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挚《殿前欢·酒杯浓》诗词赏析.docx
4页卢挚《殿前欢·酒杯浓》诗词赏析 殿前欢·酒杯浓 元代:卢挚 酒杯浓,一葫芦春色醉山翁,一葫芦酒压花梢重随我奚童,葫芦干,兴不穷谁人共?一带青山送乘风列子,列子乘风 译文 酒杯中的酒香正浓,而春色更令我沉醉一边喝酒一边赏春,花的美比酒更能醉人,跟随我的书童,边看边喝兴致无穷,和谁一起回去呢,青山一带来相送归来途中,虽微有醉意,却一点也不疲乏,步履轻快,仿佛如列子御风而行,飘然欲仙 解释 双调:十二宫调之一,是元曲常用宫调殿前欢:曲牌名小令兼用 春色:此处指酒宋代安定郡王用黄柑酿酒,名为“洞庭春色”一说即指春天颜色,亦通山翁:指山简,字季伦晋时镇守襄阳,好酒,常出游,并常醉酒而归 花梢:指花木的枝梢 奚童:小童仆,书童 列子:即列御寇,战国时郑人 创作背景 卢挚身为元代前期的显宦,但作有不少表现憧憬闲适生活的作品这首小令作于元代初期,当为游山酒后之作,反映的是一种“任真”的境地。
其详细创作时间未得确证 赏析 古时文人墨客经常借酒抒怀,使得酒成就了“钓诗钩”的美名这篇《殿前欢》正是卢挚乘着酒兴挥洒而成的作品这首小令写携酒游山,任性自然之乐曲子开篇就带浓浓醉意,而后竭力渲染率情任意的醉翁之态,意态飘逸 “酒杯浓一葫芦春色醉山翁,一葫芦酒压花梢重开篇三句渗透着浓醇的酒香,满目春色尽在酒中醉后的卢挚品尝出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的意趣来一杯接一杯的美酒,隐藏着生气勃勃的大地和花枝叶茂的美景酒“钓”出了春景和醉趣,将酒葫芦挂在枝丫上,显示出自己率真自然的醉翁情态不仅自己如此,连书童也兴致昂扬:“随我奚童,葫芦干、兴不穷两人就算喝尽了葫芦中的美酒,兴致也依旧昂扬这时候酒已非必要的存在,因酒兴而诗意大发,畅游山水间,遗忘了俗世的杂念,变得无拘无束 “谁人共,一带青山送此时他已与自然融为一体,到达物我合一的境地,于是有了“乘风列子,列子乘风”这样的妙句列子名列御寇,是传奇中得道的“至人”,是“任真脱俗”的代表此处借用列子的故事来表现自己饮酒之后所到达的冲而不薄,淡而有味的精神境地卢挚正如其笔下的醉翁一般,既不追求“桃花源”式的抱负,他所表现出来的超然也并不是另有寄予,别有怀抱。
官运尚算亨通的他,并没有矫揉造作地强诉愁思,而是表达一种纯洁无忧的情怀他饮酒不是为了排解愁闷,而是为了享受独酌的乐趣以“酒”贯穿全篇,是这首小令的特色卢挚到处将心情的表达与“酒兴”结合起来,使整首曲子读来酣畅淋漓最终两句句式反复,又增加了几分潇洒之趣 卢挚是元代早期散曲作家“清丽派”有影响的人物,但他的“清丽”还没有像以后散曲那样过多地向词靠近此曲表达了散曲特有的灏烂放达之趣如“葫芦”一词在全曲中重复消失三次,这种状况是作诗词的大忌,然却是散曲特有的风味这种以“葫芦”为语脉串通全篇,紧扣“酒杯浓”层层递进绽开的作法颇得酣畅爽快的曲旨而曲尾颠倒反复的句式更增加了全曲的潇洒之趣此外,清丽之中而兼豪放,也是疏斋散曲的一大特色,此曲以“清”为里,以“放”为面,是在“我”的抒展中进入“冲虚”之境的这种悠远和安静与诗词大多以一种含蓄的内向深化而进入“超然”之境迥异其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