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排水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ocx
18页排水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目 次前 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结构组合设计 25 路面排水设计 46 材料 57 配合比设计 78 排水沥青路面施工 99 质量管理与验收 11附录 A (规范性) 高黏度改性沥青的室内制备方法 14附录 B (规范性) 连通空隙率试验方法 15I排水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界定了排水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涉及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排水沥青路面的结构组合设计、路面排水设计、材料、配合比设计、排水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与验收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排水沥青路面的设计与施工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6777 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CJJ/T 135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JC/T 975 道桥用防水涂料JT/T 533 沥青路面用纤维JT/T 860.2 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 第2部分:高黏度添加剂JTG/T 3350-03 排水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 345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5410 公路养护工程设计规范JTG D5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80/1-2017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JTJ 073.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排水沥青路面 porous asphalt pavement面层由开级配沥青混合料铺筑而成,压实后路面空隙率在18%~25%的沥青路面类型3.2排水功能层 porous asphalt course(PAC)沥青路面中具备排水、抗滑和降噪服务性能的功能层3.3超薄排水沥青路面 ultra-thin porous asphalt pavement由排水沥青混合料铺设而成的路面,厚度小于25 mm3.4双层排水沥青路面 two—layer porous asphalt pavement由上、下两层排水沥青混合料组合铺设而成的沥青路面3.5高黏度添加剂 high viscosity additive以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为主要成分,以提高沥青动力黏度、增强沥青与集料间黏结强度为目的,经过一定工艺合成并制备成为均匀颗粒状的添加剂3.6高黏度改性沥青 high viscosity asphalt将高分子聚合物材料掺加至沥青中制备,具有较高动力黏度,满足排水沥青混合料强度、抗飞散、 抗水损害等性能要求的复合改性沥青3.7湿法工艺 the wet process technology将预混好的成品高黏度改性沥青加入沥青搅拌站拌和锅内,与集料、矿粉等进行拌和形成均匀排水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工艺。
3.8干法工艺 the dry process technology将高黏度添加剂直接加入到沥青搅拌站的拌合锅内,按一定温度和顺序与集料、沥青、矿粉等进行拌和形成均匀排水混合料的生产工艺3.9下承层 the lower layer排水功能层以下的路面结构3.10防水黏结层 waterproof and bonding layer排水功能层与下承层之间设置的起到防水、粘结作用的材料层3.11水性高分子改性乳化沥青 waterborne polymer modified emulsified asphalt由水性高分子和乳化沥青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工而成的胶结料4 结构组合设计4.1 一般规定4.1.1 排水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流程、厚度计算、结构验算及模量和强度等设计参数的确定应符合 JTG D50 的规定4.1.2 新建路面采用排水沥青路面,下承层应符合 JTG F80/1-2017 的规定4.1.3 旧沥青路面与旧水泥路面采用排水沥青路面,下承层应分别符合 JTG 5410、JTJ 073.1 的规定4.2 路面结构组合4.2.1 排水沥青路面按排水功能层可分为超薄、单层、双层路面结构形式,应根据项目所在地气候条件、交通等级、工程特点等因素选定。
