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章_论著署名规范.ppt
48页第7章 学术署名及著作方式标注规范,,7.1 作者署名的意义、要求与格式,7.1.1 作者署名的意义 作者对作品著作权的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01年修正)》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著作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等其中,“署名权是指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从中可以看出,署名是表明该作品是作者的劳动成果的一种方式,即作者以此向社会声明拥有该作品的著作权 作者对作品负责的声明;署名是作者文责自负的承诺文责自负,是指作品一经发表,署名者对作品负有责任,包括政治责任、学术责任和法律责任如果文章中存在剽窃、抄袭的内容,有政治性、学术性错误,署名者应负完全的责任署名即表明作者愿意承担责任 便于读者与作者联系读者可利用作品中所列出的作者姓名与所附的作者通讯地址、E-mail地址等方式与作者直接联系,交换作品、索取文献或进行学术交流与讨论7.1.2 作者署名的要求,文献责任者应具备相当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能自如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从事知识积累和创新的劳动 文献责任者是指对文献的知识内容负有直接责任的个人和团体。
包括著者、编者、译者、合著者、编著者、译著者等文献的形成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文献责任者的自身素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文献质量的好坏因此,为保证文献的质量,必须对文献责任者的自身素质提出一定的要求应实事求是地署名,不要借用名家之名,也不要“搭车”署名 一是作者不同意或被迫同意署他人姓名往往是一些人为了不劳而获或少劳多获,利用自己的权势或者利用作者的某种不利地位,来达到署名为合作作者的目的 二是作者同意或主动要求署他人姓名包括的现象有:为了提高作品发表的几率,或为了扩大作品的销量和影响,作者主动要求一些没有参加创作的名人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学生为了发表自己创作的论文,主动挂上导师的姓名;单位同事之间为了达到职称所规定的论文数量要求、高校同学之间为了完成学校所规定必须发表的一定数量论文而商定互相挂名;或为感谢他人在作品完成过程中所给予的帮助,主动将他人的姓名列入作者名单等等前两种现象属于借名人之名,第三种现象属于“搭车”署名,后一种现象则混淆了署名作者与应致谢人员的界限金先生在年轻时代有一位忘年交,没有什么名气,热衷于编一部《中国山水词典》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一位对此事非常感兴趣的名流,在他的引见下,得到了一位学术权威和一个学术机构负责人大力支持,并给了他一份工作,工作内容就是编他自己的字典。
虽然待遇很低,但在借书查找资料等方面都尽力给予方便可没过多久,他便辞职了原来,他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作出了几张样品,学术权威和那位负责人看了,认为很有学术价值因他们无力出书,只有将他介绍给一家大书店但书店不看书只看人,有学术权威题签写序推荐还不够为了保证出版,希望他最好能委屈迁就一下,同意作为权威的助手工作,书的作者署上权威的名字……他不等对方把话说完就站起来说:“我的书可以不出版,我的名字不能出卖十多年过去了,金先生再访这位忘年交时,他已仙驾西归临死前,把所有的稿子放在火炉里一张张烧成灰 美国一个名牌大学的一位名教授曾要求一位印度教授将著作署他的名字以便出版那位印度教授连标明合作共同署名都不肯同意,拂袖而去因为著者名字定不下来,已经排校完毕的学术著作不能付印美国教授和印度教授先后故去,这书也不知下文了应署名者只限于那些对于选定研究课题和制订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并作出主要贡献,以及参加撰写论文并能对内容答辩和负责的人 继国家标准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对署名的个人作者作出具体规定之后,国内许多期刊对署名者作出了相应的具体要求,这使得作者在署名时有章可循。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对署名作者规定,凡是符合下列条件者可以署名:a. 论文主题内容的构思者即在选定课题和制定研究方案中作出主要贡献的人b.研究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即参加论文的全部工作或主要研究工作的人 c. 具体的撰稿执笔人员即直接参与作品创作的人d. 能对论文全部内容负责解答的人即对作品具有答辩能力并对作品负直接责任者《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对署名作者规定,a.署名者必须参与本项研究的选题、设计和开创工作(即参与论证);b.署名者必须参与获取原始数据的试验和实验工作(即参与研究);c.署名者必须参加过论文的撰写工作(即参与写作);d.署名者必须能够对取得的数据和结论加以解释(即能够答辩);e.署名者必须阅读过全文、同意发表,并承担学术、道义和法律的责任(即承担责任)只有当上述条件被满足的人,亦即只有当他参与论证、参与研究、参与写作、能够答辩和承担责任时,他才有资格成为署名作者仅参加了其中部分工作的合作者,对研究工作提供条件的帮助者, 以及委托进行部分分析检验等辅助工作的助手等,均不应作为署名作者《中华眼科杂志》对署名作者规定,作者应具备下列条件:(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
以上3条均需具备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其他对该研究有贡献者应列入致谢部分美国物理学会对其学会成员的要求,署名权应只限于那些对该项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如研究概念的提出,研究方案的设计和实现,和对研究的结果做出解释等所有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都应得到署名为作者的机会至于其他一些对此项研究做出过某种贡献的人,应予感谢以示承认,而不必作为作者应按合著者的贡献大小排列名次事先必须征得合著者的同意 如果说合作研究过程是每个研究人员的立功过程,那么,署名排序完全可以看作是对每一位研究人员进行回报的行赏方式因此按合著者在研究过程中的贡献大小决定署名的先后顺序的方法就有明显的公正性 一般来说,在理论研究中,立论、论证是最重要的,检索、查新、模拟分析等就相对次要些;在实验探索中,实验操作、设计最重要,其它工作就次要些;在由许多单位和个人参与的大型课题中,往往理论与实验共存,可先大概定出各自的比重,然后再分别讨论确定贡献大小按贡献大小排名举例,例如一项课题的工作者为A、B、C、D、E五人,其中A是领导,B是课题负责人,C是业务骨干,D、E是助手现在要根据五人贡献大小来署名。
