要摘自四书、五经,所论内容主要据宋朱熹《《四书章句集四书章句集注注》》一篇八股文的字数,清顺治时定为一篇八股文的字数,清顺治时定为550字,康熙时增为字,康熙时增为650字,字,后又改为后又改为700字 八股文注意章法与格调,本来是说理的古体散文,而能与骈体辞八股文注意章法与格调,本来是说理的古体散文,而能与骈体辞赋合流,构成一种新的文体,在文学史上自有其地位。
但从教育的赋合流,构成一种新的文体,在文学史上自有其地位但从教育的角度而言,作为考试的文体,八股文从内容到形式都很死板,无自角度而言,作为考试的文体,八股文从内容到形式都很死板,无自由发挥的余地不仅使士人的思想受到极大的束缚,而且败坏学风由发挥的余地不仅使士人的思想受到极大的束缚,而且败坏学风 天津市语文特级教师王桐生认为从作文教学天津市语文特级教师王桐生认为从作文教学的角度来考察,八股文这种作文模式却是作文教的角度来考察,八股文这种作文模式却是作文教学的一种捷径学的一种捷径 一是八股文模式有利于统一评分标准一是八股文模式有利于统一评分标准 二是八股文模式可以使教师在作文教学时有二是八股文模式可以使教师在作文教学时有一个引导学生思路的一个引导学生思路的“基本模式基本模式” •古代的蒙学教材古代的蒙学教材•《《史籀篇史籀篇》》:文字蒙求课本,为周代教学童识字的课本和字书大:文字蒙求课本,为周代教学童识字的课本和字书大篆书体篆书体•《《仓颉篇仓颉篇》》:秦朝教育学童识字的课本和字书小篆书体:秦朝教育学童识字的课本和字书。
小篆书体•《《急就篇急就篇》》:西汉史游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识字与常识课本,把:西汉史游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识字与常识课本,把通用字书和童蒙课本区别开来既是识字教材,又是写字教材通用字书和童蒙课本区别开来既是识字教材,又是写字教材•《《开蒙要训开蒙要训》》:南北朝马仁寿著,以教学识字、常识为宗是从:南北朝马仁寿著,以教学识字、常识为宗是从《《急就篇急就篇》》到后来的各种杂字书之间的一种过渡识字课本到后来的各种杂字书之间的一种过渡识字课本•《《千字文千字文》》::梁朝周兴嗣梁朝周兴嗣著,在中国古代的童蒙读物中,是一篇承著,在中国古代的童蒙读物中,是一篇承上启下的作品上启下的作品•《《太公家教太公家教》》:唐代的蒙学教材,它侧重于对学童的封建思想教育,:唐代的蒙学教材,它侧重于对学童的封建思想教育,并收集了当时的一些俗谚格言,被称之为并收集了当时的一些俗谚格言,被称之为“一部格言谚语汇海一部格言谚语汇海”,,为后来的为后来的《《增广贤文增广贤文》》所仿效•《《蒙求蒙求》》:唐代李翰著,是中唐至北宋最为通行的童蒙课本,是一:唐代李翰著,是中唐至北宋最为通行的童蒙课本,是一本供童蒙讽诵以介绍掌故和各科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儿童识字课本。
本供童蒙讽诵以介绍掌故和各科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儿童识字课本 •《《三字经三字经》》:宋人王应麟著,具有识字、广见闻和灌输封:宋人王应麟著,具有识字、广见闻和灌输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即传授知识与封建政治思想教育双重功建伦理道德观念,即传授知识与封建政治思想教育双重功能堪称“蒙学之冠蒙学之冠”•《《百家姓百家姓》》:成书于:成书于北宋北宋初,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初,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也作识字用的课本也作识字用的课本•《《龙文鞭影龙文鞭影》》:明代万历时萧良有撰,是一本重要的蒙学:明代万历时萧良有撰,是一本重要的蒙学读物,又可称之为一本典故大全读物,又可称之为一本典故大全•《《幼学琼林幼学琼林》》:明清流行,是骈体文写成的,全书内容广:明清流行,是骈体文写成的,全书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增广贤文增广贤文》》:明清流行,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以:明清流行,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许多成为警世喻人的格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许多成为警世喻人的格言言 《《弟子规弟子规》》:清朝李毓秀著,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尽:清朝李毓秀著,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千家诗千家诗》》:明清流行,是一种极为流行的诗歌读本,在:明清流行,是一种极为流行的诗歌读本,在我国语文教育中,特别是在诗歌教学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我国语文教育中,特别是在诗歌教学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