4.2.2 排水沥青路面结构层宜由排水功能层、防水黏结层和下承层组成下承层强度与稳定性符合相应公路等级对路面结构的要求4.2.3 超薄、单层、双层排水沥青路面结构形式和厚度宜按表 1 选用表 1 排水沥青路面结构形式和厚度要求结构类型结构形式推荐厚度最小值(mm)超薄排水沥青路面PAC-510PAC-1020单层排水沥青路面PAC-1330PAC-1640双层排水沥青路面排水功能层上层排水功能层下层—PAC-5PAC-1340PAC-10PAC-1660PAC-13PAC-2080注:特殊结构形式、厚度应经试验研究及技术论证确定4.2.4 排水沥青路面典型结构形式分两种,示意图见图 1 中的分图 a)和分图 b)a) 超薄、单层排水沥青路面 b)双层排水沥青路面图 1 排水沥青路面典型结构形式示意图4.3 防水黏结层及粘层4.3.1 排水功能层与下承层之间应设置防水黏结层,防水黏结层具有优良的防水、封水和较好的层间粘结性能4.3.2 防水黏结层宜采用改性热沥青碎石类材料4.3.3 双层排水沥青路面上、下排水功能层之间应设置粘层,粘层应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且不阻碍双层排水通道4.3.4 粘层宜采用水性高分子改性乳化沥青类或其他经论证性能满足要求的材料。
5 路面排水设计5.1 一般规定5.1.1 排水沥青路面的排水系统由排水功能层、路面边缘排水、超高段排水、多车道及易积水路段排水、桥面排水组成5.1.2 路面排水形式可根据排水需要、路侧安全与景观协调、施工条件等因素选定5.1.3 桥面排水设计应符合设计文件和 JTG/T 3350-03 的规定5.2 排水功能层排水设计5.2.1 排水沥青路面的排水效率应与降雨特点相匹配,同时满足路面设计使用寿命要求5.2.2 排水沥青路面应进行路面排水设计,宜验算饱和入渗强度、临界水膜厚度及轮迹带水膜厚度, 根据验算结果调整排水功能层空隙率与厚度等设计因素排水沥青路面饱和入渗强度、临界水膜厚度及轮迹带水膜厚度按公式(1)、(2)、(3)进行验算�ℎ �2+�2� = � ℎ (1)172饱ℎ轮 = 1.3589100�1+ ��/�ℎ�ℎ100��− �2 �2 ���+ ℎ�2+�2 1/4� ℎ3/5·········································(2)2 1/2临ℎ = 1000 � 2·············································2−1 𝜌� �(3)式中:饱W ——路面饱和入渗强度,(mm/min);轮h ——轮迹带水膜厚度,单位为毫米(mm);临h ——临界水膜厚度,单位为毫米(mm);K ——排水功能层横向渗透系数(cm/s),宜实测;h ——排水功能层厚度,单位为厘米(cm);iz ——纵坡坡度,无量纲;ih ——横坡坡度,无量纲;L ——单幅路面宽度,单位为米(m);l ——最外侧行车道右轮迹带距离路面左边缘距离,单位为米(m);W ——设计降雨强度(cm/s);n ——粗糙系数,为经验常数,可在0.02~0.04之间取值,排水沥青路面取0.03;G ——车重,以单轴单轮重量计,单位为牛(N);r ——水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3);w ——车胎宽度,单位为米(m);n ——车速,单位为米每秒(m/s);r ——轮胎半径,单位为米(m)。
5.3 路面边缘排水设计5.3.1 路面边缘排水系统包括分散排水、明沟排水、暗沟排水及盲沟排水形式,常见典型结构可参考JTG/T 3350-03 的规定5.3.2 降雨量和降雨强度较大地区的路面边缘排水系统宜采用分散排水或明沟排水5.3.3 分散排水宜采用土路肩上部浇筑无砂大孔水泥混凝土形式,无砂大孔水泥混凝土技术要求应符合 CJJ/T 135 的规定5.3.4 明沟排水应包括沿路面纵向排水沟和横向排水沟,横向排水沟宜设置成喇叭口式排水沟尺寸、 形式宜按工程经验或经水文计算确定5.4 超高段排水设计5.4.1 超高段排水设计应符合设计文件和 JTG/T 3350-03 的规定5.4.2 纵向集水沟可采用带孔盖板集水沟、缝隙式集水沟等形式5.4.3 采用带孔盖板集水沟,宜在工厂预制盖板时设计雨水快速排出通道,参照图 2图 2 设置快速排水通道的预制盖板5.4.4 采用缝隙式集水沟,宜将集水沟做下沉式设计或相邻集水沟之间预留施工间隙,以便于雨水快速排出5.5 多车道及易积水路段排水设计5.5.1 六车道及以上的多车道排水沥青路面应按 5.2 的规定进行水膜厚度计算,根据验算结果调整路面设计方案。
5.5.2 多车道缓和曲线零坡点等易积水路段,宜在铺设排水沥青路面前,在下承层顶面设置路面多拱形式或埋设横向排水沟等快速排水形式5.5.3 横向排水沟设置在排水功能层的下部,填充与排水功能层相同的沥青混合料,垂直于道路纵向或与道路纵向成一定角度排水沟宜设置渐变厚度,横坡低测设置排水通道,以便于雨水快速排出6 材料6.1 一般规定6.1.1 排水沥青路面的材料组成包括高黏度改性沥青、粗集料、细集料、填料、纤维等6.1.2 若本文件无特殊说明,材料质量应符合 JTG/T 3350-03 和设计文件的规定6.1.3 对于重载交通、长大纵坡等路段,宜在排水沥青混合料中掺加纤维材料可采用聚合物纤维、玄武岩纤维,应符合 JT/T 533 的规定6.2 沥青6.2.1 排水沥青路面应采用高黏度改性沥青,其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2 的规定6.2.2 高黏度改性沥青由高黏度添加剂与沥青复合改性而成,复配沥青可采用基质沥青、SBS 改性沥青或橡胶改性沥青6.2.3 排水沥青混合料生产时,可采用直接投入高黏度添加剂的干法工艺、或工厂预混好的成品高黏度改性沥青的湿法工艺6.2.4 采用干法工艺拌和排水沥青混合料时,应按附录 A 的规定进行高黏度改性沥青样品的室内制备。
6.2.5 高黏度添加剂的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3 的规定表 2 高黏度改性沥青技。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