假设理论与实践在此课题的比重为2:8,总分为100分,理论得20分,实践得80分,在完成此课题工作过程中,五人的贡献及得分如下 : A:参与部分理论设计、指导工作,得5分;实践中起领导、组织、协调作用,得8分,合计13分 B:理论方面的主要设计者,把关者,得10分;实践方面起主要骨干作业,作了大量工作,得25分,合计35分 C:理论设计方面提出了有益的修改意见,并被A、B采纳,得5分;实践中是主要骨干,工作量超过了B,得30分,合计35分 D、E:协助B、C收集、分析、处理数据等,分别得9分、8分 根据以上得分情况,此课题论文的五位著者的署名排序可以是:B(35)、C(35)、A(13)、D(9)、E(8)按作者姓氏排序,国外一般采用两种方式12,其一是按姓氏的第一个字母在字母表中的先后顺序,即,ABC……XYZ来排;第二种完全相反,即,按ZYX……CBA的顺序来排 国内也有两种基本的排序方法,其一是按姓氏笔画的多少来排,其二是按姓氏拼音字母的顺序进行排序 这种姓氏排序主要用在合作人数较多,且排序矛盾较大的时候,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回避矛盾,不利于对课题作出了主要贡献的作者Nature杂志对作者署名排序问题提出的基本原则,(1)杂志不会给作者名单来排序; (2)不希望作者排名时过分强调相对地位; (3)提供作者选择的方式;如果确有必要说明两个以上的作者在地位上时相同的,可用一个符号来区分,并说明“这些作者对研究工作的贡献时相同的(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e work)”; (4)除“简明通信”等以外,可以使用“共同第一作者”(joint first authors)。
团体作者应署团体名,还应署出执笔者姓名 团体作者是指论著的责任者为研究单位或集体,如某大学、某研究所、某写作组等除了要在题名下署团体作者,还应将具体的执笔人或项目负责人、课题研究人员等说明附于篇首页地脚处或文末一般应署真实姓名和工作单位也可署笔名,但不能假冒名人之名 中国著作权法规定“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并且作者署名是自由的,可以署笔名,但前提是“作者必须是真实的”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作者的权利以及学术的公正无论是笔名还是真实姓名,每部论著都要至少确定一名能对该论著全面负责的通讯作者通讯作者应在投稿时确定,如在来稿中未特殊标明,一般视第一作者为通讯作者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不是同一人时,在论文首页脚注通讯作者姓名、单位及邮政编码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附本人亲笔签名同意在本刊发表的函件 另外,有些作者撰写论文时,担心论文不能发表,不经知名专家同意,在论文上署其姓名,对外投稿发表,目的是依靠他们的学术声望,使论文获得更多的刊出机会这是对他人署名权的严重侵犯,因为署名后,意味着必须对论文的科学性、真实性承担社会责任研究生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只署研究生名 在高校或较有规模的研究机构,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题、立项,并独立完成一项科研项目,学生有时愿意在作者栏中署上导师的姓名。
这种做法显然是对署名作者的限定并不清楚导师确实对研究生撰写论文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但只要不是导师和研究生共同参与课题进行合作的,就不应该把导师列在作者之列,而应在论著的致谢部分来表达谢意,这样就不会混淆作者与致谢的含义了有些学校硬性规定,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论文,一律将导师作为第一作者;或规定导师与研究生一律不能共同署名,都失之偏颇是否署名,如何排序要具体分析,主要根据二者对研究和论文的实际贡献,7.1.3 作者署名的格式,合著者之间用逗号隔开,以便于计算机自动切分 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以便于建立作者与其工作单位之间的关系;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以分号隔开敦煌戈壁地表风蚀起沙量的计算 申彦波1, 沈志宝1, 杜明远2, 汪万福3 (1. 中国科学院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00;2. 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日本 筑波 305-8604; 3. 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甘肃 敦煌 736200),,责任者姓名有必要附注汉语拼音时,应按照国家标准著录 作者的姓和名应分写,姓前名后,姓和名的开头字母大写,名连成一词,不加连字符,不缩写。
例:巴金 Ba Jin;沈从文 Shen Congwen 如向国外投稿,姓名的汉语拼音可采用国际通常用法,即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复姓应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姓和名均不缩写如:ZHANG Chen; ZHUGE Hua;WANG Xing-jian.,,可以提供著作者的简介,以便进行统计和分析 作者简介的内容包括:出生年月、性别、民族、籍贯、职称、科研方向等作者简介可按以下顺序刊出: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简历以及研究方向(任选)在简介前加“作者简介:”或“[作者简介]”作为标识作者简介:乌兰娜(1968-),女(蒙古族),内蒙古达拉特旗人,内蒙古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博士,1994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研修,主要从事蒙古学研究 同一篇文章的其他主要作者简介可以在同一“作者简介:”或“[作者简介]”的标识后相继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最后以“.”或“例: 作者简介: 谢小荣(1975-),男,助理研究员,目前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广域动态监测与稳定控制; 肖晋宇(1977-),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广域动态监测与稳定控制; 李 建(1977-),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同步相量技术的应用。












