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月末结账的一点总结.doc
6页对于月末结账的一点总结对于月末结账的一点总结一、月末结账的时点问题 月末结账的时点一般都是自然月末,实践中也有些单位因为自身的业务量比较大,自己定义结账日,如以每月 25 日为结账日等笔者比较倾向于按自然月结账,这样做有以下三方面益处:1.可以与税务同步,减少不必要的税务风险税法是按自然月来定义税务期间的,会计期间如果与税法不一致,按规定就要将税务报表按税务期间进行调整,导致工作难度比较高,而且会给税务核查造成困难,加大了税务风险;2.减少因为自定义结账日产生的结账数据时点不一致的风险在实务中很多财务数据是来自非财务部门的,由非专业的财务人员提供,对于自定义结账日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往往造成数据不准确;3.有些财务基础比较好的的企业可能会规定结账日后到下月一日前运用不开具发票等手段来减少差异,但这样做对企业的经营或者对遵守税法都是不利的 二、结账具体步骤 (一)先对本月所有凭证重新审核核对,减少差错 月末结账以日常会计凭证为基础,要求日常的会计凭证数据和分录准确无误,因此建议在月末结账时重新进行核对 (二)对以下项目进行账实核对 1.现金:在结账日末进行清盘,编制盘点表对平现金账户可以证明所有分录中有现金的分录正确;不平时应查现金日记账和所有现金相关凭证,查清原因进行处理。
2.银行存款: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对平银行账 3.存货:包括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在月末时应进行盘点,并对盘点结果与明细账进行核对,如有差异应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三)核对税务报表与应交税金明细账等账户的勾稽关系 1.运用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原理对税务进项税额认证清单、四小票软件清单(包括运费、海关完税凭证、废旧物资、农产品收购)和企业的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明细账进行核对,可以参照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编制进项税额调节表调节的项目主要有:在同一张税票中应做进项转出的(固定资产等税法规定不可以抵扣的项目)金额、进货退回或折让证明单的时间性差异 2.核对销项税额时,可以将金税开票的销项清单、普通发票及无票收入清单和企业的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行核对(有营业税的单位可以核对企业收入明细账与发票的清单,原理是一样的) 3.对于进项税额转出等其他应交税金的明细科目,可以按以上原理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同时编制所有当月税务申报表 (四)查看所有明细科目余额,对于有异常的方向余额的科目进行调整比如,对应收应付账的核对应做到: 1. 将所有应收应付账的明细账与总账进行核对。
2. 查看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有无串户情况 具体地说是检查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明细账所有明细有无贷方余额,如有应查清原因进行调整如应收账款贷方应调到预收账款,预付账款贷方应调到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应调到其他应付款等同理,应对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进行清查,看是否有借方余额,如有按以上原理进行调整 (五)编制月末结账的转账分录 1.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计提所有费用,如工资、福利费、营业税等 2.摊销低值易耗品、无形资产、待摊费用,计提折旧、预提费用等 3.结转暂估材料(对于企业已入库材料未收到发票的应建立明细台账) 、制造费用、产成品成本、产品销售成本等(结合存货盘点结果同时进行) 4.结转本年利润,结平所有损益类科目(具体结账分录要结合企业实际) 结转,指期末结账时将某一账户的余额或差额转入另一账户这里涉及两个账户,前者是转出账户,后者是转入账户,一般而言,结转后,转出账户将没有余额下面以制造业为例,结合资金运动的过程,对《基础会计》中的结转分录作一探讨为简便起见以下例题不考虑一、供应过程的结转供应过程是生产原料的储备阶段是指支付到材料验库的采购过程。
例 1:东方公司采购甲材料 5000 公斤,单价 10 元,采购 500 元,开出转账支票支付,材料尚未入库编制分录:借:物资采购(或在途材料)50500,贷;存款 50500例 2:上述材料验库,按其实际成本转账借:50500,贷:物资采购 50500此笔结转分录初学者可以这样理解,在途材料减少,库存材料增加,即将在途材料转至库存材料这里需要说明两点:其一,在《基础会计》中由于不涉及材料成本差异,不存在计划成本,所以物资采购可视同在途材料其二,材料的采购成本应包括买价和采购两部分二、生产过程的结转生产过程是制造业生产经营过程的中心环节,其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字;料、工、费,分别指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该过程主要设置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等账户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直接计入生产成本,借:生产成本,贷:应付、原材料等,制造费用则间接转入生产成本如何理解制造费用的间接转入?制造费用是一个集合分配账户,企业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先通过制造费用归集,借;制造费用,贷:原材料、应付等,期末再按一定的标准(如生产小时)分配结转到生产成本中,即借:生产成本,贷:制造费用。
需要说明的是企业通常生产多种产品,制造费用的不仅是为了成本控制,而且要满足企业计算损益的需要为此,制造费用必须按适当的标准分配计入各成本对象的产品成本当然,若企业生产单一产品,制造费用可直接计入产品成本,不存在分配的问题经过一定的生产加工过程,生产费用归集在“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该借方发生额并非本月完工产品的成本,而是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比较复杂已超出了《基础会计》的范畴,为便于理解,我们通常假定当月产品全部完工入库,这样结转本月完工入库产品的实际成本例 3:东方公司生产 A、B 两种产品(成本 10 元),生产成本的借方发生额A:10000 元,B:20000 元,A 产品全部未完工,B 产品 2000 件全部完工,编制结转分录为借:库存——B 20000,贷:生产成本——B20000生产完工之后,生产成本归集的费用(料、工、费)全部结转到库存账户中A 产品全部未完工,则不予结转,留待下月继续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耗费需要从收入中得到补偿,库存进入市场流通,实现的回笼,这样便进入下一环节——销售过程三、销售过程的结转简单地说,销售过程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销售收入的增加,借;应收账款、银行存款等,贷:主营收入。
二是库存商品的减少,即结转已经销售商品的生产成本此处结转初学者在理解上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有些同学编制分录借:主营成本,贷:生产成本,问题主要出在知识的前后衔接上,生产成本已结转至库存商品中去了,这样处理犯了重复结转的错误销售的是库存商品,应该将库存商品转至销售成本在制造成本法下,商品的销售成本=单位生产成本×销售数量例 4:东方公司销售 1000 件结转其销售成本,借;主营成本 10000(10×1000),贷:库存商品 10000此外销售过程中还会发生销售费用,销售税金(指消费税、 、城建税等)等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销售税金的结转例 5:结转东方公司应上交的销售税金1000 元大多数初学者对此无从下手,企业负担的销售税金计入主营税金及附加帐户的借方,应交未交税金形成一项计入应交税金的贷方,故分录为借:主营税金及附加 1000,贷:应交税金 1000,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是一般人的增值税是价外税,与当期损益无关,所以增值税不通过主营税金及附加账户核算至于销售过程发生的其他在此不作详述四、成果的结转利润是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是综合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财务成果的结转主要是两笔分录其一是各收入、收益类账转至本年利润的贷方;其二是费用支出类账结转至本年利润的借方,分别表现为借: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收益,贷:本年利润和借:本年利润,贷: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营业外支出等。
对此结转分录,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收入类账户增加本年利润,故转至其贷方,支出类账户减少本年利润,故转至其借方我们亦可从另一角度理解,与本年利润账户发生关系的都是损益类账户,各损益类账户结转后都没有余额收入类账产平时发生时登记在贷方,为将其转平,应该结转其相反方向借方,根据借贷记账规则,借:收入类账户,贷:本年利润至于费用、支出账户的结转则与之相反通过上述两笔结转分录,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与借方轧差,便可计算出利润总额(若借方大于贷方则为亏损)以此为基础,便可计算结转,是一项费用,同样应冲减本年利润,即借:本年利润,贷:,经过此笔结转,本年利润的贷方余额则为净利润五、年终有关账项的结转本年利润账户的余额表示年度内累计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该账户平时不结转,年终一次性地转至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账户,借:本年利润,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如为亏损则作相反分录年终利润分配各只有未分配利润有余额,需将其他转平,借: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贷;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等至此,所有结转分录可以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工作中,账册登满一页时,发生额合计和余额转入下页,以及年终将旧账余额转入新账,亦称结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